華文網

從第一台國產裝載機Z450,說說柳工的前世今生!(上)

柳工的成立要先從20世紀50年代上海工廠內遷開始說起。

說起柳工,大家會想到什麼,是想起柳工的工程機械,還是想到廣西柳州?是不是也有一部分人會想起名族情節呢,就跟說起“東風”、“一汽解放”一樣。

是的,柳工已經成立近60年,歷經“人民公社運動”和改革開放時期,製造了中國的第一輛裝載機,並且是行業內和廣西省內第一家上市的企業。

在這近60年的歷程當中,柳工都經歷了些什麼?今天鐵甲君就來揭開柳工的面紗!

上海工廠內遷——柳工成立

柳工的成立要先從20世紀50年代上海工廠內遷開始說起。

20世紀50年代,在中央調整工業佈局和考慮國防安全的戰略指導下,在內地省市的積極爭取的基礎上,同時也是為了克服暫時的困難局面,上海實行了工廠內遷計畫,

而上海華東鋼鐵建築廠就是內遷計畫中的工廠之一。

1958年10月,根據搬遷協定,上海華東鋼鐵建築廠相關的設備和人員陸續到達廣西柳州,

成立籌辦處並開始工廠籌辦工作。

次年2月,新的工廠籌辦完成,定名為“柳州建築機械製造廠”,這就是柳工的最前身,柳工的發展征程也就由此開啟。

1960年7月,柳工第一台推土機研製成功,這是一台80馬力的履帶推土機,開啟了柳工生產工程機械的歷史。但是這並不是中國的第一台推土機,中國第一台推土機是在1958年由天津建築機械廠生產的移山-80型推土機。

移山-80推土鏟提升是通過鋼絲繩和滑輪組運動實現。

中國第一台輪式裝載機誕生——柳工Z435

比天津建築機械廠生產中國第一台推土機更具有時代意義的是,

柳工研製了中國的第一台輪式裝載機Z435,而時間就在1966年的國慶日,這是一台中型裝載機,開創了中國裝載機的生產歷史。

研發人員在Z435產品前合影

這台是經過柳工總部修復後的Z435裝載機,從照片裡可以看出這是一台液壓裝載機,鏟鬥的舉升由兩個舉升液壓油缸完成,這兩個油缸被設計在前後軸之間,固定在車架上,現在看來是有點類似於滑移裝載機的結構。

而鏟鬥的翻轉則是通過設計在鏟鬥後側的兩個翻轉油缸實現,跟如今常見的搖臂結構不太一樣。從圖片上可以看到,翻轉油缸的液壓管路是沿著大臂佈置的。

柳工Z435裝載機工作重量為3.5噸,鏟鬥容量為1.3立方米,由一台135馬力的柴油機提供動力。還值得一提的是,柳工Z435裝載機採用整體式的車架,由後輪完成轉向,轉向機構跟現在的叉車類似。這種設計的優點在於前輪的方向始終與鏟斗方向一致,更利於鏟鬥掘進。

在這張圖片中也可以很明顯看出,柳工Z435裝載機車橋為輪邊減速結構,並且是四輪驅動的。

其實柳工Z435裝載機在1966年研製成功以後就開始進入量產了,當時的社會迫切需要大量可以提高生產力的設備,上面這張圖片正是柳工Z435裝載機繁忙的生產車間。

柳工Z435作為中國的第一款裝載機,有著特別大的影響力,量產後被迅速銷往各地進行服役。這張照片拍攝於2008年左右,也就是說這台裝載機已經“40多歲”了。

40多歲的柳工Z435裝載機已然“容顏老去”,駕駛室已經不知所蹤,如今已被一個簡易小棚替代,上車爬梯和發動機罩也已經拆除。鏽跡斑斑的車體流露著這台Z435的年代印記,而照片後面也正是一台柳工新型裝載機,這“祖孫”倆在一起作業還真是頗具跨時代感。

中國第一台鉸接式輪式裝載機——柳工Z450

輪式裝載機最大的優點是機動性好、作業高效,但是當時的柳工Z435採用的是整體式車架,並且採用後輪轉向,機動性和靈活性上都要大打則扣,這種結構的裝載機僅相當於世界四十年代的水準。

在柳工Z435裝載機投放市場之後,當時的柳工研發已經認識到產品與國外的差距,決心研製性能結構更優、當時處於世界先進水準的鉸接式裝載機。

柳工研製鉸接式裝載機離不開當時天工所的支持和幫助,1970年柳工和天工所開始研究國際上同類型鉸接式裝載機的技術。次年7月,中國第一台鉸接式裝載機——柳工Z450研製成功。在同年經過作業和性能測試後,通過了部級鑒定。

當時的柳工Z450輪式裝載機可以說是學習到了國外技術的精髓,採用雙渦輪變矩器和雙排行星式變速箱,共有兩個前進擋和一個倒擋。但是雙渦輪和雙排行星減速器的組合使得這一套變速系統其實相當於四個前進擋和兩個倒退檔。這一套雙變系統其實現在看來都不過時,結構簡單、性能穩定並且成本低,目前市場上很多裝載機也是採用這種形式的變速系統。

柳工Z450上的這套雙變系統只需要一根操縱杆,採用動力換擋,其實可以稱之為自動擋,因為只需要駕駛員將檔杆放在前進擋或是倒退檔的位置上,變速箱和變矩器能夠自動進行檔位切換。

可以說當今國內裝載機以國產品牌為主的局勢跟這套雙變系統有很大關係,國外做雙變的企業看到中國裝載機的這種雙變技術以及成本也是只能望洋興嘆,難以進軍中國市場。

這一項技術一直延續了三十多年,據統計,2007年中國產銷了16萬多台裝載機,其中就有14萬台使用了該技術。到如今還是有很多裝載機採用該項技術,但是這種雙變也存在著效率較低的特點,目前技術比較領先的是電控定軸變速箱。

從現在角度看,如今的主流5噸裝載機跟當時的柳工Z450的工作裝置設計類似,大臂舉升結構基本一致,鏟鬥翻轉都採用搖臂油缸的形式,Z450兩個搖臂被設計在大臂外側,而如今的單搖臂和雙搖臂一般均設計在大臂內側。

未完待續,下一期鐵甲君接著說柳工在生產中國第一台鉸接式裝載機Z450之後的發展歷程,期待哦!

而鏟鬥的翻轉則是通過設計在鏟鬥後側的兩個翻轉油缸實現,跟如今常見的搖臂結構不太一樣。從圖片上可以看到,翻轉油缸的液壓管路是沿著大臂佈置的。

柳工Z435裝載機工作重量為3.5噸,鏟鬥容量為1.3立方米,由一台135馬力的柴油機提供動力。還值得一提的是,柳工Z435裝載機採用整體式的車架,由後輪完成轉向,轉向機構跟現在的叉車類似。這種設計的優點在於前輪的方向始終與鏟斗方向一致,更利於鏟鬥掘進。

在這張圖片中也可以很明顯看出,柳工Z435裝載機車橋為輪邊減速結構,並且是四輪驅動的。

其實柳工Z435裝載機在1966年研製成功以後就開始進入量產了,當時的社會迫切需要大量可以提高生產力的設備,上面這張圖片正是柳工Z435裝載機繁忙的生產車間。

柳工Z435作為中國的第一款裝載機,有著特別大的影響力,量產後被迅速銷往各地進行服役。這張照片拍攝於2008年左右,也就是說這台裝載機已經“40多歲”了。

40多歲的柳工Z435裝載機已然“容顏老去”,駕駛室已經不知所蹤,如今已被一個簡易小棚替代,上車爬梯和發動機罩也已經拆除。鏽跡斑斑的車體流露著這台Z435的年代印記,而照片後面也正是一台柳工新型裝載機,這“祖孫”倆在一起作業還真是頗具跨時代感。

中國第一台鉸接式輪式裝載機——柳工Z450

輪式裝載機最大的優點是機動性好、作業高效,但是當時的柳工Z435採用的是整體式車架,並且採用後輪轉向,機動性和靈活性上都要大打則扣,這種結構的裝載機僅相當於世界四十年代的水準。

在柳工Z435裝載機投放市場之後,當時的柳工研發已經認識到產品與國外的差距,決心研製性能結構更優、當時處於世界先進水準的鉸接式裝載機。

柳工研製鉸接式裝載機離不開當時天工所的支持和幫助,1970年柳工和天工所開始研究國際上同類型鉸接式裝載機的技術。次年7月,中國第一台鉸接式裝載機——柳工Z450研製成功。在同年經過作業和性能測試後,通過了部級鑒定。

當時的柳工Z450輪式裝載機可以說是學習到了國外技術的精髓,採用雙渦輪變矩器和雙排行星式變速箱,共有兩個前進擋和一個倒擋。但是雙渦輪和雙排行星減速器的組合使得這一套變速系統其實相當於四個前進擋和兩個倒退檔。這一套雙變系統其實現在看來都不過時,結構簡單、性能穩定並且成本低,目前市場上很多裝載機也是採用這種形式的變速系統。

柳工Z450上的這套雙變系統只需要一根操縱杆,採用動力換擋,其實可以稱之為自動擋,因為只需要駕駛員將檔杆放在前進擋或是倒退檔的位置上,變速箱和變矩器能夠自動進行檔位切換。

可以說當今國內裝載機以國產品牌為主的局勢跟這套雙變系統有很大關係,國外做雙變的企業看到中國裝載機的這種雙變技術以及成本也是只能望洋興嘆,難以進軍中國市場。

這一項技術一直延續了三十多年,據統計,2007年中國產銷了16萬多台裝載機,其中就有14萬台使用了該技術。到如今還是有很多裝載機採用該項技術,但是這種雙變也存在著效率較低的特點,目前技術比較領先的是電控定軸變速箱。

從現在角度看,如今的主流5噸裝載機跟當時的柳工Z450的工作裝置設計類似,大臂舉升結構基本一致,鏟鬥翻轉都採用搖臂油缸的形式,Z450兩個搖臂被設計在大臂外側,而如今的單搖臂和雙搖臂一般均設計在大臂內側。

未完待續,下一期鐵甲君接著說柳工在生產中國第一台鉸接式裝載機Z450之後的發展歷程,期待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