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千古之謎!那天空的味道——不食人間煙火的禪舞

按語:據說,最早發明樂器和彈奏音樂的是古聖人伏羲。黃帝時命伶倫造律,依鳳凰之鳴分為十二音階,於是就產生了古代最早的祭祀天神之樂舞《雲門大卷》。堯時有祭地神的《咸池》。

舜時有祭四望的《大韶》。孔子自稱其聽過韶樂,大加讚賞,稱其樂舞盡善盡美,可惜,在漢代就基本失傳了。

1.禪舞的歷史淵源

禪舞起源於印度的神舞,神舞又叫濕婆舞,是舞者獻給濕婆神的舞蹈。


濕婆神是印度三大主神之一。濕婆神既是生殖之神,毀滅之神,

也是瑜伽之神。濕婆神看到人類生老病死很痛苦,大發慈悲,說我教你們瑜伽吧,讓你們解決生老病死問題,印度從此有了瑜伽。印度人就奉濕婆神為瑜伽之神,瑜伽之祖。濕婆神還是舞神。他為什麼要跳舞呢?他是通過跳舞這種方式來維持宇宙的運轉。大到星球,小到分子原子,隨時都在那裡飛舞。太陽系的行星時刻都在那裡運轉飛舞,那就是濕婆神之舞。濕婆神舞動,
就是宇宙的舞動。什麼時候濕婆神不跳舞了,宇宙就死寂了。宇宙在舞蹈,就是濕婆神在舞蹈;濕婆神在舞蹈,就是宇宙在舞蹈。宇宙因為濕婆神舞蹈的帶動才有了鮮活的生命力,才有了日月的運行,才有了四季的更迭,才有了萬物的生長,這都是濕婆神的舞蹈,所以濕婆神是舞王,靠舞蹈來運轉宇宙,生化宇宙,推動宇宙,維持宇宙的和諧與平衡。

信奉濕婆神的宗教就叫濕婆教。

濕婆教是印度教中的一個重要支派,這個教派有兩三千年了。濕婆教專門信仰濕婆神。宗教的信徒總要取悅他的神靈的,濕婆教的信徒取悅濕婆的方式,就是跳濕婆舞。

濕婆舞就是自由狀態下,帶有半催眠性質的舞蹈。濕婆教的信徒並不是舞蹈家,

但是又要跳舞來取悅神、讚美神、供養神,他們就在宗教情懷的催眠下,處於一種半醉半醒之間,隨意起舞。一舞就是半個小時,一個小時,兩個小時,直到盡興為止。一個人是這樣,一群人也是這樣,他們經常聚會,在神面前舉行一些宗教儀式,宗教儀式最後一個節目一定是全體跳濕婆舞,逐漸養成了傳統。

為什麼印度人的舞蹈那麼自由奔放而超凡脫俗,全部源於濕婆神。

濕婆舞在半醉半醒之中,在宗教情懷的催發下自由舞蹈,沒有任何章法,沒有任何規範,想怎麼跳怎麼跳,盡興為止,把內心中對神最深沉的愛跳出來,這就是印度舞蹈的一個根本特色。印度所有的舞蹈給人的感覺就像仙女下凡,不食人間煙火。為什麼他有一種仙氣?根本原因就是他們跳舞不是跳給人看的。他們跳舞的目的是跳給神看的,沒有人世間的這些束縛、規範。不像我們的舞蹈是跳給人看的,動機就是我現在跳個舞給你看。既然我是跳給你看的,肯定要顧及你的世界觀、價值觀、審美取向,觀者與跳者肯定有一個互動。因此中國的舞蹈,包括西方國家的舞蹈,是紅塵中的味道。印度的舞蹈是天空的味道,不食人間煙火。

現在的龍都是騰雲駕霧,其實,飛龍的時間並不久,大約在唐朝才出現。唐朝之前的龍都是走龍,屬於走獸之一,不是飛禽。到了唐朝以後才納入到飛禽的範疇。它是受到佛教中的飛天的影響,佛教中的飛天是受到濕婆教的影響。濕婆教的濕婆舞是越跳越往天上飛。為什麼它要往天上飛?是給天上的濕婆神看的,它是以舞蹈讚美神,以舞蹈來供養神,以舞蹈來愉悅神的,所以它跳舞的動機不一樣。

由此可見,濕婆舞有幾個顯著特點,

第一,在動機上,它不是跳給人看的,是跳給濕婆神看的;

第二,在跳法上,是自由的,沒有任何章法;

第三,從目的上,是要通過跳濕婆舞,把自己與濕婆神融為一體,達到“我即神,神即我”,神我合一,這是濕婆舞的最高境界。

這個意義非常尋常,它賦予舞蹈的不僅僅是觀賞價值,而且賦予了它生命科學的內涵,解脫的內涵。

這幾個特點構成了濕婆舞的內涵,也形成了整個印度舞蹈的內涵,就成了印度文化。這幾點又被佛教吸收了。佛教裡面有菩薩和天女以及信徒,他們通過跳舞來供養佛,愉悅佛,這是十供養之一,叫舞供。這個傳統現在還在佛教中保存。西藏的密宗上師或活佛講完法,有一個活動就是跳金剛舞,專為供養上師,供養諸佛。這種獨特的方式一直流傳到現在,就叫做禪舞,或者叫敦煌飛天舞。

2.禪舞的演變——金剛舞、鍋莊舞

這個飛天舞或者叫禪舞,不斷在歷史中演變,流傳到哪一個民族,便結合哪個民族的舞蹈音樂,發展成自己的傳統,先後傳入阿富汗、新疆、敦煌、長安,都形成了各自的特色。飛天舞有兩條線,一條線來到中原地區(長安),另一條線從河西走廊傳到高原上去,形成了藏傳佛教的金剛舞和鍋莊舞這兩種舞蹈。

金剛舞是帶有宗教味的,主要在寺廟中跳的禪舞;還有一種舞蹈流落到民間,跟當地的民族舞蹈結合起來就是鍋莊舞。鍋莊舞裡面又分幾個亞種,甘孜州的鍋莊舞,拉薩的鍋莊舞,成都的鍋莊舞,阿裡的鍋莊舞,主要是為了慶祝豐收,慶祝結婚。鍋莊舞在不同的地區有不同的特點。2006年5月20日,鍋莊舞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3.禪舞的當代傳承人——潘麟導師

東方生命研究院創立人潘麟導師是敦煌飛天舞的唯一傳承人。導師曾長期禪修,已徹悟宇宙人生之真相。他不僅從理論上還是從實踐上,都把禪舞的幾個根本特性展示的淋漓盡致。第一,導師時時常處於深深的禪定中,早已達到神我一如的境界;第二,導師在禪定中跳舞,只為舞蹈而舞蹈,不為外境所動,更不會迎合某些人而起舞;第三,導師從不設計舞蹈的動作、音樂,往往是隨性而動;第四,導師常懷大悲心,跳禪舞時往往極具攝受力、加持力。

4.禪舞是一種重要的修行方式

禪舞跟獅子吼等別的修行方法是類似的,分為外層、內層、密層、極密層。外層就是肢體的運動;內指的是醞釀情感,和舞蹈的情境結合起來,第三是密層就是氣脈,在氣脈層面展開這個舞蹈;第四層是極密,又叫秘密,就是我即神,神即我,神我合一。在壇城中跳舞,在淨土中跳舞,達到梵我一如的境界。

禪舞有具體的修行方法,隨著修行時間的增加,逐漸地由外到內四個境界而成長,最後通過禪悟,直至成佛。禪舞是凡夫成佛的一個重要法門,是八萬四千法門之一,一舞成佛。

禪舞對舞者本人是修行,跳一場舞就是修行了一場,跟別人打坐一個小時是一樣的,這都是修行;對觀者而言,是一場視覺盛宴,視覺審美,一場超凡脫俗的舞蹈。這種舞蹈,極具攝受力和加持力,甚至能改變觀看者的價值觀。因為這種舞蹈它超凡脫俗,那是由內而外的震撼,不是常規意義上的美,尤其是跳舞者跳到了內和密的時候,他的性情不斷外化,每一個姿勢都是人生觀和世界觀具體化的展現。跳一場舞,體內的氣脈就淨化疏通一次,旁邊欣賞的人的經絡氣脈也會被帶動起來,得到淨化疏通。如果一個舞者跳到了極密層,那此時觀者看到的就不是凡人了,看到的就是濕婆神,濕婆親自降臨。你看一場就能喚醒你的佛性,讓你產生頓悟,不僅跳舞的人頓悟,還能讓觀者頓悟。

有一個故事:西藏有個人在荒山裡面閉關,有一天,他看見對面峽谷裡面突然之間來了很多人,原來是兩個部隊要打仗,正好在他閉關對面的山谷中相遇了,劍拔弩張,馬上就要開戰了。他平時是不下來的,因為他是閉關者,一輩子在山洞中修行。為了憐憫眾生,減少殺戮,他就下來了。他不會說話,因為幾十年不說話,聲帶都退化了。一看那個樣子,兩軍大戰一觸即發,不是三言兩語能說得了的。他就來到兩軍之間,往那兒一站,什麼也不說了,然後他開始跳起了舞蹈。想像一下,兩個部隊劍拔弩張,中間有一個穿著破衣爛衫的人站在那裡開始舞蹈,舞到最後,他自己就變成了蓮花生大士,他舞動的時候,飛沙走石,天昏地暗。在舞動的時候,他把兩邊的人內心中的善帶動起來了,所有的人自動放棄武器後退,結束了一場戰爭。這種舞蹈能夠喚醒人們心目中的善意,觸動人們的佛性。哪怕就那一會兒就行了,他就把雙方的仇恨消彌於無形,化解了一場戰爭,挽救了千萬人的生命。

禪舞有四層美的標準,外、內、密、極密,到了極密的層次,跳舞者就是美的化身,就是濕婆神,舞者的每一個動作都是美,每一個細胞都往外滲透著一種難以言喻的美。這是最高的美,不美而美。言談舉止皆是舞,言談舉止皆是美,因為這個時候舞者就是美神,就是舞神,就是濕婆神。

備註:

動機就是我現在跳個舞給你看。既然我是跳給你看的,肯定要顧及你的世界觀、價值觀、審美取向,觀者與跳者肯定有一個互動。因此中國的舞蹈,包括西方國家的舞蹈,是紅塵中的味道。印度的舞蹈是天空的味道,不食人間煙火。

現在的龍都是騰雲駕霧,其實,飛龍的時間並不久,大約在唐朝才出現。唐朝之前的龍都是走龍,屬於走獸之一,不是飛禽。到了唐朝以後才納入到飛禽的範疇。它是受到佛教中的飛天的影響,佛教中的飛天是受到濕婆教的影響。濕婆教的濕婆舞是越跳越往天上飛。為什麼它要往天上飛?是給天上的濕婆神看的,它是以舞蹈讚美神,以舞蹈來供養神,以舞蹈來愉悅神的,所以它跳舞的動機不一樣。

由此可見,濕婆舞有幾個顯著特點,

第一,在動機上,它不是跳給人看的,是跳給濕婆神看的;

第二,在跳法上,是自由的,沒有任何章法;

第三,從目的上,是要通過跳濕婆舞,把自己與濕婆神融為一體,達到“我即神,神即我”,神我合一,這是濕婆舞的最高境界。

這個意義非常尋常,它賦予舞蹈的不僅僅是觀賞價值,而且賦予了它生命科學的內涵,解脫的內涵。

這幾個特點構成了濕婆舞的內涵,也形成了整個印度舞蹈的內涵,就成了印度文化。這幾點又被佛教吸收了。佛教裡面有菩薩和天女以及信徒,他們通過跳舞來供養佛,愉悅佛,這是十供養之一,叫舞供。這個傳統現在還在佛教中保存。西藏的密宗上師或活佛講完法,有一個活動就是跳金剛舞,專為供養上師,供養諸佛。這種獨特的方式一直流傳到現在,就叫做禪舞,或者叫敦煌飛天舞。

2.禪舞的演變——金剛舞、鍋莊舞

這個飛天舞或者叫禪舞,不斷在歷史中演變,流傳到哪一個民族,便結合哪個民族的舞蹈音樂,發展成自己的傳統,先後傳入阿富汗、新疆、敦煌、長安,都形成了各自的特色。飛天舞有兩條線,一條線來到中原地區(長安),另一條線從河西走廊傳到高原上去,形成了藏傳佛教的金剛舞和鍋莊舞這兩種舞蹈。

金剛舞是帶有宗教味的,主要在寺廟中跳的禪舞;還有一種舞蹈流落到民間,跟當地的民族舞蹈結合起來就是鍋莊舞。鍋莊舞裡面又分幾個亞種,甘孜州的鍋莊舞,拉薩的鍋莊舞,成都的鍋莊舞,阿裡的鍋莊舞,主要是為了慶祝豐收,慶祝結婚。鍋莊舞在不同的地區有不同的特點。2006年5月20日,鍋莊舞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3.禪舞的當代傳承人——潘麟導師

東方生命研究院創立人潘麟導師是敦煌飛天舞的唯一傳承人。導師曾長期禪修,已徹悟宇宙人生之真相。他不僅從理論上還是從實踐上,都把禪舞的幾個根本特性展示的淋漓盡致。第一,導師時時常處於深深的禪定中,早已達到神我一如的境界;第二,導師在禪定中跳舞,只為舞蹈而舞蹈,不為外境所動,更不會迎合某些人而起舞;第三,導師從不設計舞蹈的動作、音樂,往往是隨性而動;第四,導師常懷大悲心,跳禪舞時往往極具攝受力、加持力。

4.禪舞是一種重要的修行方式

禪舞跟獅子吼等別的修行方法是類似的,分為外層、內層、密層、極密層。外層就是肢體的運動;內指的是醞釀情感,和舞蹈的情境結合起來,第三是密層就是氣脈,在氣脈層面展開這個舞蹈;第四層是極密,又叫秘密,就是我即神,神即我,神我合一。在壇城中跳舞,在淨土中跳舞,達到梵我一如的境界。

禪舞有具體的修行方法,隨著修行時間的增加,逐漸地由外到內四個境界而成長,最後通過禪悟,直至成佛。禪舞是凡夫成佛的一個重要法門,是八萬四千法門之一,一舞成佛。

禪舞對舞者本人是修行,跳一場舞就是修行了一場,跟別人打坐一個小時是一樣的,這都是修行;對觀者而言,是一場視覺盛宴,視覺審美,一場超凡脫俗的舞蹈。這種舞蹈,極具攝受力和加持力,甚至能改變觀看者的價值觀。因為這種舞蹈它超凡脫俗,那是由內而外的震撼,不是常規意義上的美,尤其是跳舞者跳到了內和密的時候,他的性情不斷外化,每一個姿勢都是人生觀和世界觀具體化的展現。跳一場舞,體內的氣脈就淨化疏通一次,旁邊欣賞的人的經絡氣脈也會被帶動起來,得到淨化疏通。如果一個舞者跳到了極密層,那此時觀者看到的就不是凡人了,看到的就是濕婆神,濕婆親自降臨。你看一場就能喚醒你的佛性,讓你產生頓悟,不僅跳舞的人頓悟,還能讓觀者頓悟。

有一個故事:西藏有個人在荒山裡面閉關,有一天,他看見對面峽谷裡面突然之間來了很多人,原來是兩個部隊要打仗,正好在他閉關對面的山谷中相遇了,劍拔弩張,馬上就要開戰了。他平時是不下來的,因為他是閉關者,一輩子在山洞中修行。為了憐憫眾生,減少殺戮,他就下來了。他不會說話,因為幾十年不說話,聲帶都退化了。一看那個樣子,兩軍大戰一觸即發,不是三言兩語能說得了的。他就來到兩軍之間,往那兒一站,什麼也不說了,然後他開始跳起了舞蹈。想像一下,兩個部隊劍拔弩張,中間有一個穿著破衣爛衫的人站在那裡開始舞蹈,舞到最後,他自己就變成了蓮花生大士,他舞動的時候,飛沙走石,天昏地暗。在舞動的時候,他把兩邊的人內心中的善帶動起來了,所有的人自動放棄武器後退,結束了一場戰爭。這種舞蹈能夠喚醒人們心目中的善意,觸動人們的佛性。哪怕就那一會兒就行了,他就把雙方的仇恨消彌於無形,化解了一場戰爭,挽救了千萬人的生命。

禪舞有四層美的標準,外、內、密、極密,到了極密的層次,跳舞者就是美的化身,就是濕婆神,舞者的每一個動作都是美,每一個細胞都往外滲透著一種難以言喻的美。這是最高的美,不美而美。言談舉止皆是舞,言談舉止皆是美,因為這個時候舞者就是美神,就是舞神,就是濕婆神。

備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