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特朗普公佈減稅計畫,中國如何應對?

經濟觀察報 記者 杜濤 孫文林美國總統特朗普的減稅計畫終於浮出水面。

4月26日,特朗普政府公佈了稅收改革方案。白宮國家經濟委員會主任加里·科恩與美國財政部長史蒂文·姆努欽共同現身白宮簡報室,介紹了新稅改方案的部分原則性內容。

根據這一方案,美國將大幅削減企業稅稅率,從35%降至15%;個人所得稅稅稅率將從7檔減少至3檔,分別是10%、25%和35%;此外,個稅起征點幾乎翻了一番,已婚人士合併申報後個人所得稅扣除額將升至2.4萬美元。

新稅改方案還將廢除遺產稅、“奧巴馬醫保”稅、替代性最低稅等稅種。與此同時,該方案將取消多項稅收減免政策。

而就在4月19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公佈了簡並增值稅稅率等6項減稅舉措。這是在一季度已出臺降費2000億元舉措的基礎上,再推出3800多億元的減稅大禮包。李克強在會上表示,許多國家都在醞釀出臺減稅措施,在新一輪全球競爭中要有“搶跑”意識,

用實際舉措提高企業的競爭力。

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研究員楊志勇對經濟觀察報表示,中國一直在減稅降費,美國特朗普政府這次提出減稅內容力度還是挺大的,中國需要繼續加強減稅降費的力度,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要充分考慮特朗普減稅帶來的影響。

在中稅網稅務師事務所總裁王冬生看來,特朗普的減稅措施,將對國際資本的流向產生重大影響,

投資者可能更加積極地考慮到美國投資,加劇其他國家吸引外資的壓力,也加大其他國家的稅收壓力,國際稅收競爭將更加激烈,也許新一輪世界範圍減稅大潮,即將開始,就像上世紀80年代,雷根當選美國總統宣佈減稅,引發的全球減稅那樣。中國這些年一直採取減稅措施,無論是2008年的兩法合併,還是2009年的增值稅轉型,以及2012年的營改增試點和2016年的全面推開,
都是減稅措施;當然,美國的減稅,必然對中國下一步的稅制改革和制度設計產生一定的緊迫感和壓力。

金杜律師事務所合夥人葉永青對經濟觀察報表示,未來幾年,中國的稅制改革將迎來20年內的一個高峰,個人所得稅和稅收征管的制度改革很可能對經濟重構產生重大影響。

美國減稅減了什麼

目前,美國公司收入稅包括聯邦政府、州及以下等層面,其中,聯邦政府稅率為35%,

各州和地方政府稅率不盡相同,但是都普遍較低。

美國財政收入裡所得稅佔據比重最大,個人所得稅的收入加企業所得稅要達到收入的75%—80%。而其中絕對以個人所得稅為主。

美國現行稅制中個人所得稅稅率,在已婚人士合併申報、已婚人士分別申報、單身人士、家庭戶主的稅率分為七檔,稅率為10%、15%、25%、28%、33%、35%、39.6%。不過不同申報主體適用的收入層級並不一致。

在這次特朗普稅改額中將七檔個人所得稅並為三檔:10%,25%,35%,最高一檔從 39.6%下調至35%。同時將標準扣除額翻倍,比如原來已婚人士合併申報標準扣除額為12000美元,現在達到24000美元,還為有子女和附屬成員的家庭提供稅收優惠。同時撤銷主要讓富人受益的稅收優惠;除了抵押貸款利息和慈善稅收減免之外,還將消除個人的所有扣稅,廢除遺產稅。“對於美國來說,通過低稅率來吸引資本和製造業回流,對於美國民眾比較關心的減稅會擴大赤字的問題,其實影響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大。”一位財稅人士對經濟觀察報表示,美國的稅收收入結構中主要來源是個人所得稅,企業所得稅的收入占比不到20%,但是稅率下降之後,稅基會迅速擴大,最後收入不一定降下來,反而上升;並且在吸引製造業和資本回流之後,有利於擴大就業,個人所得稅收收入隨著就業率的提高會上升。

葉永青認為,特朗普稅改方案能否順利通過尚未可知,畢竟美國幾年前還在財政懸崖上晃悠著,而且對於減稅的導向兩黨也多有不同意見,此前的溝通就表明在參眾兩院可能都需要花大力氣,共和黨內也有分歧。

如果能通過,其影響主要會在三個方面,首先是刺激資金回流,從而導致國際市場的貨幣平衡壓力增大;其次對美國經濟的增長有一定幫助,但現在看來其實真正的幫助未必非常明顯,畢竟美國經濟的主要問題還在於生產力提升遇到了瓶頸,資本和技術的輸出邊際效用下降,然而在政策實施初期,因為政策預期,可能會帶來短期的顯著刺激效應,因為是帶有一定週期性刺激目的的政策,其穩定性較低,因此各國可能的應對還必須考慮長短政策結合的因素。

全球減稅時代?

葉永青認為,全球已在減稅時代,只是步調不同,歷史背景不同。比如英國早已有減稅計畫,中國也開始了,印度在統一貨物勞務稅的時候也在降低隱形稅負。但是名義稅負較高的北歐國家減稅的可能性不大,由於其稅收收入在福利制度中有效的再分配效率也比較高,其實也沒有太大的減稅壓力。

步調不同是指有的國家早就開始減稅了,有人會跟著美國的動作減稅,有的國家會自己定步驟減稅。歷史背景不同是,有些國家是低稅負少福利,有的國家高稅福利也高,有些國家傳統就是大政府,有些國家其實公共成本很低。在發展中國家,基礎設施建設壓力大,稅負太低建設做不了,這不是靠簡單拉社會投資可以解決的。

據媒體報導,英國財政大臣喬治·奧斯本擬推出英國退出歐盟公投後的五項經濟刺激措施,包括降低企業稅等,力圖保證英國對外資的吸引力。

法國總理瓦爾斯在2016年也曾宣佈,政府2017年將“繼續減所得稅”,儘管增長率維持在國內生產總值的1.5%。法國政府在2017年財政預算案中提到要新推出28%的中檔企業所得稅稅率,這一稅率適用于38120歐元至75000歐元年收入區間。

而在2016年的9月,荷蘭已經公佈稅改方案,中小型企業和大多數個人將獲得減稅,某些特定事項的辦稅程式也將得到簡化。

而這些國家減稅之前面臨的則是當時作為美國總統候選人的特朗普一系列的減稅競選政策。

在特朗普競選時,經濟政策核心之一便是大規模減稅。他主張啟動上世紀80年代雷根執政以來的最大規模稅改,將聯邦個人收入所得稅率由目前的七檔簡化為12%、25%和33%三檔。這意味著美國最高聯邦個人收入所得稅率將由目前的39.6%降至33%。在企業所得稅方面,特朗普準備將最高聯邦企業所得稅率由目前的35%降至15%,並提議對美國企業海外利潤一次性徵稅10%,所得用於投資經濟困難的州。

特朗普還準備廢除使美國公司在全球競爭中處於不利境地的稅收條款,35%的企業所得稅在全球都是比較高的,將跨國公司海外收入的稅率降為8.75%,此舉將促使大量海外資金回流美國,並鼓勵投資者擴大在美國本土的投資。

從4月26日美國特朗普政府公佈的稅改計畫來看,特朗普正在兌現他競選時的政策許諾。“美國作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減稅政策肯定會有外溢作用,首先就是可能會帶動全球減稅效應,其次美國通過減稅政策在釋放吸引投資的信號,有可能讓美國成為全球資本追逐的高地,對其他國家的資本產生相對效應,改變現有的資本流動格局。”一位國家稅收政策專家告訴經濟觀察報。

中國如何應對

特朗普減稅方案對於企業所得稅稅率從35%降低到15%,特別是企業將國外利潤轉移回美國國內的一次性稅率:這將使得企業可將國外收入轉移回美國國內,其一次性稅率將被略微下調。

美國企業所得稅稅率高達35%的問題,在當時導致美國不少企業將利潤留在國外,比如美國蘋果公司將利潤留在愛爾蘭,輝瑞製藥原來打算搬遷愛爾蘭。

美國企業所得稅稅率的降低對於企業投資可以增加吸引力,對於海外利潤的一次性稅收,美國更是可以吸引資本回流。

上海財經大學公共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朱為群對經濟觀察報表示,特朗普對中國經濟有很大衝擊,中美關係比較密切,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體,中國的企業所得稅標準稅率是25%,美國降低15%,肯定會有衝擊。政府需要衡量如何應對降稅之後財政支出的壓力。

中國在近幾年一直處於減稅階段,2012年的營改增開始,到2016年5月1日,營改增試點全面推開,李克強總理在2017年兩會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全面推開營改增試點,全年降低企業稅負5700多億元,所有行業實現稅負只減不增。2017年全年再減少企業稅負3500億元左右、涉企收費約2000億元。

4月19日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推出進一步減稅措施,推出擴大享受企業所得稅優惠的小型微利企業範圍、提高科技型中小企業研發費用稅前加計扣除比例等六項減稅措施。

葉永青認為,從中國的應對看,首先減稅是大方向,整體而言中國的稅收在一個快速改變的過程中,稅負變化同時受制度設計和征管的影響,征管加強事實上抵消了部分減稅政策的利好,因此,減稅的力度還需要加大。從結構調整的方向來考慮綜合性的影響,未來幾年財政和稅收政策,貨幣和匯率制度都需要在微妙的平衡中進行。“中國政府通過降稅清費可以激發經濟的活力,在國際競爭中不至於處於被動的位置,可以進一步調整財政支出結構,將無效、低效的支出砍掉,對於財稅改革、政府改革來說也是機遇。”朱為群表示,對於中國總體來講,雖然中國已經從高速步入中高速增長,但現在世界經濟還沒有完全進入上升通道,減稅會成為一種競爭性減稅。

“應該圍繞國內經濟做文章,對美國,就是在合理預判的基礎上制定防禦性措施就好,比如防止資金外流的稅收政策可以先研究起來。”葉永青告訴經濟觀察報。

25%,35%,最高一檔從 39.6%下調至35%。同時將標準扣除額翻倍,比如原來已婚人士合併申報標準扣除額為12000美元,現在達到24000美元,還為有子女和附屬成員的家庭提供稅收優惠。同時撤銷主要讓富人受益的稅收優惠;除了抵押貸款利息和慈善稅收減免之外,還將消除個人的所有扣稅,廢除遺產稅。“對於美國來說,通過低稅率來吸引資本和製造業回流,對於美國民眾比較關心的減稅會擴大赤字的問題,其實影響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大。”一位財稅人士對經濟觀察報表示,美國的稅收收入結構中主要來源是個人所得稅,企業所得稅的收入占比不到20%,但是稅率下降之後,稅基會迅速擴大,最後收入不一定降下來,反而上升;並且在吸引製造業和資本回流之後,有利於擴大就業,個人所得稅收收入隨著就業率的提高會上升。

葉永青認為,特朗普稅改方案能否順利通過尚未可知,畢竟美國幾年前還在財政懸崖上晃悠著,而且對於減稅的導向兩黨也多有不同意見,此前的溝通就表明在參眾兩院可能都需要花大力氣,共和黨內也有分歧。

如果能通過,其影響主要會在三個方面,首先是刺激資金回流,從而導致國際市場的貨幣平衡壓力增大;其次對美國經濟的增長有一定幫助,但現在看來其實真正的幫助未必非常明顯,畢竟美國經濟的主要問題還在於生產力提升遇到了瓶頸,資本和技術的輸出邊際效用下降,然而在政策實施初期,因為政策預期,可能會帶來短期的顯著刺激效應,因為是帶有一定週期性刺激目的的政策,其穩定性較低,因此各國可能的應對還必須考慮長短政策結合的因素。

全球減稅時代?

葉永青認為,全球已在減稅時代,只是步調不同,歷史背景不同。比如英國早已有減稅計畫,中國也開始了,印度在統一貨物勞務稅的時候也在降低隱形稅負。但是名義稅負較高的北歐國家減稅的可能性不大,由於其稅收收入在福利制度中有效的再分配效率也比較高,其實也沒有太大的減稅壓力。

步調不同是指有的國家早就開始減稅了,有人會跟著美國的動作減稅,有的國家會自己定步驟減稅。歷史背景不同是,有些國家是低稅負少福利,有的國家高稅福利也高,有些國家傳統就是大政府,有些國家其實公共成本很低。在發展中國家,基礎設施建設壓力大,稅負太低建設做不了,這不是靠簡單拉社會投資可以解決的。

據媒體報導,英國財政大臣喬治·奧斯本擬推出英國退出歐盟公投後的五項經濟刺激措施,包括降低企業稅等,力圖保證英國對外資的吸引力。

法國總理瓦爾斯在2016年也曾宣佈,政府2017年將“繼續減所得稅”,儘管增長率維持在國內生產總值的1.5%。法國政府在2017年財政預算案中提到要新推出28%的中檔企業所得稅稅率,這一稅率適用于38120歐元至75000歐元年收入區間。

而在2016年的9月,荷蘭已經公佈稅改方案,中小型企業和大多數個人將獲得減稅,某些特定事項的辦稅程式也將得到簡化。

而這些國家減稅之前面臨的則是當時作為美國總統候選人的特朗普一系列的減稅競選政策。

在特朗普競選時,經濟政策核心之一便是大規模減稅。他主張啟動上世紀80年代雷根執政以來的最大規模稅改,將聯邦個人收入所得稅率由目前的七檔簡化為12%、25%和33%三檔。這意味著美國最高聯邦個人收入所得稅率將由目前的39.6%降至33%。在企業所得稅方面,特朗普準備將最高聯邦企業所得稅率由目前的35%降至15%,並提議對美國企業海外利潤一次性徵稅10%,所得用於投資經濟困難的州。

特朗普還準備廢除使美國公司在全球競爭中處於不利境地的稅收條款,35%的企業所得稅在全球都是比較高的,將跨國公司海外收入的稅率降為8.75%,此舉將促使大量海外資金回流美國,並鼓勵投資者擴大在美國本土的投資。

從4月26日美國特朗普政府公佈的稅改計畫來看,特朗普正在兌現他競選時的政策許諾。“美國作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減稅政策肯定會有外溢作用,首先就是可能會帶動全球減稅效應,其次美國通過減稅政策在釋放吸引投資的信號,有可能讓美國成為全球資本追逐的高地,對其他國家的資本產生相對效應,改變現有的資本流動格局。”一位國家稅收政策專家告訴經濟觀察報。

中國如何應對

特朗普減稅方案對於企業所得稅稅率從35%降低到15%,特別是企業將國外利潤轉移回美國國內的一次性稅率:這將使得企業可將國外收入轉移回美國國內,其一次性稅率將被略微下調。

美國企業所得稅稅率高達35%的問題,在當時導致美國不少企業將利潤留在國外,比如美國蘋果公司將利潤留在愛爾蘭,輝瑞製藥原來打算搬遷愛爾蘭。

美國企業所得稅稅率的降低對於企業投資可以增加吸引力,對於海外利潤的一次性稅收,美國更是可以吸引資本回流。

上海財經大學公共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朱為群對經濟觀察報表示,特朗普對中國經濟有很大衝擊,中美關係比較密切,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體,中國的企業所得稅標準稅率是25%,美國降低15%,肯定會有衝擊。政府需要衡量如何應對降稅之後財政支出的壓力。

中國在近幾年一直處於減稅階段,2012年的營改增開始,到2016年5月1日,營改增試點全面推開,李克強總理在2017年兩會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全面推開營改增試點,全年降低企業稅負5700多億元,所有行業實現稅負只減不增。2017年全年再減少企業稅負3500億元左右、涉企收費約2000億元。

4月19日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推出進一步減稅措施,推出擴大享受企業所得稅優惠的小型微利企業範圍、提高科技型中小企業研發費用稅前加計扣除比例等六項減稅措施。

葉永青認為,從中國的應對看,首先減稅是大方向,整體而言中國的稅收在一個快速改變的過程中,稅負變化同時受制度設計和征管的影響,征管加強事實上抵消了部分減稅政策的利好,因此,減稅的力度還需要加大。從結構調整的方向來考慮綜合性的影響,未來幾年財政和稅收政策,貨幣和匯率制度都需要在微妙的平衡中進行。“中國政府通過降稅清費可以激發經濟的活力,在國際競爭中不至於處於被動的位置,可以進一步調整財政支出結構,將無效、低效的支出砍掉,對於財稅改革、政府改革來說也是機遇。”朱為群表示,對於中國總體來講,雖然中國已經從高速步入中高速增長,但現在世界經濟還沒有完全進入上升通道,減稅會成為一種競爭性減稅。

“應該圍繞國內經濟做文章,對美國,就是在合理預判的基礎上制定防禦性措施就好,比如防止資金外流的稅收政策可以先研究起來。”葉永青告訴經濟觀察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