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揭秘顧泰來的“專利大棒”:共用單車幕後大贏家開始收割

永安行因專利問題而被迫暫緩IPO,但這僅僅會是永安行一個平臺的宿命嗎?半路殺出的顧泰來,到底何許人也?然而其他共用單車平臺又會受到多少影響呢?

文/王鵬

共用單車行業是一場江湖混戰,你永遠不知道誰才是最大的敵人。

永安行最近就吃了一記“專利大棒”。本來以為牢牢吃定了共用單車第一股”,如今卻因為專利官司纏身而IPO急刹車。

今天早上,永安行發佈公告稱,因出現媒體質疑事項,經與保薦機構協商,出於保護投資者利益的考慮,

決定暫緩後續發行工作。

但這僅僅會是永安行一個平臺的宿命嗎?背後又是誰扼住了共用單車的咽喉?尋找中國創客(ID:xjbmaker)今天來為大家揭秘共用單車背後的最大贏家:顧泰來,一個海歸專家。

永安行IPO暫停始末

在共用單車這件事上,永安行是後來者,但是在公共自行車這一個行業,永安行確實是老牌廠商。

在摩拜和ofo打得熱火朝天時,萬萬沒想到現金流充足的永安行半路殺出,

準備直接摘走“共用單車第一股”的皇冠。

3月24日晚間,證監會披露,永安自行車遞交了A股IPO申請,欲公開發行2400萬新股,占其總股本的25%、每股面值1元,於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計畫融資5.98億元用於專案建設。

4月,永安行IPO獲證監會審核通過,“共用單車第一股”基本成為了囊中之物。但是萬萬沒想到,突然殺出來了一個國家"千人計畫"海外特聘專家顧泰來,對永安行提起“發明專利侵權”的起訴。

且態度和手段都十分強硬,直接向中紀委實名舉報中國證監會發行部。

5月4日,永安在官方發佈聲明稱,涉訴專利與其相關業務在技術方案、功能方法等方面不同,永安行不存在侵犯涉訴專利的行為。同時,鑒於涉訴專利對應的業務對其整體營業收入的貢獻極低,2016年占比不到1%,因此,該訴訟所涉業務對其經營活動不構成重大不利影響。

但是,5月5日,永安行還是沒有承受住壓力,

發佈公告稱,因發行人出現媒體質疑事項,決定暫緩後續發行工作,暫停網上路演。

永安行的上市之路會不會因為專利訴訟流產,目前還不得而知。但是在“專利大棒”前,上市流程被迫延緩已成為不爭的事實。

半路殺出的顧泰來,到底何許人也?

公開資料顯示,顧泰來,江蘇先聯資訊(SimLink)創始人兼CEO。2010年入選第四批國家"千人計畫"。畢業于美國亞利桑那大學,

獲電腦工程學博士學位。

現為國家"千人計畫"特聘專家、江蘇省"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計畫"引進人才、南京市中青年行業技術學科帶頭人、南京市領軍人才。2006年回國,創辦江蘇先聯資訊系統有限公司。

尋找中國創客(ID:xjbmaker)通過查詢江蘇先聯資訊系統有限公司的工商註冊資訊發現,該公司的主要經營業務主要集中在電腦相關產品的研發和銷售,以及2014年新增的日化用品、百貨用品的銷售。(詳細經營範圍見下圖)

江蘇先聯資訊系統有限公司經營範圍

事實上,這與共用單車業務本身並無太大關聯。另外,記者發現由顧泰來擔任法人或者管理層的公司總共有4家公司,再加上一家由江蘇先聯資訊系統有限公司投資的上海問亦健康諮詢有限公司,共5家公司,其中都並未發現直接或者間接經營自行車或者共用單車的痕跡。

顧泰來相關公司

由此可見,此次專利訴訟案並非出於直接的業務競爭,而是出於對於專利權的保護等原因。

記者發現,該“無固定取還點的自行車租賃運營系統及其方 法”的專利,是顧泰來早在2010年12月23 日就提起了申請。國家智慧財產權局在2011年05月18 日公佈了相關專利。

顧泰來的專利示意圖

別笑,20多家平臺都難逃“專利棒”

既然顧泰來早在2010年就提出了專利申請,而且是現在的共用單車普遍採用和引以為豪的“無固定取還點的自行車”,這是一個通識性的技術,幾乎是所有的共用單車平臺都難以繞過的門檻。

所以,目前來看,幾乎所有的共用單車平臺都是拴在一條繩上的螞蚱,一旦永安行敗訴,其他共用單車企業也難逃專利訴訟或者賠償。

根據IT桔子資訊,摩拜單車成立於2015年1月,而ofo成立於2014年12月。巨頭之爭一般多發生於這兩家,剩下的共用單車平臺成立時間基本都晚於摩拜和ofo。

以這兩個時間來看,都遠遠晚于顧泰來申請專利的2010年。所以,共用單車平臺在顧泰來之前已經獲得相關專利的概率不大。

據公開資料顯示,摩拜在2015年6月開始申請專利,涉及到“自行車管理系統及其控制裝置”、“防盜鎖”、“傳動杆傳動”等技術。ofo於2016年3月開始申請專利,獲得授權的包括兩項關於智慧鎖的實用新型和外觀的專利。

這幾項專利多是在共用單車的具體“技術專利”,並不包含“無固定取還點的自行車租賃運營系統及其方 法”這樣的系統性的集成專利。

遭遇專利大棒時,永安行還可以發公告稱,涉訴專利對應的業務對公司整體營業收入的貢獻極低,占比不到1%。但是對於摩拜、ofo而言,這幾乎是100%的比例,未來遭遇這頭攔路虎的時候,它們又該如何應對?這是一個令人頭疼的問題。

顧泰來是聰明的,不然也不可能早在2010年就發明共用單車的專利,更不會在資本集體狂歡燒了100多億後,才出面強勢“要警徽”。永安行作為想吃到第一股的先驅,自然要承擔先驅的風險與煩惱,但摩拜和ofo也應該心知肚明,永安行的今天,就是他們的明天。

在智慧財產權被日益重視的今天,創業者更應該關注公司的專利保護,加強核心技術研發,少想點資本與風口,多關注技術和產品本身。

本文為尋找中國創客原創,未經新京報書面授權,不得轉載和使用。

(詳細經營範圍見下圖)

江蘇先聯資訊系統有限公司經營範圍

事實上,這與共用單車業務本身並無太大關聯。另外,記者發現由顧泰來擔任法人或者管理層的公司總共有4家公司,再加上一家由江蘇先聯資訊系統有限公司投資的上海問亦健康諮詢有限公司,共5家公司,其中都並未發現直接或者間接經營自行車或者共用單車的痕跡。

顧泰來相關公司

由此可見,此次專利訴訟案並非出於直接的業務競爭,而是出於對於專利權的保護等原因。

記者發現,該“無固定取還點的自行車租賃運營系統及其方 法”的專利,是顧泰來早在2010年12月23 日就提起了申請。國家智慧財產權局在2011年05月18 日公佈了相關專利。

顧泰來的專利示意圖

別笑,20多家平臺都難逃“專利棒”

既然顧泰來早在2010年就提出了專利申請,而且是現在的共用單車普遍採用和引以為豪的“無固定取還點的自行車”,這是一個通識性的技術,幾乎是所有的共用單車平臺都難以繞過的門檻。

所以,目前來看,幾乎所有的共用單車平臺都是拴在一條繩上的螞蚱,一旦永安行敗訴,其他共用單車企業也難逃專利訴訟或者賠償。

根據IT桔子資訊,摩拜單車成立於2015年1月,而ofo成立於2014年12月。巨頭之爭一般多發生於這兩家,剩下的共用單車平臺成立時間基本都晚於摩拜和ofo。

以這兩個時間來看,都遠遠晚于顧泰來申請專利的2010年。所以,共用單車平臺在顧泰來之前已經獲得相關專利的概率不大。

據公開資料顯示,摩拜在2015年6月開始申請專利,涉及到“自行車管理系統及其控制裝置”、“防盜鎖”、“傳動杆傳動”等技術。ofo於2016年3月開始申請專利,獲得授權的包括兩項關於智慧鎖的實用新型和外觀的專利。

這幾項專利多是在共用單車的具體“技術專利”,並不包含“無固定取還點的自行車租賃運營系統及其方 法”這樣的系統性的集成專利。

遭遇專利大棒時,永安行還可以發公告稱,涉訴專利對應的業務對公司整體營業收入的貢獻極低,占比不到1%。但是對於摩拜、ofo而言,這幾乎是100%的比例,未來遭遇這頭攔路虎的時候,它們又該如何應對?這是一個令人頭疼的問題。

顧泰來是聰明的,不然也不可能早在2010年就發明共用單車的專利,更不會在資本集體狂歡燒了100多億後,才出面強勢“要警徽”。永安行作為想吃到第一股的先驅,自然要承擔先驅的風險與煩惱,但摩拜和ofo也應該心知肚明,永安行的今天,就是他們的明天。

在智慧財產權被日益重視的今天,創業者更應該關注公司的專利保護,加強核心技術研發,少想點資本與風口,多關注技術和產品本身。

本文為尋找中國創客原創,未經新京報書面授權,不得轉載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