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這部紀錄片堪稱偉大,直指美國社會最深層的黑暗和絕望

這部紀錄片堪稱偉大,
直指美國社會最深層的黑暗和絕望

作者:正陽

“我想要別人因為我的成就而認可我,而不是因為我的膚色。”

——這是O.J.辛普森,著名黑人橄欖球運動員的一句“名言”。

O.J.辛普森

O.J.辛普森的人生被劃分成兩個階段:以1994年這個倒楣的年份為界,前半生他光芒四射、風頭無兩;後半生,他跌落神壇、鋃鐺入獄。


這本來是一個底層黑人通過自己的打拼,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巔峰的故事。倘若辛普森的壽命定格在46歲,那麼他的人生履歷足以寫成一部“美國英雄”式的勵志經典。

辛普森原本完美的家庭

然而,從1994年6月起,他的人生開始切換成另外一番光景——那個夜晚,

他剛剛離婚的前妻變成一具冰冷的屍體,血腥地臥倒在他的住所裡,他也因此而成為了轟動全球的“辛普森殺妻案”的重大嫌疑人。

辛普森和妻子妮可

隨後發生的一切,更是牽扯出司法機構、警方的種種荒謬醜聞,最終辛普森以“疑罪從無”的方式逃脫了牢獄之災。

而他“弑妻”的罪名,卻已經根深蒂固地烙在了美國民眾的心目中,永世不得翻身。

法庭以“疑罪從無”為由釋放辛普森

這樣的人生,本身就具有巨大的戲劇性——複盤這樁20年前的懸案,《辛普森:美國製造》在競選“奧斯卡最佳長篇紀錄片”這一殊榮上,

顯然具有題材的先天優勢。

《辛普森:美國製造》獲89屆奧斯卡最佳紀錄長片

但這並不是《辛普森:美國製造》高票當選的唯一理由。《辛普森:美國製造》顯然不滿足于敘說關於辛普森的一切——主創們精心搜集的,橫貫上世紀60年代到本世紀初,

時間跨度長達50多年的影像資料和採訪資料,不僅全面還原了辛普森的發跡史和墮落史,揭秘了“辛普森案”的關鍵事實——它更大的價值在於,把上世紀60年代美國黑白衝突、警民對峙、種族歧視的社會狀態,原原本本地展現在了觀眾的面前,成了一份窺視美國種族衝突、梳理美國種族文化歷史脈絡的影像標本,完全超越了“辛普森殺妻案”本身的震撼力。

《辛普森:美國製造》豆瓣評分接近滿分

01從底層黑人到全民偶像,一個精緻利己主義者的進化之路

眾所周知,“辛普森殺妻案”之所以全球聞名,是因為它向全世界普及了一個法治觀念——疑罪從無。

各項指控無法構成具有絕對說服力的證據鏈,按照“程式正義”大於“實體正義”的法治精神,辛普森成了“寧可放錯百個,不可誤殺一人”的倖存者——儘管,他自己面對罪責時的種種拙劣表現,已經讓所有的美國人確信他就是真正的兇手。

法庭內辛普森不遺餘力地施展他的無辜和友善,聽到檢方提起妮可的死亡時幾度落淚

不過,作為一份紀實性的影像作品,《辛普森:美國製造》顯然不打算在“辛普森到底殺沒殺人”這個世紀難題上過多糾纏。它重新拋出了一個議題——是什麼樣的一個歷史環境,能把一個溫文爾雅的黑人楷模,從全球矚目的明星硬生生逼成了人人喊打的嫌疑犯?

《辛普森:美國製造》

在《辛普森:美國製造》裡,處處可見虐待黑囚的白人員警;談“黑”色變的白人名流;亞裔老闆槍殺黑人少女、白人員警持槍扼頸黑人嫌犯的慘厲畫面……黑人扭曲、逼仄的生存環境,率先道出了辛普森的成長背景——在那個對黑人極不友好的年代裡,可想而知辛普森翻身逆襲的幾率是多麼的渺茫。

街上隨處可見的黑人不公正待遇

街頭黑人被沖水

洛杉磯員警在騷亂中對黑人進行的逮捕行動

於是,辛普森為自己精心定制了一條走向上流階層的道路。他要用他的運動天賦,脫離膚色種族賦予他的底層身份。

球場上的辛普森

而他確實也做到了這一切,他先從大學生橄欖球隊脫穎而出,後又在NFL職業聯盟厚積薄發,憑“2000碼”衝刺記錄(至今無人打破)一舉成為名震全美、家喻戶曉的超級橄欖球巨星。

辛普森在NFL職業聯盟中拿下“2000碼”的衝刺記錄

辛普森拿到橄欖球運動員大學能獲得的最高榮譽——海斯曼獎

隨後,他又將自己在體育領域積累的名氣,火速遷延到時尚圈、廣告圈和影視圈,很快成為炙手可熱的多棲紅人。

辛普森的電視和平面廣告遍及全美,簡直就是奔跑的阿甘

但是,辛普森所做的這一切,並非是為同樣膚色的群體發聲,他追逐的是作為他自己個人的成功,卻無意與黑人種群有過多的瓜葛——在馬丁路德金湧上街頭高喊“夢想”,在黑人運動員呼籲抵制墨西哥奧運會,在白人員警在洛杉磯街頭隨意毆打黑人平民的時代裡,辛普森對同胞們的遭遇一概選擇了漠視——他沉醉在自己的成功學裡,拒絕承認自己是黑人,以躋身白人上流階層為人生目標。

辛普森徹底從生活中抹去膚色因素,他經常說的話就是:“我不是黑人,我是OJ。”

“革命可能沒有成功,但我成功了”——這樣一個精緻的利己主義者,也為自己後來的命運埋下了伏筆。

02從紙醉金迷到殺人嫌犯,O.J從神壇上迅速墮落

多個領域的事業成功,讓辛普森忘乎所以、紙醉金迷,他拋棄糟糠之妻,與年輕貌美的白人女子妮可相愛。

辛普森的妻子妮可

他與白人名流們談笑風生,穿梭於高爾夫球場、時尚酒會等高端場合。

辛普森在佛羅里達

然而,再婚後的生活並不如想像中這般美滿,辛普森與妮可很快就有了嫌隙,1989年,一次“家暴”控訴險些讓辛普森身敗名裂,他幾乎喪失掉所有的高端代言合作,還隨時面臨牢獄之災。而此時妻子妮可卻突然撤銷了指控——這是一次致命的寬恕。

被辛普森家暴的妮可

多次在法律邊緣鋌而走險的辛普森,總能輕易免罪脫身,這也讓他習慣了逍遙法外的上流特權。變本加厲的辛普森在肆無忌憚的路上越走越遠。直到1994年6月的那個夜晚,妮可香消玉殞,而與此同時,幾乎所有的線索都指向了一個結論——辛普森就是嫌疑最大的兇手。

現場發現的血手套

O.J從國民英雄的代名詞,一夜之間淪為罪惡的字母。

此後的辛普森,走上了逃亡的生活,他數次在自殺和自首之間搖擺,他苦心經營的偶像人設一夜之間轟然坍塌。頗具黑色幽默的是,辛普森竭力討好與結交的白人員警一心想把他往死裡整,而最終讓他翻盤脫罪的,卻竟然是四名黑人女性陪審團成員,以及圍繞“種族主義”的辯護策略——一直堅持走在“去黑化”路上的O.J,最後居然是靠黑人搭救。

庭審期間進行抗議的黑人群眾

03“黑人成功學圖騰”的坍塌,我們看到了什麼?

“辛普森殺妻案”之所以令人唏噓,不僅因為它那個驚天動地的,與主流民意相悖的無罪判決。在《辛普森:美國製造》中,導演Edelman試圖給出一個關於辛普森人格的全新解釋,一個在階層劣勢、種群劣勢下長期扭曲成長的靈魂,即使能用自身特長和自身素質攀附上層,也終究無法克服內心深處的自卑與狹隘。

《辛普森:美國製造》導演埃德爾曼接受《紐約時報》採訪

跨越階層實現華麗逆襲之後,隨之而來的往往就是報復性的索取和膨脹,一個忍辱負重的成功人士,必然要為自己早年的委屈和隱忍,尋找一個宣洩的出口——比如窮奢極欲的生活、乖戾無常的家暴、對底層同胞的輕賤……這是一種“彈簧效應”。

成名後的辛普森有了巨大改變

辛普森這根“彈簧”身上的負重,顯然包含了社會、種族、法律、歷史、人性等多座大山。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正是美國黑人運動蓬勃興起,黑人意識覺醒的年代,辛普森的個人成功,固然離不開自身卓越的個人素質,但偏偏不容否認的一點是——辛普森的高人氣也得益于千千萬萬黑人的砥礪奮爭,得益于黑人聲浪日趨高漲的時代紅利。

1968年的奧運會上,兩名美國黑人運動員在頒獎臺上低著頭,高舉戴著黑手套的拳頭,為黑人爭取民權,反對

一個細節耐人尋味——辛普森想要徹底切割黑人身份,精心構築自己新的身份認同,還專門聘請了語言教師來糾正自己的黑人口音……

辛普森的生存哲學

對世俗成功如癡如醉的辛普森,為達目的寧可付諸近乎偏執的行動力,而當這種行動力僭越了法律的邊界和道德的禁區,等待他的,自然會是刑律的制裁和輿論的反噬。

一個屬於黑人的成功學圖騰,在“美國式”的社會背景下,通過“美國式”的奮鬥而樹立起來,最終又毀於“美國式”的司法和“美國式”的輿論。這似乎也點睛地照應了紀錄片名字的深意:美國既“製造”了辛普森式的偶像,也“製造”了辛普森式的墮落。

04黑人個體的成功學,抹平不了種族歧見的傷痕

當然,辛普森的故事並非是《辛普森:美國製造》的唯一主題,導演Edelman的野心是,他要借著辛普森這個命題作文,深度透視美國社會格局的複雜性。

辛普森能夠依憑他的個人特長從黑人群體脫穎而出,能夠找到符合自己的上升通道,這已經是黑人群體裡極其罕見的異數。而其他黑人的普遍生存狀態,卻顯然是另一番光景。紀錄片的鏡頭不時從辛普森的風光切換到底層黑人的落魄,營造著“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的即觀感。片子也在用一種另類的方式,拷問著美國的文化、制度、家庭和種族問題。

聽到審判結果後崩潰的高德曼(妮可生前好友,雙重謀殺案死者之一)家人

辛普森被判無罪後,白人女性紛紛唉聲歎氣

黑人兄弟們則歡呼雀躍

《辛普森:美國製造》處處充斥著令人笑中帶淚的黑色幽默——譬如,為了制服黑人嫌犯,洛杉磯的白人員警們發明了一種“扼頸術”,這種暴力執法手段經常導致黑人死亡,而時任當地警局局長的回應竟然是“可能這是黑人自己的體質問題”。

審判前不久,洛杉磯還爆發了因為員警對黑人暴力執法而引起的暴亂

另外,黑人婦女Mrs.Love 在自家前院被兩名白人員警射殺,而衝突的事由竟然是“幾十塊錢的水電費”;還有O.J“跑路”時,數十輛警車竟然沒有一輛繞前截停辛普森的座駕,而是跟隨在後方百米開外,猶如“總統出行般浩浩蕩蕩的車隊”,聞訊而來的市民還湧上街頭為O,J的逃亡“加油”——在司法實踐較為成熟的美國,執法當局居然也頻頻上演荒誕腦殘劇情。

媒體競相採訪辛普森辯護律師“夢之隊”律師團

白人社會趨炎附勢的虛偽做派,也在O.J友人的口中得到影射。“他們(白人)坐在自己的勞斯萊斯裡朝你(黑人)吐口水,回頭又表現得跟你像個失散多年的兄弟”——在一個黑白種族無法相容,無法平等對話的年代裡,出人頭地幾乎成為了黑人被正視、被尊重的唯一途徑。這,或許正是O.J們孜孜不倦地投身于成功學的理由。

這是O,J之殤、黑人之殤和時代之殤。

開屏映畫

終端娛樂觀察家

編輯:醉花陰

聯繫我們:youfish888@qq.com

文藝連萌 我們終將改變潮水的方向

《辛普森:美國製造》豆瓣評分接近滿分

01從底層黑人到全民偶像,一個精緻利己主義者的進化之路

眾所周知,“辛普森殺妻案”之所以全球聞名,是因為它向全世界普及了一個法治觀念——疑罪從無。

各項指控無法構成具有絕對說服力的證據鏈,按照“程式正義”大於“實體正義”的法治精神,辛普森成了“寧可放錯百個,不可誤殺一人”的倖存者——儘管,他自己面對罪責時的種種拙劣表現,已經讓所有的美國人確信他就是真正的兇手。

法庭內辛普森不遺餘力地施展他的無辜和友善,聽到檢方提起妮可的死亡時幾度落淚

不過,作為一份紀實性的影像作品,《辛普森:美國製造》顯然不打算在“辛普森到底殺沒殺人”這個世紀難題上過多糾纏。它重新拋出了一個議題——是什麼樣的一個歷史環境,能把一個溫文爾雅的黑人楷模,從全球矚目的明星硬生生逼成了人人喊打的嫌疑犯?

《辛普森:美國製造》

在《辛普森:美國製造》裡,處處可見虐待黑囚的白人員警;談“黑”色變的白人名流;亞裔老闆槍殺黑人少女、白人員警持槍扼頸黑人嫌犯的慘厲畫面……黑人扭曲、逼仄的生存環境,率先道出了辛普森的成長背景——在那個對黑人極不友好的年代裡,可想而知辛普森翻身逆襲的幾率是多麼的渺茫。

街上隨處可見的黑人不公正待遇

街頭黑人被沖水

洛杉磯員警在騷亂中對黑人進行的逮捕行動

於是,辛普森為自己精心定制了一條走向上流階層的道路。他要用他的運動天賦,脫離膚色種族賦予他的底層身份。

球場上的辛普森

而他確實也做到了這一切,他先從大學生橄欖球隊脫穎而出,後又在NFL職業聯盟厚積薄發,憑“2000碼”衝刺記錄(至今無人打破)一舉成為名震全美、家喻戶曉的超級橄欖球巨星。

辛普森在NFL職業聯盟中拿下“2000碼”的衝刺記錄

辛普森拿到橄欖球運動員大學能獲得的最高榮譽——海斯曼獎

隨後,他又將自己在體育領域積累的名氣,火速遷延到時尚圈、廣告圈和影視圈,很快成為炙手可熱的多棲紅人。

辛普森的電視和平面廣告遍及全美,簡直就是奔跑的阿甘

但是,辛普森所做的這一切,並非是為同樣膚色的群體發聲,他追逐的是作為他自己個人的成功,卻無意與黑人種群有過多的瓜葛——在馬丁路德金湧上街頭高喊“夢想”,在黑人運動員呼籲抵制墨西哥奧運會,在白人員警在洛杉磯街頭隨意毆打黑人平民的時代裡,辛普森對同胞們的遭遇一概選擇了漠視——他沉醉在自己的成功學裡,拒絕承認自己是黑人,以躋身白人上流階層為人生目標。

辛普森徹底從生活中抹去膚色因素,他經常說的話就是:“我不是黑人,我是OJ。”

“革命可能沒有成功,但我成功了”——這樣一個精緻的利己主義者,也為自己後來的命運埋下了伏筆。

02從紙醉金迷到殺人嫌犯,O.J從神壇上迅速墮落

多個領域的事業成功,讓辛普森忘乎所以、紙醉金迷,他拋棄糟糠之妻,與年輕貌美的白人女子妮可相愛。

辛普森的妻子妮可

他與白人名流們談笑風生,穿梭於高爾夫球場、時尚酒會等高端場合。

辛普森在佛羅里達

然而,再婚後的生活並不如想像中這般美滿,辛普森與妮可很快就有了嫌隙,1989年,一次“家暴”控訴險些讓辛普森身敗名裂,他幾乎喪失掉所有的高端代言合作,還隨時面臨牢獄之災。而此時妻子妮可卻突然撤銷了指控——這是一次致命的寬恕。

被辛普森家暴的妮可

多次在法律邊緣鋌而走險的辛普森,總能輕易免罪脫身,這也讓他習慣了逍遙法外的上流特權。變本加厲的辛普森在肆無忌憚的路上越走越遠。直到1994年6月的那個夜晚,妮可香消玉殞,而與此同時,幾乎所有的線索都指向了一個結論——辛普森就是嫌疑最大的兇手。

現場發現的血手套

O.J從國民英雄的代名詞,一夜之間淪為罪惡的字母。

此後的辛普森,走上了逃亡的生活,他數次在自殺和自首之間搖擺,他苦心經營的偶像人設一夜之間轟然坍塌。頗具黑色幽默的是,辛普森竭力討好與結交的白人員警一心想把他往死裡整,而最終讓他翻盤脫罪的,卻竟然是四名黑人女性陪審團成員,以及圍繞“種族主義”的辯護策略——一直堅持走在“去黑化”路上的O.J,最後居然是靠黑人搭救。

庭審期間進行抗議的黑人群眾

03“黑人成功學圖騰”的坍塌,我們看到了什麼?

“辛普森殺妻案”之所以令人唏噓,不僅因為它那個驚天動地的,與主流民意相悖的無罪判決。在《辛普森:美國製造》中,導演Edelman試圖給出一個關於辛普森人格的全新解釋,一個在階層劣勢、種群劣勢下長期扭曲成長的靈魂,即使能用自身特長和自身素質攀附上層,也終究無法克服內心深處的自卑與狹隘。

《辛普森:美國製造》導演埃德爾曼接受《紐約時報》採訪

跨越階層實現華麗逆襲之後,隨之而來的往往就是報復性的索取和膨脹,一個忍辱負重的成功人士,必然要為自己早年的委屈和隱忍,尋找一個宣洩的出口——比如窮奢極欲的生活、乖戾無常的家暴、對底層同胞的輕賤……這是一種“彈簧效應”。

成名後的辛普森有了巨大改變

辛普森這根“彈簧”身上的負重,顯然包含了社會、種族、法律、歷史、人性等多座大山。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正是美國黑人運動蓬勃興起,黑人意識覺醒的年代,辛普森的個人成功,固然離不開自身卓越的個人素質,但偏偏不容否認的一點是——辛普森的高人氣也得益于千千萬萬黑人的砥礪奮爭,得益于黑人聲浪日趨高漲的時代紅利。

1968年的奧運會上,兩名美國黑人運動員在頒獎臺上低著頭,高舉戴著黑手套的拳頭,為黑人爭取民權,反對

一個細節耐人尋味——辛普森想要徹底切割黑人身份,精心構築自己新的身份認同,還專門聘請了語言教師來糾正自己的黑人口音……

辛普森的生存哲學

對世俗成功如癡如醉的辛普森,為達目的寧可付諸近乎偏執的行動力,而當這種行動力僭越了法律的邊界和道德的禁區,等待他的,自然會是刑律的制裁和輿論的反噬。

一個屬於黑人的成功學圖騰,在“美國式”的社會背景下,通過“美國式”的奮鬥而樹立起來,最終又毀於“美國式”的司法和“美國式”的輿論。這似乎也點睛地照應了紀錄片名字的深意:美國既“製造”了辛普森式的偶像,也“製造”了辛普森式的墮落。

04黑人個體的成功學,抹平不了種族歧見的傷痕

當然,辛普森的故事並非是《辛普森:美國製造》的唯一主題,導演Edelman的野心是,他要借著辛普森這個命題作文,深度透視美國社會格局的複雜性。

辛普森能夠依憑他的個人特長從黑人群體脫穎而出,能夠找到符合自己的上升通道,這已經是黑人群體裡極其罕見的異數。而其他黑人的普遍生存狀態,卻顯然是另一番光景。紀錄片的鏡頭不時從辛普森的風光切換到底層黑人的落魄,營造著“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的即觀感。片子也在用一種另類的方式,拷問著美國的文化、制度、家庭和種族問題。

聽到審判結果後崩潰的高德曼(妮可生前好友,雙重謀殺案死者之一)家人

辛普森被判無罪後,白人女性紛紛唉聲歎氣

黑人兄弟們則歡呼雀躍

《辛普森:美國製造》處處充斥著令人笑中帶淚的黑色幽默——譬如,為了制服黑人嫌犯,洛杉磯的白人員警們發明了一種“扼頸術”,這種暴力執法手段經常導致黑人死亡,而時任當地警局局長的回應竟然是“可能這是黑人自己的體質問題”。

審判前不久,洛杉磯還爆發了因為員警對黑人暴力執法而引起的暴亂

另外,黑人婦女Mrs.Love 在自家前院被兩名白人員警射殺,而衝突的事由竟然是“幾十塊錢的水電費”;還有O.J“跑路”時,數十輛警車竟然沒有一輛繞前截停辛普森的座駕,而是跟隨在後方百米開外,猶如“總統出行般浩浩蕩蕩的車隊”,聞訊而來的市民還湧上街頭為O,J的逃亡“加油”——在司法實踐較為成熟的美國,執法當局居然也頻頻上演荒誕腦殘劇情。

媒體競相採訪辛普森辯護律師“夢之隊”律師團

白人社會趨炎附勢的虛偽做派,也在O.J友人的口中得到影射。“他們(白人)坐在自己的勞斯萊斯裡朝你(黑人)吐口水,回頭又表現得跟你像個失散多年的兄弟”——在一個黑白種族無法相容,無法平等對話的年代裡,出人頭地幾乎成為了黑人被正視、被尊重的唯一途徑。這,或許正是O.J們孜孜不倦地投身于成功學的理由。

這是O,J之殤、黑人之殤和時代之殤。

開屏映畫

終端娛樂觀察家

編輯:醉花陰

聯繫我們:youfish888@qq.com

文藝連萌 我們終將改變潮水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