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古代詩人是如何追求十萬加的?

“週末讀詩”又準時來和你談詩啦~每週日,書評君都會與你一起分享中外的經典詩歌,給你的生活添點詩意。

上一期,我們分享的是元代詩壇領袖楊維楨的詩,詩評家江弱水為我們一一分析了他是如何學老杜的,

又是如何學得惟妙惟肖的。

這一期,我們順著元代一路而下,看看明朝和清朝兩位詩人是如何學杜甫的。其中清朝的王士禎除了學老杜,還會行銷自己,堪稱古代文人追求十萬加的代表。究竟他是如何求得十萬加的?我們往下看~

008期

《春日豫章雜詩十首》

李夢陽

其四

江花照水兩三枝,弄日吞煙是爾時。

不應春風與作意,掛斷低空百尺絲。

其七

江南春事殊懊惱,五雨十風常不晴。

今日天開聊一望,卻憎花柳太分明。

其十

苦吟實是被花惱,今日攜壺何處傾?

鳳凰洲前好楊柳,弄日鳴舷遮莫行。

李夢陽(1473—1530),字獻吉,號空同。明代中期文學家,復古派前七子領袖人物;善工書法,得顏真卿筆法,精于古文詞。提倡“文必秦漢,詩必盛唐”,強調復古,《自書詩》師法顏真卿,結體方整嚴謹,不拘泥規矩法度,學卷氣濃厚。

古典的繁花開不下去了

撰文 | 江弱水

春去春來,花落花開,我們追蹤杜甫的足跡,看見他身後無數詩人,為花顛狂為花惱,替花無奈替花愁。他們與老杜若即若離,

或蹈或避,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形成複雜的互文關係。

比如,陸遊老惦記著江畔尋花七絕,就獨沽一味地寫了海棠十首。後來的元好問連海棠也不能寫了,便寫了《杏花雜詩八首》:“露華浥浥泛晴光,睡足東風倚綠窗。試遣紅妝映銀燭,湘桃爭合伴仙郎。”寫杏花卻分明有蘇東坡、陸放翁的海棠的影子。當然,這是摹本的摹本,影子的影子,我們還是順著杜甫的主線,把最後一段路走完吧。

上回說元末楊維楨的《漫興七首》深得老杜性情語言。明代前七子的代表人物李夢陽,又寫了《京師春日漫興五首》,字面上倒不見得有老杜的投影,可是他的另一組《春日豫章雜詩十首》,便洩露春光了:

江花照水兩三枝,弄日吞煙是爾時。不應春風與作意,掛斷低空百尺絲。(其四)

江南春事殊懊惱,五雨十風常不晴。今日天開聊一望,卻憎花柳太分明。(其七)

苦吟實是被花惱,

今日攜壺何處傾?鳳凰洲前好楊柳,弄日鳴舷遮莫行。(其十)

春風作意掛斷遊絲、春事殊懊惱、苦吟被花惱,都是從杜詩來,連“花柳太分明”也克隆了杜甫《花鴨》的“黑白太分明”。有道是“千古文章一大抄”,信矣夫!

到了清朝,杜甫的兩組春詞,依然餘響不絕。值得一提的是清初詩壇盟主、神韻派的代表人物王士禎,即王漁洋,他讀老杜《江畔獨步尋花》而歎曰:“讀七絕,此老是何等風致!”其著眼點正是“風致”,也即“神韻”。

詩卻不怎麼樣,哪怕有人說“消魂極,絕代阮亭詩”。下麵是其前三首:

今年東風太狡獪,弄晴作雨遣春來。江海一夜落紅雪,便有夭桃無數開。(其一)

野外桃花紅近人,穠華簇簇照青春。一枝低亞隋皇墓,且可當杯酒入唇。(其二)

紅橋飛跨水當中,一字闌幹九曲紅。日午畫船橋下過,衣香人影太匆匆。(其三)

“東風狡獪”是拾老杜“春色無賴”的牙慧。湖上夭桃開如紅雪,怎麼扯到江畔海邊?故“江海”二字甚無謂,“便有”二字也不通。“且可當杯酒入唇”又用了杜詩的“莫厭傷多酒入唇”,但“且可當杯”四字,字字皆湊。這二十首《冶春絕句》裡,老杜式的狂態、癡心、野趣,影子都不見了,只剩下“衣香人影太匆匆”的“風致”。

王漁洋的“風致”,關乎“才力”,果然單薄,連為揚州留下“冶春”兩個字的品牌,也是從楊維楨《冶春口號七首》仿來的。

古典的繁花為什麼開不下去了?就因為一千年來,我們所見的盡是重複的感性,重複的語彙,重複的寫法。為什麼要有新詩革命?因為詩人要對春天做春天在櫻桃樹上做的事,也必須有新的做法。(我是把戴望舒《詩論零劄》裡驚世駭俗的表達,用聶魯達的方式曲說一遍。)因為春天都生怕永遠照這個樣子被人書寫,讓人顛狂讓人惱,讓人無奈讓人愁。難道就不能換一個路數麼?就像穆旦的《春》所說的:

光,影,聲,色,都已經赤裸,

痛苦著,等待伸入新的組合。

再讀幾首

《冶春絕句》

王士禎

其四

東家蝴蝶作團飛,西家流鶯聲不稀。

白苧新裁如雪色,潛來花下試春衣。

其五

揚州少年臂支紅,桃花馬上柘枝弓。

風前雉雊雕翎響,走馬春郊類卷蓬。

其六

錦帆何日到天涯,宮監來時事可嗟。

幾處淒涼作寒食,酒痕狼藉玉勾斜。

其七

三月韶光畫不成,尋春步屟可憐生。

青蕪不見隋宮殿,一種垂楊萬古情。

其十

坐上同矜作達名,留犁風動酒鱗生。

江南無限青山好,便與諸君荷鍤行。

其十一

海棠一樹淡胭脂,開時不讓錦城姿。

花前痛飲情難盡,歸臥屏山看折枝。

其十二

筇杖方袍老謫仙,威儀猶複見前賢。

蓬萊三度揚塵後,坐閱春光九十年。

其十五

杜陵老叟窮可憐,猶能鬥酒詩百篇。

今朝何處壚頭臥,知有人家送酒錢。

其十六

彭澤豪華久黃土,梁溪歌舞散寒煙。

生前行樂猶如此,何處看春不可憐。

其十九

故國風流在眼前,鵲山寒食泰和年。

邗溝未似明湖好,名士軒頭碧漲天。

————

往期聲音

007期:《我們來看看“年度評論家”是如何品詩的》

006期:《詩人都是護花使者》

005期:《讀古典作家,別用簡體字本》

004期:《我不怎麼喜歡“兩個黃鸝鳴翠柳”》

003期:《春天的壞》

002期:《杜甫春來也撒嬌(續)》

001期:《杜甫春來也撒嬌》

本文為獨家原創內容,撰文:江弱水;編輯:張進。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即王漁洋,他讀老杜《江畔獨步尋花》而歎曰:“讀七絕,此老是何等風致!”其著眼點正是“風致”,也即“神韻”。

詩卻不怎麼樣,哪怕有人說“消魂極,絕代阮亭詩”。下麵是其前三首:

今年東風太狡獪,弄晴作雨遣春來。江海一夜落紅雪,便有夭桃無數開。(其一)

野外桃花紅近人,穠華簇簇照青春。一枝低亞隋皇墓,且可當杯酒入唇。(其二)

紅橋飛跨水當中,一字闌幹九曲紅。日午畫船橋下過,衣香人影太匆匆。(其三)

“東風狡獪”是拾老杜“春色無賴”的牙慧。湖上夭桃開如紅雪,怎麼扯到江畔海邊?故“江海”二字甚無謂,“便有”二字也不通。“且可當杯酒入唇”又用了杜詩的“莫厭傷多酒入唇”,但“且可當杯”四字,字字皆湊。這二十首《冶春絕句》裡,老杜式的狂態、癡心、野趣,影子都不見了,只剩下“衣香人影太匆匆”的“風致”。

王漁洋的“風致”,關乎“才力”,果然單薄,連為揚州留下“冶春”兩個字的品牌,也是從楊維楨《冶春口號七首》仿來的。

古典的繁花為什麼開不下去了?就因為一千年來,我們所見的盡是重複的感性,重複的語彙,重複的寫法。為什麼要有新詩革命?因為詩人要對春天做春天在櫻桃樹上做的事,也必須有新的做法。(我是把戴望舒《詩論零劄》裡驚世駭俗的表達,用聶魯達的方式曲說一遍。)因為春天都生怕永遠照這個樣子被人書寫,讓人顛狂讓人惱,讓人無奈讓人愁。難道就不能換一個路數麼?就像穆旦的《春》所說的:

光,影,聲,色,都已經赤裸,

痛苦著,等待伸入新的組合。

再讀幾首

《冶春絕句》

王士禎

其四

東家蝴蝶作團飛,西家流鶯聲不稀。

白苧新裁如雪色,潛來花下試春衣。

其五

揚州少年臂支紅,桃花馬上柘枝弓。

風前雉雊雕翎響,走馬春郊類卷蓬。

其六

錦帆何日到天涯,宮監來時事可嗟。

幾處淒涼作寒食,酒痕狼藉玉勾斜。

其七

三月韶光畫不成,尋春步屟可憐生。

青蕪不見隋宮殿,一種垂楊萬古情。

其十

坐上同矜作達名,留犁風動酒鱗生。

江南無限青山好,便與諸君荷鍤行。

其十一

海棠一樹淡胭脂,開時不讓錦城姿。

花前痛飲情難盡,歸臥屏山看折枝。

其十二

筇杖方袍老謫仙,威儀猶複見前賢。

蓬萊三度揚塵後,坐閱春光九十年。

其十五

杜陵老叟窮可憐,猶能鬥酒詩百篇。

今朝何處壚頭臥,知有人家送酒錢。

其十六

彭澤豪華久黃土,梁溪歌舞散寒煙。

生前行樂猶如此,何處看春不可憐。

其十九

故國風流在眼前,鵲山寒食泰和年。

邗溝未似明湖好,名士軒頭碧漲天。

————

往期聲音

007期:《我們來看看“年度評論家”是如何品詩的》

006期:《詩人都是護花使者》

005期:《讀古典作家,別用簡體字本》

004期:《我不怎麼喜歡“兩個黃鸝鳴翠柳”》

003期:《春天的壞》

002期:《杜甫春來也撒嬌(續)》

001期:《杜甫春來也撒嬌》

本文為獨家原創內容,撰文:江弱水;編輯:張進。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