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諸葛亮為何不採納魏延的子午穀奇謀?毛主席用五字點評,一語中的

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時,大將魏延提出“子午穀奇謀”,即由他率領五千精兵出子午穀快速到達關中,一舉拿下長安,由諸葛亮率領大軍出斜谷支援。諸葛亮認為此計過於兇險,且難以成功,

故而沒有採納。

那麼,究竟誰對誰錯呢?

可以說,“子午穀奇謀”已經成為歷史上一個爭論千年的公案。

“夏侯楙為安西將軍,鎮長安,亮於南鄭與群下計議,延曰:‘聞夏侯楙少,主婿也,怯而無謀。今假延精兵五千,負糧五千,直從褒中出,循秦嶺而東,當子午而北,

不過十日可到長安。楙聞延奄至。比東方相合聚。’亮以為此縣危,不如安從坦道,可以平取隴右,十全必克而無虞,故不用延計”( 《魏略》)。

關於這一“奇謀”, 在《魏略》一書中記述最為詳細。《魏略》以尊崇曹魏為主旨,因此難免對諸葛亮有貶低之意。認為諸葛亮北伐是“逆天而行”,取勝的唯一可能性就是“子午穀奇謀”,但是諸葛亮卻不敢採納,結果自然是必敗無疑。

其實平心而論,魏延提出的“子午穀奇謀”,

實在有些低估了魏國的軍事實力。魏延設想,只要蜀軍突然兵臨長安城下,魏軍便會馬上棄城而逃。

可是諸葛亮擔心,如果夏侯楙據城死守,以區區五千蜀軍很難攻下長安,只怕會進退兩難,全軍覆沒。若是增加兵力,則行軍速度、後勤補給都會受到影響,而且目標太大,也就不是“奇謀”了。

諸葛亮北伐講究穩紮穩打,首先要保存實力,因為從蜀國的實際情況來看,蜀國是輸不起的,沒有冒險的資本。

況且,子午谷道路崎嶇,極難行軍,就算蜀軍能夠不被發覺,順利到達長安城下,也已經是人困馬乏,強弩之末,還怎麼能夠戰勝以逸待勞的魏軍。

更重要的是,“子午穀奇謀”成功的關鍵是它的突然性。魏蜀兩國互相敵對,

魏國不可能不在道路上設哨兵防備,這也就很難做到出奇制勝。

歷史上是有不少戰例的,結果大多都是以失敗告終。

東晉時,桓溫討伐前秦,派遣司馬勳率兵出子午穀奇襲關中,結果未出穀就被前秦軍隊擊敗,司馬勳率殘兵逃走,致使桓溫兩路夾擊的計畫失敗。

明朝末年,闖王高迎祥率農民軍經子午穀前往關中,孫傳庭以新招募的二萬官軍伏擊高迎祥五萬主力。戰鬥的結果,高迎祥部基本被殲滅,高迎祥本人也受傷被俘。

熟諳歷史、精通軍事的毛 主 席曾對“子午穀奇謀”給出了“此計太懸危”的五字點評,真可謂是一語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