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劉鋼會:在吉他聲裡做一小碗醬面

口述:劉鋼會 記錄:當代貴州全媒體記者 李思瑾

我叫劉鋼會,今年59歲。人生最愛,美食和音樂。一路走來,幾番創業,夢想不滅。

1979年,我從技工學校畢業,被分配到貴州水電部九局工作,

1987年調動到安順市林業局,後下海做生意。

我在安順開設過當地首家鐳射電影院、歌舞廳,在夜市上經營過火極一時“金時光”大排檔。90年代初我又在安順開了一家“麻山飯莊”。

麻山是人們對安順紫雲、黔西南望謨、黔南長順三縣交界之地的俗稱。久居大山深處的麻山人有一手烹飪的絕活,其秘訣在於採用了一種以黃豆為主料並窖藏多年的調味醬,因其製作工序複雜、工期長,

麻山人只在逢年過節或招待親朋貴客時才會拆封食用。

我外祖母正是麻山地區土生土長的布依人,記憶中母親一直以此醬代替味精等作料作為家庭炒菜的調味品。1993年,我忽然意識到,如此美味“養在深閨人未識”豈不可惜,於是我就有了將它帶出大山的想法。我以麻山地區的調味醬為基礎,配上當地優質辣椒熬制,花了6年時間最終研製成“麻山風味辣椒醬”,在2005年獲得國家“食品發明專利”證書。

隨後安順市麻山生物調味品有限責任公司批量生產加工這一款風味辣椒醬,併發往全國各地幾百家超市上架銷售,後又因資金問題停產。1999年我回到原單位安順市林業局貯木場工作,整日案牘勞形,但是做“美食”的夢想從未停止過。

我認為,做調味醬應該堅持“古法”,要做就做“原生態”。我希望將貴州麻山地區千年來布依家族代代相傳的手藝做出的美食,

傳到全國乃至全世界。我有生之年做不到,還有我女兒繼續做,如同“移山”的“愚公”所說的一樣:“子子孫孫無窮匱也。”

學西方哲學的女兒研究生畢業後,嘗試不同工作,一直未能找到自己真心喜愛的職業。2016年初,她投身餐飲行業找到樂趣,“承”我志向,在貴陽開了一家“麻山香辣燃麵館”。麵館生意一天天漸好,很多顧客吃完麵條後還會單獨購買辣椒醬帶走。目前我們正籌備分店的開業,

下一步,預計將分店開到貴州其他地區。

2016年9月女兒的店鋪發展遇到瓶頸,我告訴女兒,開店不僅僅求“養家糊口”,要做就做“有態度”的風味香辣麵條,起步要“穩”,求“精”而不急“多”。挑選食材、烹飪辣椒醬、煮麵條、調味……做到事無巨細,把烹飪“美食”當做一門藝術。

藝術值得用生命來熱愛,美食、音樂皆是。56歲那年我重拾年輕時愛好,買了不少樂理書和樂譜練習彈吉他。希望有一天,我可以開著車、載著老婆,去看看我們開到全國各地的麵館分店。車子停留處,我在街邊彈吉他唱歌。

做好小小的一碗麵條,確實會讓我和女兒都“心頭甜”。人的一生,不同的是過程。我更看重過程的“質”,這所謂的“質”並不僅僅是物質生活的豐富,更在於精神富足——彈吉他讓我感到幸福,做好一碗麵條讓我感到幸福,食客們的讚歎讓我感到幸福。(詳情請閱《當代貴州》2017年第10期)

做好一碗麵條讓我感到幸福,食客們的讚歎讓我感到幸福。(詳情請閱《當代貴州》2017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