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致青春!穿著制服去結婚?兩代檢察人的青蔥歲月,快來圍觀

青春是我們共同走過的歲月,有的近,有的遠。本期我們邀請兩代檢察人講述他們的青春記憶。

青春終將逝去,但青春之火永遠不滅。

穿著制服去結婚

湖南省株洲市石峰區人民檢察院 李丹山

今天是我走出校門走進檢察系統的第987天。不到三年的時間裡,發生過很多對我而言新鮮的體驗。2016年末,我這個校報級別的“小記者”來到辦案組,採訪忙碌辦案的同事,對於我的職業認知形成了最深刻、最直接的觸動。

犯罪嫌疑人,不只是想像中的拒不配合;鬥智鬥勇,

不只是在審訊中的唇槍舌劍;真正的辛苦,也不只是廢寢忘食四個字能涵蓋的;所有概括性的形容詞,在真的走一圈下來,都顯得單薄且沒有說服力。

進入辦案組,看到幾個月未見的小夥伴們,自然是親切的,但平時意氣風發的他們,都面帶疲憊,後來聽他們零零散散提到:行程幾萬公里、多少天裡徹夜未眠、鄉村土路上顛簸……也親眼看到了一個工作任務下來,

就要立馬出發的雷厲風行;看到了一個嫌疑人筆錄打下來,一坐就是一整天的細緻與耐力;看到了車上、路上、餐桌上無時無刻不在討論的話題都是對案件的堅持與專注。

非法學科班的我,對各個辦案環節的推進謹慎地新奇著。看到檢察官面對嫌疑人各路招數時的沉著應對,看到審訊室外辦案人員頭腦風暴的靈活智慧,看到支援訊問大量週邊證據資料的協調配合,

看到主辦檢察官結合案件進展點兵點將的統籌計畫,都在心裡說了幾百個:真帥!

體驗辦案工作的過程中,對小夥伴們進行了半正式的採訪,問了一些感受和收穫類的問題,在提到具體案件辦理細節時,他們的話都多了起來,那些曲折回轉的小勝利,那些平凡基礎工作帶來成長進步的小驚喜,那些伴隨案件突破,取得階段性成果的小興奮,一句“所有辛苦都沒有白費”,

讓我為之動容。

這五天的行程中,我是積累新聞素材的檢務宣傳者,更多的是一個職業責任感的受教育者,如此直觀和真切地感受著“打擊職務犯罪,實施法律監督”簡單幾個字的力道與含義,感受著它在扎扎實實的每個辦案環節中,在每一個辦案人員執著的信仰裡。

午走吊溝村

山西省晉中市榆次區人民檢察院 李硯明(58歲)

1981年1月,我從部隊復員後,分配到山西省晉中市榆次區檢察院,在經濟科當了一名法警。不久,我就參加了一起經濟案的偵查。

我們調查的是一個生產隊的支書,我和寇里的老王到他的老家娘子關公社吊溝大隊去了一趟。

那是一個炎熱的夏天。我們從榆次坐上火車,一路上,幾分鐘一停,十幾分鐘一停,上車下車的人擠來擠去,可悶熱的車廂裡始終是滿滿的人。中午才到了娘子關。

出了車站,當地人告訴我們,進山的班車只上午發一趟。老王一聽馬上說,我們走進去。我們匆匆吃了飯,就往山裡走。此時,紅紅的太陽烤著石塊鋪墊的伸進大山裡的土公路,我們躲避著太陽,靠著山根走,可眼前還是一片灰白。土公路的另一邊是用石塊壘起來的圍成一小塊一小塊的莊稼地。地裡的莊稼稀疏而低矮,本應綠油油的葉子卻泛著淡淡的黃邊,蔫蔫地耷拉著。一路上坡,不見有車輛往來。沒有進去的,也沒有出來的,莊稼地裡也不見社員。一路上,火熱的太陽就烤著兩個一步一步往山裡走的身影。我們說著閒話,說著到了村裡可能遇到的情形,就這麼一直走到天黑,才到了村子。兩邊山崖的半腰上稀疏地散落著十幾處昏暗的燈光,中間是一條黑洞洞的深溝。

我們在西邊的半山腰的窯洞裡找到大隊支部書記。支書就出去站在門口,向對面喊另一個隊幹部。山間空曠,夜靜寂廖,支書的聲音清晰而悠長。一會,對面就有了回應。支書回到屋裡,略有歉意地說,主任過來,得一陣子。我們兩邊看似很近,可他得下到溝裡,再翻上來,可謂“對山喊得應,走路要半天”。

隊幹部介紹了相關情況。晚上,我們就住在支書家。第二天起來,早飯卻是兩家的派飯。老王吃的是玉米麵煮疙瘩,我的是玉米麵散面粥,都就著酸菜。

從山裡出來,公社副主任安排我們坐了一輛出山辦事的一套馬的皮軲轆車。我們高高興興地上了車,和趕車的社員有說有笑地出了山。

現在想來,那時我22歲,風華正茂,每天想的就是怎樣把工作做好,真是幹勁滿滿的歲月啊!

講解那件小事

河南省許昌市建安區人民檢察院 黃聰穎(25歲)

“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這是我現在讀得最多,也是最喜愛的詩句,因為我的檢察印記是從“蓮”字說起的。

我2014年大學畢業,通過公開招錄考入河南省許昌市建安區人民檢察院,那一年剛好22歲,青春爛漫,活力滿滿。我的首份職責就是擔任區預防職務犯罪警示教育基地專職講解員。

警示教育基地以“蓮城許昌”“蓮文化”為核心,以“蓮”寓“廉”,達到警示教育的目的。為了儘快掌握宣講內容,三天內,我翻閱200多頁的講解資料,全面掌握230塊展板、84個案例、57種罪名、4部警示教育片的展區內容,力求做到成竹在胸。

講解工作漸入正軌,我還暗自竊喜,認為講解工作沒多大難度。結果第一次講解時,參觀人員問“囊橐蕭蕭兩袖寒”的“橐(tuo)”字怎麼讀時,我頓時語塞,才知講解也是要下功夫的。為許昌市委黨校中青年幹部培訓班學員講解時,對於有關朱鎔基總理題詞“清正廉明”的內容,我說,朱鎔基總理嚴于律己,不題詞,不受禮,不吃請,不剪綵,僅僅只有四次題詞,“清正廉明”四字為其中一次……誰知一位領導突然提出,那其餘的三次題詞是什麼呢?一下又把我給問住了,怎麼從來沒想過這個問題呢?對自己一向要求很高的我,決定站在對方的立場重新來過,以參觀者的視角重新審視講解內容。參觀者會提什麼樣的問題,他們會有什麼延伸性的思考?這些問題我該怎麼解答?怎麼講解才能達到最好的警示效果。為此,我對基地創意的初衷、典故的由來、案例背後的真實故事等方面做深入的探究和廣泛的拓展,進行全面的細節把握。

兩年時間,警示教育基地接待了大量的來訪,被評為許昌市“廉政文化建設示範點”。現在的警示教育基地正以前所未有的影響力和感染力吸引著更多單位來到基地參觀。我的講解也從流暢無阻到聲情並茂,從單面單想到舉一反三,從落落大方到細節掌控,大概這就是獻給工作兩年的自己最好的青春禮物。

小書記員的大責任

江蘇省徐州市鼓樓區人民檢察院 王鐵軍(41歲)

左一為作者

2001年的我恰逢青春年華,當時是公訴處一名小書記員,人稱“小王”。入檢兩年我也陸續辦過一些刑事案件,從沒覺得責任重大,但也就是在那一年發生了一件小事,讓我重新審視了自己的職責。

2001年7月22日,已被責令停產整頓的徐州崗子村五副井擅自恢復生產,導致發生特大瓦斯煤塵爆炸事故,造成92人死亡,沒過幾個月我的辦公桌前就送來了厚厚的一摞起訴卷宗。“小王,這個案子你協助我來辦”,當時分管公訴的吳沛副檢察長拍拍我的肩膀,用肯定的眼神看著我,還不忘說句“你小子,用心辦”。

第一次接觸那麼重大的刑事案件,內心一陣莫名激動,但想到要和吳檢一起工作,多少還是有點膽戰心驚,大家在背後都叫他“吳(無)差錯”,我可一點差錯都不能有。過了幾天,吳檢突然出現在我辦公桌前,“卷宗看得怎麼樣,跟我說說。”幸虧我有所準備,把崗子村“獨眼井”沒有合法開採手續,被下達多次整改通知書後礦主仍非法組織工人冒險生產,最終導致違規放炮引起瓦斯煤塵爆炸的事實講述了一遍。

吳檢意味深長地笑了笑,還有麼?這話問得我冷汗直冒,心裡暗自思忖:“還有什麼呢?”停頓片刻,吳檢指了指卷宗說:“看這段他說了什麼?”我仔細一看,“噢!礦主還有故意殺人的犯罪事實。”這時吳檢又拍了拍我的肩膀卻什麼話也沒說就走了。

最終這件案子礦主等四人被以重大勞動安全事故罪、非法買賣爆炸物品罪、虛報註冊資本罪、故意殺人罪依法追究了刑事責任,其中二人被判處死刑。出庭間隙,我拉著吳檢和其他兩位同事拍了這張照片,十五年後再翻出老照片,依舊感受得到當時的激動和興奮,而被吳檢拍了兩次肩膀也始終記憶猶新,“哪怕是書記員也責任重大!”這句話成了我對每一個新進檢察院幹警的囑託。

青春是一次短途旅行,因為它終將逝去,但青春又是一團不滅的火焰,因為它會在心底燃燒一生。

檢察日報新媒體出品

十幾分鐘一停,上車下車的人擠來擠去,可悶熱的車廂裡始終是滿滿的人。中午才到了娘子關。

出了車站,當地人告訴我們,進山的班車只上午發一趟。老王一聽馬上說,我們走進去。我們匆匆吃了飯,就往山裡走。此時,紅紅的太陽烤著石塊鋪墊的伸進大山裡的土公路,我們躲避著太陽,靠著山根走,可眼前還是一片灰白。土公路的另一邊是用石塊壘起來的圍成一小塊一小塊的莊稼地。地裡的莊稼稀疏而低矮,本應綠油油的葉子卻泛著淡淡的黃邊,蔫蔫地耷拉著。一路上坡,不見有車輛往來。沒有進去的,也沒有出來的,莊稼地裡也不見社員。一路上,火熱的太陽就烤著兩個一步一步往山裡走的身影。我們說著閒話,說著到了村裡可能遇到的情形,就這麼一直走到天黑,才到了村子。兩邊山崖的半腰上稀疏地散落著十幾處昏暗的燈光,中間是一條黑洞洞的深溝。

我們在西邊的半山腰的窯洞裡找到大隊支部書記。支書就出去站在門口,向對面喊另一個隊幹部。山間空曠,夜靜寂廖,支書的聲音清晰而悠長。一會,對面就有了回應。支書回到屋裡,略有歉意地說,主任過來,得一陣子。我們兩邊看似很近,可他得下到溝裡,再翻上來,可謂“對山喊得應,走路要半天”。

隊幹部介紹了相關情況。晚上,我們就住在支書家。第二天起來,早飯卻是兩家的派飯。老王吃的是玉米麵煮疙瘩,我的是玉米麵散面粥,都就著酸菜。

從山裡出來,公社副主任安排我們坐了一輛出山辦事的一套馬的皮軲轆車。我們高高興興地上了車,和趕車的社員有說有笑地出了山。

現在想來,那時我22歲,風華正茂,每天想的就是怎樣把工作做好,真是幹勁滿滿的歲月啊!

講解那件小事

河南省許昌市建安區人民檢察院 黃聰穎(25歲)

“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這是我現在讀得最多,也是最喜愛的詩句,因為我的檢察印記是從“蓮”字說起的。

我2014年大學畢業,通過公開招錄考入河南省許昌市建安區人民檢察院,那一年剛好22歲,青春爛漫,活力滿滿。我的首份職責就是擔任區預防職務犯罪警示教育基地專職講解員。

警示教育基地以“蓮城許昌”“蓮文化”為核心,以“蓮”寓“廉”,達到警示教育的目的。為了儘快掌握宣講內容,三天內,我翻閱200多頁的講解資料,全面掌握230塊展板、84個案例、57種罪名、4部警示教育片的展區內容,力求做到成竹在胸。

講解工作漸入正軌,我還暗自竊喜,認為講解工作沒多大難度。結果第一次講解時,參觀人員問“囊橐蕭蕭兩袖寒”的“橐(tuo)”字怎麼讀時,我頓時語塞,才知講解也是要下功夫的。為許昌市委黨校中青年幹部培訓班學員講解時,對於有關朱鎔基總理題詞“清正廉明”的內容,我說,朱鎔基總理嚴于律己,不題詞,不受禮,不吃請,不剪綵,僅僅只有四次題詞,“清正廉明”四字為其中一次……誰知一位領導突然提出,那其餘的三次題詞是什麼呢?一下又把我給問住了,怎麼從來沒想過這個問題呢?對自己一向要求很高的我,決定站在對方的立場重新來過,以參觀者的視角重新審視講解內容。參觀者會提什麼樣的問題,他們會有什麼延伸性的思考?這些問題我該怎麼解答?怎麼講解才能達到最好的警示效果。為此,我對基地創意的初衷、典故的由來、案例背後的真實故事等方面做深入的探究和廣泛的拓展,進行全面的細節把握。

兩年時間,警示教育基地接待了大量的來訪,被評為許昌市“廉政文化建設示範點”。現在的警示教育基地正以前所未有的影響力和感染力吸引著更多單位來到基地參觀。我的講解也從流暢無阻到聲情並茂,從單面單想到舉一反三,從落落大方到細節掌控,大概這就是獻給工作兩年的自己最好的青春禮物。

小書記員的大責任

江蘇省徐州市鼓樓區人民檢察院 王鐵軍(41歲)

左一為作者

2001年的我恰逢青春年華,當時是公訴處一名小書記員,人稱“小王”。入檢兩年我也陸續辦過一些刑事案件,從沒覺得責任重大,但也就是在那一年發生了一件小事,讓我重新審視了自己的職責。

2001年7月22日,已被責令停產整頓的徐州崗子村五副井擅自恢復生產,導致發生特大瓦斯煤塵爆炸事故,造成92人死亡,沒過幾個月我的辦公桌前就送來了厚厚的一摞起訴卷宗。“小王,這個案子你協助我來辦”,當時分管公訴的吳沛副檢察長拍拍我的肩膀,用肯定的眼神看著我,還不忘說句“你小子,用心辦”。

第一次接觸那麼重大的刑事案件,內心一陣莫名激動,但想到要和吳檢一起工作,多少還是有點膽戰心驚,大家在背後都叫他“吳(無)差錯”,我可一點差錯都不能有。過了幾天,吳檢突然出現在我辦公桌前,“卷宗看得怎麼樣,跟我說說。”幸虧我有所準備,把崗子村“獨眼井”沒有合法開採手續,被下達多次整改通知書後礦主仍非法組織工人冒險生產,最終導致違規放炮引起瓦斯煤塵爆炸的事實講述了一遍。

吳檢意味深長地笑了笑,還有麼?這話問得我冷汗直冒,心裡暗自思忖:“還有什麼呢?”停頓片刻,吳檢指了指卷宗說:“看這段他說了什麼?”我仔細一看,“噢!礦主還有故意殺人的犯罪事實。”這時吳檢又拍了拍我的肩膀卻什麼話也沒說就走了。

最終這件案子礦主等四人被以重大勞動安全事故罪、非法買賣爆炸物品罪、虛報註冊資本罪、故意殺人罪依法追究了刑事責任,其中二人被判處死刑。出庭間隙,我拉著吳檢和其他兩位同事拍了這張照片,十五年後再翻出老照片,依舊感受得到當時的激動和興奮,而被吳檢拍了兩次肩膀也始終記憶猶新,“哪怕是書記員也責任重大!”這句話成了我對每一個新進檢察院幹警的囑託。

青春是一次短途旅行,因為它終將逝去,但青春又是一團不滅的火焰,因為它會在心底燃燒一生。

檢察日報新媒體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