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口袋裡的文藝筆記 · 綠帽子為啥是綠的?顏色也分三六九等!

被“綠”了,從古到今,都不是什麼好詞!

眼下,綠色成了時尚界的寵兒,

可中國人仍舊無法忍受,將綠色戴上頭頂。充滿著諷刺、調侃意味兒的“綠帽子”,早已跨越俗語的範圍,成為中國人的一種穿衣文化,在千百年的歷史中,積澱並沿襲下來。

在我國古代,紅、黃、藍、白、黑五色,被稱為“正色”,代表著尊貴;而綠、紫等顏色被稱為“間色”,代表著卑賤。《論語·陽貨》中有“惡紫之奪朱也”這樣的說法,原意是憎惡不純正的紫色取代了純正的紅色,以邪代正。

後來,此說法演化成一個成語“惡紫奪朱”,意思是以邪勝正,以異端充正理。

《詩經·邶風》中有一首《綠衣》,“綠兮衣兮,綠衣黃裡。心之憂矣,曷維其已!”這是一首懷念亡妻的詩,黃衣在裡,綠衣在外,意思是妻因無子,而地位低下。《毛詩序》和朱熹的《詩集傳》中對此詩句都有類似解釋。

可見,綠色,被視為卑賤的顏色,已經有三千年的歷史。

而綠色與帽子相關聯,據說早在春秋時期就有。春秋時,有人窮到賣自己的妻女來換取食物,為了隱晦地傳達出這樣一層消息,他們都要在頭上裹著綠頭巾,慢慢的,就演化成了羞辱的意思延續下來。

到了漢代,“綠帽子”已經有明確的恥辱、懲戒之意,而且在書籍中被提及。據《漢書·東方朔傳》記載,漢武帝的姑母館陶公主中年寡居,與情夫董偃出雙入對,在漢武帝來看姑母時,公主讓董偃戴“綠績(綠頭巾)”謁見漢武帝。而很多注釋都表明,“綠績”就是一種奴才打扮,是公主對董偃的有意嘲諷。

明代朱元璋,對於服飾的顏色,更是有著明文規定——除皇族外,官員百姓的衣服上不許使用黑、柳黃、薑黃、明黃等色。

更有意思的是,朱元璋的服裝政策中,對商人和藝人有著明顯的歧視。

洪武元年,朱元璋命“樂妓不許與庶民妻同,樂工服冠皂青字頂,系紅綠帛帶”。又命妓院內“男子令戴綠巾,腰系紅搭膊,足穿帶毛豬皮靴,不許街道中走,

止于道邊左右行……妓婦戴角冠,身穿皂褚子,出入不許穿華麗衣服”(劉辰《國初事蹟》)。

青衣綠帽,均由此產生,不難看出,此時的“綠帽子”不但滿含貶義,還充斥著強烈的歧視。這也就解釋了為什麼千百年已過,中國人還是對“綠帽子”心有餘悸,不敢輕易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