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我翻山越嶺,看槐花盛開,只為探尋高品質槐花蜜的秘密

到盧氏的當天夜裡,電閃雷鳴,風雨交加。

難道是我把雨水帶到了山裡?

又是一個揪心的夜晚,如果天氣不行,還要在這裡等。

早上五點半,起來看天氣,雨停了,多雲。

六點多,起來去吃早飯,

沒什麼胃口,一心想著上山。

七點多,在屋裡徘徊,呂哥幾點過來?不會因為忙不來吧?現在聯繫他還有點早,於是打開音樂,做了兩遍八段錦。

八點,忍不住給呂哥打電話,他說馬上過來。

我坐臥不安,乾脆到路邊等,順便拿上兩包枸杞送他。

我們先到蜂農老郭家,他剛打的洋槐蜜,純度特別好,清亮的水白色,可惜濃度太低了。他打開蓋子,放在太陽底下,說是跟著溫州蜂農學的,

蒸發水分,增加濃度……

上山,我坐在呂哥摩托車上,邊走遍聊天,老郭騎的快,轉眼就不見人影。

找到之後,我們一邊走一邊談論今年蜂蜜情況,由於雨水太多,想要高濃度的很難。老郭說:“有個廠家想出高價訂一批好蜜,打算出口歐洲,沒蜂農願意做,嫌影響產量。

有個蜂場安置在河裡,這條河很寬,不過目前水少,所以河底平坦寬闊,適合擺放蜂箱。


這家四口是南陽桐柏人,一百多箱蜂。父親帶著兩個兒子,一個兒媳婦。大兒子和兒媳住左邊帳篷,小兒子跟著父親住右邊帳篷。

剛下過雨,地上還有積水,我們腳上都是泥。

他們每年都來放蜂,和呂哥老郭都很熟,小兒子從帳篷裡拿出來幾個凳子,非讓坐下,還給我拿了帽子,估計看我不是養蜂的,怕蜜蜂蟄我。

聊天中,蜂農擔心夜裡會下大雨,把自己的蜂沖走了。我看了下地勢,如果真有暴雨的話,很危險。祝他們好運。

帳篷裡有一些從南陽帶過來的蜜,濃度也不高,來到盧氏天氣不好,一直沒打蜜。

我們沿著山路繼續前進,路上滿是槐花香!

假如能生活在這裡,也是很安逸的呀!我甚至想著,以後要不要來這裡隱居?

下麵這家是湖北宜昌過來的養蜂人,桶裡新打的洋槐蜜。

擰開蓋子看,很稀。

我問:“能弄到高濃度的蜜嗎?”

宜昌蜂人:“開玩笑,這邊氣候濕潤,濃度低。”

我問:“多留幾天再打呢?”

宜昌蜂人:“那也不行,這天氣,六七天也到不了40度。到甘肅那邊乾旱,濃度高一些。”

我問:“濃度能有多少?”

宜昌蜂人:“40多一點吧。能上40度都是好蜜了。”

離開蜂場,繼續前進,聽蜂農反應的情況,今年濃度上不來了。

路上我問呂哥:“看來今年弄不到好蜜了啊?”

呂哥:“上面有一家聽說濃度可以,咱先去看看。”

這個蜂場在山上,帳篷外還有太陽能發電,帳篷裡電視機開著,頓時覺得很溫馨。 面積不大,不過能做飯,能看電視,有張床鋪,也算是家了。

蜂場主人和老郭很熟,說是打了三十多年交道,人品和蜂蜜都放心。我們打開帳篷裡的蜂蜜,拿筷子挑起來看,應該在39度以上,不過也不算高。

呂哥幫我問:“主要想弄一些好蜜零售的,還能取到高濃度蜜不?”

蜂農:“高不了,今年這裡的情況,你如果能收到高濃度的,百分之百是假的。”

我插嘴問:“如果天氣晴了,持續六七天再打,濃度能上去嗎?”

蜂農:“也不行,天氣原因,沒辦法。除非你收了之後,濃縮一下再賣。我們附近有一家不就是專門造假的,你想要啥樣的濃度,都能給你弄出來。”

我問:“他們是怎麼造假的?”

蜂農:“那就不知道了,他們專門研究這的,一直給蜂喂糖就能打出來蜜,一般人還看不出來。”

我們告別,去下一家蜂場。

這家蜂場帳篷很簡單,也沒有電視,女人在帳篷前洗衣服。

他們是本地人,剛把蜂箱搬過來不久,這兩天下雨,也沒有蜜。

聊了聊基本情況,蜂農給老郭割了幾個“王台”,中午了,我們告別,準備回去。

路上的這家蜂場,和老郭也是老相識,喊著我們一起吃飯,摩托車上還帶著兩瓶白酒一箱啤酒。我和呂哥拉老郭回縣城一起吃飯。

回去的路上,又拐彎去了幾家蜂場,情況都差不多。

算了一下,大廠家來收蜜,2天打出來的蜜是價格A,要蜂農6-8天打蜜,成本就要是A的3-4倍,即使這麼高的成本,由於天氣原因,也不一定能達到理想標準。

所以,一瓶優質槐花蜜,真的是很難得。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繼為續述

下一站,小白依舊為高品質蜂蜜苦苦追尋。

離開蜂場,繼續前進,聽蜂農反應的情況,今年濃度上不來了。

路上我問呂哥:“看來今年弄不到好蜜了啊?”

呂哥:“上面有一家聽說濃度可以,咱先去看看。”

這個蜂場在山上,帳篷外還有太陽能發電,帳篷裡電視機開著,頓時覺得很溫馨。 面積不大,不過能做飯,能看電視,有張床鋪,也算是家了。

蜂場主人和老郭很熟,說是打了三十多年交道,人品和蜂蜜都放心。我們打開帳篷裡的蜂蜜,拿筷子挑起來看,應該在39度以上,不過也不算高。

呂哥幫我問:“主要想弄一些好蜜零售的,還能取到高濃度蜜不?”

蜂農:“高不了,今年這裡的情況,你如果能收到高濃度的,百分之百是假的。”

我插嘴問:“如果天氣晴了,持續六七天再打,濃度能上去嗎?”

蜂農:“也不行,天氣原因,沒辦法。除非你收了之後,濃縮一下再賣。我們附近有一家不就是專門造假的,你想要啥樣的濃度,都能給你弄出來。”

我問:“他們是怎麼造假的?”

蜂農:“那就不知道了,他們專門研究這的,一直給蜂喂糖就能打出來蜜,一般人還看不出來。”

我們告別,去下一家蜂場。

這家蜂場帳篷很簡單,也沒有電視,女人在帳篷前洗衣服。

他們是本地人,剛把蜂箱搬過來不久,這兩天下雨,也沒有蜜。

聊了聊基本情況,蜂農給老郭割了幾個“王台”,中午了,我們告別,準備回去。

路上的這家蜂場,和老郭也是老相識,喊著我們一起吃飯,摩托車上還帶著兩瓶白酒一箱啤酒。我和呂哥拉老郭回縣城一起吃飯。

回去的路上,又拐彎去了幾家蜂場,情況都差不多。

算了一下,大廠家來收蜜,2天打出來的蜜是價格A,要蜂農6-8天打蜜,成本就要是A的3-4倍,即使這麼高的成本,由於天氣原因,也不一定能達到理想標準。

所以,一瓶優質槐花蜜,真的是很難得。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繼為續述

下一站,小白依舊為高品質蜂蜜苦苦追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