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快訊Vol.11北京擬調控共用單車總量;永安行暫緩IPO發行

資訊動態

摩拜單車分別與中再生、漢能戰略合作 研究移動能源 打造共用單車綠色回收產業鏈

5月4日,摩拜單車與中國再生資源開發有限公司(簡稱“中再生”)在上海簽約結為戰略合作夥伴關係,率先實現共用單車“全生命週期管理”。 雙方將成立專門的專案開發運作團隊,為共用單車的全生命週期管理提供批量化、無害化和資源再生化處理方案,同時也為城市閒置待處理非機動車的環保利用提供樣板解決方案。

此外,

5月2日,漢能控股集團旗下漢能移動能源控股有限公司與摩拜單車在北京漢能總部簽署戰略合作協定,雙方宣佈將在移動能源領域進行全方位深度合作,包括共同組建聯合實驗室,研究移動能源與能源互聯網解決方案等。

無錫“新”公共自行車支持APP掃碼 租用免押金1小時內免費

預計5月底,無錫首批10100輛“新”公共自行車將投入使用。與傳統的公共自行車不同,新的鎖車柱是雙側式,鎖車柱表面有嵌入式LCD,支持APP掃碼租車、刷卡租車,並有語音提示等功能。站級控制器的顯示器上會顯示地鐵線網圖,可以搜索5公里以內的公共自行車站點分佈情況,並顯示空滿樁情況。新車是由鳳凰牌自行車為無錫定制的。在收費方面,租用公共自行車免交押金,

每天累計1小時以內免費使用。

“攪局者”便利蜂半路殺入共用單車

便利蜂首批單車總共600輛,在中關村地區投放。便利蜂對此未給予回應。線上的入口就是便利蜂APP,在中關村西區,用戶充值50元就可以免費騎車,餘額可用於店內消費。

便利蜂內部人員推論,做單車的目的很大程度上還是在於推廣便利店,類似當年家樂福做免費班車增加用戶粘性的策略無二。此外,其流動的廣告位效應已經顯現,這或許會成為單車大戰的另一種結局。

共用單車第一股永安行暫緩IPO發行 因出現媒體質疑

永安行5日早間發佈公告稱,因發行人出現媒體質疑事項,原計劃於5日進行的網上路演暫停。此前,永安行被從美國回來的國家“千人計畫”專家顧泰來,以侵害其發明專利權為由起訴永安行,另據媒體3日消息,顧泰來還向中紀委實名舉報中國證監會發行部,要求暫緩或暫停永安行首次公開發行股票的相關工作。

值得注意的是,對於專利糾紛案件,永安行此前在《招股意向書》中已進行了披露,提到為徹底消除上述事項的潛在不利影響,如果該事件導致任何費用支出、經濟賠償等損失,由公司控股股東和實際控制人孫繼勝無條件全額承擔賠償責任。

荷蘭推出Flo自行車智慧交通系統 能提前預知紅綠燈

日前來自荷蘭烏特勒支省的創新公司 Springlab 在當地試運行了一個被稱為 Flo的智慧交通系統。因調研顯示,在荷蘭騎行的最大障礙便是需要等待的紅綠燈太多。智慧交通系統通過利用感測器對前方120 米外騎行者的騎行速度進行監測,並用幾種可愛的動物形象來給騎行者進行提醒。這一智慧交通系統的作用是建議自行車騎行者應該加速或減速,以便趕上下個路口的綠燈。

政策措施

北京擬出臺指導意見控制共用單車數量 並暫緩有樁公共自行車的發展

北京市交通委主任周正宇表示,共用單車將進行總量調控,各區根據自身區域的承載能力及使用者使用情況等,自行確定共用單車數量。現有的有樁公共自行車每車每日周轉4.4次,由於共用單車的優勢更明顯,因此有樁公共自行車的發展將暫緩。但資料顯示,有樁自行車使用頻率並沒有因共用單車而減少。

成都共用單車:重點區域"劃段共治" 50米配1名維護員

成都市人民南路及天府大道沿線將實施共用單車運營企業分段負責制,6月底前完成第二批1209個共用單車停放點位的施劃。

針對人民南路及天府大道沿線,按5家共用單車運營企業單車投放體量劃分了5個不同長度的區段,要求5家企業各負責一個區段的秩序管理,每個區段至少配備1台貨運保障車輛,單側每50米配置1名秩序維護人員,負責區段內所有品牌共用單車停放秩序的停放管理及停放區域外多餘共用單車的清理工作。

交通運輸部:正在籌備共用單車市場管理規範

5月3日,經濟觀察報從交通運輸部相關人士處獲悉,目前該部門正在籌備制定一份共用單車行業的管理規範。同時,該部門下屬的交通科學研究院也正在籌備制定《共用單車基本配置技術條件》等標準,目前該研究院已經召開了標準編制工作的啟動會。

此次共用單車管理方式也遵循了網約車新政中所採用的“部委+城市”的兩級模式:即部委負責制定指導性的管理原則,而城市管理者則根據各個城市的具體情況細化相關的管理措施。

北京共用單車企業被約談 道寬不足2.5米不應設停車區

近日,北京個別區域出現未經審批設置的共用單車停車牌,北京市城管委到現場進行實地踏勘,責成相關企業予以整改拆除。還約談共用單車企業就停車表示設置提出以下要求:

一是依據《北京市城市道路公共服務設施設置與管理規範》(DB11/T 500-2016),便道寬度不足2.5米路段不應劃設停車區域標線,保證行人通行需求。二是市交通委會同有關部門制定的共用單車管理指導意見和相關標準出臺前,相關企業不得擅自設置標識、劃設標線。三是本著設施減量的原則,未經審批不得設置垂直標識。

西安公共自行車擬實行市場調節價 南京擬建閘機式的公共自行車服務站點

5月3日,西安市政府官網發佈了西安市物價局關於放開公共自行車服務收費的通知,預計下半年,西安公共自行車將升級掃碼租車、架外存車等新功能。

南京正在規劃在人流量較為密集的交通樞紐地帶建設閘機式的公共自行車服務站點,占地面積在100-200平方米之間,可一次性容納上百輛公共自行車同時存放,預計年內面世。目前國內已經有杭州、西安等多個城市設置了閘機公共自行車租還點,大多採用有人值守的管理方式。

各家之言

關於共用單車,我們一起來看看網友大咖們怎麼說?

Paris Ma:不按規定騎車的人和行人的衝突越來越明顯了,騎單車的人多了,也更凶了。被汽車擠壓道路以後就自然的擠壓人行空間,紅綠燈的時候完全不顧及行人而亂沖,人行道上一直響鈴一直擠空間,不顧及行人的感受。現在就是誰的交通工具速度更快就更凶~

羅國翔:以前的廣州還有自行車道,現在基本上木有了。公共單車的興起放大行人與自行車的矛盾,自行車文化的培育跟不上網路經濟的速度。不單自行車公共秩序,機動車秩序也是如此。慢車趴在快車道,斑馬線不讓行人,遠光燈黨,交匯處不是拉鍊通過...要靠民眾自主意識覺醒太漫長,這麼多年就不酒駕和系安全帶相對改善好點。

開山怪-湯峰:贊同公共事務要有政府的監管。但一不能監管過度,造成業態凋零;二不能區別對待。但中庸之道,難也。大部分的問題都出在度上。一個是管理者個人認知,同時還要受制於外界大環境的影響。

magic_laomao:逐漸的共用單車會淪為一次性筷子,人們不僅嫌棄,滿街隨意丟棄。

痰米零:不知為何。最近總看到這樣的什麼共用單車被破壞又共用單車被路人啊乞丐整理什麼的…其實我一直想問,共用單車不是商業行為來的嗎?不是有企業有員工管理的嗎???真有這麼多路人無償去做這樣的事??

一朵筱七:我覺得很多時候那個共用單車,投放的一點兒都沒有目的性,很多需要共用單車的地方就沒有,反而一些地方需求量不是很大,共用單車反而很多,真的是……

互動討論

共用單車靠總量調控可行嗎?有人說,無樁共用單車要配備定量維護人員,跟傳統公共自行車越來越接近?歡迎留言發表你的見解~

提到為徹底消除上述事項的潛在不利影響,如果該事件導致任何費用支出、經濟賠償等損失,由公司控股股東和實際控制人孫繼勝無條件全額承擔賠償責任。

荷蘭推出Flo自行車智慧交通系統 能提前預知紅綠燈

日前來自荷蘭烏特勒支省的創新公司 Springlab 在當地試運行了一個被稱為 Flo的智慧交通系統。因調研顯示,在荷蘭騎行的最大障礙便是需要等待的紅綠燈太多。智慧交通系統通過利用感測器對前方120 米外騎行者的騎行速度進行監測,並用幾種可愛的動物形象來給騎行者進行提醒。這一智慧交通系統的作用是建議自行車騎行者應該加速或減速,以便趕上下個路口的綠燈。

政策措施

北京擬出臺指導意見控制共用單車數量 並暫緩有樁公共自行車的發展

北京市交通委主任周正宇表示,共用單車將進行總量調控,各區根據自身區域的承載能力及使用者使用情況等,自行確定共用單車數量。現有的有樁公共自行車每車每日周轉4.4次,由於共用單車的優勢更明顯,因此有樁公共自行車的發展將暫緩。但資料顯示,有樁自行車使用頻率並沒有因共用單車而減少。

成都共用單車:重點區域"劃段共治" 50米配1名維護員

成都市人民南路及天府大道沿線將實施共用單車運營企業分段負責制,6月底前完成第二批1209個共用單車停放點位的施劃。

針對人民南路及天府大道沿線,按5家共用單車運營企業單車投放體量劃分了5個不同長度的區段,要求5家企業各負責一個區段的秩序管理,每個區段至少配備1台貨運保障車輛,單側每50米配置1名秩序維護人員,負責區段內所有品牌共用單車停放秩序的停放管理及停放區域外多餘共用單車的清理工作。

交通運輸部:正在籌備共用單車市場管理規範

5月3日,經濟觀察報從交通運輸部相關人士處獲悉,目前該部門正在籌備制定一份共用單車行業的管理規範。同時,該部門下屬的交通科學研究院也正在籌備制定《共用單車基本配置技術條件》等標準,目前該研究院已經召開了標準編制工作的啟動會。

此次共用單車管理方式也遵循了網約車新政中所採用的“部委+城市”的兩級模式:即部委負責制定指導性的管理原則,而城市管理者則根據各個城市的具體情況細化相關的管理措施。

北京共用單車企業被約談 道寬不足2.5米不應設停車區

近日,北京個別區域出現未經審批設置的共用單車停車牌,北京市城管委到現場進行實地踏勘,責成相關企業予以整改拆除。還約談共用單車企業就停車表示設置提出以下要求:

一是依據《北京市城市道路公共服務設施設置與管理規範》(DB11/T 500-2016),便道寬度不足2.5米路段不應劃設停車區域標線,保證行人通行需求。二是市交通委會同有關部門制定的共用單車管理指導意見和相關標準出臺前,相關企業不得擅自設置標識、劃設標線。三是本著設施減量的原則,未經審批不得設置垂直標識。

西安公共自行車擬實行市場調節價 南京擬建閘機式的公共自行車服務站點

5月3日,西安市政府官網發佈了西安市物價局關於放開公共自行車服務收費的通知,預計下半年,西安公共自行車將升級掃碼租車、架外存車等新功能。

南京正在規劃在人流量較為密集的交通樞紐地帶建設閘機式的公共自行車服務站點,占地面積在100-200平方米之間,可一次性容納上百輛公共自行車同時存放,預計年內面世。目前國內已經有杭州、西安等多個城市設置了閘機公共自行車租還點,大多採用有人值守的管理方式。

各家之言

關於共用單車,我們一起來看看網友大咖們怎麼說?

Paris Ma:不按規定騎車的人和行人的衝突越來越明顯了,騎單車的人多了,也更凶了。被汽車擠壓道路以後就自然的擠壓人行空間,紅綠燈的時候完全不顧及行人而亂沖,人行道上一直響鈴一直擠空間,不顧及行人的感受。現在就是誰的交通工具速度更快就更凶~

羅國翔:以前的廣州還有自行車道,現在基本上木有了。公共單車的興起放大行人與自行車的矛盾,自行車文化的培育跟不上網路經濟的速度。不單自行車公共秩序,機動車秩序也是如此。慢車趴在快車道,斑馬線不讓行人,遠光燈黨,交匯處不是拉鍊通過...要靠民眾自主意識覺醒太漫長,這麼多年就不酒駕和系安全帶相對改善好點。

開山怪-湯峰:贊同公共事務要有政府的監管。但一不能監管過度,造成業態凋零;二不能區別對待。但中庸之道,難也。大部分的問題都出在度上。一個是管理者個人認知,同時還要受制於外界大環境的影響。

magic_laomao:逐漸的共用單車會淪為一次性筷子,人們不僅嫌棄,滿街隨意丟棄。

痰米零:不知為何。最近總看到這樣的什麼共用單車被破壞又共用單車被路人啊乞丐整理什麼的…其實我一直想問,共用單車不是商業行為來的嗎?不是有企業有員工管理的嗎???真有這麼多路人無償去做這樣的事??

一朵筱七:我覺得很多時候那個共用單車,投放的一點兒都沒有目的性,很多需要共用單車的地方就沒有,反而一些地方需求量不是很大,共用單車反而很多,真的是……

互動討論

共用單車靠總量調控可行嗎?有人說,無樁共用單車要配備定量維護人員,跟傳統公共自行車越來越接近?歡迎留言發表你的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