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中國軍方究竟裝備了什麼大殺器?答案讓軍迷已徹底振奮了

圖為中國鷹擊18反擊導彈

【楠竹一軍情觀察第252期】近日,

據俄羅斯衛星網發表文章稱,解放軍已經開始批量裝備鷹擊18反艦導彈,這是一款可在400千米外機場航母的一種超音速反艦導彈,不過,鷹擊18在外形上參考了俄羅斯3M54E“俱樂部”反艦導彈,這一點讓俄羅斯感到徹底憤怒了。有美國媒體表示,鷹擊18導彈的服役,將是美國海軍最忌憚的一件事。

我們先來瞭解一下現代反艦導彈的類型,一般按照飛行彈道來劃分為亞音速和超音速。

世界上最早出現的蘇聯“冥河”反艦導彈,最大飛行速度0.9馬赫,這類導彈採用超低空掠海飛行或在末端突然爬高後俯衝等方式進行最後突防,而現役的大多數近防炮系統和近防導彈系統基本都是按照這類亞音速導彈來作為目標而設計的。因此,大多數亞音速導彈已經很難突破大中型水面艦隻的防空系統。

圖為俄羅斯3M54E“俱樂部”反艦導彈

【楠竹一軍情觀察第252期】正是由於亞音速反艦導彈的突防能力較弱,因此美蘇等軍事強國在亞音速反艦導彈投入使用不久就開始研製超音速反艦導彈,美國最早於1960年前後就試驗用“小獵犬”、“黃銅騎士”等艦空導彈來作為超音速反艦導彈,但它們畢竟是“兼職”的,只有蘇聯專門發展了好幾代超音速反艦導彈。

但超音速導彈為速度付出的代價較大,比如:蘇聯在1970年代末研製的SS-N-22“日炙”超音速反艦導彈的最高速度雖然有2.3馬赫,但射程只有120千米,不及同時代的許多亞音速反艦導彈。當然,超音速反艦導彈也有較大射程的,比如:蘇聯的SS-N-19“花崗岩”的射程就達550千米,但其體形龐大笨重,只能安裝在巡洋艦、航母等特定戰艦上,戰術靈活性較差。

圖為中國鷹擊18導彈試射畫面

【楠竹一軍情觀察第252期】為了綜合亞超兩類反艦導彈的優勢,蘇聯諾瓦托爾設計局在蘇聯解體前夕推出了3M54E“俱樂部”反艦導彈,該彈的飛行軌跡不同於其他反艦導彈。這是由於該彈實際是融合了亞超兩類反艦導彈的優勢。在發射後,導彈在飛行中段的飛行軌跡和普通亞音速導彈別無二致,

但到了距離目標20千米的距離上,導彈會將提供亞音速飛行動力的後部渦噴發動機拋掉,而只保留下前部彈體。

其上安裝了一台固體火箭發動機,將導彈加速到2.5-3.0倍音速,直至擊中目標。這種採用兩級彈體的導彈很好地解決了亞超兩類反艦導彈各自的缺點,而將優點集於一身。中國於1990年代中期至2010年前後總共引進了12艘877型和636M型基洛級潛艇,據稱,一同打包的還有3M54E“俱樂部”反艦導彈,這便是鷹擊-18導彈的技術來源。但中國在3M54E上也應用了本國的導彈技術,最終鷹擊-18的射程達3M54E“俱樂部”反艦導彈的兩倍,射程400千米以上。

據稱,一同打包的還有3M54E“俱樂部”反艦導彈,這便是鷹擊-18導彈的技術來源。但中國在3M54E上也應用了本國的導彈技術,最終鷹擊-18的射程達3M54E“俱樂部”反艦導彈的兩倍,射程400千米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