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此人有一塊保存千年的免死金牌,歷經六朝未被沒收,如今上交國家

在很多歷史正劇中,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一些這樣的神器,它們總是在危急時刻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就比如說小編比較感興趣的這兩件:一個是皇帝賜的尚方寶劍,即皇帝御用的寶劍。

只要是持有皇帝所賜尚方寶劍的大臣,都具有先斬後奏的權力。也就是說,拿著這柄賦予神聖特權的寶劍,你可以想砍誰砍誰,上懲奸官,下斬劣民,簡直不能再威風了,另外一個就是皇帝賜的‘免死金牌’。

在人們的認知當中,古代只要有了這樣一塊牌牌,

家裡的人只要不琢磨著去殺皇帝,就能保家裡人終生平安。所以在古代那個動不動就丟腦袋的社會環境下,有這樣一塊神奇作用的牌牌,就相當於多了一條命呀!既然這樣寶貴,所以就有人會格外的珍惜這次免死機會,不到萬不得已的時候絕不用它,結果就發生了這樣一件尷尬的事。有一戶人家曾經得到了一塊‘免死金牌’,但是一直沒機會用得上,
一直保存著,到現在已經上千年了,歷經六朝都沒有被沒收,到最後上交給了國家。

說到這‘免死金牌’,小編其實還是不敢確定,這真的有用嗎?據考證,這‘免死金牌’其實是漢高祖劉邦在奪取政權後,為鞏固統治籠絡功臣,頒給元勳“丹書鐵券”作為褒獎。而這‘丹書鐵券’就是歷史中‘免死金牌’的最早雛形。

隨著冶金技術的進步,唐朝之後,大家就不再用丹砂書寫了,而是採用鑲金的辦法,把券文條款鑄成金字,嵌入鐵券,或許這才真正是大家口中所說的‘免死金牌’吧。而到了朱元璋這會,這‘免死金牌’就不再是小小的一塊金牌了,而是在一塊鑲金牌子上書寫了一篇兩三百字文章的大鐵牌了,稱為‘免死鐵券’。

但是免死金牌是不是真的能免死呢?一般來說這要看皇帝的心情,皇帝心情好就算了,如果不好,恐怕就是十塊免死金牌都救不了你。歷史上就沒有記載哪位元大臣犯大罪回家抱著一塊免死金牌就能保全全家性命的事。就拿咱們的明太祖朱元璋來說吧,他對開國功臣大量發放‘免死金牌’籠絡人心,

但是被賜予免死鐵券的開國大臣中,只有兩位得以善終,其餘皆守著免死金牌被殺了。所以呀,在皇權社會中,皇帝要殺哪個人,即便你有一顆金腦袋,怕也抵不住被殺的命運。這免死的玩意兒只是皇帝老兒用來籠絡人心的伎倆罷了。

當然賞賜免死金牌也是有講究的,一般來說有兩種情況,一是給皇帝擋過刀的,二是在後期建設過程中高官厚祿已經無法與其功績相抵的時候,皇帝才會發給一個免死證明。比如說,五代時期割據浙杭一代的錢氏後人,也是第一代吳王錢鏐為了躲避中原的軍閥大戰,在浙江苦心經營,始終奉唐王朝為正統,不僅對唐昭宗恭恭敬敬,而且還表示皇帝要有什麼困難,我一定鼎力相助,於是唐昭宗就賜給錢鏐一塊免死金牌,後來錢氏後人世代供奉。到了宋太祖時期,趙匡胤統一天下,由於錢氏後人是主動投降的,家裡有什麼值錢的好玩意十分識時務的拿出來孝敬趙匡胤,趙匡胤一感動就又把這塊牌子留給了錢家。到了清朝後期,為了保證丹書鐵券不受破壞,錢氏後人將這塊歷史文物藏在了井窖中,所以這塊‘免死金牌’就一直流傳到了現在。目前,錢氏後人已經將這塊珍貴的歷史文物主動上交給了國家。

當然賞賜免死金牌也是有講究的,一般來說有兩種情況,一是給皇帝擋過刀的,二是在後期建設過程中高官厚祿已經無法與其功績相抵的時候,皇帝才會發給一個免死證明。比如說,五代時期割據浙杭一代的錢氏後人,也是第一代吳王錢鏐為了躲避中原的軍閥大戰,在浙江苦心經營,始終奉唐王朝為正統,不僅對唐昭宗恭恭敬敬,而且還表示皇帝要有什麼困難,我一定鼎力相助,於是唐昭宗就賜給錢鏐一塊免死金牌,後來錢氏後人世代供奉。到了宋太祖時期,趙匡胤統一天下,由於錢氏後人是主動投降的,家裡有什麼值錢的好玩意十分識時務的拿出來孝敬趙匡胤,趙匡胤一感動就又把這塊牌子留給了錢家。到了清朝後期,為了保證丹書鐵券不受破壞,錢氏後人將這塊歷史文物藏在了井窖中,所以這塊‘免死金牌’就一直流傳到了現在。目前,錢氏後人已經將這塊珍貴的歷史文物主動上交給了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