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C919首飛,也要感謝100多年前在美國造飛機的中國留學生

5月5日上海浦東國際機場,

第四跑道迎來了一位稀客:C919-中國首款擁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商用大飛機,

隨著一陣發動機的轟鳴,這架承載了近代中國航空人所有夢想的飛機穩穩地升起。

C-919的成功首飛不僅宣告了中國航空製造業達到了世界頂尖水準,也將會撼動波音,空客在該行業的壟斷地位。

C-919的成功少不了無數航空人付出與犧牲,

這其中不得不提到的一位中國航空業的先驅,

他就是被譽為“中國航空之父”的馮如。

(馮如)

1884年馮如出生在廣東恩平縣的一個貧困農民家庭中,

在馮如12歲的時候,機緣巧合之下,敢於冒險的他隨著在美國做生意的舅舅來到了三藩市。

剛到美國的他生活異常艱苦,他來在紐約的一家工廠幹活,邊讀書邊打工,學習機械製造。

(萊特兄弟首次成功試飛)

1903年,萊特兄弟“飛行者一號”首飛成功,

雖然只在空中短短12秒共36.5米,

但它卻拉開了人類探索天空的帷幕。

可惜的是當時萊特兄弟的成就沒有得到美國政府的重視,

許多人都懷疑這一消息的真實性,

但馮如卻敏銳的嗅到了一個時代的來臨。

馮如辭去了紐約工廠的工作回到了三藩市,

創立了自己的飛機製造廠,

全心全意投入到了飛機的研製當中。

但天有不測風雲,馮如製造的第一架飛機試飛失敗,緊接著自己的飛機製造廠因為意外失火,不僅損失了大量的材料和設備,也使飛機的研製陷入困境。

但歷史註定馮如將會幹出一番成就

(馮如在奧克蘭自己的廠房內)

1908年,馮如用不多的積蓄在奧克蘭租了一間面積不到80英尺的新廠房,

命名為“廣東製造機器廠”。

短暫的慶祝後,馮如就一頭紮進了工廠,

無數個辛勤的日日夜夜,他的努力終於迎來了回報,

1908年9月,馮如戴著防風鏡坐在自己製造的飛機裡,

在眾多好奇和關切的目光中,

飛機緩緩離開地面,像張輕盈的紙片般滑向空中,

試飛成功了!

(馮如1號)

經過專業的測定,

馮如駕駛的飛機竟然飛過了2640英尺(約804.7米),

比萊特兄弟的飛機首飛距離多了整整545米!

三藩市當地的報紙也對馮如的成功進行了大篇幅的報導,

他的成功也為當時的中國人贏得了不可多得的尊重。

(馮如試飛成功後美國媒體的報導,使用了“中國人在航空技術上超過西方”的醒目標題)

但面對巨大的成功馮如並不滿意,

而是轉而又紮進了飛機的改進優化當中。

不過短短一年,馮如製造的新飛機以200多米的飛行高度和將近105千米的時速打破了當時的世界記錄。

馮如也一越成為了世界知名的飛機製造家和飛行家。

(馮如2號)

向馮如接踵而來的不僅是榮譽讚美,

還有各大航空公司的高薪聘書,

他本可以接受任何一項工作,從此衣食無憂。

但他的心卻一直在太平洋另一端那個並不富強但無比熟悉的祖國。

(馮如在廣東燕塘的飛機製造廠)

1911年,馮如帶著他的助手,

同行的還有兩家他們製造的飛機,

踏上了歸國的郵輪。

馮如早就料到國內的發展會有許許多多的困難,

但真實的情況還是讓他感到了驚詫的地步。

有時候最可怕的不是敵人的炮火,

而是自己人的懷疑和不信任,

當時的清政府不僅限制各種材料的進口,

使得馮如和他的團隊無法組裝出飛機,

還因害怕革命的爆發而派人監視馮如的一舉一動。

馮如心灰意冷,感歎報國無門。

但就在這時,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打響了,

馮如馬上加入了革命軍的隊伍,

昏庸腐敗的清政府馬上潰不成軍,

隨著清帝宣佈退位,民國成立了。

孫中山當時不僅非常佩服馮如的成就,

而且還有廣遠的目光。

他非常重視航空事業的發展,

在籌建南京機場之後還舉行了中國第一次航空飛行演習。

在馮如終於可以大展拳腳,

為中國航空事業做出貢獻的時候,

不幸卻悄然降臨,

1912年,廣州。馮如駕駛自己的飛機做出一個又一個動作,

下面是排山倒海熱烈歡呼的觀眾,

但歡呼聲戛然而止轉變成一聲聲驚呼,

馮如的飛機突然一震,

而後失去平衡,

帶著壯志未酬的馮如墜落在地上…..

(馮如墜機瞬間)

“吾死後,爾等勿因是失其進取之心。”

這是馮如彌留之際留給同志的話,

也成為了一代代中國航空人發展中國飛機事業的動力。

馮如逝世後的105年裡,

中國國產大飛機的研製走了數不清的彎路,

經歷了難以想像的曲折和險阻,

沒有自主智慧財產權,

沒有足夠的製造經驗,

從運-10的誕生到夭折,

幾代航空人從白髮熬到黑髮,

我們終於迎來了C919。

儘管我們與其它國家比起來仍有差距,

但現在有許許多多像馮如那樣的留學生在異國他鄉努力著,

不管在什麼領域,

相信留學生們日後都會成為祖國發展的中堅力量。

大國重器,中國製造!

三藩市當地的報紙也對馮如的成功進行了大篇幅的報導,

他的成功也為當時的中國人贏得了不可多得的尊重。

(馮如試飛成功後美國媒體的報導,使用了“中國人在航空技術上超過西方”的醒目標題)

但面對巨大的成功馮如並不滿意,

而是轉而又紮進了飛機的改進優化當中。

不過短短一年,馮如製造的新飛機以200多米的飛行高度和將近105千米的時速打破了當時的世界記錄。

馮如也一越成為了世界知名的飛機製造家和飛行家。

(馮如2號)

向馮如接踵而來的不僅是榮譽讚美,

還有各大航空公司的高薪聘書,

他本可以接受任何一項工作,從此衣食無憂。

但他的心卻一直在太平洋另一端那個並不富強但無比熟悉的祖國。

(馮如在廣東燕塘的飛機製造廠)

1911年,馮如帶著他的助手,

同行的還有兩家他們製造的飛機,

踏上了歸國的郵輪。

馮如早就料到國內的發展會有許許多多的困難,

但真實的情況還是讓他感到了驚詫的地步。

有時候最可怕的不是敵人的炮火,

而是自己人的懷疑和不信任,

當時的清政府不僅限制各種材料的進口,

使得馮如和他的團隊無法組裝出飛機,

還因害怕革命的爆發而派人監視馮如的一舉一動。

馮如心灰意冷,感歎報國無門。

但就在這時,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打響了,

馮如馬上加入了革命軍的隊伍,

昏庸腐敗的清政府馬上潰不成軍,

隨著清帝宣佈退位,民國成立了。

孫中山當時不僅非常佩服馮如的成就,

而且還有廣遠的目光。

他非常重視航空事業的發展,

在籌建南京機場之後還舉行了中國第一次航空飛行演習。

在馮如終於可以大展拳腳,

為中國航空事業做出貢獻的時候,

不幸卻悄然降臨,

1912年,廣州。馮如駕駛自己的飛機做出一個又一個動作,

下面是排山倒海熱烈歡呼的觀眾,

但歡呼聲戛然而止轉變成一聲聲驚呼,

馮如的飛機突然一震,

而後失去平衡,

帶著壯志未酬的馮如墜落在地上…..

(馮如墜機瞬間)

“吾死後,爾等勿因是失其進取之心。”

這是馮如彌留之際留給同志的話,

也成為了一代代中國航空人發展中國飛機事業的動力。

馮如逝世後的105年裡,

中國國產大飛機的研製走了數不清的彎路,

經歷了難以想像的曲折和險阻,

沒有自主智慧財產權,

沒有足夠的製造經驗,

從運-10的誕生到夭折,

幾代航空人從白髮熬到黑髮,

我們終於迎來了C919。

儘管我們與其它國家比起來仍有差距,

但現在有許許多多像馮如那樣的留學生在異國他鄉努力著,

不管在什麼領域,

相信留學生們日後都會成為祖國發展的中堅力量。

大國重器,中國製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