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唐代十大送別詩排行榜

① 王維《送元二使安西》

這首詩語言樸實,形象生動,道出了人人共有的依依惜別之情,讀來即生共鳴。唐時即被譜成《陽關三疊》,又名《渭城曲》,是中國十大古琴曲之一,歷代廣為流傳。

對了,一大早就勸再喝一杯,這哥倆喝了個通宵你信嗎?

②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本詩最大的藝術特點是樸素無華,寫得開朗樂觀,絕無一般贈別詩的哀傷悱惻。它的情調和初唐經濟文化走向繁華的時代精神完全一致。第三聯“海記憶體知己,天涯若比鄰”是全篇的警策,

遂成千古最“暖心”絕句。

③ 高適《別董大》

又是一首積極樂觀的離別詩。晦暗寒冷之景,恰如兩人困頓不達之境。但作者並沒有因此而沮喪沉淪,反而以豁達的胸襟、豪邁的語調,把臨別贈言說得慷慨激昂、振奮人心。老董啊老董,有友如達夫,

此生足矣!

④ 李白《贈汪倫》

上聯只聞其聲不見其人,但人已呼之欲出,寫法含蓄新奇;下聯不用比喻而用比物,“不及”二字,妙境全在轉換間。詩人喜用誇張手法,一誇到底,“桃花潭水深千尺”同“白髮三千丈”,讀來絲毫不覺突兀。

⑤ 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名樓送名士赴名城,差點被“煙花三月”的鮮麗意象感官化了。送別之時,誰敢說長庚私下沒想過一同前往呢?後兩句在離別之後,不寫情而寫景,讀者反而更能感受到詩人藏于景物中之深情,實為細緻入微之絕佳辭令。

⑥ 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

以大片淡墨潑出滿紙煙雨,烘托楚山孤的開闊,離愁別緒瞬間變成高遠壯闊之志。輕水重山,淡寫離情重寫風節。歷來寄語都是竹報平安,詩人托報的卻是自己冰清玉潔的高貴品格,可見他和洛陽親友之間是多麼的瞭解和信任。

⑦ 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

前四句婦孺皆知,不評。遠芳晴翠,使古道荒城恢復了青春、變得生氣勃勃,緊扣前四句。最後二句與楚辭的“王孫游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李後主的“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同樣意味深長,意境渾然天成。

⑧ 王維《山中送別》

“送罷”點明不是離亭餞別而是離別後的期待,有別於一般送別詩。轉眼日落關門,用蒙太奇的手法,剪去了白晝的感想。天黑之後,漫漫長夜,思念更濃稠。草綠有時歸期無定,詩人用平凡的素材樸實的語言,寫得味外有味。

⑨ 劉長卿《送靈澈上人》

這首小詩構思精緻,樸素秀美,有聲有色,同是山水詩名篇兼送別詩名篇。作品一反送別傷感之態,有種清雅閑淡的意境。一個宦途失意客,一個方外歸山僧,在出世入世的問題上殊途同歸,同有不遇的體驗,共懷淡泊的胸襟。

⑩ 李白《送友人》

這首詩新穎別致,青翠的山嶺、清澈的流水、火紅的落日、潔白的浮雲,相互映襯,色彩璀璨。自然美與人情美交織出生動氣韻。節奏明快,感情真摯熱誠而又豁達樂觀,毫無纏綿悱惻的哀傷情調。著一“班”字,境界全出。

此外,還有很多著名的送別詩,如孟浩然的《送杜十四之江南》、岑參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王昌齡的《送柴侍禦》、王勃的《江亭夜月送別》、白居易的《南浦別》等等,有興趣者自去欣賞。

⑧ 王維《山中送別》

“送罷”點明不是離亭餞別而是離別後的期待,有別於一般送別詩。轉眼日落關門,用蒙太奇的手法,剪去了白晝的感想。天黑之後,漫漫長夜,思念更濃稠。草綠有時歸期無定,詩人用平凡的素材樸實的語言,寫得味外有味。

⑨ 劉長卿《送靈澈上人》

這首小詩構思精緻,樸素秀美,有聲有色,同是山水詩名篇兼送別詩名篇。作品一反送別傷感之態,有種清雅閑淡的意境。一個宦途失意客,一個方外歸山僧,在出世入世的問題上殊途同歸,同有不遇的體驗,共懷淡泊的胸襟。

⑩ 李白《送友人》

這首詩新穎別致,青翠的山嶺、清澈的流水、火紅的落日、潔白的浮雲,相互映襯,色彩璀璨。自然美與人情美交織出生動氣韻。節奏明快,感情真摯熱誠而又豁達樂觀,毫無纏綿悱惻的哀傷情調。著一“班”字,境界全出。

此外,還有很多著名的送別詩,如孟浩然的《送杜十四之江南》、岑參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王昌齡的《送柴侍禦》、王勃的《江亭夜月送別》、白居易的《南浦別》等等,有興趣者自去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