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軍嫂不易、軍人更不易、互相理解、心在一起就好

4月下旬,西部戰區空軍導彈某旅官兵整建制離開平原沃土,前往大漠邊關駐防,在改革強軍的交響中,奏響了屬於自己的忠誠奉獻旋律。請看,西部戰區空軍導彈某旅官兵及親人直面調整移防的故事——

總是關山家國情

明媚的暮春,舊營區的櫻花從未開得這樣好過,重重疊疊的花瓣悄悄伸展、花蕊如金蛇吐信,像是盛大的告別,又像是深情的祝福,掩映著新建成的辦公樓和宿舍樓。

琵琶起舞換新聲,總是關山家國情。與其他即將西行的官兵一樣,

上尉劉二濤帶著妻兒走在營院中,每走一處便會深情講起部隊的光榮歷史。在新宿舍樓前,兒子拉拉父親的衣袖:“我們是不是住不了新房了?”

劉二濤摸摸孩子的頭:“沒關係,還會有很多軍人搬進來!”

“邊疆是不是看不到櫻花了?”

“其實,邊疆也有壯美的風景!”

告別,

是為了更壯美的重塑

轉隸移防、組建換裝……參加完轉隸移防動員大會,工程師竇召虎立即撕掉了“轉業申請”,在嶄新的白紙上一筆一畫寫著:我自願申請西進。

竇召虎是當地人,新兵入伍就在該部服役。23年時光轉瞬即逝,眼看著手中的第一代裝備從“高精尖”變成“老破舊”,他連做夢都想著“鳥槍換炮”。他說:“這次移防,舊裝備淘汰、新裝備列裝,我還轉啥子業呀……在哪裡換裝,

我就去哪裡追夢!”

人生難得幾回搏!該旅像竇召虎一樣因西進而精神振奮的人不在少數,在今年調整組建初期,報名“留守”的人數竟不足“應留人數”的60%……這讓該旅領導不得不著手考慮做好“留守工作”。

據悉,該旅的前身是某高炮師,

1985年“大裁軍”時整編為團。新一輪改革展開後,他們先轉隸到中部戰區空軍;“脖子以下”改革到來後,他們又轉隸到西部戰區空軍。歷經數次“移防換裝”,官兵們深深感受到部隊改革強軍的決心和力度,也從心底裡迸發出“換羽高飛”的激情和力量。

二連連長和指導員都叫李寧,人稱“大小李寧”,他倆是該旅出了名的“好搭檔”。得知部隊組建換裝,他們就像注入了“興奮劑”——“大李寧”挨個給導彈部隊同學打電話,

從裝備專業知識到連隊管理經驗一一“取經”;“小李寧”索性跑到毗鄰的導彈某營參觀,“軟磨硬泡”借來一摞教材……兩人互學共進,還展開“創先爭優”競賽。

“身體還沒進入換裝時間,腦袋已開始謀劃”,這在該旅正成為一種“風向標”。“高炮部隊以連為火力單元,而導彈部隊則是全營一杆槍,訓練、管理方式各不相同!”出發前,營教導員彭立明語氣堅定地做起了動員:“換裝是質的飛躍,必須重塑自我,讓能力跟上改革步伐,實現從‘二傳手’到‘主攻手’的角色轉變。”

“打贏明天的戰爭,是軍人永恆的追求。”該旅領導坦言,跟上改革步伐、精武強能,已成為每名官兵比調整心態更為急切的需求……由機械化邁向資訊化,是改革強軍給了他們鳳凰涅槃的機會。在進退走留問題上,他們心中明白,只有把擔當放在首位,強軍之路才能直達遠方。

奉獻,

是許給家與國的承諾

今年4月,該旅雷達排長胡飛以“比市價低得多的價格”賣掉了新房,將妻兒送回家鄉生活。

3年前,胡飛和愛人買下這套婚房,妻子也辭掉工作來到駐地與他相伴,孩子的降生更讓他堅信“駐地就是第二故鄉”。一紙命令傳來,他必須與許許多多軍人一樣“離家別子”,從此“牛郎織女”。

助理工程師李媛是“雙軍人家庭”,丈夫遠在河南服役,只有婆婆隨她在駐地照顧孩子。去年該旅轉隸到中部戰區空軍,夫妻倆興奮了一陣子:“說不定有機會調到一起。”

不承想,移防的命令傳來,李媛竟去了天邊邊……為此,他倆打了上百個電話,討論婆婆和孩子的安置問題。最終,李媛將婆婆送回湖南老家,又幾經輾轉把兒子送到丈夫駐地。李媛說,不是沒有考慮過“留守”,可是誰家沒有困難?那麼多老同志都克服了,自己這點犧牲還算啥!

據說,舊營區只有12戶家屬暫時留下,大多數官兵毅然選擇將家當處理、送妻兒回鄉、將父母託付親朋,一些年輕家庭甚至調整了生育計畫……

面對兩地、三地分居,面對孩子教育、遷居重置等現實困難,他們有感傷和不舍,卻沒有抱怨和糾纏,就像胡飛說的:“移防是部隊的事,移居是家庭的事,不能把‘得失’攪和在一起!”

都說軍嫂支撐起了軍人的天空,或許每一名軍嫂,當她成為軍嫂之時都曾預習過“離別的感受”,但當離別來臨時,那才是真正的“大考”。

不久前,副連長崔建偉的未婚妻得知他即將移防的消息後,堅決要求分手……雖然有傷痛,但崔建偉直言:“早放手對彼此都好,理解軍人的奉獻,才能攜手走過人生風雨!”

也有官兵收穫了“意外的幸福”。那天,上士張亮亮向女友袒露心事後,電話那頭,她斬釘截鐵地說:“走之前快把婚禮辦了吧!”宣傳股幹事米建邦和女友提前領了結婚證;指導員王曉毅和妻子一周內辦完了從領證到舉行婚禮等事宜……更多的軍嫂,她們用柔弱的肩膀扛起了整個家庭的重擔,用無私奉獻支持丈夫履行軍人的使命與責任。

軍人的愛情與家庭,離不開選擇與取捨;軍人的職責與榮光,更離不開親人的支持與犧牲。一句“家裡有我”;一句“寸土必守”——這是家與國的承諾。

邊關,

強軍征程的新起點

作為該旅首批西進的官兵,臨行那天,宣傳幹事田大松將軍史館的資料、實物仔細裝箱。他說,這些珍貴史料將會隨大部隊抵達邊疆,在那裡將建成一座新的軍史館。

邊關,對這支部隊來說並不陌生。歷史上,該部曾參加邊境自衛反擊戰,在南疆屢建功勳,三次移防邊疆,激蕩的不僅是軍人“何處不鄉土”的胸襟,更有“白手起家、再創輝煌”的豪邁。

“鬥志昂揚迎挑戰,青春無悔獻國家”——新駐地的標語,訴說著這支部隊的光榮歷史。挑戰,來自從“第一代裝備”到“第三代裝備”的跨越,更來自從平原到戈壁的強烈反差。

新駐地營區是該旅駐訓的簡易基地,位於大沙漠邊緣,滿眼看不到綠色。先期到達的幹事王金榮,趕上了一場沙塵暴,他背熟了當地的“順口溜”:“一天四兩土,白天不夠晚上補。”一次,營區鍋爐出了故障,供應不上熱水,他幾天沒洗澡,與妻子通電話時卻說:“好著呢,藍天白雲!”

參謀武國強來自“水鄉”,極不適應新駐地的乾燥氣候,每天早上起來鼻血直流。起初他還用冷水拍拍後脖頸,後來乾脆塞上一團紙巾就去上班,他說,當兵的沒那麼嬌氣,適應幾天准沒事。

頂風沙、睡板房、喝冷水……這在官兵們看來都是“小意思”,“比當年參加戰鬥的前輩條件好多啦,當年頭上還有炮彈飛呢!”真正讓他們焦心的是,能否高標準迎接後續部隊進駐。

由於隨火車運輸的旅部物資尚未運達,籌備組官兵只能用基地留下的幾台電腦辦公。電腦不夠用,大家都自覺用紙筆打草稿;營房股官兵更是用鉛筆尺子,在紙上畫出了營區規劃圖。

整建制搬遷時間緊、任務重,幾乎人人忙到深夜;誤餐的人多,吃泡面成為常態;內地部隊晚10點熄燈,西陲邊疆晚10點天還沒黑,很多人因時差而失眠,索性不睡接著工作。

轉隸移防,一路浩歌向西行。西部戰區空軍導彈某旅官兵用忠誠奉獻,奏響了屬於自己的強軍旋律。

編餘小議用行動做出響亮回答!

□ 陳小菁

一紙移防令,讓一支內陸部隊移防到大漠邊陲,戰友,假如你就是異地移防的一員,你會如何做出選擇?

也許,你和她剛剛結束異地愛情長跑,因為移防再次成為“牛郎織女”;也許,你的家庭已在平原駐地生活十餘年,突然一夕與妻兒分隔兩地;也許,你從條件優越的城市一夜間搬離,來到偏遠閉塞的邊疆地區。

軍令如山!躬逢改革強軍的時代大考,對於熱血軍人來說,他們沒有“左顧右盼”“患得患失”,而是毅然做出抉擇——以服從命令為天職,把組織紀律視為鐵律,哪裡需要哪安家!

取捨有大義,去留見丹心。同樣是異地移防中的一員,西部戰區空軍導彈某旅官兵一年內2次轉隸,換裝移防、一路西進,跨越3省、機動4千公里,從美麗富饒的關中地區整建制移防西部邊陲,駐地從平原沃土變成茫茫大漠,營區從舒適配套變成簡易板房,家庭從團團圓圓變成兩地分居……

改革當前,使命召喚。他們不忘初心、勇毅前行,把黨和人民的利益高高舉過頭頂,以“黨叫幹啥就幹啥,打起背包就出發”的果斷行動,用“計利當計天下利”的擔當,義無反顧地走向千里邊關,履行職責使命,譜寫了一曲忠誠奉獻、擁護改革、矢志強軍的華章。

改革是一場實實在在的大考,需要我們共同為之勠力拼搏,也需要有人為之做出奉獻犧牲,取捨之間,選擇之時,檢驗的是作為軍人的忠勇與擔當。面對重重困難,面對進退走留,如何向黨和人民、向歷史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相信每位元戰友都會像導彈某旅官兵一樣,用行動做出響亮回答!

那是因為——戰士胸膛裡燃燒的永遠是激情,雙肩扛起的是如山使命。

必須重塑自我,讓能力跟上改革步伐,實現從‘二傳手’到‘主攻手’的角色轉變。”

“打贏明天的戰爭,是軍人永恆的追求。”該旅領導坦言,跟上改革步伐、精武強能,已成為每名官兵比調整心態更為急切的需求……由機械化邁向資訊化,是改革強軍給了他們鳳凰涅槃的機會。在進退走留問題上,他們心中明白,只有把擔當放在首位,強軍之路才能直達遠方。

奉獻,

是許給家與國的承諾

今年4月,該旅雷達排長胡飛以“比市價低得多的價格”賣掉了新房,將妻兒送回家鄉生活。

3年前,胡飛和愛人買下這套婚房,妻子也辭掉工作來到駐地與他相伴,孩子的降生更讓他堅信“駐地就是第二故鄉”。一紙命令傳來,他必須與許許多多軍人一樣“離家別子”,從此“牛郎織女”。

助理工程師李媛是“雙軍人家庭”,丈夫遠在河南服役,只有婆婆隨她在駐地照顧孩子。去年該旅轉隸到中部戰區空軍,夫妻倆興奮了一陣子:“說不定有機會調到一起。”

不承想,移防的命令傳來,李媛竟去了天邊邊……為此,他倆打了上百個電話,討論婆婆和孩子的安置問題。最終,李媛將婆婆送回湖南老家,又幾經輾轉把兒子送到丈夫駐地。李媛說,不是沒有考慮過“留守”,可是誰家沒有困難?那麼多老同志都克服了,自己這點犧牲還算啥!

據說,舊營區只有12戶家屬暫時留下,大多數官兵毅然選擇將家當處理、送妻兒回鄉、將父母託付親朋,一些年輕家庭甚至調整了生育計畫……

面對兩地、三地分居,面對孩子教育、遷居重置等現實困難,他們有感傷和不舍,卻沒有抱怨和糾纏,就像胡飛說的:“移防是部隊的事,移居是家庭的事,不能把‘得失’攪和在一起!”

都說軍嫂支撐起了軍人的天空,或許每一名軍嫂,當她成為軍嫂之時都曾預習過“離別的感受”,但當離別來臨時,那才是真正的“大考”。

不久前,副連長崔建偉的未婚妻得知他即將移防的消息後,堅決要求分手……雖然有傷痛,但崔建偉直言:“早放手對彼此都好,理解軍人的奉獻,才能攜手走過人生風雨!”

也有官兵收穫了“意外的幸福”。那天,上士張亮亮向女友袒露心事後,電話那頭,她斬釘截鐵地說:“走之前快把婚禮辦了吧!”宣傳股幹事米建邦和女友提前領了結婚證;指導員王曉毅和妻子一周內辦完了從領證到舉行婚禮等事宜……更多的軍嫂,她們用柔弱的肩膀扛起了整個家庭的重擔,用無私奉獻支持丈夫履行軍人的使命與責任。

軍人的愛情與家庭,離不開選擇與取捨;軍人的職責與榮光,更離不開親人的支持與犧牲。一句“家裡有我”;一句“寸土必守”——這是家與國的承諾。

邊關,

強軍征程的新起點

作為該旅首批西進的官兵,臨行那天,宣傳幹事田大松將軍史館的資料、實物仔細裝箱。他說,這些珍貴史料將會隨大部隊抵達邊疆,在那裡將建成一座新的軍史館。

邊關,對這支部隊來說並不陌生。歷史上,該部曾參加邊境自衛反擊戰,在南疆屢建功勳,三次移防邊疆,激蕩的不僅是軍人“何處不鄉土”的胸襟,更有“白手起家、再創輝煌”的豪邁。

“鬥志昂揚迎挑戰,青春無悔獻國家”——新駐地的標語,訴說著這支部隊的光榮歷史。挑戰,來自從“第一代裝備”到“第三代裝備”的跨越,更來自從平原到戈壁的強烈反差。

新駐地營區是該旅駐訓的簡易基地,位於大沙漠邊緣,滿眼看不到綠色。先期到達的幹事王金榮,趕上了一場沙塵暴,他背熟了當地的“順口溜”:“一天四兩土,白天不夠晚上補。”一次,營區鍋爐出了故障,供應不上熱水,他幾天沒洗澡,與妻子通電話時卻說:“好著呢,藍天白雲!”

參謀武國強來自“水鄉”,極不適應新駐地的乾燥氣候,每天早上起來鼻血直流。起初他還用冷水拍拍後脖頸,後來乾脆塞上一團紙巾就去上班,他說,當兵的沒那麼嬌氣,適應幾天准沒事。

頂風沙、睡板房、喝冷水……這在官兵們看來都是“小意思”,“比當年參加戰鬥的前輩條件好多啦,當年頭上還有炮彈飛呢!”真正讓他們焦心的是,能否高標準迎接後續部隊進駐。

由於隨火車運輸的旅部物資尚未運達,籌備組官兵只能用基地留下的幾台電腦辦公。電腦不夠用,大家都自覺用紙筆打草稿;營房股官兵更是用鉛筆尺子,在紙上畫出了營區規劃圖。

整建制搬遷時間緊、任務重,幾乎人人忙到深夜;誤餐的人多,吃泡面成為常態;內地部隊晚10點熄燈,西陲邊疆晚10點天還沒黑,很多人因時差而失眠,索性不睡接著工作。

轉隸移防,一路浩歌向西行。西部戰區空軍導彈某旅官兵用忠誠奉獻,奏響了屬於自己的強軍旋律。

編餘小議用行動做出響亮回答!

□ 陳小菁

一紙移防令,讓一支內陸部隊移防到大漠邊陲,戰友,假如你就是異地移防的一員,你會如何做出選擇?

也許,你和她剛剛結束異地愛情長跑,因為移防再次成為“牛郎織女”;也許,你的家庭已在平原駐地生活十餘年,突然一夕與妻兒分隔兩地;也許,你從條件優越的城市一夜間搬離,來到偏遠閉塞的邊疆地區。

軍令如山!躬逢改革強軍的時代大考,對於熱血軍人來說,他們沒有“左顧右盼”“患得患失”,而是毅然做出抉擇——以服從命令為天職,把組織紀律視為鐵律,哪裡需要哪安家!

取捨有大義,去留見丹心。同樣是異地移防中的一員,西部戰區空軍導彈某旅官兵一年內2次轉隸,換裝移防、一路西進,跨越3省、機動4千公里,從美麗富饒的關中地區整建制移防西部邊陲,駐地從平原沃土變成茫茫大漠,營區從舒適配套變成簡易板房,家庭從團團圓圓變成兩地分居……

改革當前,使命召喚。他們不忘初心、勇毅前行,把黨和人民的利益高高舉過頭頂,以“黨叫幹啥就幹啥,打起背包就出發”的果斷行動,用“計利當計天下利”的擔當,義無反顧地走向千里邊關,履行職責使命,譜寫了一曲忠誠奉獻、擁護改革、矢志強軍的華章。

改革是一場實實在在的大考,需要我們共同為之勠力拼搏,也需要有人為之做出奉獻犧牲,取捨之間,選擇之時,檢驗的是作為軍人的忠勇與擔當。面對重重困難,面對進退走留,如何向黨和人民、向歷史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相信每位元戰友都會像導彈某旅官兵一樣,用行動做出響亮回答!

那是因為——戰士胸膛裡燃燒的永遠是激情,雙肩扛起的是如山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