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寶寶說話晚,不要再亂找藉口了,是做父母的早期這些沒做好

在和朋友聊天時,經常會聊到孩子,是不是會發現有的寶寶說話特別早,不到兩歲就說的特別流利,而有的寶寶說話慢,快到三歲了,才說話能夠連貫。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區別,

難道真的是天生的或者是遺傳的原因嗎?做父母的何不必從自己身上找找原因。

現在很多年輕人都是手機控,要不然就是喜歡自由,不喜歡拘束,所以大多數的寶寶要不就是直接扔給婆婆帶了:要不然就算是全職媽媽也很少多陪陪孩子的,都是喂了寶寶奶之後,

就扔一邊自己開始玩手機,根本就不跟寶寶交流,也許是潛意識裡覺得孩子還小,才兩三個月,懂什麼啊,現在不用培養什麼,只需要吃飽了睡就好了。

這種想法我也有過,我家的寶寶是我自己一個人帶的,沒有任何人幫我,自己又不懂,也不知道買本書看看,當時就只知道餵奶,寶寶吃完了帶著去樓下轉轉曬曬太陽,很少和寶寶交流。

以至於有一次回老家,我媽說“人家的寶寶都能吐字了,咱家的怎麼還不會喊媽媽呢,我說“沒事的,孩子爸小時候說話就慢,可能是遺傳。”我媽說“誰跟你說的,寶寶呢,並不是喂飽了就算了,然後就可以不用管了,要多交流,這樣說話才快,你以為人家的寶寶一歲多會說話都是遺傳嗎?”“我知道我錯了”

其實,寶寶在兩三個月的時候,是能發出較多的字音的,只要仔細聽,還是很清楚的,做父母的可以利用這個機會對寶寶進行發音訓練,多跟寶寶笑,用手指放在寶寶的嘴邊輕拍,讓寶寶發出哇哇的聲音,也可以將寶寶的手放在爸爸媽媽的嘴邊拍出聲音,這些都可以作為對寶寶發音的基礎訓練。

最後呢,不要總覺得這個時期的寶寶什麼也不懂,其實這個時候,寶寶是能夠很準確的做出對外界的反應,他會經常通過微笑跟媽媽進行交流,引起媽媽的注意,還會躺著等著媽媽發出微笑的聲音,他就能做出回應。

還會模仿媽媽的面部表情,比如媽媽說話的時候,他也會張大嘴巴,並睜開眼睛,媽媽吐舌頭,

他也會照樣學,所以,寶寶早期的訓練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