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斯人已去,故土情深丨家鄉人深情懷念李昭!

“1999年李昭奶奶回胡耀邦故居參觀時,我只說了一句‘李昭奶奶,歡迎您回家’,她頓時哽咽不能成聲……”

“耀邦中學的建立,她老人家十分關注。特意回中和細看了耀邦中學的建設圖紙,

並題寫了八字校訓,還反復叮囑‘要讓孩子們讀好書’……”

往事如煙,故土情深。與胡耀邦結為伴侶,李昭——這位受人尊敬的女性成為了瀏陽的兒媳婦。作為同志伴侶,她與胡耀邦“摯愛之情不改”;而作為瀏陽的兒媳婦,她對瀏陽建設和發展時時關注,對瀏陽學子成長常常記掛在心,對瀏陽的殷殷關愛之情有目共睹。在與家鄉人的交往中,那份深厚的故土情同樣令人感動。

李昭牽掛家鄉,家鄉也掛念著她。圖為李昭生前,長沙市委常委、瀏陽市委書記曹立軍代表家鄉人民前往看望。

這一份深厚的故土情,讓無數瀏陽人動情。李昭逝世後,瀏陽人紛紛以不同的方式表達對她的無盡懷念。長沙市委常委、瀏陽市委書記曹立軍代表瀏陽人民送去了花圈,

表達了深深的哀悼之情。

一句“歡迎您回家”,讓她哽咽不能成聲

“李昭奶奶,歡迎您回家。”1999年,曾在胡耀邦故居擔任講解員,現任瀏陽文廟館長黃麗的一句話,讓李昭“心情變得有些激動,哽咽不能成聲”。

李昭與丈夫胡耀邦風雨同舟48載,榮辱與共,相攜同行。也正因如此,李昭一直十分關心耀邦家鄉的建設和發展。自1989年胡耀邦逝世後,李昭分別於1995年、1999年和2009年前後三次回到瀏陽。

而1999年的這一次,黃麗對自己當年接待的這位“特殊遊客”印象十分深刻。

“她是5月1日上午來故居的。”對這個日子,黃麗一直記得非常清楚。

“一大早,我便等候在故居。當我看到一位穿著樸素的老人由工作人員陪同進來時,便知道是她了。由此,我也向她道了第一句歡迎詞‘李昭奶奶,歡迎您回家’。也正是這一句話,一下子拉近了彼此的距離。因為靠得十分近,所以能感覺到她聽到這句話後是十分激動的。

“儘管以前她也回來過,有的講解內容肯定是知道的。但在整個的講解過程中,她都非常的隨和。”黃麗回憶道,時隔十八年,老人的音容笑貌及平易近人都給人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

“要讓家鄉的孩子們讀好書”

在中和鎮,

耀邦中學(今中和鎮中和初級中學)與李昭也有一段淵源。

“當年,附近的孩子能去的兩所學校分別位於中和與山棗潭,學校條件一般。因此,將兩所學校合二為一,建設一所高標準化的中學成了迫在眉睫的事情……”因先後擔任中和中學教導主任與耀邦中學的副校長,謝鳳吾對籌建耀邦中學的來龍去脈頗為熟悉。

“要讓家鄉的孩子們讀好書!”在籌建的過程中,李昭得知了這個消息後十分高興,並給予了極大的支持,表示日後會抽空來學校參觀。

1999年,耀邦中學開學辦班,正式運行。

“老師,有客人來參觀啦,快過來……”1999年5月1日中午,隨著孩子們興奮的叫聲,時任耀邦中學副校長的謝鳳吾老師疾步朝人流處走去。待走近後,他才驚訝地發現,客人正是李昭。

“胡耀邦生前秘書戴煌,因為著作《胡耀邦與平反冤假錯案》一書,他將自己的10萬元稿費捐贈給了耀邦中學。”謝鳳吾回憶,李昭正是在此時,回到了中和,並參加戴煌夫婦的捐贈儀式。

在認真聆聽了學校的基本情況彙報後,李昭還摘下眼鏡細看了耀邦中學的建設圖紙,並連連點頭稱讚。“崇德、尚志、勤奮、創新”,不顧年事已高,李昭親筆寫下這八字校訓,勉勵全校師生奮發向上。

時至今日,每每看到這八字校訓,謝鳳吾都感覺意義深遠:“這八個字的校訓其實很有意味,將‘德’字放在了首位。”

臨別時,李昭找家人和工作人員湊了兩萬元錢,硬是要捐給當地的小學,“我們執意推託了一番,她都要生氣了。我們只好暫時收下,最後請機場送行人員偷偷地放回到她行李中。”

2006年,耀邦雕像揭幕的時候,李昭因為身體健康緣故未能親自前來,還托人帶來了一封《致耀邦中學全體師生的一封信》。至今,這封信仍保存在學校的檔案館,激勵著耀邦家鄉的孩子們好好讀書、奮發向上。

“要讓家鄉的孩子們讀好書!”在瀏陽師生們的心中,這句話不僅僅是李昭的一句叮囑,更是她對家鄉學子的殷殷期望之情。

【講述】

熱情待客,親自下廚做湘菜

“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我心裡的悲傷之情油然而生。雖然與她(李昭)老人家只有一面之交,但印象非常深刻。她的音容笑貌以及對瀏陽的關愛之情讓人感受至深,難以忘懷……”

2000年3月,因為錄製《天南地北瀏陽人》,瀏陽電視臺記者周樂冰與同事劉章明等人前往北京參與攝製,並拜訪了胡耀邦與李昭位於會計司胡同的家。

熱情留客,並親自下廚

“怎麼也不敢相信這處普普通通的平房便是胡耀邦及夫人李昭居住的地方。”輾轉找到目的地——處於會計司胡同中一所極其普通的磚木結構院子時,周樂冰和劉章明有點錯愕。

被邀請進入院內後,周樂冰好奇地打量著這裡的一切,卻發現院內牆面和地面都是青磚砌的,地坪還是沙土鋪成的。

移步室內,客廳正面牆上掛著胡耀邦遺像,正牆下是李昭親手培植的花,姹紫嫣紅。

“耀邦同志健在時,工作很忙,沒有時間陪來北京的鄉親吃過一頓飯。今天你們來了,我一定要留你們吃頓飯,表達一點心意。”李昭對家鄉人的那份熱忱溢於言表,轉身便交代廚師:“家鄉來客了,炒菜要放辣椒,要有湘菜味……”

小坐片刻,很快便到飯點。讓一行人十分感動的是,除了交代廚師做的一桌菜,李昭還親自跑到廚房炒了一碟青椒肉絲。

瀏陽的父老鄉親她時刻掛心頭

“樸實而隨和,沒有一點架子。”飯後,應家鄉媒體的請求,李昭非常爽快地接受了採訪。

除了簡單地聊了些自己的情況,李昭還請來了胡耀邦同志生前的一位元秘書介紹相關情況。

“胡耀邦同志顧全大局,一心為公,健在時沒有給家鄉太多的特別幫助。作為瀏陽的兒媳婦,我感到心中有愧呀,對不起中和的父老鄉親,更對不起瀏陽的父老鄉親……”做完採訪後,李昭拿出一封信遞到他們手中:“拜請你們轉交給長沙市的同志,並捎話請他們多關心一下耀邦家鄉的父老鄉親,代耀邦同志還革命老區人民一份革命情誼,耀邦同志在九泉之下也會感到安慰!”

李昭對瀏陽的關心和深厚情誼,瀏陽人民一直銘記在心。李昭生前,瀏陽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多次前往北京看望、慰問老人,瞭解老人的身體狀況,表達對老人的謝意。

一道火焙魚,曾讓她連連稱讚

1998年至2000年,曾致前往北京廣播學院脫產學習播音主持。入學後的一個週末,按照事前的約定,曾致前往會計司胡同胡耀邦與李昭的家進行拜訪。曾致的到來讓李昭很是高興:“十分歡迎你這位小老鄉。”

“一如自家人一樣,她待我完全就是自家長輩的風範。”曾致回憶,在北京讀書的三年期間,他一共去李昭家拜訪過四五次,其中有三次在其家中吃飯:“每次走的時候她都交代我週末可以來家裡吃飯,如果願意留宿可以住在客房。”

而讓曾致印象最為深刻的是1999年的一次拜訪。從瀏陽返回北京的曾致特意帶去了瀏陽的火焙魚與豆豉。對於這份禮物,李昭很是歡喜地收下了,當下還向曾致請教了烹飪方法。

鮮紅的辣椒,噴香的豆豉,再配上地道的瀏陽火焙魚,一道來自瀏陽家鄉的美味就這樣被端上桌。在連嘗數筷之後,老人家連連表示“好吃”,並稱這才是真正的家鄉味道。

並給予了極大的支持,表示日後會抽空來學校參觀。

1999年,耀邦中學開學辦班,正式運行。

“老師,有客人來參觀啦,快過來……”1999年5月1日中午,隨著孩子們興奮的叫聲,時任耀邦中學副校長的謝鳳吾老師疾步朝人流處走去。待走近後,他才驚訝地發現,客人正是李昭。

“胡耀邦生前秘書戴煌,因為著作《胡耀邦與平反冤假錯案》一書,他將自己的10萬元稿費捐贈給了耀邦中學。”謝鳳吾回憶,李昭正是在此時,回到了中和,並參加戴煌夫婦的捐贈儀式。

在認真聆聽了學校的基本情況彙報後,李昭還摘下眼鏡細看了耀邦中學的建設圖紙,並連連點頭稱讚。“崇德、尚志、勤奮、創新”,不顧年事已高,李昭親筆寫下這八字校訓,勉勵全校師生奮發向上。

時至今日,每每看到這八字校訓,謝鳳吾都感覺意義深遠:“這八個字的校訓其實很有意味,將‘德’字放在了首位。”

臨別時,李昭找家人和工作人員湊了兩萬元錢,硬是要捐給當地的小學,“我們執意推託了一番,她都要生氣了。我們只好暫時收下,最後請機場送行人員偷偷地放回到她行李中。”

2006年,耀邦雕像揭幕的時候,李昭因為身體健康緣故未能親自前來,還托人帶來了一封《致耀邦中學全體師生的一封信》。至今,這封信仍保存在學校的檔案館,激勵著耀邦家鄉的孩子們好好讀書、奮發向上。

“要讓家鄉的孩子們讀好書!”在瀏陽師生們的心中,這句話不僅僅是李昭的一句叮囑,更是她對家鄉學子的殷殷期望之情。

【講述】

熱情待客,親自下廚做湘菜

“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我心裡的悲傷之情油然而生。雖然與她(李昭)老人家只有一面之交,但印象非常深刻。她的音容笑貌以及對瀏陽的關愛之情讓人感受至深,難以忘懷……”

2000年3月,因為錄製《天南地北瀏陽人》,瀏陽電視臺記者周樂冰與同事劉章明等人前往北京參與攝製,並拜訪了胡耀邦與李昭位於會計司胡同的家。

熱情留客,並親自下廚

“怎麼也不敢相信這處普普通通的平房便是胡耀邦及夫人李昭居住的地方。”輾轉找到目的地——處於會計司胡同中一所極其普通的磚木結構院子時,周樂冰和劉章明有點錯愕。

被邀請進入院內後,周樂冰好奇地打量著這裡的一切,卻發現院內牆面和地面都是青磚砌的,地坪還是沙土鋪成的。

移步室內,客廳正面牆上掛著胡耀邦遺像,正牆下是李昭親手培植的花,姹紫嫣紅。

“耀邦同志健在時,工作很忙,沒有時間陪來北京的鄉親吃過一頓飯。今天你們來了,我一定要留你們吃頓飯,表達一點心意。”李昭對家鄉人的那份熱忱溢於言表,轉身便交代廚師:“家鄉來客了,炒菜要放辣椒,要有湘菜味……”

小坐片刻,很快便到飯點。讓一行人十分感動的是,除了交代廚師做的一桌菜,李昭還親自跑到廚房炒了一碟青椒肉絲。

瀏陽的父老鄉親她時刻掛心頭

“樸實而隨和,沒有一點架子。”飯後,應家鄉媒體的請求,李昭非常爽快地接受了採訪。

除了簡單地聊了些自己的情況,李昭還請來了胡耀邦同志生前的一位元秘書介紹相關情況。

“胡耀邦同志顧全大局,一心為公,健在時沒有給家鄉太多的特別幫助。作為瀏陽的兒媳婦,我感到心中有愧呀,對不起中和的父老鄉親,更對不起瀏陽的父老鄉親……”做完採訪後,李昭拿出一封信遞到他們手中:“拜請你們轉交給長沙市的同志,並捎話請他們多關心一下耀邦家鄉的父老鄉親,代耀邦同志還革命老區人民一份革命情誼,耀邦同志在九泉之下也會感到安慰!”

李昭對瀏陽的關心和深厚情誼,瀏陽人民一直銘記在心。李昭生前,瀏陽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多次前往北京看望、慰問老人,瞭解老人的身體狀況,表達對老人的謝意。

一道火焙魚,曾讓她連連稱讚

1998年至2000年,曾致前往北京廣播學院脫產學習播音主持。入學後的一個週末,按照事前的約定,曾致前往會計司胡同胡耀邦與李昭的家進行拜訪。曾致的到來讓李昭很是高興:“十分歡迎你這位小老鄉。”

“一如自家人一樣,她待我完全就是自家長輩的風範。”曾致回憶,在北京讀書的三年期間,他一共去李昭家拜訪過四五次,其中有三次在其家中吃飯:“每次走的時候她都交代我週末可以來家裡吃飯,如果願意留宿可以住在客房。”

而讓曾致印象最為深刻的是1999年的一次拜訪。從瀏陽返回北京的曾致特意帶去了瀏陽的火焙魚與豆豉。對於這份禮物,李昭很是歡喜地收下了,當下還向曾致請教了烹飪方法。

鮮紅的辣椒,噴香的豆豉,再配上地道的瀏陽火焙魚,一道來自瀏陽家鄉的美味就這樣被端上桌。在連嘗數筷之後,老人家連連表示“好吃”,並稱這才是真正的家鄉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