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二戰經典:血戰中途島,決定日本海上命運的戰役

由於日本此前在中國損害了美英兩國的利益,美國對日本採取了一系列制裁措施,包括凍結日本海外資產、停止原油交易,這些對於一個急速擴張的日本來說是絕對不可以容忍的。

在日本當時的軍事高層看來,日益崛起的日本海軍在太平洋戰場上必將與美國有一場海上爭霸戰爭。日本作為一個能源進口國石油儲備只能夠維持當時陸軍12個月、海軍18個月的作戰需求,過了這些時間日本的飛機將無法起飛、戰艦無法出海,在當時的日軍採取提前與美國海戰的策略是十分有道理的。

甲板上準備起飛的日本魚雷機

此前,日本偷襲珍珠港的軍事行動,並沒有打擊到美國的航母,這讓日本此前重要軍事計畫沒能達。之後美國對東京進行了空襲成了日軍在發動中途島海戰的理由。日軍企圖集中海軍的優勢兵力在中途島徹底消滅美國太平洋艦隊,在美國並為完全做好全國軍事動員的情況下,

提前與美國太平洋艦隊進行海上決戰。

受到攻擊的美國戰列艦

此役日本出動了赤城號、加賀號航母,艦載機、蒼龍號、飛龍號四艘重型航母,四艘輕型航母,艦載機共450架,11艘戰列艦,23艘巡洋艦,65艘驅逐艦。

日本輕型航母

美國參戰的主要有:航空母艦3艘、巡洋艦8艘、驅逐艦15艘、潛艇19艘、艦載飛機233架;中途島上有巡邏用的“卡塔林那”水上飛機30架,B-17轟炸機17架,老式教練攻擊機30餘架。

行駛在海上的日本艦隊

此役日本投入總病歷是美國的三倍之多;

進行空中搏鬥的日本零式戰鬥機

由於日本指揮官的失誤,自以為作戰行動完全隱秘的,並且美軍採取了麻痹敵人的策略,致使日本人在決戰時刻無法集結兵力對付美國的航母艦隊。

最終的結果是三倍於美軍的日軍,喪失了原有的空中優勢,遭到了美方的致命打擊,最終自食惡果;

受到盟軍攻擊的日本戰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