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做CT要等兩個月,收費萬元起!退休教師“逃”回國,撿回一條命

最近,諸暨的方阿姨打進快報熱線85100000,阿姨聲音很好聽,在電話裡能感覺到她的笑意,“兩個月,我在國內肺癌都治好出院了;在加拿大,兩個月只能等到做肺部增強CT。還好,當初當機立斷,

馬上回國治療。

國外體檢發現肺部可疑腫塊

在當地等複查還是馬上回國?

方阿姨67歲,退休前是一位初中語文老師,說起前幾個月的這件事,她感慨不已——

“我女兒女婿定居在加拿大,過年後生了二胎,作為外婆,我放心不下,想著在國外幫忙照顧照顧他們的二寶。為了在加拿大多住一段時間,我做了例行體檢,其中有一項是胸部X光片。我平時身體很好的。"

兩天后,加拿大的醫生打電話給方阿姨的女婿,

說是這次拍片有可疑情況,建議方阿姨再做一次同樣的檢查。

第二次拍片提示有一個3.5釐米×3釐米的腫塊。

為進一步判斷病情,加拿大醫生建議做胸部增強CT,但必須得排隊——按正常速度,最快兩個月。

而且方阿姨沒買加拿大的商業醫療保險,

做胸部增強CT,需自付人民幣15000元。

“費用是一個方面,主要是時間耽擱不起。"方阿姨說,她在網上查了資料,3.5釐米×3釐米的肺部腫塊,如果性質不好的話,屬於比較後期的癌症,等兩個月再做一次CT,什麼實質性的治療都沒有開始,萬一病情進展很快呢?等到做了CT,再做化療,還要等,如果要做手術,更得預約半年以上。

方阿姨說,“我在國外多等一天我都急,家裡人也急。但國外的醫療制度就是這樣的。"

“我有位比較遠的親戚,也在加拿大,得了宮頸癌。她相信國外的醫療技術,留在加拿大治療,光是預約手術,就等了1年多時間。等到預約成功開始治療,癌細胞已肝轉移、骨轉移,加上她沒有商業保險,花了200多萬元人民幣,最後實在接受不了國外的'醫療速度',

回到浙江省腫瘤醫院治療。"

方阿姨想回國治療,但女兒女婿都勸她再考慮一下,他們認為加拿大的醫療技術條件比國內更好,還讓她不要考慮費用。

CT照片傳給何教授時,他正在手術,大約過了1個小時,何教授回復:“腫塊考慮性質不太好,鑒於腫塊比較大,建議儘快接受治療。"

方阿姨心裡一驚,馬上用語音說,“何醫生,您說我要不要回國?"

“我的建議是立即回國。

"何忠良教授直截了當。

這下,方阿姨一下子找到了方向,忙不迭辦回國手續,一周後就趕到了杭州。

確診為即將成為晚期的肺癌

還發現了國外醫生沒發現的小腫塊

回國後第一周,方阿姨來到何忠良教授的門診,何教授已讓方阿姨國內的親戚約好了胸部增強CT,一來門診就做了檢查。

檢查結果出來,果然和何忠良教授判斷的一樣,方阿姨肺裡的腫塊性質不好,而且大小有3釐米×2.5釐米,屬於“浸潤性腺癌"(手術後病理確定),正處在中期肺癌轉向晚期肺癌的臨界點上,“如果在國外等待檢查,預約治療,一年後,方阿姨的病情可能已不可控制了。"何教授說。

何忠良教授立即讓方阿姨住院,準備手術。術前,省立同德醫院心胸外科何忠良教授的醫生團隊再次對方阿姨的病情做了會診,一位姓陳的醫師仔細看了CT片,發現方阿姨右中肺的位置,隱約有個小於綠豆的陰影,懷疑為肺癌的微小病灶。

“加拿大的醫生沒看出來,何醫師團隊非常負責,邀請檢查科的醫生加入會診,認為這個病灶很可疑,需要和之前發現的大腫塊一起手術。後來,手術發現,也是癌。"

“這對病人意味著什麼?做一次肺癌手術,病人的心理還能承受。兩三年之後,微小病灶大起來,又要手術一次,對病人來說,就是癌症的復發或轉移,是更沉重的打擊,很接受不了。很感謝何醫師的團隊,一次性把這些'炸彈'清除,讓我沒了後顧之憂。"方阿姨說。

“手術從早上9點開始,一直到下午1點結束。我的妹妹告訴我,何醫師從手術室出來,和他們說了一句話,'手術順利,你們放心。'然後,何醫師靠在牆上,喘氣,手術服的衣領上都是汗,眼鏡上也是水汽,額頭不停淌汗。我的家人很感動,我躺在復蘇室,醒來在病房裡,何醫師晚上8點下班,還來看我,問我感覺好不好。這麼好的醫生!我真的很幸運,找到這麼好的醫生。"方阿姨有些哽咽。

(何醫生 資料圖)

5月3日,是方阿姨術後第45天,“我現在感覺很不錯,人家說這麼大的手術之後,肯定會有積液、感染,我都沒有,之前有些咳嗽,可能是身體底子不太好。手術後發了幾天低燒,現在也都好了。我在社區裡走走,鄰居們都說我氣色蠻好,根本不知道我生了這麼一場大病。"

“有些老朋友問我,為什麼從加拿大回來,選了省立同德醫院的醫生開刀?我覺得這是醫患之間的信任。首先,何醫師的醫德感動了我,我在國外茫然無助的時候,何醫師的建議親切而直接,讓我不再猶豫;會診時,何醫師的團隊對我們患者解讀並且專業而有耐心,還發現了新的病灶,這體現了醫生的'醫技醫風'。有這麼好的醫生,為什麼不相信呢?"

都市快報記者 王真

編輯:xx

屬於“浸潤性腺癌"(手術後病理確定),正處在中期肺癌轉向晚期肺癌的臨界點上,“如果在國外等待檢查,預約治療,一年後,方阿姨的病情可能已不可控制了。"何教授說。

何忠良教授立即讓方阿姨住院,準備手術。術前,省立同德醫院心胸外科何忠良教授的醫生團隊再次對方阿姨的病情做了會診,一位姓陳的醫師仔細看了CT片,發現方阿姨右中肺的位置,隱約有個小於綠豆的陰影,懷疑為肺癌的微小病灶。

“加拿大的醫生沒看出來,何醫師團隊非常負責,邀請檢查科的醫生加入會診,認為這個病灶很可疑,需要和之前發現的大腫塊一起手術。後來,手術發現,也是癌。"

“這對病人意味著什麼?做一次肺癌手術,病人的心理還能承受。兩三年之後,微小病灶大起來,又要手術一次,對病人來說,就是癌症的復發或轉移,是更沉重的打擊,很接受不了。很感謝何醫師的團隊,一次性把這些'炸彈'清除,讓我沒了後顧之憂。"方阿姨說。

“手術從早上9點開始,一直到下午1點結束。我的妹妹告訴我,何醫師從手術室出來,和他們說了一句話,'手術順利,你們放心。'然後,何醫師靠在牆上,喘氣,手術服的衣領上都是汗,眼鏡上也是水汽,額頭不停淌汗。我的家人很感動,我躺在復蘇室,醒來在病房裡,何醫師晚上8點下班,還來看我,問我感覺好不好。這麼好的醫生!我真的很幸運,找到這麼好的醫生。"方阿姨有些哽咽。

(何醫生 資料圖)

5月3日,是方阿姨術後第45天,“我現在感覺很不錯,人家說這麼大的手術之後,肯定會有積液、感染,我都沒有,之前有些咳嗽,可能是身體底子不太好。手術後發了幾天低燒,現在也都好了。我在社區裡走走,鄰居們都說我氣色蠻好,根本不知道我生了這麼一場大病。"

“有些老朋友問我,為什麼從加拿大回來,選了省立同德醫院的醫生開刀?我覺得這是醫患之間的信任。首先,何醫師的醫德感動了我,我在國外茫然無助的時候,何醫師的建議親切而直接,讓我不再猶豫;會診時,何醫師的團隊對我們患者解讀並且專業而有耐心,還發現了新的病灶,這體現了醫生的'醫技醫風'。有這麼好的醫生,為什麼不相信呢?"

都市快報記者 王真

編輯: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