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C919參軍的可能性有多大?尚未攻克最後一個技術難關

布衣閒話——C919參軍的可能性有多大?

國產大型客機C919首飛成功,大家在歡呼雀躍的時候,許多人不約而同的都在想C919參軍的事,C919能不能參軍、參軍的可能性有多大呢?弱弱的說一句,布衣是不看好未來5-10年內C919成為軍用飛機的。


目前C919的發動機、飛控系統、部分機體設備等等都是國際採購的,這些制約了C919成為軍用飛機的可能性,這大家都知道,那麼提高國產化率、主要系統純國產之後呢?C919是不是就一定能參軍了呢?

民用飛機(客機)改裝軍用飛機是可行的,這點毋庸置疑,波音、空客在這方面已經有了不少成功的案例。具體到C919來看,中國自己設計集成的基本型70噸的起飛重量、加寬(相對於737、320)的機身、30多米的機長和翼展、5000多公里的最大航程,

都使得其具有了改裝成為海上反潛巡邏機、電子戰飛機、預警機的基礎,至於加油機嘛,C919小了點,還是不改為好。

(國內著名軍事CG畫家高山作品——C919平臺改裝的預警機)

C919目前是按照純商用飛機的要求設計的,

如果改為軍用,一些系統和設備都需要重新設計、生產,這其中修改機體結構設計、製造機身硬體、設計飛控系統、配套資料鏈通訊和相關的軍用機載設備(磁探儀、電子戰設備、雷達等等)對中國來說都不是什麼大問題,最大的問題來自發動機,目前全球能設計製造適合C919使用的發動機的國家(產商)屈指可數。羅羅、普惠、通用、賽峰的產品都可以排除,就目前的情況看,
打死誰我也不信他們能賣給中國作為中國軍用飛機的動力,餘下的也就只有俄羅斯和中國自己的產品了,俄羅斯的發動機還是列入後備吧,不到萬不得已最好還是不用為好。國內呢,考慮性能和產能因素除去傳說中的仿製俄制D30的渦扇18,目前只有兩個選擇——尚在研製中的渦扇20和長江1000A,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渦扇20的進度快於後者,從軍用角度這型發動機是首選,
一旦研製成功將解決C919改裝軍用飛機的最後一個技術難關。

(長江1000A發動機是我國第一款商用航空發動機產品)

技術問題解決之後,C919就一定可以參軍嗎?這事還真不好說。任何一型飛行器,無論軍用還是民用,都需要經過:用戶規劃用途設定——用戶提出技術要求——設計單位完成初步設計——確定配套產商——配套產商進行設備適應性改造設計——設計單位完成最終設計(技術凍結)——設計單位/配套產商出生產圖紙——各配套生產單位組織生產——飛機總裝下線——各系統技術測試——首飛——定型試飛(期間不斷修改完善設計)——產品合格(滿足使用者需求)——批量生產交付用戶使用,

某些型號可能沒有第一、第二步,直接就是設計生產單位直接開始做的型號,比如FC-31戰鬥機。從前面我們可以看出,整個過程耗時是很長的,通常需要3-5年,這還是在各分系統是成熟產品的基礎上的理想狀態,大家可以參考“高新”系列軍用飛機,以目前C919和渦扇20的進度來看,C919在3-5年實現改裝軍用型號是不太可能的。

從用戶的角度來看,等待一型“八字還沒有一撇”的飛機是不現實的,用戶必然是選擇成熟可靠的、可很快批量裝備的機型來使用。就解放軍而言,C919未來可改裝為軍用飛機的用途和目前在國產運-8/9平臺上改裝的“高新”系列是相同的,在“高新”系列已經批量生產裝備部隊、預計未來還將持續生產和裝備的情況下,如果10年後C919軍用型號真的出現,相信“高新”系列的保有量已經很大、性能已經提升且可使用壽命還很多(最早批次保守預計還有5年以上),雖然運-8/9平臺有不足,但這時候如果換裝,必將造成巨大的浪費並承擔較高的技術風險。

(“高新”系列某型軍用飛機)

另外,考慮到運-20大型運輸機的批量生產、運-30運輸機的立項研製,作為初始設計就是軍用飛機的這兩型飛機,具有比C919更好的改裝基礎是不容忽視的。運-20作為大型平臺具備了比C919更好的進一步改裝為預警機、加油機的基礎,而運-30從氣動外形和推測資料的最大起飛重量、最大航程、機體內部空間等等方面來看都優於C919,也遠超運-8/9平臺,同等條件下改裝反潛機、電子戰機的優勢是明顯的。同時,從用戶需求和時間節點上來看,大型加油機和預警機是解放軍近期需求的重點,運-20平臺上進行改裝能滿足需求;運-30各種改型研製成功並批量生產的時候,能夠與現有的“高新”系列在裝備換代時間點上有效銜接,換而言之就是未來某個時間,當解放軍需要換裝新一代特種飛機的時候,有一個比C919更好的平臺可以選擇。

(珠海航展展出的中國空軍運-20大型運輸機)

(珠海航展上展出的運-30運輸機模型)

除了這些因素,還需要考慮零部件、整機和發動機的產能(優先裝備機型)因素,以及生產商之間的因素和生產地戰略安全因素,所以布衣認為未來5-10年內C919是不可能改裝成為解放軍使用的軍用飛機的。但看問題不能絕對化,解放軍不採購,並不等於C919就不能改裝成軍用飛機推向國際市場,作為出口機型,很多事就好辦了,包括發動機的選擇,只是未來是否研製出口改型將取決於市場的需求。

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C919這個機型,布衣認為未來的主要任務是:對外賺錢和對內省錢——對外賺國外航空公司的錢,對內幫助國內航空公司降低飛機採購費用。

最後讓我們祝願C919取證試飛順利,在取得中國民用航空局(CAAC)所頒發的適航證的同時,早日取得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FAA)和歐洲航空安全局(EASA)的適航證,早日飛向國際市場。(本文配圖權利屬於原作者)

比如FC-31戰鬥機。從前面我們可以看出,整個過程耗時是很長的,通常需要3-5年,這還是在各分系統是成熟產品的基礎上的理想狀態,大家可以參考“高新”系列軍用飛機,以目前C919和渦扇20的進度來看,C919在3-5年實現改裝軍用型號是不太可能的。

從用戶的角度來看,等待一型“八字還沒有一撇”的飛機是不現實的,用戶必然是選擇成熟可靠的、可很快批量裝備的機型來使用。就解放軍而言,C919未來可改裝為軍用飛機的用途和目前在國產運-8/9平臺上改裝的“高新”系列是相同的,在“高新”系列已經批量生產裝備部隊、預計未來還將持續生產和裝備的情況下,如果10年後C919軍用型號真的出現,相信“高新”系列的保有量已經很大、性能已經提升且可使用壽命還很多(最早批次保守預計還有5年以上),雖然運-8/9平臺有不足,但這時候如果換裝,必將造成巨大的浪費並承擔較高的技術風險。

(“高新”系列某型軍用飛機)

另外,考慮到運-20大型運輸機的批量生產、運-30運輸機的立項研製,作為初始設計就是軍用飛機的這兩型飛機,具有比C919更好的改裝基礎是不容忽視的。運-20作為大型平臺具備了比C919更好的進一步改裝為預警機、加油機的基礎,而運-30從氣動外形和推測資料的最大起飛重量、最大航程、機體內部空間等等方面來看都優於C919,也遠超運-8/9平臺,同等條件下改裝反潛機、電子戰機的優勢是明顯的。同時,從用戶需求和時間節點上來看,大型加油機和預警機是解放軍近期需求的重點,運-20平臺上進行改裝能滿足需求;運-30各種改型研製成功並批量生產的時候,能夠與現有的“高新”系列在裝備換代時間點上有效銜接,換而言之就是未來某個時間,當解放軍需要換裝新一代特種飛機的時候,有一個比C919更好的平臺可以選擇。

(珠海航展展出的中國空軍運-20大型運輸機)

(珠海航展上展出的運-30運輸機模型)

除了這些因素,還需要考慮零部件、整機和發動機的產能(優先裝備機型)因素,以及生產商之間的因素和生產地戰略安全因素,所以布衣認為未來5-10年內C919是不可能改裝成為解放軍使用的軍用飛機的。但看問題不能絕對化,解放軍不採購,並不等於C919就不能改裝成軍用飛機推向國際市場,作為出口機型,很多事就好辦了,包括發動機的選擇,只是未來是否研製出口改型將取決於市場的需求。

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C919這個機型,布衣認為未來的主要任務是:對外賺錢和對內省錢——對外賺國外航空公司的錢,對內幫助國內航空公司降低飛機採購費用。

最後讓我們祝願C919取證試飛順利,在取得中國民用航空局(CAAC)所頒發的適航證的同時,早日取得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FAA)和歐洲航空安全局(EASA)的適航證,早日飛向國際市場。(本文配圖權利屬於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