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怪它擋不住沙塵暴?三北防護林不當這個“背鍋俠”!

長江日報融媒體5月6日訊3日以來,我國北方地區遭遇今年以來最強沙塵天氣過程,

影響面積占六分之一國土,多地PM10爆表。有網友質疑:三北防護林投資那麼大,建了那麼久,為什麼擋不住沙塵暴?與此同時,也有網友說:三北防護林擋住了風道,導致華北的霧霾無法被迅速吹散。長江日報記者昨日就此採訪了相關專家,專家認為,以上兩種觀點有失偏頗。

大範圍沙塵從何而來

這次主要來自蒙古國和內蒙古中西部

中國公眾環境研究中心主任馬軍接受長江日報記者採訪時說,

多年來,我國沙塵的主要傳輸途徑多來自新疆、青海、甘肅等西北地方。但這一次,沙塵主要來自蒙古國和內蒙古中西部,受氣旋系統影響,當地沙源地的沙塵被吹至空中,在高空偏西氣流的引導下,沙塵影響北京及整個華北地區,而且正在南襲。

為何防護林擋不住沙塵

十幾米高攔不住5000米高空沙塵

“我國沙塵天氣減少主要有兩方面原因,

”中央氣象臺環境氣象中心高級工程師張碧輝說,一方面是氣候變化導致影響我國的冷空氣整體呈現減弱、減少的趨勢;另一方面就是近些年我國做了很多防風固沙的工作,包括三北防護林等,對於沙源地的起沙條件有一些改善,不利於形成沙塵天氣。

既然有三北防護林等防沙手段,為何還會有沙塵天氣?張碧輝表示,三北防護林等措施主要是改善局地氣候、起到防風固沙的作用,

但是對於遠距離、高空傳輸的沙塵作用有限。就以本次影響北京的沙塵來說,是通過高空5000米的偏西氣流傳輸而來,防護林的高度難以阻擋沙塵。

防護林是否擋了吹霧霾的風

僅防近地風對環流影響非常有限

此次沙塵暴在坊間掀起了一場爭論,霧霾、沙塵暴貌似“按下葫蘆起了瓢”:霧霾擴散需要等風來,大風又吹來了沙塵暴。

對此,武漢大學資源與環境科學學院博導洪松教授對長江日報記者表示,

近3年來,對北京等地空氣品質危害最大的是霧霾,北京霧霾的一個很重要成因是缺風,導致污染物不能有效擴散。有人說三北防護林擋住了風道,這一觀點毫無科學依據。三北防護林擋住了風沙,就減少了大氣氣溶膠來源,這對於緩解霧霾是有益的。

洪松認為,三北防護林在網上成為“背鍋俠”,無非是說樹林降低了風速,

但區區十幾米的高度對環流影響是非常有限的。

國家林業局新聞中心相關工作人員告訴長江日報記者:早在2015年底,國家林業局主要負責人曾就此專門闢謠。森林的防風作用僅限於近地風,根本達不到影響大氣環流的程度。

防護林帶來哪些“正能量”

有效控制沙源地,降低大氣粉塵含量

馬軍說,10年前,北京的春天經常有沙塵暴肆虐,大風一刮,飛沙走石、暗無天日,大風成為沙塵暴的重要原因之一。而近年來沙塵暴明顯減弱,資料顯示,2000年至2016年,沙塵天數呈現出自西向東、自北向南逐漸遞減的規律。2001年出現沙塵過程22次,沙塵暴11次,2015年僅1次沙塵暴,去年也才2次,而且強度均大有減弱。

他認為,沙塵暴的減少,是人為治理和氣候因素的共同作用,尤其是我國投入了“三北防護林”這樣的國家治理工程,並投資治理京津冀地區的風沙源,阿拉善基金會等民間環保組織也在積極治理西北風沙,使沙源地局部環境有所改善。與此同時,我國北方地區大風天氣發生的日數明顯減少,這也是導致沙塵天氣減少的重要原因。

國家林業局方面稱,森林植被的增加有利於減少土壤侵蝕和地表釋塵,在一定層次上降低大氣中粉塵顆粒物的含量,削弱霧霾形成的條件。且樹木具有一定的滯塵吸塵作用,有的還可以殺滅大氣中的病菌,吸收有毒有害物質或者釋放對人體有益的負離子,減輕霧霾對人類的傷害。

(來源/據新華社 中新社 製圖/方磊)

【編輯:耿尕卓】

大風成為沙塵暴的重要原因之一。而近年來沙塵暴明顯減弱,資料顯示,2000年至2016年,沙塵天數呈現出自西向東、自北向南逐漸遞減的規律。2001年出現沙塵過程22次,沙塵暴11次,2015年僅1次沙塵暴,去年也才2次,而且強度均大有減弱。

他認為,沙塵暴的減少,是人為治理和氣候因素的共同作用,尤其是我國投入了“三北防護林”這樣的國家治理工程,並投資治理京津冀地區的風沙源,阿拉善基金會等民間環保組織也在積極治理西北風沙,使沙源地局部環境有所改善。與此同時,我國北方地區大風天氣發生的日數明顯減少,這也是導致沙塵天氣減少的重要原因。

國家林業局方面稱,森林植被的增加有利於減少土壤侵蝕和地表釋塵,在一定層次上降低大氣中粉塵顆粒物的含量,削弱霧霾形成的條件。且樹木具有一定的滯塵吸塵作用,有的還可以殺滅大氣中的病菌,吸收有毒有害物質或者釋放對人體有益的負離子,減輕霧霾對人類的傷害。

(來源/據新華社 中新社 製圖/方磊)

【編輯:耿尕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