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投資者要擦亮眼睛 仔細辨別名稱相近文交所

【市商網2017年5月8日訊】 近日,一篇名為《知名IT記者劉韌涉嫌金融詐騙》的新聞在文交圈內掀起不小的波瀾,一方面大家都抱著看熱鬧的心態等待事件下一步進展,而另一方面,在清理整頓的大環境之下,

任何違規違法消息的爆出都會令從業者、投資人的神經再度緊張起來。

這篇文章開頭就直接提出“知名IT記者劉韌涉嫌操控安徽文交所交易”,而隨後卻開啟了“安徽文交所”、“安徽文交中心”兩個名稱任意切換模式,一會兒介紹“《西廂窺簡圖》是安徽文交所一個交易品種”,一會兒介紹“《西廂窺簡圖》在安徽文交中心掛牌上市”,讓小編看的是一頭霧水。直到隨後文章“有圖有真相”的曬出了該事件當事人劉韌的名片,

清楚顯示“劉韌”為“安徽文化藝術品交易中心顧問”,才確認文章涉及的交易所應為安徽文交中心,而非安徽文交所。真是讓小編忍不住想直呼“十四不是四十,四十不是十四”啊。

其實文交所名稱相近,不僅會讓一些粗心的媒體誤報誤傷,也會讓不明就裡的投資人和廣大群眾產生誤會,安徽文交所和安徽文交中心到底是什麼關係?它們是獨立的兩家機構還是其中另有緣由?今天,我們就來細數一下那些名稱“撞臉”實際上卻毫不相關的交易所。

以安徽文交中心來說,它的全稱是“安徽文化藝術品交易中心”,成立於2011年7月,由合肥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批准設立,主要從事文化藝術品交易服務、文化藝術品投融資服務。“劉韌事件”發生後,劉韌本人和安徽文交中心至今尚未對外界發出任何聲明,而登錄安徽文交中心的官網可以發現《西廂秘本窺簡圖》仍在作為版畫類別進行交易。

而此次被誤傷的安徽文交所全稱則為“安徽省文化產權交易所”,與安徽文化藝術品交易中心沒有任何關係。安徽文交所是經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依法設立,並於2010年4月28日正式成立的國有獨資公司,隸屬于安徽公共資源交易集團,是安徽省唯一一家綜合性文化產權交易所,也是集文化版權、物權、債權、智慧財產權等各類文化產權權益為交易對象的專業化、市場化平臺,

是安徽省文化體制改革的重要市場平臺,也是安徽省公共資源交易市場建設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目前安徽文交所仍以新聞出版發行、廣播電視電影專用權益轉讓、各類出版權使用權等相關的文化產權交易服務,以及為各類投資機構和各類基金對文化產業投資業務提供策劃、諮詢服務為主要經營內容。

劉韌涉嫌操控安徽文交中心交易一事尚未有最終定論,但是廣東創意文化產權交易中心以文化藝術品為標的進行虛假期貨交易的行為卻已經被公安機關查處。他們打著文化交易所的幌子將,將子虛烏有的文化藝術品以期貨的形式掛在其交易平臺上進行虛假交易,交易軟體內顯示的走勢圖實際為套用國外期貨平臺的K線圖,跟他們所宣稱的藝術品投資毫無關聯。據瞭解,此案件受騙總人數8000餘人,涉案金額高達10億元人民幣,造成了極為惡劣的社會影響。

廣東創意文化產權交易中心之前簡稱為“深文所”,直至2016年10月才更名為“廣東文交所”,但是“深文所”一名仍舊為許多人所熟知,甚至將“深文所”與“深圳文交所”進行了混淆,這給深圳文化產權交易所帶來了不小的困擾,不得不多次發佈聲明澄清,深圳文化產權交易所,簡稱“深圳文交所”,與曾經的“深文所”即廣東創意文化產權交易中心不存在任何關係。

深圳文化產權交易所是中宣部、中國證監會等九部委聯合發出的《關於金融支持文化產業振興和發展繁榮的指導意見》中確定成立的國家級文化產權交易所及投融資綜合服務平臺,於2009年正式成立,一直以來堅持自己作為國家級文交所的責任擔當,積極投身于文化企業投融資服務,促進文化與金融的深入融合發展。

另外還需要注意的是,深圳文化產權交易所曾經多次明確表明不會開展郵幣卡類業務。近日隨著第三次清理整頓交易場所工作的持續深入推進而宣佈退市的深圳郵幣卡交易中心與深圳文化產權交易所也沒有任何關係,並不是後者的郵幣卡業務平臺。

名稱同樣被大眾混淆的還有天津文交所和天津文化藝術品交易所。天津文交所指的是天津文化產權交易所,是經天津市人民政府批准設立的綜合性文化產權交易服務機構,由天津市委宣傳部直接領導,是以文化股權、債權、物權、版權等各類文化產權為交易對象的專業化服務平臺。在網上搜索“天津文交所”的消息,都會將這幾個字與當年的“藝術品份額化”事件掛鉤,而實際上這個事件的“歸屬地”應該是天津文化藝術品交易所。

天津文化藝術品交易所是一家私企控股企業,由天津濟川投資發展有限公司、天津市泰運天成投資有限公司、天津新金融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及部分自然人共同出資設立,經天津市人民政府批准並於2009年9月17日在天津市工商行政管理局註冊成立。2011年,天津文化藝術品交易所首次以“拆分”方式推出了天津畫家白庚延的兩幅作品《黃河咆嘯》和《燕塞秋》,上市30個交易日行情就一路暴漲了17倍,兩幅畫作的流通總市值超過1.8億元,比當時國內書畫作品成交價最高的齊白石的《可惜無聲》還要高出8千多萬元。如此瘋狂的行情顯然違背市場規律,也存在著巨大的金融風險隱患,因此在2011年末被國務院出臺的《國務院關於清理整頓各類交易場所切實防範金融風險的決定》,也就是業內人士常說的38號文緊急叫停。大家在傳播這一事件時沒有進行準確分辨,將天津文化藝術品交易所簡稱為了“天津文交所”,雖然並無惡意,不過想必天津文化產權交易所本尊應該是深受其擾,要知道這兩家機構根本沒有任何瓜葛。

而福建海峽文交所也曾受到過因名稱相似不易區分而被人誤解的情況,為此還曾經發佈過官方聲明,表示“福建海峽文交所與中國海峽國際文交所是兩家獨立的機構且無任何關係。請各位投資者,仔細辨別,謹慎選擇。”聲明中提到的中國海峽國際文交所總部設在香港,註冊公司為中國海峽古潤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名為丘鴻彬,主營業務為各類文化藝術品權益拆分和類證券運作。2016年5月中旬,中國海峽古潤投資公司運營的中國海峽文交所涉嫌詐騙,涉及金額數億元,投資者遍佈全國,案件被立案調查,主要嫌疑人也被警方控制。

而福建海峽文化產權交易所則是經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由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海峽出版發行集團、海峽都市報社、福建東南拍賣有限公司等機構聯合出資成立,是福建省主要文化企業強強聯手,共同打造的文化產權交易平臺,也是福建省唯一一家省級文化產權交易專業機構。

交易所名稱“撞臉”只是無意為之的巧合,作為旁人無法進行評說,但是作為消息傳播方和相關從業人員在這些情況下卻必須擦亮眼睛進行區分,不要鬧出張冠李戴的烏龍;而投資者則更應謹慎對待、仔細辨別之後再選擇合規合法文交所進行投資,才能更好的保護自己的資產安全。

劉韌涉嫌操控安徽文交中心交易一事尚未有最終定論,但是廣東創意文化產權交易中心以文化藝術品為標的進行虛假期貨交易的行為卻已經被公安機關查處。他們打著文化交易所的幌子將,將子虛烏有的文化藝術品以期貨的形式掛在其交易平臺上進行虛假交易,交易軟體內顯示的走勢圖實際為套用國外期貨平臺的K線圖,跟他們所宣稱的藝術品投資毫無關聯。據瞭解,此案件受騙總人數8000餘人,涉案金額高達10億元人民幣,造成了極為惡劣的社會影響。

廣東創意文化產權交易中心之前簡稱為“深文所”,直至2016年10月才更名為“廣東文交所”,但是“深文所”一名仍舊為許多人所熟知,甚至將“深文所”與“深圳文交所”進行了混淆,這給深圳文化產權交易所帶來了不小的困擾,不得不多次發佈聲明澄清,深圳文化產權交易所,簡稱“深圳文交所”,與曾經的“深文所”即廣東創意文化產權交易中心不存在任何關係。

深圳文化產權交易所是中宣部、中國證監會等九部委聯合發出的《關於金融支持文化產業振興和發展繁榮的指導意見》中確定成立的國家級文化產權交易所及投融資綜合服務平臺,於2009年正式成立,一直以來堅持自己作為國家級文交所的責任擔當,積極投身于文化企業投融資服務,促進文化與金融的深入融合發展。

另外還需要注意的是,深圳文化產權交易所曾經多次明確表明不會開展郵幣卡類業務。近日隨著第三次清理整頓交易場所工作的持續深入推進而宣佈退市的深圳郵幣卡交易中心與深圳文化產權交易所也沒有任何關係,並不是後者的郵幣卡業務平臺。

名稱同樣被大眾混淆的還有天津文交所和天津文化藝術品交易所。天津文交所指的是天津文化產權交易所,是經天津市人民政府批准設立的綜合性文化產權交易服務機構,由天津市委宣傳部直接領導,是以文化股權、債權、物權、版權等各類文化產權為交易對象的專業化服務平臺。在網上搜索“天津文交所”的消息,都會將這幾個字與當年的“藝術品份額化”事件掛鉤,而實際上這個事件的“歸屬地”應該是天津文化藝術品交易所。

天津文化藝術品交易所是一家私企控股企業,由天津濟川投資發展有限公司、天津市泰運天成投資有限公司、天津新金融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及部分自然人共同出資設立,經天津市人民政府批准並於2009年9月17日在天津市工商行政管理局註冊成立。2011年,天津文化藝術品交易所首次以“拆分”方式推出了天津畫家白庚延的兩幅作品《黃河咆嘯》和《燕塞秋》,上市30個交易日行情就一路暴漲了17倍,兩幅畫作的流通總市值超過1.8億元,比當時國內書畫作品成交價最高的齊白石的《可惜無聲》還要高出8千多萬元。如此瘋狂的行情顯然違背市場規律,也存在著巨大的金融風險隱患,因此在2011年末被國務院出臺的《國務院關於清理整頓各類交易場所切實防範金融風險的決定》,也就是業內人士常說的38號文緊急叫停。大家在傳播這一事件時沒有進行準確分辨,將天津文化藝術品交易所簡稱為了“天津文交所”,雖然並無惡意,不過想必天津文化產權交易所本尊應該是深受其擾,要知道這兩家機構根本沒有任何瓜葛。

而福建海峽文交所也曾受到過因名稱相似不易區分而被人誤解的情況,為此還曾經發佈過官方聲明,表示“福建海峽文交所與中國海峽國際文交所是兩家獨立的機構且無任何關係。請各位投資者,仔細辨別,謹慎選擇。”聲明中提到的中國海峽國際文交所總部設在香港,註冊公司為中國海峽古潤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名為丘鴻彬,主營業務為各類文化藝術品權益拆分和類證券運作。2016年5月中旬,中國海峽古潤投資公司運營的中國海峽文交所涉嫌詐騙,涉及金額數億元,投資者遍佈全國,案件被立案調查,主要嫌疑人也被警方控制。

而福建海峽文化產權交易所則是經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由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海峽出版發行集團、海峽都市報社、福建東南拍賣有限公司等機構聯合出資成立,是福建省主要文化企業強強聯手,共同打造的文化產權交易平臺,也是福建省唯一一家省級文化產權交易專業機構。

交易所名稱“撞臉”只是無意為之的巧合,作為旁人無法進行評說,但是作為消息傳播方和相關從業人員在這些情況下卻必須擦亮眼睛進行區分,不要鬧出張冠李戴的烏龍;而投資者則更應謹慎對待、仔細辨別之後再選擇合規合法文交所進行投資,才能更好的保護自己的資產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