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一個市委書記的爭議十年和他留給這座城市的遺產

5月3日至5日,濟南市黨政考察團來到杭州學習考察。

官方報導透露,接下來的考察行程還包括合肥與鄭州。

在此之前的輿論鋪墊是,曾任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書記的王國平頻頻成為濟南官方權力場中的座上賓——

3月8日,在浙江大學,王國平應邀為“浙江大學——濟南市交通規劃與擁堵治理專題培訓班”授課。濟南市組工系統、公安系統、住建系統近100名領導幹部參加報告會。

一月之後,4月5日,王國平應邀北上,出席濟南2017年第四期泉城幹部大學堂,並以《打造新型城鎮化2.0的思考》為題作專題講座。

4月6日,王國平又出現在章丘文化中心禮堂內,作城市建設的專題講座,“講座持續到中午12點半,提問的人還意猶未盡”。

……

年已67歲的王國平,除了浙江省委原常委、杭州市委原書記的頭銜外,他更多的公開身份是:浙江省人民政府諮詢委員會副主任,杭州城市學研究理事會理事長,浙江大學兼職教授、兼職博士生導師,

中央美術學院客座教授、客座博士生導師……一位典型的城市學專家。

王國平現在的殊榮,無形中成為對他主政杭州十年的一種肯定。那曾經是爭議四起的十年,但也確確實實是杭州城市建設、環境提升、面積擴大等各方面迅速發展的十年,也是杭州奠定長三角僅次於上海的大都市地位和邁入全國一線城市的十年。

1.王國平父子的杭州烙印

1950年1月,王國平出生於杭州的高幹家庭,父親王平夷解放後一直在杭州擔任重要職務,雖不是最早的杭州市委書記,但卻是任職年限最長的市委書記。

這一點父子倆有些相似。可以說,杭州任職年限最長的兩任市委書記的紀錄均是王氏父子締造的。如果非要作一個歷史的延伸,

能與王氏父子媲美的似乎只有北宋文學家蘇軾。

蘇軾曾兩度在杭州為官,前後約五六年,成就最大的則是第二次。西元1089年,蘇軾任龍圖閣學士知杭州。在任期間,蘇軾自比唐代的白居易,率眾疏浚西湖,動用民工20余萬人,在湖水最深處建立三塔(今“三潭映月”)作為標誌。挖出的淤泥則築成了一道長堤,後人仿效“白堤”命名曰“蘇公堤”,即現在著名的“蘇堤”,後成為西湖十景之一的“蘇堤春曉”。

王家父子主政杭州的成就,尤其是王國平,有論者將其與蘇軾媲美。

王平夷1953年6月任杭州市委副書記兼副市長,1955年任市委第二書記,1962年任市委書記。由於市委第一書記、市長長期由省委領導兼任,1953年6月起,他實際上主持著市委、市政府的全面工作。他在主持杭州工作期間,對杭州工業基礎的奠定,城市建設和園林綠化的發展等方面,作出了重要的貢獻。

更為杭州人所銘記的是,王平夷在文革期間力保了靈隱寺不受紅衛兵的破壞。王頂受了巨大的壓力,向中央和周恩來總理彙報,中央下令才制止了紅衛兵的破壞行動。肇始於此,1970年,王平夷被四人幫迫害致死。也因此,王平夷在杭州的政聲頗佳。

與父親相似,王國平也把自己的命運與仕途捆綁在了杭州這座城市上。

就這一點而言,同為“紅二代”的王國平與其家境、成長經歷類似的陳同海,卻交出了不同的命運答卷。

陳同海的父親陳偉達,1951年起任市委書記,與王平夷一樣是杭州解放後最早的市委書記,後調任浙江省委副書記,最後官至天津市委書記、中央政法委副書記。陳同海當年與王國平類似,早期都在浙江為官,陳在入京之前曾任寧波市長,王國平在主政杭州前則任嘉興市委書記。最後,2010年1月,王國平在杭州市委書記任上退休,而陳同海則於三年前的2007年,在中石化董事長的任上因腐敗落馬。

2010年1月,王國平卸任杭州市委書記。從2000年4月主政杭州以來,王國平據說婉言謝絕了多次異地任職的組織安排,“一心一意經營杭州”。十年間,與其搭檔的四任市長,先後是仇保興、茅臨生、孫忠煥、蔡奇。

2.王國平的國罵、強勢與實幹

無論是坊間,還是媒體,對王國平的印象都是強勢與實幹。

杭州人流傳著一個未經證實的段子,2000年王國平剛上任的時候,提出來西湖免費,有人跳出來不同意,說還不如改成水上樂園,收更貴的門票。結果在開會現場,王國平當場爆出國罵粗口。而此後的工作中,國罵似乎成為他的一個明顯特徵,成為強勢執政風格的一個表徵。

據《時代週報》報導,2005年6月,在一次全市幹部大會上,王國平在講話中說:“你幹,會被人罵;你不幹,還是會遭人罵。你幹,被人罵一時;你不幹,被人罵一世。我們寧可幹,被人罵,也不能不幹。……現在我們最怕的什麼?最怕的就是有些人站在裁判員、評論員的位置,對別人橫挑鼻子豎挑眼,不准人家革命,要顯示自己比別人高明。”

在不少場合,王國平都激勵下屬,要“想幹大事、敢幹大事、能幹成大事”。“白加黑,5+2,星期六一定不休息,星期天休息不一定”,這幾乎成了王國平對杭州各級官員的口頭禪。

這種強勢與實幹,讓王國平在強力推進城市發展的同時,也收穫了諸多非議。

當地媒體《錢江晚報》曾經在2009年12月30日,用7個整版的篇幅梳理了杭州十年的變化,當時盛傳王國平卸任,這種媒體上的公開張揚成為一種歷史別樣的注腳——

2000年,杭州恢復“西博會”,一年一辦,欲借其發展會展經濟,有人嘲諷是“作秀”;

2002年,杭州砸下鉅資啟動“西湖西進”,有人指責“勞民傷財”;

2005年,以“一縱三橫”為代表的道路整治工程拉開序幕,杭州道路整治掀起高☆禁☆潮,有人形容杭州是“熱火朝天的社會主義建設大工地”;

2006年,杭州上馬地鐵工程,兩年後地鐵湘湖段發生特大安全事故;

2008年,全國房價剛剛出現回落跡象時,杭州喊出“救樓市就是救經濟、救銀行、救百姓”

……

這是杭州發展最快的十年,也是爭議最多的十年。這是老百姓話題最多的十年,也是生活變化最大的十年。對於城市的評判充斥著兩極——變化,顛覆,革新;爭 議,嘲諷,痛斥;進步,現代,富足;亂搞,折騰,擾民;仿佛海水與火焰,仿佛哈根達斯與川妹子火鍋,仿佛姚明與潘長江。

如今回望,這些爭議與評判兩極分化的政績,卻恰恰是一個城市蝶變的記錄。

西溪濕地的建設,據說是王國平子承父業,對父親未完成夢想的實現。儘管當時主管西溪濕地建設的杭州市副市長許邁永因貪腐落馬,就像《人民的名義》中,丁義珍的污點一度影響了李達康的政望,但事實證明,王國平繼續在經營杭州這條路上越走越遠。

2002年開始,在王國平的推動下,杭州實行西湖免費開放,迄今已免費開放的公園景點共130余處,成為當時國內唯一也是迄今為止唯一一家不收門票的5A級景區。西湖水域從5.6平方公里擴大到如今的6.5平方公里。

一年少了2000多萬元的門票收入,當時據說許多人都在看杭州的笑話,但不曾想杭州沒有因此淪為笑柄,反而帶動了整個城市的發展。《錢江晚報》概算,免費後的西湖,旅遊收入為整個杭州帶來的間接效益高達幾百億元。“作為世界知名的旅遊城市,杭州每年接待中外遊客4000多萬人次,其中入境遊客超過200萬人次。西湖綜保、免費開放後,給西湖景區帶來了大量遊客,猛增的人流又造就了商機。景區內商鋪使用權每年的拍賣收入因此大增。西湖南線改造後,首批推出的商業網點,每平方米10年經營權最高拍賣到8.8萬元。”

杭州第一條地鐵線路的動議與建設,也與濟南類似,都遭遇了保護地下水脈與城市保護的掣肘,多年議而不決。直至2006年,王國平大手一揮,強硬上馬杭州地鐵一號線工程。2008年,地鐵湘湖段發生特大塌陷事故,成為地鐵工程的陰影,杭州“土質不適合建地鐵”的言論又甚囂塵上。但與現在四通八達的地下交通網絡相比,這個插曲已慢慢被人們淡忘。

3.杭州那些吹成牛皮的現實

2000年4月,王國平接手時的杭州,杭州市區人口僅為179.18萬人,市區面積683平方公里,在全國15個副省級城市中分別位列倒數第三和倒數第一。坊間的說法是“美麗的西湖,破爛的城市”,杭州人的愛與痛可謂刻骨銘心。

上任第二年,王國平實施了建國以來杭州規模最大的一次行政區劃調整。

2001年3月25日,蕭山、余杭撤市(縣級市)設區,“並”入杭州。調整後的杭州市轄區從6個增加到8個,市區面積從683平方公里擴大到3068平方公里,人口從179萬增加到372.55萬。在全國副省級城市中,市區面積從原來的倒數第一,上升到第5位。人口、土地面積資源和經濟、社會發展綜合能力等全面超過南京、蘇州、寧波等城市,杭州就此成為長三角地區僅次於上海的第二個區域性大都市。

在城市的細節改造上,喜歡騎著自行車微服私訪的王國平,建設了國內最早且最成熟的公共自行車系統,使杭州成為中國唯一一個被BBC評為“全球公共自行車服務最棒的城市”。

他還主導了杭州“藝術化”的交通改造。他把原來狹窄擁堵的中山路,改造成帶有濃厚的古樸氣息;帶著民國風情的浣紗路則把慶春路、解放路、開元路、平海路連成了一片各具特色的老城街區新景觀;改造後的古翠路則如同一幅打開的水墨畫卷;建國路郭東園巷——望江路段結合五柳巷歷史保護區整體形象,以灰白色為主演繹了江南水鄉複古建築風格……

隨後,王國平還啟動了背街小巷的改善(濟南前幾年也做過)。

作為一座有著2000多年建城史的歷史文化名城,杭州的文明物化在數千條小街小巷中。王國平不搞大拆大建,而是選擇了“巴黎模式”:100多年主城區沒有大變化,只有修繕。

後人評價王國平說是創造了“背街小巷改善的杭州模式”,文史專家們則贊許為“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的杭州模式”。

王國平對杭州的另一個大的貢獻是,開啟了杭州的“錢塘江時代”。

杭州以綿延長約93公里的錢塘江兩岸資源為依託,沿江先後建設了湘湖新城、之江新城、濱江新城、錢江新城、城東新城、錢江世紀新城、空港新城、下沙新城、江東新城、臨江新城。

媒體評論認為,西湖主柔,錢塘江主剛,剛柔並濟是一個城市最完美的搭配。杭州從西湖時代“三面雲山一面城”的傳統城市格局,走向了“一江春水穿城過”的新城市格局。蕭山、余杭兩區也加速了融合步伐。

與城市巨變同步的是,10年間,杭州房價狂飆突進漲幅10倍,2010年時的杭州市區商品房均價已近2萬元每平方米。2009年,杭州的土地出讓金更達到破紀錄的1200億元,一舉超越上海、北京等城市,高居全國第一。2008年10月房地產低迷期時,房價下跌、杭州多家房地產開發商資金鏈趨於斷裂之際,杭州推出24條“房地產新政”,火熱“救市”。對外界批評,王國平不為所動,反而公開表態:救樓市不是為了救房地產企業,而是為了救經濟、救銀行、救百姓。“房價下跌最大受害者是老百姓”。

……

所有這些的變化,對當時的杭州百姓而言,真是又愛又恨。《錢江晚報》的報導總結說:

有些事情,就好像新聞聯播一樣,仿佛讓我們每天都在一遍遍重複經歷。

比如我們的城市地下總是在打洞,區別只在於長和短,多和少;比如我們的門前總是在挖路,區別只在於是這幾條還是那幾條;比如我們的買房錢永遠都不夠,區別只在於是差了20萬還是200萬;比如蕭山人余杭人一直在被括弧著,就像這樣——(蕭山余杭除外)……

但到了2010年1月,一座城市所能收穫的榮耀,幾乎都被杭州收入囊中:東方休閒之都、生活品質之城、愛情之都、最具幸福感城市、最具商業競爭力城市、最適合居住城市、天堂矽谷、動漫之都、創意之都……外號多得足以讓國內外任何一個城市都備感汗顏。

媒體說,當年有很多人伸長脖子等著看杭州把這一個個牛皮吹破。可問題是,這個牛皮不但越吹越大,還越吹越成了現實。

包括百姓吐槽的蕭山余杭同城問題,破膛修路問題,在繼任者的手下,這些問題都不成問題。去年G20峰會的成功舉辦,更令杭州獲得了又一次飛速發展的重大機遇。

現在的杭州,不僅是一座明星旅遊城市,還是國內僅有幾個第三產業超過60%的都市;更是電商之都、快遞之鄉、互聯網金融的絕對中心,中國新經濟的代表,全球最大移動支付之城……

北京大學4月發佈的報告說,互聯網金融發展指數杭州最高,擁有金融街、中關村的北京和擁有陸家嘴的上海,僅排在第七和第八位。杭州與北京、深圳一道被公認為中國創業潮的三大中心,而從最近的發展速度來看,杭州最快。

一個城市所有的榮耀,不管是生活還是商業、科技,杭州似乎都得到了。

王國平離任的當天晚上,鳳凰衛視時事開講的主題是他的杭州十年。

離開官場,王國平著眼於“城市學”的研究,並成為各地城市、高校、黨校的授課專家,主題正是圍繞他所鍾愛的城市,展開對“城市治理”、“新型城鎮化”、“城市文化遺產保護”、“城市美學”等等的探討。

政聲人去後。

他留給這座城市的遺產,似乎已不可磨滅。

他在主持杭州工作期間,對杭州工業基礎的奠定,城市建設和園林綠化的發展等方面,作出了重要的貢獻。

更為杭州人所銘記的是,王平夷在文革期間力保了靈隱寺不受紅衛兵的破壞。王頂受了巨大的壓力,向中央和周恩來總理彙報,中央下令才制止了紅衛兵的破壞行動。肇始於此,1970年,王平夷被四人幫迫害致死。也因此,王平夷在杭州的政聲頗佳。

與父親相似,王國平也把自己的命運與仕途捆綁在了杭州這座城市上。

就這一點而言,同為“紅二代”的王國平與其家境、成長經歷類似的陳同海,卻交出了不同的命運答卷。

陳同海的父親陳偉達,1951年起任市委書記,與王平夷一樣是杭州解放後最早的市委書記,後調任浙江省委副書記,最後官至天津市委書記、中央政法委副書記。陳同海當年與王國平類似,早期都在浙江為官,陳在入京之前曾任寧波市長,王國平在主政杭州前則任嘉興市委書記。最後,2010年1月,王國平在杭州市委書記任上退休,而陳同海則於三年前的2007年,在中石化董事長的任上因腐敗落馬。

2010年1月,王國平卸任杭州市委書記。從2000年4月主政杭州以來,王國平據說婉言謝絕了多次異地任職的組織安排,“一心一意經營杭州”。十年間,與其搭檔的四任市長,先後是仇保興、茅臨生、孫忠煥、蔡奇。

2.王國平的國罵、強勢與實幹

無論是坊間,還是媒體,對王國平的印象都是強勢與實幹。

杭州人流傳著一個未經證實的段子,2000年王國平剛上任的時候,提出來西湖免費,有人跳出來不同意,說還不如改成水上樂園,收更貴的門票。結果在開會現場,王國平當場爆出國罵粗口。而此後的工作中,國罵似乎成為他的一個明顯特徵,成為強勢執政風格的一個表徵。

據《時代週報》報導,2005年6月,在一次全市幹部大會上,王國平在講話中說:“你幹,會被人罵;你不幹,還是會遭人罵。你幹,被人罵一時;你不幹,被人罵一世。我們寧可幹,被人罵,也不能不幹。……現在我們最怕的什麼?最怕的就是有些人站在裁判員、評論員的位置,對別人橫挑鼻子豎挑眼,不准人家革命,要顯示自己比別人高明。”

在不少場合,王國平都激勵下屬,要“想幹大事、敢幹大事、能幹成大事”。“白加黑,5+2,星期六一定不休息,星期天休息不一定”,這幾乎成了王國平對杭州各級官員的口頭禪。

這種強勢與實幹,讓王國平在強力推進城市發展的同時,也收穫了諸多非議。

當地媒體《錢江晚報》曾經在2009年12月30日,用7個整版的篇幅梳理了杭州十年的變化,當時盛傳王國平卸任,這種媒體上的公開張揚成為一種歷史別樣的注腳——

2000年,杭州恢復“西博會”,一年一辦,欲借其發展會展經濟,有人嘲諷是“作秀”;

2002年,杭州砸下鉅資啟動“西湖西進”,有人指責“勞民傷財”;

2005年,以“一縱三橫”為代表的道路整治工程拉開序幕,杭州道路整治掀起高☆禁☆潮,有人形容杭州是“熱火朝天的社會主義建設大工地”;

2006年,杭州上馬地鐵工程,兩年後地鐵湘湖段發生特大安全事故;

2008年,全國房價剛剛出現回落跡象時,杭州喊出“救樓市就是救經濟、救銀行、救百姓”

……

這是杭州發展最快的十年,也是爭議最多的十年。這是老百姓話題最多的十年,也是生活變化最大的十年。對於城市的評判充斥著兩極——變化,顛覆,革新;爭 議,嘲諷,痛斥;進步,現代,富足;亂搞,折騰,擾民;仿佛海水與火焰,仿佛哈根達斯與川妹子火鍋,仿佛姚明與潘長江。

如今回望,這些爭議與評判兩極分化的政績,卻恰恰是一個城市蝶變的記錄。

西溪濕地的建設,據說是王國平子承父業,對父親未完成夢想的實現。儘管當時主管西溪濕地建設的杭州市副市長許邁永因貪腐落馬,就像《人民的名義》中,丁義珍的污點一度影響了李達康的政望,但事實證明,王國平繼續在經營杭州這條路上越走越遠。

2002年開始,在王國平的推動下,杭州實行西湖免費開放,迄今已免費開放的公園景點共130余處,成為當時國內唯一也是迄今為止唯一一家不收門票的5A級景區。西湖水域從5.6平方公里擴大到如今的6.5平方公里。

一年少了2000多萬元的門票收入,當時據說許多人都在看杭州的笑話,但不曾想杭州沒有因此淪為笑柄,反而帶動了整個城市的發展。《錢江晚報》概算,免費後的西湖,旅遊收入為整個杭州帶來的間接效益高達幾百億元。“作為世界知名的旅遊城市,杭州每年接待中外遊客4000多萬人次,其中入境遊客超過200萬人次。西湖綜保、免費開放後,給西湖景區帶來了大量遊客,猛增的人流又造就了商機。景區內商鋪使用權每年的拍賣收入因此大增。西湖南線改造後,首批推出的商業網點,每平方米10年經營權最高拍賣到8.8萬元。”

杭州第一條地鐵線路的動議與建設,也與濟南類似,都遭遇了保護地下水脈與城市保護的掣肘,多年議而不決。直至2006年,王國平大手一揮,強硬上馬杭州地鐵一號線工程。2008年,地鐵湘湖段發生特大塌陷事故,成為地鐵工程的陰影,杭州“土質不適合建地鐵”的言論又甚囂塵上。但與現在四通八達的地下交通網絡相比,這個插曲已慢慢被人們淡忘。

3.杭州那些吹成牛皮的現實

2000年4月,王國平接手時的杭州,杭州市區人口僅為179.18萬人,市區面積683平方公里,在全國15個副省級城市中分別位列倒數第三和倒數第一。坊間的說法是“美麗的西湖,破爛的城市”,杭州人的愛與痛可謂刻骨銘心。

上任第二年,王國平實施了建國以來杭州規模最大的一次行政區劃調整。

2001年3月25日,蕭山、余杭撤市(縣級市)設區,“並”入杭州。調整後的杭州市轄區從6個增加到8個,市區面積從683平方公里擴大到3068平方公里,人口從179萬增加到372.55萬。在全國副省級城市中,市區面積從原來的倒數第一,上升到第5位。人口、土地面積資源和經濟、社會發展綜合能力等全面超過南京、蘇州、寧波等城市,杭州就此成為長三角地區僅次於上海的第二個區域性大都市。

在城市的細節改造上,喜歡騎著自行車微服私訪的王國平,建設了國內最早且最成熟的公共自行車系統,使杭州成為中國唯一一個被BBC評為“全球公共自行車服務最棒的城市”。

他還主導了杭州“藝術化”的交通改造。他把原來狹窄擁堵的中山路,改造成帶有濃厚的古樸氣息;帶著民國風情的浣紗路則把慶春路、解放路、開元路、平海路連成了一片各具特色的老城街區新景觀;改造後的古翠路則如同一幅打開的水墨畫卷;建國路郭東園巷——望江路段結合五柳巷歷史保護區整體形象,以灰白色為主演繹了江南水鄉複古建築風格……

隨後,王國平還啟動了背街小巷的改善(濟南前幾年也做過)。

作為一座有著2000多年建城史的歷史文化名城,杭州的文明物化在數千條小街小巷中。王國平不搞大拆大建,而是選擇了“巴黎模式”:100多年主城區沒有大變化,只有修繕。

後人評價王國平說是創造了“背街小巷改善的杭州模式”,文史專家們則贊許為“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的杭州模式”。

王國平對杭州的另一個大的貢獻是,開啟了杭州的“錢塘江時代”。

杭州以綿延長約93公里的錢塘江兩岸資源為依託,沿江先後建設了湘湖新城、之江新城、濱江新城、錢江新城、城東新城、錢江世紀新城、空港新城、下沙新城、江東新城、臨江新城。

媒體評論認為,西湖主柔,錢塘江主剛,剛柔並濟是一個城市最完美的搭配。杭州從西湖時代“三面雲山一面城”的傳統城市格局,走向了“一江春水穿城過”的新城市格局。蕭山、余杭兩區也加速了融合步伐。

與城市巨變同步的是,10年間,杭州房價狂飆突進漲幅10倍,2010年時的杭州市區商品房均價已近2萬元每平方米。2009年,杭州的土地出讓金更達到破紀錄的1200億元,一舉超越上海、北京等城市,高居全國第一。2008年10月房地產低迷期時,房價下跌、杭州多家房地產開發商資金鏈趨於斷裂之際,杭州推出24條“房地產新政”,火熱“救市”。對外界批評,王國平不為所動,反而公開表態:救樓市不是為了救房地產企業,而是為了救經濟、救銀行、救百姓。“房價下跌最大受害者是老百姓”。

……

所有這些的變化,對當時的杭州百姓而言,真是又愛又恨。《錢江晚報》的報導總結說:

有些事情,就好像新聞聯播一樣,仿佛讓我們每天都在一遍遍重複經歷。

比如我們的城市地下總是在打洞,區別只在於長和短,多和少;比如我們的門前總是在挖路,區別只在於是這幾條還是那幾條;比如我們的買房錢永遠都不夠,區別只在於是差了20萬還是200萬;比如蕭山人余杭人一直在被括弧著,就像這樣——(蕭山余杭除外)……

但到了2010年1月,一座城市所能收穫的榮耀,幾乎都被杭州收入囊中:東方休閒之都、生活品質之城、愛情之都、最具幸福感城市、最具商業競爭力城市、最適合居住城市、天堂矽谷、動漫之都、創意之都……外號多得足以讓國內外任何一個城市都備感汗顏。

媒體說,當年有很多人伸長脖子等著看杭州把這一個個牛皮吹破。可問題是,這個牛皮不但越吹越大,還越吹越成了現實。

包括百姓吐槽的蕭山余杭同城問題,破膛修路問題,在繼任者的手下,這些問題都不成問題。去年G20峰會的成功舉辦,更令杭州獲得了又一次飛速發展的重大機遇。

現在的杭州,不僅是一座明星旅遊城市,還是國內僅有幾個第三產業超過60%的都市;更是電商之都、快遞之鄉、互聯網金融的絕對中心,中國新經濟的代表,全球最大移動支付之城……

北京大學4月發佈的報告說,互聯網金融發展指數杭州最高,擁有金融街、中關村的北京和擁有陸家嘴的上海,僅排在第七和第八位。杭州與北京、深圳一道被公認為中國創業潮的三大中心,而從最近的發展速度來看,杭州最快。

一個城市所有的榮耀,不管是生活還是商業、科技,杭州似乎都得到了。

王國平離任的當天晚上,鳳凰衛視時事開講的主題是他的杭州十年。

離開官場,王國平著眼於“城市學”的研究,並成為各地城市、高校、黨校的授課專家,主題正是圍繞他所鍾愛的城市,展開對“城市治理”、“新型城鎮化”、“城市文化遺產保護”、“城市美學”等等的探討。

政聲人去後。

他留給這座城市的遺產,似乎已不可磨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