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起跑線上的輸贏:上海“幼升小查三代”, 香港幼童學程式設計

前幾日,上海“幼升小”考題“考糊”各位家長的消息刷爆了朋友圈,

許多人紛紛自嘲稱智商/學歷/身材(???)不行的話孩子連小學都沒法上了。今天看到了香港的情況,感覺更加微妙了。

上海涉事學校日前已經發表聲明稱家長問卷屬於自願行為,是讓家長在等候過程中“動一下腦,不至於太枯燥”,不與入學掛鉤,

上海市教委也在獲悉此事後要求相關學校立即整改,並通報相關情況及處理意見,並將核減其明年招生計畫。

複習一下被智商壓制的恐懼:

被拼爹媽拼爺爺奶奶支配的恐懼:

複習完畢,心情複雜。

雖然這次事件本身已經得到及時處理,但是許多網友依然處於“後怕”中:讀書是越來越難了,孩子們之間比完成績比才藝,現在連父母、爺爺奶奶也都得拿出來比較一番了…加上戶口,學區房等多重壓力,如今再也不是考個好大學就能逐漸走上人生巔峰的時代了--念不了一所好的小學,怎麼去考好中學好大學?

就在許多魔都家長為自己的孩子“輸在了起跑線上”而傷感的時候,這部香港的紀錄片或許可以給大家帶來一絲“安慰”?

紀錄片的名字叫做《沒有起跑線》。

自然不是安慰大家說現在競爭沒有那麼激烈的意思了… 因為本片一開頭,就奠定了這樣的基調:

小編雖然身在北京,但是覺得這位受訪者說的太有道理了。

買房帶來的壓力不必多說,如今不怎麼瀟灑的香港家長們已經比“怪獸家長”、“直升機家長”、“虎爸虎媽”更進一步了,不是贏在起跑線,而是“贏在子宮裡”。

比如27歲的受訪者Irene,已經有了一個一歲半的兒子,但是因為不想成為“怪獸家長”,並沒有對兒子過多要求。結果到了幼稚園報名的時候,發現兒子的表現不如其他的小朋友,最後竟沒有幼稚園錄取兒子。

??? 親媽無誤

如今她懷上了二胎,在孩子還沒出生時就非常注重胎教,孕期就已經開始四處奔走,收集幼稚園報名資訊,“這次一定不能輸”。

競爭無處不在,孩子還沒出生,父母之間的較量已經展開。在做足了準備進入了幼稚園之後,香港父母和孩子們為了上個好小學有多拼?

在紀錄片中,家長要求孩子抓緊一切時間學習,從三四歲開始每天學滿6個小時,為了節約中午時間上午和下午上兩家幼稚園,興趣班你報10個我就報20個…

興趣班也不再是你以為的“興趣”班了,唱歌跳舞畫畫都要玩出新意,樂器最好要學別人見都沒見過的高級貨,還要達到專業級別,甚至有的孩子已經開始學習程式設計了。

心疼幼稚園的寶寶們,順便回憶一下自己美好的童年(小編至今也沒習得什麼高級技能,慚愧)...

孩子們真的非常的辛苦,但是也並不是像有人想像的那樣“怨聲載道”或者要求“減負”,相反,他們對自己是高標準嚴要求,時刻都不放鬆:

小小年級要承受這麼多壓力,就這樣念到大學,畢業還要面臨就業,就業還要面臨買車買房結婚生子,每一關都讓人感覺身體被掏空… 其實看到這裡,相信有人跟小編一樣感覺到,這些不是香港地區特例,很多其實也是真實存在於我們身邊的家長與孩子們的故事。

外媒也關注到了中國孩子們上學的問題,《每日電訊報》(The Telegraph)在報導上海家長考試時一下就舉了3個相關栗子:

The Telegraph last year reported on an insect-ridden alleyway in Beijing being sold for a price similar to plush homes in Kensington and Chelsea because of the desirable catchment area.

《每日電訊報》去年報導過北京的一條狹窄的小過道因為是學區房而賣出天價,均價堪比肯辛頓、切爾西地區的豪宅。

Private schools – which make up about six per cent of enrolments at Shanghai primary schools - accept students on the basis of interviews and are not permitted to test applicants.

上海私立學校招生人數占小學入學人數的6%左右,只接受面談,不能對申請人進行考試。

Reports in March said a private school in the southern city of Guangzhou would only enroll students whose parents achieved college degrees or above.

3月的報導稱,中國南方的廣州有部分小學只招收父母學歷在本科及以上的學生入學。

雖然聽起來不怎麼美好,但都是此前引起社會關注的的事件。可見中國的基礎教育品質讓歪果仁羡慕,但是學生如何接受到優質教育卻引發了一些吐槽。

對於競爭日漸激烈的各種升學考試,你怎麼看?上個好的幼稚園/小學/中學/大學對孩子日後發展有多少幫助?歡迎留言與我們分享。

Sources: thepaper.cn, The Telegraph

學區房等多重壓力,如今再也不是考個好大學就能逐漸走上人生巔峰的時代了--念不了一所好的小學,怎麼去考好中學好大學?

就在許多魔都家長為自己的孩子“輸在了起跑線上”而傷感的時候,這部香港的紀錄片或許可以給大家帶來一絲“安慰”?

紀錄片的名字叫做《沒有起跑線》。

自然不是安慰大家說現在競爭沒有那麼激烈的意思了… 因為本片一開頭,就奠定了這樣的基調:

小編雖然身在北京,但是覺得這位受訪者說的太有道理了。

買房帶來的壓力不必多說,如今不怎麼瀟灑的香港家長們已經比“怪獸家長”、“直升機家長”、“虎爸虎媽”更進一步了,不是贏在起跑線,而是“贏在子宮裡”。

比如27歲的受訪者Irene,已經有了一個一歲半的兒子,但是因為不想成為“怪獸家長”,並沒有對兒子過多要求。結果到了幼稚園報名的時候,發現兒子的表現不如其他的小朋友,最後竟沒有幼稚園錄取兒子。

??? 親媽無誤

如今她懷上了二胎,在孩子還沒出生時就非常注重胎教,孕期就已經開始四處奔走,收集幼稚園報名資訊,“這次一定不能輸”。

競爭無處不在,孩子還沒出生,父母之間的較量已經展開。在做足了準備進入了幼稚園之後,香港父母和孩子們為了上個好小學有多拼?

在紀錄片中,家長要求孩子抓緊一切時間學習,從三四歲開始每天學滿6個小時,為了節約中午時間上午和下午上兩家幼稚園,興趣班你報10個我就報20個…

興趣班也不再是你以為的“興趣”班了,唱歌跳舞畫畫都要玩出新意,樂器最好要學別人見都沒見過的高級貨,還要達到專業級別,甚至有的孩子已經開始學習程式設計了。

心疼幼稚園的寶寶們,順便回憶一下自己美好的童年(小編至今也沒習得什麼高級技能,慚愧)...

孩子們真的非常的辛苦,但是也並不是像有人想像的那樣“怨聲載道”或者要求“減負”,相反,他們對自己是高標準嚴要求,時刻都不放鬆:

小小年級要承受這麼多壓力,就這樣念到大學,畢業還要面臨就業,就業還要面臨買車買房結婚生子,每一關都讓人感覺身體被掏空… 其實看到這裡,相信有人跟小編一樣感覺到,這些不是香港地區特例,很多其實也是真實存在於我們身邊的家長與孩子們的故事。

外媒也關注到了中國孩子們上學的問題,《每日電訊報》(The Telegraph)在報導上海家長考試時一下就舉了3個相關栗子:

The Telegraph last year reported on an insect-ridden alleyway in Beijing being sold for a price similar to plush homes in Kensington and Chelsea because of the desirable catchment area.

《每日電訊報》去年報導過北京的一條狹窄的小過道因為是學區房而賣出天價,均價堪比肯辛頓、切爾西地區的豪宅。

Private schools – which make up about six per cent of enrolments at Shanghai primary schools - accept students on the basis of interviews and are not permitted to test applicants.

上海私立學校招生人數占小學入學人數的6%左右,只接受面談,不能對申請人進行考試。

Reports in March said a private school in the southern city of Guangzhou would only enroll students whose parents achieved college degrees or above.

3月的報導稱,中國南方的廣州有部分小學只招收父母學歷在本科及以上的學生入學。

雖然聽起來不怎麼美好,但都是此前引起社會關注的的事件。可見中國的基礎教育品質讓歪果仁羡慕,但是學生如何接受到優質教育卻引發了一些吐槽。

對於競爭日漸激烈的各種升學考試,你怎麼看?上個好的幼稚園/小學/中學/大學對孩子日後發展有多少幫助?歡迎留言與我們分享。

Sources: thepaper.cn, The Telegra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