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ARVO2017年會熱點預告:5月7日的hot topics

編者按

在美國馬里蘭州巴爾的摩舉辦的2017年美國眼科與視覺研究協會(ARVO)年會再次彙聚了來自世界各地眼科和視光學方面前沿研究成果。

5月7日,ARVO官方評選的hot topics有哪些精彩報告?《國際眼科時訊》為您提前梳理預告。

一、AMD生物化學和分子生物學研究

Arkasubhra Ghosh等報導的研究旨在探索血管緊張素(ANG)的分子機制及其新型治療靶點。

實驗方法

建立端粒酶過表達細胞模型和缺氧視網膜細胞模型。檢測幹性AMD、濕性AMD者血漿和房水中ANG、VEGF、促血管新生因數和炎症因數變化情況,

提取正常成人血白細胞。運用PCR技術檢測基因表達情況。

研究發現

1.相比對照組,血ANG在幹性AMD和濕性AMD患者中表達均升高,血VEGF僅在濕性AMD中表達升高;幹性AMD和濕性AMD患者房水中ANG和VEGF表達均升高。

2.端粒酶過表達細胞模型中,ANG水準下降程度超過50%。正常成人血白細胞中端粒酶和ANG呈負相關。

3.缺氧視網膜細胞模型中ANG水準升高4.5倍、VEGF水準升高10倍。

小結

血管生成素(ANG)是一種有效的促血管新生因數,

可調節多種細胞功能,譬如形成細胞內應激顆粒、形成新生血管、促進細胞增殖。AMD病變進展時刻表現為GA和新生血管性AMD,最終造成不可逆性視力喪失。所以探索ANG的分子機制及其新型治療靶點具有重要意義。研究發現缺氧和端粒酶可調節年齡相關性黃斑變性中血管生成素水準提高程度。血ANG在幹性AMD和濕性AMD患者中表達均升高,血VEGF僅在濕性AMD中表達升高,這提示ANG在AMD病情進展早期即發揮了一定作用。
體外培養結果資料表明ANG一種可能作用機制是通過導致視網膜缺氧進而引起視網膜病變。此外,端粒酶和ANG的負相關關係或許會成為AMD的一種新型調節軸藉以用來治療這類疾病。AMD是如何發生發展的,特別是有關如何從幹性AMD進展為濕性AMD的發病機制目前並不明確。Ghosh的研究創新性地發現了ANG在此類疾病早期發展中的作用,並從分子機制分析AMD的發生發展機制,
還提出在今後的使用血管緊張素治療時或許可將缺氧或者降低端粒酶表達作為一種靶治療點。

(5月7日 15:15-17:00 ballroom 4)

二、眼球震顫和注視

Merryn Thomas等研究報導的研究旨在觀察與眼球震顫(IN)相關的視網膜異常疾病中黃斑中心凹及旁中心凹的特徵性變化,比較特發性嬰兒眼球震顫與白化病、PAX6突變、全色盲相關性眼球震顫的視網膜發育差異性。

試驗方法

OCT技術分別檢查FRMDT突變引起的IN、PAX6突變引起的IN、白化病引起的IN、全色盲引起的IN患者以及正常對照組眼部參數並記錄。

眼部B超掃描單眼黃斑中心凹厚度。運用Image I技術進行視網膜分段觀察,並測量視網膜各層突變患者結構厚度以及中心凹周邊1~3mm旁中心凹厚度。

研究發現

1.白化病(1級-4級)患者和PAX6(1-3級)患者均表現出中心凹發育不全,僅部分FRMDT(1級)突變患者有中心凹發育不全表現。

2.與正常對照組相比,所有試驗組中旁中心凹神經纖維層(NFL)均明顯變薄,其中PAX6突變組NFL最薄但僅局限於旁中心凹,FRMDT及全色盲組中心凹及旁中心凹NFL均變薄。

3.PAX6突變組、白化病組和全色盲組旁中心凹神經節細胞層(GCL)與內叢狀層(IPL)交界處及外叢狀層(OPL)明顯變薄。

4.與其他組相比,全色盲組中心凹及旁中心凹外核層(ONL)顯著變薄,其他各組間無明顯差異。

小結

IN是一類基因異質性的疾病。視網膜發育過程中基因突變可導致IN發病率升高。之前已開展了針對IN相關性黃斑中心凹病變的相關研究。Thomas的研究突出強調了IN患者視網膜病變的特殊性。相比其他相關疾病引起的IN,白化病引起的IN臨床表現具有更為嚴格的中心凹發育不全分級。Thomas第一時間報導了PAX6、白化病、全色盲病視網膜各層結構變化特異性改變,其中PAX6突變導致的IN中NFL缺失最嚴重,全色盲導致的IN中中心凹及旁中心凹外核層變薄、視錐細胞缺失。

(5月7日 15:30-15:45 room 324)

Avery Weiss研究團隊報導的研究旨在探索產前應用可卡因、苯丙胺、美沙酮對注視通路正常發育的損害情況。

試驗方法

試驗物件為8名平均年齡在3.4歲的兒童,產前/產後應用可卡因、苯丙胺和美沙酮,試驗前所有兒童視力均正常或接近正常,前節、後節檢查均無異常。運用視頻眼震圖像觀察並評估雙眼注視情況、垂直注視情況和垂直視動性眼球震顫情況(OKN)。

小結

在胎兒時期固定/暫態定向靈敏度和優勢/次級運動即已被RGCs完成設定,RGCs可特異性反映可卡因-本苯丙胺水準(CART)。注視通路中定向靈敏度由無長突細胞和RGCs間的連接神經元調控設定,其位於啟始神經元下游。試驗過程中Weiss發現受試者中有6名不能注視,4名出現不對稱性眼球震顫、水準性眼球震顫、擺動性眼球震顫,2名出現共軛水準性眼球震顫。研究資料表明胎兒期應用可卡因、苯丙胺、美沙酮易致注視障礙。通過改變視物速率可導致所有觀察物件均出現了一定程度的垂直性注視和OKN。Weiss猜測產前應用這些藥物可能會導致CART平衡失調,最終影響DSGC與對應下游神經元結合。這項研究中並未確定神經傳導通路中引起注視不能的起到重要作用的靶神經元。

(5月7日 15:45-16:00 room 324)

Frank Proudlock研究團隊報導的研究旨在觀察姿勢矯正嬰兒眼球震顫(IN)時雙眼中心視力和單眼周邊視野的變化情況,利用SR減少體覺輸入、觀察眼球運動,探索其他視力相關性☆禁☆感覺傳入的作用。

試驗方法

使用平衡系統記錄20位元參與者前-後姿勢矯正(A-P)眼球震顫情況及15位元年齡相當對照組情況,遵照以下原則進行篩選:(1)比較閉眼和靜態視覺刺激中心視力和周邊視野;(2)刺激中心視力和周邊視野3D正弦視覺曲線運動以產生頻次反應(僅在靜態情況下)。所有結果均採用光譜分析儀進行統計分析。

研究發現

1.在眼球固定的情況下,所有試驗組各項指標均未發現明顯差異性。但SR情況下,相比閉眼對照組,試驗組中心視力和周邊視野視覺刺激頻次明顯下降。

2.相比閉眼對照組,IN組中心視覺刺激姿勢矯正平穩減少,周邊視野無明顯變化。對照組中中心視力和周邊視野頻次反應無明顯差異。

3.白化病IN和其他非相關性IN試驗者在0.5 Hz時周邊視野可出現明顯不穩定峰值但中心視野無變化。

結論

目前有關姿勢矯正眼球震顫(IN)影響力的研究微乎其微。IN常常與其他視覺疾病相關,譬如白化病引起的低立體視和中心凹發育不全進而降低中心視覺品質。IN患者一般較少依賴姿勢矯正視力而是更多的依賴其他體覺,特別是針對周邊視力而言。IN患者常常會存在周邊視力適應障礙並引發不穩定性姿勢改變。此項研究強調了可能存在的對姿勢矯正視力較差的IN患者(譬如老年人)而言更為重要的一種危險因素。

(5月7日 16:15-16:30 room 324)

Hyongsok Ryu研究團隊報導的研究旨在調查比較戴或不戴防藍光眼鏡在閱讀文章時理解力、腦電波活動和眼球運動的潛在差異性。

試驗方法

34名參與者,其中24名為平均年齡23.5歲的男性☆禁☆學生,平均視力為(0.1±0.1㏒Mar),且均右眼為主視眼。研究任務包括閱讀6篇取自韓國學術不同主題的文章,每篇文章包含250字韓文,每個音節閱讀視角為0.5度,閱讀時間為120s,之後有相應問題。試驗過程中,記錄腦電波變化情況,並觀察固定下頜時眼球運動情況。3組佩戴防藍光眼鏡,3組不佩戴作對照。

研究結果

1.在文章問卷調查方面,所有試驗組均無明顯差異。

2.在眼球運動方面,防藍光組眼球掃描頻次明顯偏低,且文章閱讀時間和每次閱讀位元組更長。

3.EEG結果分析顯示防藍光組閱讀時α腦電波明顯降低,β腦電波明顯升高。

小結

目前在使用電腦和其他電子產品頻率較高的人群中藍光濾過眼鏡越來越普及,主要用來減輕視疲勞、提高注意力。目前有關此類眼鏡作用的研究鮮有報導。從行為和生理角度分析,此類鏡片的作用其實是微乎其微的。Ryu的研究主要觀察防藍光鏡片對腦電波和眼球運動的影響。研究發現防藍光組腦電波(常常是與增加注意力相關的腦電波)和眼球運動(閱讀更快、有效率更高)均發生變化。儘管研究結果中並未在表現方面發現防藍光帶來的差異性,但是EEG結果顯示防藍光有助於提高注意力。掃描閱讀減慢、注意力時間延長現象進一步證明防藍光組在閱讀時可以更有效地處理文章資訊。此外,研究結果為此類鏡片的有效性提供了初次有力證明。

(5月7日 16:45-17:00 room 324)

三、藥理學和細胞學作用機制

Prabhavathi Maddineni研究團隊報導的研究旨在證明C57BL/6小鼠模型中UPR下游促凋亡分子ATF-4過表達和CHOP是否可降低房水流通、增加眼內壓。

實驗方法

野生型C57BL/6小鼠分別玻璃體腔內注射Ad5 ATF-4、Ad5 CHOP、Ad5空白病毒載體,同時建立CHOP KO小鼠相同分組模型。從實驗開始即測量眼壓,隨後每週測量一次直至第7周。同樣時間點測量房水流通性。同時檢測正常對照組TM ATF-4的表達水準,對POAG組行免疫組化。

研究結果

1.ATF-4過表達組時顯著引起IOP升高,並可降低房水流通性,而CHOP未引起此類表現。

2.從實驗第3周開始IOP明顯出現升高現象,並持續到實驗第7周。有趣的是CHOP KO小鼠模型中Ad5 ATF-4組並未出現IOP升高,這提示我們ATF-4與CHOP間的相互作用是ATF-4誘導IOP升高的先決條件。

3.相比正常對照組,ER壓力誘導型促凋亡因數可引起TM ATF-4明顯增加。TM 原始細胞中ATF-4過表達會降低氧化和ER壓力,同時還可上調促凋亡因數作用。

小結

原發性開角性青光眼(POAG)是一類與原發性小梁網(TM)房水流通性減低相關的眼病,可引起眼壓(IOP)升高。人體研究和動物實驗結果均表明慢性TM內質網(ER)壓力是引起T功能失調和眼壓高的原因之一。此次實驗資料提示青光眼TM組織中ER慢性作用因數ATF-4含量增加,而ATF-4可能與TM功能失調、房水流通性降低、IOP升高有關,其作用機制可能是誘導ER壓力和氧化作用。進一步講,ATF-4和CHOP間的相互作用對下游信號轉導通路具有重要作用。

(5月7日 15:15-15:30 room 316)

四、視網膜神經膠質

Qianyi Luo研究團隊報導的研究旨在探討IRS-1胰島素受體可調節視網膜MÜller細胞Kir4.1表達。

研究方法

為了研究胰島素對Kir4.1的重要性,應用胰島素處理大鼠rMC-1細胞(MÜller細胞)並運用W-B技術檢測Kir4.1的表達情況。使用IRS-1抑制劑Secin-H3處理rMC-1細胞,並評估IRS-1對Kir4.1的調節作用。同時,將2型糖尿病大鼠分別置於固定光照-黑暗時間和全黑暗環境中,不同時間安樂死實驗動物並檢測視網膜中IRS-1的表達情況。

研究結果

1.胰島素治療rMC-1細胞時可出現kir 4.1表達增加。

2.Secin-H3藥物抑制IRS-1功能時可出現Kcnj10(kir 4.1的表達基因)表達下降1.5倍。

3.IRS-1表達具有晝夜節律性,淩晨4點時出現最高峰,下午4點時出現最低值。生理性晝夜節律失衡會導致kir 4.1節律改變,引起一系列IRS-1功能改變。

小結

MÜller細胞是視網膜主要神經膠質細胞,可維持是水平衡和K離子濃度平衡。糖尿病可導致Kir4.1離子通道表達減少進而引起K離子失衡。Luo的研究結果顯示糖尿病患者Kir4.1水平衡被抑制。MÜller細胞中胰島素受體IRS-1是一種關鍵性胰島素信號調節因數,然而其在kir4.1表達方面潛在的信號調節作用目前仍不瞭解。Luo的研究結果證明了IRS-1胰島素受體可調節視網膜MÜller細胞Kir4.1表達。糖尿病引起的IRS-1信號介導功能失調可損害kir 4.1表達。

(5月7日 15:15-17:00 ballroom 1)

版權屬《國際眼科時訊》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其他任何媒體、網站如需轉載或引用本網版權所有之內容,須經本網同意並在文章頂部注明“轉自《國際眼科時訊》”

其中PAX6突變組NFL最薄但僅局限於旁中心凹,FRMDT及全色盲組中心凹及旁中心凹NFL均變薄。

3.PAX6突變組、白化病組和全色盲組旁中心凹神經節細胞層(GCL)與內叢狀層(IPL)交界處及外叢狀層(OPL)明顯變薄。

4.與其他組相比,全色盲組中心凹及旁中心凹外核層(ONL)顯著變薄,其他各組間無明顯差異。

小結

IN是一類基因異質性的疾病。視網膜發育過程中基因突變可導致IN發病率升高。之前已開展了針對IN相關性黃斑中心凹病變的相關研究。Thomas的研究突出強調了IN患者視網膜病變的特殊性。相比其他相關疾病引起的IN,白化病引起的IN臨床表現具有更為嚴格的中心凹發育不全分級。Thomas第一時間報導了PAX6、白化病、全色盲病視網膜各層結構變化特異性改變,其中PAX6突變導致的IN中NFL缺失最嚴重,全色盲導致的IN中中心凹及旁中心凹外核層變薄、視錐細胞缺失。

(5月7日 15:30-15:45 room 324)

Avery Weiss研究團隊報導的研究旨在探索產前應用可卡因、苯丙胺、美沙酮對注視通路正常發育的損害情況。

試驗方法

試驗物件為8名平均年齡在3.4歲的兒童,產前/產後應用可卡因、苯丙胺和美沙酮,試驗前所有兒童視力均正常或接近正常,前節、後節檢查均無異常。運用視頻眼震圖像觀察並評估雙眼注視情況、垂直注視情況和垂直視動性眼球震顫情況(OKN)。

小結

在胎兒時期固定/暫態定向靈敏度和優勢/次級運動即已被RGCs完成設定,RGCs可特異性反映可卡因-本苯丙胺水準(CART)。注視通路中定向靈敏度由無長突細胞和RGCs間的連接神經元調控設定,其位於啟始神經元下游。試驗過程中Weiss發現受試者中有6名不能注視,4名出現不對稱性眼球震顫、水準性眼球震顫、擺動性眼球震顫,2名出現共軛水準性眼球震顫。研究資料表明胎兒期應用可卡因、苯丙胺、美沙酮易致注視障礙。通過改變視物速率可導致所有觀察物件均出現了一定程度的垂直性注視和OKN。Weiss猜測產前應用這些藥物可能會導致CART平衡失調,最終影響DSGC與對應下游神經元結合。這項研究中並未確定神經傳導通路中引起注視不能的起到重要作用的靶神經元。

(5月7日 15:45-16:00 room 324)

Frank Proudlock研究團隊報導的研究旨在觀察姿勢矯正嬰兒眼球震顫(IN)時雙眼中心視力和單眼周邊視野的變化情況,利用SR減少體覺輸入、觀察眼球運動,探索其他視力相關性☆禁☆感覺傳入的作用。

試驗方法

使用平衡系統記錄20位元參與者前-後姿勢矯正(A-P)眼球震顫情況及15位元年齡相當對照組情況,遵照以下原則進行篩選:(1)比較閉眼和靜態視覺刺激中心視力和周邊視野;(2)刺激中心視力和周邊視野3D正弦視覺曲線運動以產生頻次反應(僅在靜態情況下)。所有結果均採用光譜分析儀進行統計分析。

研究發現

1.在眼球固定的情況下,所有試驗組各項指標均未發現明顯差異性。但SR情況下,相比閉眼對照組,試驗組中心視力和周邊視野視覺刺激頻次明顯下降。

2.相比閉眼對照組,IN組中心視覺刺激姿勢矯正平穩減少,周邊視野無明顯變化。對照組中中心視力和周邊視野頻次反應無明顯差異。

3.白化病IN和其他非相關性IN試驗者在0.5 Hz時周邊視野可出現明顯不穩定峰值但中心視野無變化。

結論

目前有關姿勢矯正眼球震顫(IN)影響力的研究微乎其微。IN常常與其他視覺疾病相關,譬如白化病引起的低立體視和中心凹發育不全進而降低中心視覺品質。IN患者一般較少依賴姿勢矯正視力而是更多的依賴其他體覺,特別是針對周邊視力而言。IN患者常常會存在周邊視力適應障礙並引發不穩定性姿勢改變。此項研究強調了可能存在的對姿勢矯正視力較差的IN患者(譬如老年人)而言更為重要的一種危險因素。

(5月7日 16:15-16:30 room 324)

Hyongsok Ryu研究團隊報導的研究旨在調查比較戴或不戴防藍光眼鏡在閱讀文章時理解力、腦電波活動和眼球運動的潛在差異性。

試驗方法

34名參與者,其中24名為平均年齡23.5歲的男性☆禁☆學生,平均視力為(0.1±0.1㏒Mar),且均右眼為主視眼。研究任務包括閱讀6篇取自韓國學術不同主題的文章,每篇文章包含250字韓文,每個音節閱讀視角為0.5度,閱讀時間為120s,之後有相應問題。試驗過程中,記錄腦電波變化情況,並觀察固定下頜時眼球運動情況。3組佩戴防藍光眼鏡,3組不佩戴作對照。

研究結果

1.在文章問卷調查方面,所有試驗組均無明顯差異。

2.在眼球運動方面,防藍光組眼球掃描頻次明顯偏低,且文章閱讀時間和每次閱讀位元組更長。

3.EEG結果分析顯示防藍光組閱讀時α腦電波明顯降低,β腦電波明顯升高。

小結

目前在使用電腦和其他電子產品頻率較高的人群中藍光濾過眼鏡越來越普及,主要用來減輕視疲勞、提高注意力。目前有關此類眼鏡作用的研究鮮有報導。從行為和生理角度分析,此類鏡片的作用其實是微乎其微的。Ryu的研究主要觀察防藍光鏡片對腦電波和眼球運動的影響。研究發現防藍光組腦電波(常常是與增加注意力相關的腦電波)和眼球運動(閱讀更快、有效率更高)均發生變化。儘管研究結果中並未在表現方面發現防藍光帶來的差異性,但是EEG結果顯示防藍光有助於提高注意力。掃描閱讀減慢、注意力時間延長現象進一步證明防藍光組在閱讀時可以更有效地處理文章資訊。此外,研究結果為此類鏡片的有效性提供了初次有力證明。

(5月7日 16:45-17:00 room 324)

三、藥理學和細胞學作用機制

Prabhavathi Maddineni研究團隊報導的研究旨在證明C57BL/6小鼠模型中UPR下游促凋亡分子ATF-4過表達和CHOP是否可降低房水流通、增加眼內壓。

實驗方法

野生型C57BL/6小鼠分別玻璃體腔內注射Ad5 ATF-4、Ad5 CHOP、Ad5空白病毒載體,同時建立CHOP KO小鼠相同分組模型。從實驗開始即測量眼壓,隨後每週測量一次直至第7周。同樣時間點測量房水流通性。同時檢測正常對照組TM ATF-4的表達水準,對POAG組行免疫組化。

研究結果

1.ATF-4過表達組時顯著引起IOP升高,並可降低房水流通性,而CHOP未引起此類表現。

2.從實驗第3周開始IOP明顯出現升高現象,並持續到實驗第7周。有趣的是CHOP KO小鼠模型中Ad5 ATF-4組並未出現IOP升高,這提示我們ATF-4與CHOP間的相互作用是ATF-4誘導IOP升高的先決條件。

3.相比正常對照組,ER壓力誘導型促凋亡因數可引起TM ATF-4明顯增加。TM 原始細胞中ATF-4過表達會降低氧化和ER壓力,同時還可上調促凋亡因數作用。

小結

原發性開角性青光眼(POAG)是一類與原發性小梁網(TM)房水流通性減低相關的眼病,可引起眼壓(IOP)升高。人體研究和動物實驗結果均表明慢性TM內質網(ER)壓力是引起T功能失調和眼壓高的原因之一。此次實驗資料提示青光眼TM組織中ER慢性作用因數ATF-4含量增加,而ATF-4可能與TM功能失調、房水流通性降低、IOP升高有關,其作用機制可能是誘導ER壓力和氧化作用。進一步講,ATF-4和CHOP間的相互作用對下游信號轉導通路具有重要作用。

(5月7日 15:15-15:30 room 316)

四、視網膜神經膠質

Qianyi Luo研究團隊報導的研究旨在探討IRS-1胰島素受體可調節視網膜MÜller細胞Kir4.1表達。

研究方法

為了研究胰島素對Kir4.1的重要性,應用胰島素處理大鼠rMC-1細胞(MÜller細胞)並運用W-B技術檢測Kir4.1的表達情況。使用IRS-1抑制劑Secin-H3處理rMC-1細胞,並評估IRS-1對Kir4.1的調節作用。同時,將2型糖尿病大鼠分別置於固定光照-黑暗時間和全黑暗環境中,不同時間安樂死實驗動物並檢測視網膜中IRS-1的表達情況。

研究結果

1.胰島素治療rMC-1細胞時可出現kir 4.1表達增加。

2.Secin-H3藥物抑制IRS-1功能時可出現Kcnj10(kir 4.1的表達基因)表達下降1.5倍。

3.IRS-1表達具有晝夜節律性,淩晨4點時出現最高峰,下午4點時出現最低值。生理性晝夜節律失衡會導致kir 4.1節律改變,引起一系列IRS-1功能改變。

小結

MÜller細胞是視網膜主要神經膠質細胞,可維持是水平衡和K離子濃度平衡。糖尿病可導致Kir4.1離子通道表達減少進而引起K離子失衡。Luo的研究結果顯示糖尿病患者Kir4.1水平衡被抑制。MÜller細胞中胰島素受體IRS-1是一種關鍵性胰島素信號調節因數,然而其在kir4.1表達方面潛在的信號調節作用目前仍不瞭解。Luo的研究結果證明了IRS-1胰島素受體可調節視網膜MÜller細胞Kir4.1表達。糖尿病引起的IRS-1信號介導功能失調可損害kir 4.1表達。

(5月7日 15:15-17:00 ballroom 1)

版權屬《國際眼科時訊》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其他任何媒體、網站如需轉載或引用本網版權所有之內容,須經本網同意並在文章頂部注明“轉自《國際眼科時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