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山西榆社講堂村:千古滄桑話箕城

【榆社攝影協會主席張衛兵先生授權發佈】

講堂,山清水秀、鐘靈毓秀,早在三千年多前就是商紂王叔父箕子封地,是《左傳》所載晉侯敗狄之古戰場所在地,是聞名遐邇的田福謙進士的故鄉,

是曾經車水馬龍的繁華重鎮,是一方人傑地靈、人才輩出之寶地。

正值講堂一年一度的四月十五傳統廟會到來之際,組委會文體活動安排如下首先"講箕城故事,讀歷史圖片"展覽,其次是十四晚上汾陽晉劇團演出至四月十七結束,四月十五上午,有威風鑼鼓、水兵舞、左權小花戲、太極扇、武術、廣場舞等助興,下午晉劇團演出,晚上由我村村民自編自演,豐富多彩的文藝晚會,

就是讓大家走進講堂,瞭解講堂,體驗講堂今昔巨變,感受講堂發展脈動,歡迎廣大朋友前來品讀觀賞。

講堂村全景

講堂村全景

老爺閣之春1

講堂鄉政府

講堂小學全景

夫子廟

老爺閣之春2

木牌樓

遠眺奶奶廟

史載,講堂最早叫做巷塘,因為其地形像是一條悠長的巷,

又因為這裡是一片水塘因而得名。後來,隨著箕子被封這裡,於是又叫做箕城。箕子在那裡建社祭祀,蓋廟拜神,興農精耕,這裡的人民生活安康祥和,儼然一片樂土。箕子還非常重視教育,經常親自講學,慢慢這裡的地名又演變成了"講堂"這個頗有文化內蘊的名字。

"講堂"這個名字的由來,最確切的是來自于《左傳》之記載:"僖公三十三年,遞伐晉,八月戊子,晉侯敗狄於箕" 。這個"箕"就是現在的榆社講堂,而且古戰場遺址就在古箕神廟的附近和對面山谷中。據講堂老一輩的人給我們講,他們小時候在箕神廟附近地裡或是山上都能挖到為數眾多的鐵制或銅制箭頭等古代冷武器,也充分證實了《左傳》的記載。在那場激烈的晉狄之戰中,晉國上卿卻缺子俘虜了狄人首領白狄子,狄人為贖回首領,與晉國在箕神廟談判講和,此後箕城為紀念這次北方異族之間難得的和平,更名為講堂。

南街建築舊貌

南街牆體舊貌勾起我童年回憶

古南街張丶劉大院門墎石刻

南街老房拆遷留下的舊街門

昔日輝煌的門樓只能是回憶

只有老爺閣堅守在路邊為箕城子民祈福平安

正在建設中的休閒垂釣園區

新農村建設

新建農村信用聯社

仰望禁山花團環抱的奶奶廟

清清南屯河水流過村邊

村邊小樹林

小夥伴們喜戲、蘆葦叢生、溪流潺潺

河邊小樹被風吹曳的彎下腰

看到小溪找回了童年的記憶

老爺閣前樹林

風景這邊獨好

黃色的迎春花兒開的

醉美晚霞

河邊公路

講堂鄉政府所在地

風景優美的自然風光

村民門前花團錦簇

喜事連連的村口

花自飄落溪在流

遠處梨花美景

梨花飄雪

舊屋雖破、桃花成趣

三眼券上真武廟

農戶住房

桃花陪閣樓

老爺閣堅守在路邊為箕城子民祈福平安

作者:張衛兵

中國攝影著作權協會會員

山西省攝影家協會會員

晉中市攝影家協會副主席

晉侯敗狄於箕" 。這個"箕"就是現在的榆社講堂,而且古戰場遺址就在古箕神廟的附近和對面山谷中。據講堂老一輩的人給我們講,他們小時候在箕神廟附近地裡或是山上都能挖到為數眾多的鐵制或銅制箭頭等古代冷武器,也充分證實了《左傳》的記載。在那場激烈的晉狄之戰中,晉國上卿卻缺子俘虜了狄人首領白狄子,狄人為贖回首領,與晉國在箕神廟談判講和,此後箕城為紀念這次北方異族之間難得的和平,更名為講堂。

南街建築舊貌

南街牆體舊貌勾起我童年回憶

古南街張丶劉大院門墎石刻

南街老房拆遷留下的舊街門

昔日輝煌的門樓只能是回憶

只有老爺閣堅守在路邊為箕城子民祈福平安

正在建設中的休閒垂釣園區

新農村建設

新建農村信用聯社

仰望禁山花團環抱的奶奶廟

清清南屯河水流過村邊

村邊小樹林

小夥伴們喜戲、蘆葦叢生、溪流潺潺

河邊小樹被風吹曳的彎下腰

看到小溪找回了童年的記憶

老爺閣前樹林

風景這邊獨好

黃色的迎春花兒開的

醉美晚霞

河邊公路

講堂鄉政府所在地

風景優美的自然風光

村民門前花團錦簇

喜事連連的村口

花自飄落溪在流

遠處梨花美景

梨花飄雪

舊屋雖破、桃花成趣

三眼券上真武廟

農戶住房

桃花陪閣樓

老爺閣堅守在路邊為箕城子民祈福平安

作者:張衛兵

中國攝影著作權協會會員

山西省攝影家協會會員

晉中市攝影家協會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