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寶寶如何越來越聰明?寶寶睡覺打呼嚕怎麼辦?寶寶免疫力越強越好

有個肉嘟嘟的小寶寶,全家人就會特別的開心,是不是會忍不住經常的捏一捏,或是親一親寶寶的小腳丫子,也或是動一動寶寶嫩嫩的小手?也會讓家庭的氣氛變得特別的融洽,

都喜歡逗孩子開心。

媽媽們千萬別無視這些小小的動作,經常的捏一捏,親一親寶寶的小腳丫子,動一動寶寶嫩嫩的小手,這些小小的動作不僅會讓寶寶健康的成長,還會讓孩子變得更聰明。

1

手指

寶寶的小手是寶寶認識物體的主要器官之一,

同時也是最重要的觸覺器官之一。寶寶通過手可以接觸到物體,進而傳遞給大腦來認知世界的。手指的活動可以刺激大腦接收和處理外部的資訊。

因此,寶寶的小手指越靈活,就能與大腦皮層神經建立更多的聯繫,促進腦細胞的發育,從而讓自己變得更加的聰明。

媽媽要經常性的動一動寶寶的小手指,鍛煉寶寶握東西的能力。可以把自己的手指放到寶寶的小手掌內,

讓小寶寶不停的握住,鍛煉小寶寶手指的靈活度和靈活性,也可以給寶寶一些柔軟的小玩具讓寶寶練習。

當寶寶出現吮吸手指的習慣,媽媽們不要打斷,吮吸手指也是寶寶認識世界的一種方式,這樣可以鍛煉手指的靈活度,以及鍛煉孩子的口腔肌肉,這些都會刺激寶寶大腦皮層的神經系統,促進小寶寶的智力發育。

2

腳丫子

寶寶的小腳丫子上佈滿了人體好多穴位,經常性的刺激這些穴位,可以促進神經系統的發育,啟動和調整全身的神經感傳功能,可以有效促進寶寶觸覺,智力,視覺的良好發育。

多讓寶寶光腳走路

寶寶在室內多讓他光腳走路,這樣可以刺激寶寶腳趾的神經末梢的靈敏度,可以有效的促進寶寶的智力發育。

同時光腳走路,可以刺激寶寶的腸道蠕動,提高寶寶的消化能力,讓寶寶的身體更加的健康。

撓一撓寶寶小腳丫子

撓一撓小寶寶的腳丫子,可以促進寶寶的觸覺感知能力,會讓寶寶發出咯咯的笑聲,這會促進全身神經的協調,但是注意不要讓寶寶笑的太厲害。

同時也可以給寶寶按按腳底或者腳趾,促進大腦的大腦皮層的反射,讓寶寶反應的更加靈敏,孩子就會變得更加聰明。

親親寶寶的小腳丫子

媽媽們在給小寶寶換紙尿褲的時候,看到小寶寶粉嫩嫩的小腳丫子,是不是特別的想親上兩口。好多媽媽都會忍不住的親吻小寶寶的腳丫子,是不是超有愛,小寶寶會發出歡快的笑聲,這也會促進親子的關係。

給小腳丫做個按摩

對於許多媽媽來說,不滿5歲的寶寶通常面臨3大問題:吃得少、睡不好、生病擾。

吃得少,是因為寶寶飲食不知自調,家長餵養不當,導致脾胃虛弱,出現消化不良,腹脹便秘;

睡不好,是由於寶寶脾胃寒涼、心熱、驚擾,因此經常間歇性或持續不斷地在夜間煩躁不安,啼哭不眠;

寶寶由於吃得少、睡不好造成氣血虛抵抗力差,加上寒暖不能自調,所以容易發熱、咳嗽,經常受生病的困擾。

媽媽們可以通過按摩寶寶腳上的這些穴位幫助寶寶趕走疾病。

穴位1:湧泉穴——引火歸原,清腦降逆

很多寶寶有個共同點:愛光腳,不愛穿鞋襪,睡覺蹬被子,睡覺轉圈,脾氣急。

這是因為寶寶本身的特質是純陽之體,具有生髮之性,加之飲食營養豐富,熱量高,運動少,導致身體熱量積聚,出現怕熱、易出汗,煩躁不安等現象。

湧泉穴在足太陰腎經上,含義是體內腎經之水像泉水一樣由此向體表湧出。按摩這個穴位的作用是引火歸原、清腦降逆、退虛熱、止吐瀉。所以,給寶寶按摩湧泉有引火下行、順腳底出的作用。

穴位2:昆侖穴與太溪穴——補益脾胃補腎壯腰,滋陰養血

《黃帝內經》上說:腎為先天之本,寶寶的生長發育,以及骨骼、腦髓、頭髮、耳聰、牙齒等的形成均與腎有著密切的關係。寶寶先天稟受的腎精需要依賴後天脾胃生化之氣血的充養,才能逐步充盛。

昆侖穴具有補腎壯腰、舒筋活血通絡的作用;太溪穴則代表腎經之水在此形成大片溪水,具有滋陰養血的作用。同時還可幫助孩子爬行快、走路穩。

昆侖穴位於外踝尖與跟腱之間的凹陷中;太溪穴位於內踝尖與跟腱之間的凹陷中,與昆侖穴相對。

昆侖與太溪一起用手的拇指、食指擠壓。按摩時間為1分鐘

穴位3:足三裡——扶正祛邪 補益脾胃

寶寶臟腑嬌嫩、形體未充、脾常不足,只有脾胃健運,生長發育和抵抗疾病的能力才能增強。

足三裡是陽明胃經上的穴位,有長壽穴、美容穴之稱。按摩足三裡具有調節機體免疫力、增強抗病能力、補益脾胃、健脾利濕、養氣血、扶正祛邪的功效。人的後天之源在於胃,胃是消化、吸收營養的主要器官,胃氣健旺,百病不生。

足三裡位於外膝眼下3寸,距離脛骨前緣一橫指。

以拇指螺紋面按揉2分鐘,揉的速度一定要慢。

穴位4:新設——補益脾胃補腎壯腰,滋陰養血催進消化,治療腹脹。

孩子飯後腹部膨隆,按揉這個穴位可以促進消化,是治療腹脹的要穴。

位於第三、第四足趾縫間。

拇指輕柔點按1分鐘。

溫馨提示

1.給寶寶按摩前,應該清洗雙手,修剪指甲,摘掉手錶、戒指等飾品,避免劃傷寶寶。

2. 兩隻手掌心相對,來回搓動,給雙手預熱。在寒冷季節,還可以用暖手袋或溫水提前暖和雙手。

3. 注意室內環境。不要讓寶寶處於過於乾燥或者過於潮濕的環境中,光線要適宜,避免雜訊干擾。

4. 在按摩過程中,要注意力度的把握。由於寶寶皮膚嬌嫩,父母應該儘量用指腹進行按壓或是用畫圈的方式按摩,不要過於用力。

5. 整個按摩過程應控制在10分鐘以內。

寶寶睡覺打呼嚕該怎麼辦?

【導讀】神啊!家裡一大一小兩個呼嚕王啊?做媽的要跳起來了吧?從醫學上講,睡覺打呼嚕或打鼾又叫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綜合症,是睡眠過程中發生的一種呼吸障礙。小傢伙睡覺打鼾多是因為鼻咽部腺樣體及扁桃體肥大或者有顱面結構的發育畸形。這樣會使睡眠品質下降,影響身體的發育,特別是在智力方面,影響更大。所以要是你家小孩睡覺打鼾就得及早治療,同時注意飲食平衡,保持作息時間有規律性呀!

小孩睡覺打鼾是怎麼回事

對於小孩子睡覺打鼾的問題可大可小,但事出有因,所以肯定也是有什麼我們所沒有及時發現的原因導致小孩睡覺打鼾的。父母在發現小孩睡覺打鼾時千萬不可大意,要注意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因為有些病症會引起小孩在睡覺時打鼾,甚至有可能引起睡眠呼吸障礙症。

打鼾也叫呼嚕,可分為良性打鼾和惡性打鼾兩種,良性打鼾通常是因為身體勞累,呼嚕聲均勻,一般不需要治療,休息好後就會自愈。而惡性打鼾則是呼嚕聲斷斷續續不均勻,呼吸暫停,通常是入睡時呼吸受阻造成的。

造成小孩打鼾的原因有多種,例如遺傳,如果說爸爸媽媽的頜骨異常、呼吸道狹窄的話,通常兒女也會有相同的症狀,所以在睡眠的過程中呼吸會受到阻礙而導致打鼾。通常小孩睡覺打鼾的最主要原因是小孩呼吸道周邊的一些腺體發生病變引起的,例如扁桃體或腺樣體在發炎時會出現腫大現象,而孩子在入睡後肌肉放鬆,腫大的腺體就會暫時阻塞氣道,通氣受阻使得睡眠時不能經鼻呼吸而出現張口呼吸,結果舌根後墜,隨呼吸發出鼾聲。

如何預防小孩睡覺打鼾

父母在發現孩子睡覺有打鼾現象時要及早的治療,日常的飲食均衡要注意,還要保持有規律的作息時間。若是孩子睡覺打鼾並且呼吸不暢時,父母就需要仔細觀察孩子的情況,必要時到醫院做個檢查。通常都是腺體的病變引起的,所以可以通過手術來進行治療。如扁桃體的摘除,腺體的刮除,上下頜的整形矯正,還有鼻腔的手術等,都是治療兒童呼吸障礙的有效措施。

在日常生活中,媽媽們也可以注意一下幾點:

1、在孩子的飲食上要注意均衡膳食,10個月的寶寶要及時添加輔食,增加食物的多樣性,合理餵養。

2、增強小孩的體質也可以減少呼吸道感染的幾率。很多媽媽怕寶寶曬到太陽,都會選擇在傍晚太陽下山的時候才帶寶寶出去散步,其實寶寶多曬曬陽光對寶寶反而更好,而且早上的空氣也更新鮮;別總是抱著寶寶,讓寶寶多做做爬行遊戲,也可以讓寶寶身體更結實起來。

3、要注意寶寶的鼻子,是否裡面有異物堵塞鼻孔,及時清理鼻涕等分泌物,保持鼻子的通暢。

4、更換寶寶的睡姿,若寶寶睡覺打鼾時可以也寶寶換個睡姿或把頭部適當的墊高。

寶寶的打鼾症狀較嚴重時要及時到醫院就診,若是因為腺體發炎的話可以選擇手術治療。要注意孩子的營養問題和身體素質,也要防止營養過剩而導致的肥胖和作息時間的規律,減少夜間的激烈活動。 ...

小孩睡覺打鼾的注意事項

孩子不同于大人,各個身體器官都不成熟,還處於生長發育的階段,所以孩子在睡覺時打鼾也需要家長朋友多多注意,不要將孩子的一些症狀誤認為是小問題而不加以重視。

很多家長在發現孩子晚上睡覺不安穩、多用口呼吸、白天嗜睡等問題歸咎為孩子年齡小、身體虛弱所致,所以往往會選擇給孩子補充營養。實際上,孩子晚上睡覺多動不安穩、張口呼吸、白天嗜睡等情況不是身體虛,而是腺樣體肥大堵塞鼻孔,從而引起小孩晚上睡覺時呼吸的不順暢而張開呼吸,也會引發孩子心緒煩躁、易發怒,有時還會出現攻擊傾向的行為。

一般我們在感冒時會鼻塞,睡覺時張口呼吸,所以孩子經常張口呼吸時家長會以為是孩子鼻塞,但孩子沒有感冒又怎麼鼻塞呢?專家指出,鼻部的症狀也是腺樣體肥大的臨床表現的局部症狀之一,不過多數家長卻常以為孩子是感冒或是鼻炎等。實際上腺樣體肥大通常伴有鼻炎、鼻塞及流鼻涕等症狀,說話時帶有鼻塞性鼻音,睡覺時也會發出鼾聲。

對於小孩來說,家長都是希望小孩可以少動針動刀,所以在治療腺樣體肥大時都是希望可以通過藥物治療來達到治療效果,但事實上藥物治療對腺樣體肥大症狀沒有多大的緩解作用,而且兒童在用藥上也需要謹慎。所以在治療腺樣體肥大時還的推薦選擇手術治療,更快的解決病情。 ...

小孩睡覺打鼾的危害

小孩睡覺打鼾時,大人一般不會去過多在意,認為孩子是睡得香才會打鼾的,但其實小孩睡覺打鼾並不是都是好的症狀,小孩睡覺打鼾也是有危害的。

小孩打鼾多是因為鼻咽部腺樣體及扁桃體肥大或者有顱面結構的發育畸形而引起的,病變的腺樣體或扁桃體容易使小孩入睡後發生呼吸困難或暫停,從而出現缺氧,影響小孩的正常發育和學習,嚴重的打鼾還可以引起小兒癡呆。所以如果孩子有出現睡覺打鼾,並且上課時注意力不集中、嗜睡、記憶力下降、學習成績差等現象,要及時到醫院檢查鼻咽及扁桃體。如果確認問題所在時,就要及時進行相應的治療。

小孩睡覺打鼾不僅導致睡眠品質的下降,還會影響身體的發育,特別是在智力方面,影響更大。睡眠品質的好與壞對處於生長階段的小孩來講是很重要的,孩子的生長激素大部分是在深入睡眠時大腦釋放出來的,以促進孩子各個系統的生長發育,而睡覺打鼾引起的睡眠呼吸障礙對小孩的睡眠情況危害很大,會造成睡眠時間的改變,使睡眠的連續性中斷,睡眠品質下降,睡眠品質一旦下降,大腦分泌的生長激素也會相對於的減少,從而影響到孩子的發育。

打鼾而引起的呼吸暫停會使大腦處於缺氧的狀態,對孩子的神經系統的發育影響重大,有可能導致孩子智力發育不好,也有可能影響到大腦的替他方面甚至包括心臟。 ...

小孩睡覺的聲音預示健康問題

寶寶在睡眠中除了會發出打鼾聲之外,還會經常發出其他的各種各樣的響聲。在大人的認知中睡夢中出聲是司空見慣的事情,所以會忽略掉小孩睡覺時發出的聲響。其實寶寶在睡覺時發出的聲響也預示著寶寶的健康問題,以下為大家列舉幾項,希望家長朋友們可以多多注意自家寶寶是否有相似的情況。

1、有些寶寶在睡覺時會發出類似小雞的叫聲,醫學上稱之為先天性喉鳴。先天性喉鳴產生的原因是寶寶的喉軟骨發育不好,喉部組織軟弱鬆弛、吸氣時候組織塌陷、喉腔變小所引起的。症狀不大的話一般在2到3歲時就能自愈,若是嚴重的話就需要進行氣管切開手術。所以平時要注意寶寶受涼及受驚的情況,以免寶寶發生呼吸道感染和喉痙攣,加劇喉阻塞,同時調整寶寶睡眠時的體位,取側臥位也可減輕症狀。

2、在嬰兒照看時最艱難的階段就是半夜,很多寶寶在半夜都會驚哭,困倦的家長只能起來照看孩子。一般情況下,寶寶在缺鈣時會比較容易哭鬧,所以家長要為寶寶補充足夠的維生素D和鈣劑,讓寶寶多接觸到陽光。也有些寶寶也哭是因為疾病的原因,寶寶感冒時或是其他疾病的患病期間寶寶也會比平常容易哭鬧,所以這個時候要儘快治好寶寶的原發病,寶寶和家長們也能安然入睡。

3、寶寶發育到一定階段時候就會開始張牙齒,這個時候寶寶也會有一些磨牙的習慣。寶寶磨牙可以歸結為幾點:牙齒發育不良、消化功能紊亂、營養不均衡、腸道有寄生蟲等。只要針對寶寶的病症去對症下藥就能解決寶寶晚上睡覺磨牙的習慣。 ...

寶寶免疫力越強越好?

“免疫力”是經常被提及的高頻詞,孩子生病了,大多家長都會聯想到:是不是免疫力太差了?還有的家長會認為,孩子的免疫力越強,就越不容易生病。其實不然,接受記者採訪的多名醫生均表示,孩子的免疫力並非越強越好。

何為“免疫力”?

免疫力是指機體抵抗外來侵襲、維護體內環境穩定性的能力。免疫力就像我們身體裡的自衛軍,能自動識別和消滅外來入侵的任何異物,忠誠地保衛我們的身體健康。而我們體內執行這一功能的是免疫系統。據國家一級營養師孫晶曼介紹,免疫力主要有三大功能:

1。免疫防禦:防止外界病原體的入侵及清除已入侵病原體(如細菌、病毒、真菌、支原體、衣原體、寄生蟲等)及其他有害物質;

2。免疫監視:隨時發現和清除體內出現的“非己”成分,比如如由基因突變而發生的腫瘤細胞以及衰老、凋亡細胞等;

3。免疫自身穩定:通過自身免疫耐受和免疫調節兩種主要的機制來達到免疫系統內的穩定。寶寶的免疫力平衡和適當才是最好的。

寶寶免疫力不是越強越好

免疫力是人體防禦外來病毒侵害的重要屏障,那麼,是否人體免疫力越高,這個“屏障”就越堅固呢?對此,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新生兒科郝虎指出,如果給免疫力正常的小朋友過度提高抵抗力是不對的做法,會導致免疫亢進,人體是一個平衡的系統,免疫力要正好才合適,不能過高,也不能太低。

他強調,免疫力過高,寶寶的身體免疫能力超過正常水準,也會導致人體正常組織細胞損傷,此時免疫系統會失去分清敵我的能力,把身體中的正常細胞當成是“外來者”而加以消滅,如重症肝炎;或免疫系統對自身機體的成分發生免疫反應而引發免疫紊亂。從而使寶寶的身體出現各種過敏反應,也就是過敏,表現為哮喘、紅斑狼瘡、風濕性疾病等。身體健康的個體具有正常的免疫力,在正常情況下,人體的免疫系統會自動將免疫能力調整到一個合適的水準,只要在日常生活中多加注意就可以了,不必依靠免疫製劑,適度的免疫力才是至關重要的。

不能與“抵抗力”混為一談

還有許多家長容易把寶寶的免疫力與抵抗力混為一談,對此孫晶曼表示,其實抵抗力包括免疫力、排異能力、修復能力(癒合和再生能力)等眾多能力,免疫力只是其中的一種。免疫力是寶寶對某種疾病有免疫的作用,家長往往存在這樣一個認識誤區:“寶寶的免疫力強就是不得病!”其實並不是這樣的,正確的觀念是:“免疫力強,不是不得病,而是不容易得病,即使得病後也能很快恢復。”

孫晶曼建議,寶寶患上小病時家長不要過度緊張,因為寶寶身體的防禦系統和健康體魄都是在從小到大和各種細菌不停戰鬥中發育、成熟並壯大起來的。小病可以當成身體經受的一種訓練,身體的結構會構築出各種等級的防衛線。每次生病後,人體就獲得了相應的抵禦能力,健康的體魄也就由此形成。因此,自然的成長環境對寶寶而言,雖充滿著細菌但也有絕對的好處,在“度”的範圍內,多見識一些東西,會像注入疫苗一樣給寶寶增強寶貴的免疫力,對寶寶的健康成長也是益處多多。

刻意提高免疫力反而危害更大

廣東省婦幼醫院院長陳運彬強調,過度提高免疫力,可能會導致孩子免疫系統過度活躍。從而危害機體健康,造成人體對細菌和病毒等感染反應過度,各種免疫因數分泌過度,損傷機體的各個器官和組織。過敏的風險也不能忽視,免疫力越強,風險就越高。幾乎所有物質都能成為過敏源,刺激人體造成過敏反應。

此外,免疫力太強的孩子日後若被癌細胞侵蝕,也很難用藥。因為那些能增強免疫力、攻擊腫瘤的藥物,會在絞殺腫瘤的同時傷害自身,引起自身免疫疾病。

專家答疑

哪些做法會造成寶寶免疫力失常?

郝虎表示,許多家長經常使用消毒劑清潔環境,容易物極必反。寶寶需要清潔、乾淨的環境,但並非絕對無菌的環境。日常過度消毒、過分乾淨的環境,對寶寶的免疫力反而是一種干擾。

還有家長甚至為了提高孩子免疫力,長期將調節免疫系統藥物作為保健品給孩子服用,這實際上大大影響了兒童上呼吸道感染的預防和治療效果。如果家長為了讓孩子少生病,把他們保護起來,會減少感染產生抗體的機會,抵抗力反而減弱,對孩子免疫力的發育和建立都不利。

發現寶寶免疫力過強該如何防治?

陳運彬認為,當寶寶的免疫力過強時,可能容易發高燒,炎症反應很劇烈,甚至導致系統性紅斑狼瘡。一旦發現有免疫力過強的症狀,要立即停止使用免疫增強劑,可以使用抑制炎症過度反應的藥物,嚴重者建議到醫院做相關免疫功能的檢查

家長餵養不當,導致脾胃虛弱,出現消化不良,腹脹便秘;

睡不好,是由於寶寶脾胃寒涼、心熱、驚擾,因此經常間歇性或持續不斷地在夜間煩躁不安,啼哭不眠;

寶寶由於吃得少、睡不好造成氣血虛抵抗力差,加上寒暖不能自調,所以容易發熱、咳嗽,經常受生病的困擾。

媽媽們可以通過按摩寶寶腳上的這些穴位幫助寶寶趕走疾病。

穴位1:湧泉穴——引火歸原,清腦降逆

很多寶寶有個共同點:愛光腳,不愛穿鞋襪,睡覺蹬被子,睡覺轉圈,脾氣急。

這是因為寶寶本身的特質是純陽之體,具有生髮之性,加之飲食營養豐富,熱量高,運動少,導致身體熱量積聚,出現怕熱、易出汗,煩躁不安等現象。

湧泉穴在足太陰腎經上,含義是體內腎經之水像泉水一樣由此向體表湧出。按摩這個穴位的作用是引火歸原、清腦降逆、退虛熱、止吐瀉。所以,給寶寶按摩湧泉有引火下行、順腳底出的作用。

穴位2:昆侖穴與太溪穴——補益脾胃補腎壯腰,滋陰養血

《黃帝內經》上說:腎為先天之本,寶寶的生長發育,以及骨骼、腦髓、頭髮、耳聰、牙齒等的形成均與腎有著密切的關係。寶寶先天稟受的腎精需要依賴後天脾胃生化之氣血的充養,才能逐步充盛。

昆侖穴具有補腎壯腰、舒筋活血通絡的作用;太溪穴則代表腎經之水在此形成大片溪水,具有滋陰養血的作用。同時還可幫助孩子爬行快、走路穩。

昆侖穴位於外踝尖與跟腱之間的凹陷中;太溪穴位於內踝尖與跟腱之間的凹陷中,與昆侖穴相對。

昆侖與太溪一起用手的拇指、食指擠壓。按摩時間為1分鐘

穴位3:足三裡——扶正祛邪 補益脾胃

寶寶臟腑嬌嫩、形體未充、脾常不足,只有脾胃健運,生長發育和抵抗疾病的能力才能增強。

足三裡是陽明胃經上的穴位,有長壽穴、美容穴之稱。按摩足三裡具有調節機體免疫力、增強抗病能力、補益脾胃、健脾利濕、養氣血、扶正祛邪的功效。人的後天之源在於胃,胃是消化、吸收營養的主要器官,胃氣健旺,百病不生。

足三裡位於外膝眼下3寸,距離脛骨前緣一橫指。

以拇指螺紋面按揉2分鐘,揉的速度一定要慢。

穴位4:新設——補益脾胃補腎壯腰,滋陰養血催進消化,治療腹脹。

孩子飯後腹部膨隆,按揉這個穴位可以促進消化,是治療腹脹的要穴。

位於第三、第四足趾縫間。

拇指輕柔點按1分鐘。

溫馨提示

1.給寶寶按摩前,應該清洗雙手,修剪指甲,摘掉手錶、戒指等飾品,避免劃傷寶寶。

2. 兩隻手掌心相對,來回搓動,給雙手預熱。在寒冷季節,還可以用暖手袋或溫水提前暖和雙手。

3. 注意室內環境。不要讓寶寶處於過於乾燥或者過於潮濕的環境中,光線要適宜,避免雜訊干擾。

4. 在按摩過程中,要注意力度的把握。由於寶寶皮膚嬌嫩,父母應該儘量用指腹進行按壓或是用畫圈的方式按摩,不要過於用力。

5. 整個按摩過程應控制在10分鐘以內。

寶寶睡覺打呼嚕該怎麼辦?

【導讀】神啊!家裡一大一小兩個呼嚕王啊?做媽的要跳起來了吧?從醫學上講,睡覺打呼嚕或打鼾又叫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綜合症,是睡眠過程中發生的一種呼吸障礙。小傢伙睡覺打鼾多是因為鼻咽部腺樣體及扁桃體肥大或者有顱面結構的發育畸形。這樣會使睡眠品質下降,影響身體的發育,特別是在智力方面,影響更大。所以要是你家小孩睡覺打鼾就得及早治療,同時注意飲食平衡,保持作息時間有規律性呀!

小孩睡覺打鼾是怎麼回事

對於小孩子睡覺打鼾的問題可大可小,但事出有因,所以肯定也是有什麼我們所沒有及時發現的原因導致小孩睡覺打鼾的。父母在發現小孩睡覺打鼾時千萬不可大意,要注意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因為有些病症會引起小孩在睡覺時打鼾,甚至有可能引起睡眠呼吸障礙症。

打鼾也叫呼嚕,可分為良性打鼾和惡性打鼾兩種,良性打鼾通常是因為身體勞累,呼嚕聲均勻,一般不需要治療,休息好後就會自愈。而惡性打鼾則是呼嚕聲斷斷續續不均勻,呼吸暫停,通常是入睡時呼吸受阻造成的。

造成小孩打鼾的原因有多種,例如遺傳,如果說爸爸媽媽的頜骨異常、呼吸道狹窄的話,通常兒女也會有相同的症狀,所以在睡眠的過程中呼吸會受到阻礙而導致打鼾。通常小孩睡覺打鼾的最主要原因是小孩呼吸道周邊的一些腺體發生病變引起的,例如扁桃體或腺樣體在發炎時會出現腫大現象,而孩子在入睡後肌肉放鬆,腫大的腺體就會暫時阻塞氣道,通氣受阻使得睡眠時不能經鼻呼吸而出現張口呼吸,結果舌根後墜,隨呼吸發出鼾聲。

如何預防小孩睡覺打鼾

父母在發現孩子睡覺有打鼾現象時要及早的治療,日常的飲食均衡要注意,還要保持有規律的作息時間。若是孩子睡覺打鼾並且呼吸不暢時,父母就需要仔細觀察孩子的情況,必要時到醫院做個檢查。通常都是腺體的病變引起的,所以可以通過手術來進行治療。如扁桃體的摘除,腺體的刮除,上下頜的整形矯正,還有鼻腔的手術等,都是治療兒童呼吸障礙的有效措施。

在日常生活中,媽媽們也可以注意一下幾點:

1、在孩子的飲食上要注意均衡膳食,10個月的寶寶要及時添加輔食,增加食物的多樣性,合理餵養。

2、增強小孩的體質也可以減少呼吸道感染的幾率。很多媽媽怕寶寶曬到太陽,都會選擇在傍晚太陽下山的時候才帶寶寶出去散步,其實寶寶多曬曬陽光對寶寶反而更好,而且早上的空氣也更新鮮;別總是抱著寶寶,讓寶寶多做做爬行遊戲,也可以讓寶寶身體更結實起來。

3、要注意寶寶的鼻子,是否裡面有異物堵塞鼻孔,及時清理鼻涕等分泌物,保持鼻子的通暢。

4、更換寶寶的睡姿,若寶寶睡覺打鼾時可以也寶寶換個睡姿或把頭部適當的墊高。

寶寶的打鼾症狀較嚴重時要及時到醫院就診,若是因為腺體發炎的話可以選擇手術治療。要注意孩子的營養問題和身體素質,也要防止營養過剩而導致的肥胖和作息時間的規律,減少夜間的激烈活動。 ...

小孩睡覺打鼾的注意事項

孩子不同于大人,各個身體器官都不成熟,還處於生長發育的階段,所以孩子在睡覺時打鼾也需要家長朋友多多注意,不要將孩子的一些症狀誤認為是小問題而不加以重視。

很多家長在發現孩子晚上睡覺不安穩、多用口呼吸、白天嗜睡等問題歸咎為孩子年齡小、身體虛弱所致,所以往往會選擇給孩子補充營養。實際上,孩子晚上睡覺多動不安穩、張口呼吸、白天嗜睡等情況不是身體虛,而是腺樣體肥大堵塞鼻孔,從而引起小孩晚上睡覺時呼吸的不順暢而張開呼吸,也會引發孩子心緒煩躁、易發怒,有時還會出現攻擊傾向的行為。

一般我們在感冒時會鼻塞,睡覺時張口呼吸,所以孩子經常張口呼吸時家長會以為是孩子鼻塞,但孩子沒有感冒又怎麼鼻塞呢?專家指出,鼻部的症狀也是腺樣體肥大的臨床表現的局部症狀之一,不過多數家長卻常以為孩子是感冒或是鼻炎等。實際上腺樣體肥大通常伴有鼻炎、鼻塞及流鼻涕等症狀,說話時帶有鼻塞性鼻音,睡覺時也會發出鼾聲。

對於小孩來說,家長都是希望小孩可以少動針動刀,所以在治療腺樣體肥大時都是希望可以通過藥物治療來達到治療效果,但事實上藥物治療對腺樣體肥大症狀沒有多大的緩解作用,而且兒童在用藥上也需要謹慎。所以在治療腺樣體肥大時還的推薦選擇手術治療,更快的解決病情。 ...

小孩睡覺打鼾的危害

小孩睡覺打鼾時,大人一般不會去過多在意,認為孩子是睡得香才會打鼾的,但其實小孩睡覺打鼾並不是都是好的症狀,小孩睡覺打鼾也是有危害的。

小孩打鼾多是因為鼻咽部腺樣體及扁桃體肥大或者有顱面結構的發育畸形而引起的,病變的腺樣體或扁桃體容易使小孩入睡後發生呼吸困難或暫停,從而出現缺氧,影響小孩的正常發育和學習,嚴重的打鼾還可以引起小兒癡呆。所以如果孩子有出現睡覺打鼾,並且上課時注意力不集中、嗜睡、記憶力下降、學習成績差等現象,要及時到醫院檢查鼻咽及扁桃體。如果確認問題所在時,就要及時進行相應的治療。

小孩睡覺打鼾不僅導致睡眠品質的下降,還會影響身體的發育,特別是在智力方面,影響更大。睡眠品質的好與壞對處於生長階段的小孩來講是很重要的,孩子的生長激素大部分是在深入睡眠時大腦釋放出來的,以促進孩子各個系統的生長發育,而睡覺打鼾引起的睡眠呼吸障礙對小孩的睡眠情況危害很大,會造成睡眠時間的改變,使睡眠的連續性中斷,睡眠品質下降,睡眠品質一旦下降,大腦分泌的生長激素也會相對於的減少,從而影響到孩子的發育。

打鼾而引起的呼吸暫停會使大腦處於缺氧的狀態,對孩子的神經系統的發育影響重大,有可能導致孩子智力發育不好,也有可能影響到大腦的替他方面甚至包括心臟。 ...

小孩睡覺的聲音預示健康問題

寶寶在睡眠中除了會發出打鼾聲之外,還會經常發出其他的各種各樣的響聲。在大人的認知中睡夢中出聲是司空見慣的事情,所以會忽略掉小孩睡覺時發出的聲響。其實寶寶在睡覺時發出的聲響也預示著寶寶的健康問題,以下為大家列舉幾項,希望家長朋友們可以多多注意自家寶寶是否有相似的情況。

1、有些寶寶在睡覺時會發出類似小雞的叫聲,醫學上稱之為先天性喉鳴。先天性喉鳴產生的原因是寶寶的喉軟骨發育不好,喉部組織軟弱鬆弛、吸氣時候組織塌陷、喉腔變小所引起的。症狀不大的話一般在2到3歲時就能自愈,若是嚴重的話就需要進行氣管切開手術。所以平時要注意寶寶受涼及受驚的情況,以免寶寶發生呼吸道感染和喉痙攣,加劇喉阻塞,同時調整寶寶睡眠時的體位,取側臥位也可減輕症狀。

2、在嬰兒照看時最艱難的階段就是半夜,很多寶寶在半夜都會驚哭,困倦的家長只能起來照看孩子。一般情況下,寶寶在缺鈣時會比較容易哭鬧,所以家長要為寶寶補充足夠的維生素D和鈣劑,讓寶寶多接觸到陽光。也有些寶寶也哭是因為疾病的原因,寶寶感冒時或是其他疾病的患病期間寶寶也會比平常容易哭鬧,所以這個時候要儘快治好寶寶的原發病,寶寶和家長們也能安然入睡。

3、寶寶發育到一定階段時候就會開始張牙齒,這個時候寶寶也會有一些磨牙的習慣。寶寶磨牙可以歸結為幾點:牙齒發育不良、消化功能紊亂、營養不均衡、腸道有寄生蟲等。只要針對寶寶的病症去對症下藥就能解決寶寶晚上睡覺磨牙的習慣。 ...

寶寶免疫力越強越好?

“免疫力”是經常被提及的高頻詞,孩子生病了,大多家長都會聯想到:是不是免疫力太差了?還有的家長會認為,孩子的免疫力越強,就越不容易生病。其實不然,接受記者採訪的多名醫生均表示,孩子的免疫力並非越強越好。

何為“免疫力”?

免疫力是指機體抵抗外來侵襲、維護體內環境穩定性的能力。免疫力就像我們身體裡的自衛軍,能自動識別和消滅外來入侵的任何異物,忠誠地保衛我們的身體健康。而我們體內執行這一功能的是免疫系統。據國家一級營養師孫晶曼介紹,免疫力主要有三大功能:

1。免疫防禦:防止外界病原體的入侵及清除已入侵病原體(如細菌、病毒、真菌、支原體、衣原體、寄生蟲等)及其他有害物質;

2。免疫監視:隨時發現和清除體內出現的“非己”成分,比如如由基因突變而發生的腫瘤細胞以及衰老、凋亡細胞等;

3。免疫自身穩定:通過自身免疫耐受和免疫調節兩種主要的機制來達到免疫系統內的穩定。寶寶的免疫力平衡和適當才是最好的。

寶寶免疫力不是越強越好

免疫力是人體防禦外來病毒侵害的重要屏障,那麼,是否人體免疫力越高,這個“屏障”就越堅固呢?對此,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新生兒科郝虎指出,如果給免疫力正常的小朋友過度提高抵抗力是不對的做法,會導致免疫亢進,人體是一個平衡的系統,免疫力要正好才合適,不能過高,也不能太低。

他強調,免疫力過高,寶寶的身體免疫能力超過正常水準,也會導致人體正常組織細胞損傷,此時免疫系統會失去分清敵我的能力,把身體中的正常細胞當成是“外來者”而加以消滅,如重症肝炎;或免疫系統對自身機體的成分發生免疫反應而引發免疫紊亂。從而使寶寶的身體出現各種過敏反應,也就是過敏,表現為哮喘、紅斑狼瘡、風濕性疾病等。身體健康的個體具有正常的免疫力,在正常情況下,人體的免疫系統會自動將免疫能力調整到一個合適的水準,只要在日常生活中多加注意就可以了,不必依靠免疫製劑,適度的免疫力才是至關重要的。

不能與“抵抗力”混為一談

還有許多家長容易把寶寶的免疫力與抵抗力混為一談,對此孫晶曼表示,其實抵抗力包括免疫力、排異能力、修復能力(癒合和再生能力)等眾多能力,免疫力只是其中的一種。免疫力是寶寶對某種疾病有免疫的作用,家長往往存在這樣一個認識誤區:“寶寶的免疫力強就是不得病!”其實並不是這樣的,正確的觀念是:“免疫力強,不是不得病,而是不容易得病,即使得病後也能很快恢復。”

孫晶曼建議,寶寶患上小病時家長不要過度緊張,因為寶寶身體的防禦系統和健康體魄都是在從小到大和各種細菌不停戰鬥中發育、成熟並壯大起來的。小病可以當成身體經受的一種訓練,身體的結構會構築出各種等級的防衛線。每次生病後,人體就獲得了相應的抵禦能力,健康的體魄也就由此形成。因此,自然的成長環境對寶寶而言,雖充滿著細菌但也有絕對的好處,在“度”的範圍內,多見識一些東西,會像注入疫苗一樣給寶寶增強寶貴的免疫力,對寶寶的健康成長也是益處多多。

刻意提高免疫力反而危害更大

廣東省婦幼醫院院長陳運彬強調,過度提高免疫力,可能會導致孩子免疫系統過度活躍。從而危害機體健康,造成人體對細菌和病毒等感染反應過度,各種免疫因數分泌過度,損傷機體的各個器官和組織。過敏的風險也不能忽視,免疫力越強,風險就越高。幾乎所有物質都能成為過敏源,刺激人體造成過敏反應。

此外,免疫力太強的孩子日後若被癌細胞侵蝕,也很難用藥。因為那些能增強免疫力、攻擊腫瘤的藥物,會在絞殺腫瘤的同時傷害自身,引起自身免疫疾病。

專家答疑

哪些做法會造成寶寶免疫力失常?

郝虎表示,許多家長經常使用消毒劑清潔環境,容易物極必反。寶寶需要清潔、乾淨的環境,但並非絕對無菌的環境。日常過度消毒、過分乾淨的環境,對寶寶的免疫力反而是一種干擾。

還有家長甚至為了提高孩子免疫力,長期將調節免疫系統藥物作為保健品給孩子服用,這實際上大大影響了兒童上呼吸道感染的預防和治療效果。如果家長為了讓孩子少生病,把他們保護起來,會減少感染產生抗體的機會,抵抗力反而減弱,對孩子免疫力的發育和建立都不利。

發現寶寶免疫力過強該如何防治?

陳運彬認為,當寶寶的免疫力過強時,可能容易發高燒,炎症反應很劇烈,甚至導致系統性紅斑狼瘡。一旦發現有免疫力過強的症狀,要立即停止使用免疫增強劑,可以使用抑制炎症過度反應的藥物,嚴重者建議到醫院做相關免疫功能的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