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小學生發明家的作品 部分柵欄已被拆 巴鐵項目何去何從

巴鐵

小學生發明家宋永洲帶著它的“立體快巴”模型和視頻,

在第13屆北京國際科技產業博覽會上亮相,

因被英國《紐約時報》報導而引發關注。

國內諸多媒體紛紛採訪,

但經論證技術不可行,“立體快巴”專案告吹。

隨後,白志明將此項目改名為“巴鐵”,

並重新進行商業推廣,但技術上的問題依舊沒有解決。

巴鐵

以下為小編整理的關於巴鐵專案的技術漏洞:

1、交通設施不匹配。巴鐵整體較高,且巴鐵下部通行高度為2.2米,遇到立交橋怎麼辦?

巴鐵

2、對交通規則是個挑戰。大車肚子底下跑小車看上去很美,但是兩個交通系統放在一起問題就來了。到了交叉路口變換車道都成為了一件相當危險的事。除此以外,大型車的啟動速度一定比較慢,那麼當一輛巴鐵需要轉向時,所有的車輛都要停下給它讓路,一定會造成擁堵,這時候巴鐵的實際效率就大大地打折扣了。

巴鐵

3、重量巨大。一組巴鐵設計載客1200人,以每個人加行李重75公斤計算,再加上鋼制車體本身重量,且不說資質問題,巴鐵載客運營時總的最大重量超過100噸,相當於重載火車,如果考慮到雙向車可能在橋上重疊的情況,那麼幾乎世界上所有的立交橋都無法承受它的重量。

巴鐵

4、一組巴鐵身長60米左右,轉彎的問題無法解決。公路不可能像鐵路那樣有大弧線式的轉彎,巴鐵體量這麼大,小半徑轉彎就成了問題。實際上,大型車在轉彎的時候,前輪與後輪所劃過的是兩個完全不同的半弧。對於完全自由的橡膠輪車當然不是問題,但是對於要求每個輪子都不能出軌的巴鐵這就成了問題。

巴鐵

5、最為重要的安全問題。巴鐵上人員密集、距離地面2米多高,一旦出了事情,比如火災、交通事故等,乘客逃生等問題都要考慮。如果把整個車廂放下,下方有其他車輛,後果不堪設想。

巴鐵

專案涉及到公共安全問題,國家將會對生產企業實行准入制度,在工信部、發改委取得資質後,產品要經過工信部審查,符合國家標準,審批完成以後才可以生產,並納入工信部的目錄。

巴鐵起初只是按“旅遊項目”審批的,而實際上,少數政府也雖是支援巴鐵創業,並沒有實際落地建設巴鐵的資訊。

眼下由於巴鐵閒置在工棚裡佈滿灰塵許久,部分柵欄已開始被拆除,

各位網友,有什麼觀點不妨在討論留言。

巴鐵

專案涉及到公共安全問題,國家將會對生產企業實行准入制度,在工信部、發改委取得資質後,產品要經過工信部審查,符合國家標準,審批完成以後才可以生產,並納入工信部的目錄。

巴鐵起初只是按“旅遊項目”審批的,而實際上,少數政府也雖是支援巴鐵創業,並沒有實際落地建設巴鐵的資訊。

眼下由於巴鐵閒置在工棚裡佈滿灰塵許久,部分柵欄已開始被拆除,

各位網友,有什麼觀點不妨在討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