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業餘馬拉松跑者參加奧運會是好事,只是中國田協走錯路了!

4月23日倫敦馬拉松的結束,標誌著上半年大滿貫賽季的落幕。下一場WMM賽事,其實不是9月底的柏林馬拉松,而是8月6日上演的倫敦世錦賽馬拉松決戰。

不過,對中國馬拉松愛好者來說,

上半年的大戲還有最後一場:4月29日舉行的第13屆全運會馬拉松賽暨2017天津(武清)國際馬拉松賽。它同時充當倫敦世錦賽的中國選拔賽。

全運會前的一個小插曲

就在距比賽只剩10天的4月20日,發生了一個小插曲:《跑野大爆炸》爆料,本屆全運會新增加的大眾組要求,參賽者應為沒有在中國田協專業註冊經歷的大眾選手。

“但是尋求真相的朝陽區群眾卻發現:群眾組的參賽名單中,

有兩位跑者的名字,居然在中國田協專業註冊資訊中也找得到”!

此二人是:分別在江蘇隊和湖南隊註冊過的石吉林和曾文波(後者堅稱絕無此事)。

第二天下午,筆者找到石吉林瞭解情況。(順便說下,他和吉林省或吉林市都沒有一毛錢關係,他的籍貫是江蘇省徐州市邳州區;之所以叫這個名字,只因在家譜中排行“吉”字輩。)

“就是當初跟朋友一塊報名試試的。”他告訴筆者。

至於為什麼有專業註冊經歷卻能報上,他的解釋是:“可能我和曾文波離開(專業隊)太久了。十年以上的可能都報上了。”他是2009年退役的。

不過,他參賽的事如今已經泡湯。

那天下午,就在筆者聯繫他之前,石吉林接到一個天津打來的電話。“(全運會)組委會說:對不起,

我們初審的時候疏忽了。抱歉了。”

他認為自己是被人舉報的:“因為我們影響到別人——那些有機會拿名次人的利益,這個我可以理解。我和曾文波成績好一點,目標可能有點明顯。”

他的最好成績是2:26:49,創造於今春的海南馬拉松。曾文波是2016長沙馬拉松國內第二,成績2:32:32。

整個事件至此似乎已經得到圓滿解決:這個“企圖混進”大眾組的前專業選手,被眼睛雪亮的“朝陽區群眾”揪了出來,並被迅速踢出參賽名單。

規則得到了遵守,“群眾隊伍的純潔性”保住了!

兼聽則明,咱們不妨也聽聽當事人石吉林的說法。

他抱怨道:“其實這個規定是有很大的問題的,這讓我感覺註冊過也自卑,一棍把當年所有註冊過的人都打死了。這次大眾組的前幾名肯定是沒進省隊的,

但是也是體校類的人群。”

“其實天津大眾組的競賽規則無論怎麼改,只要牽扯到利益,通常都很難公平。現在各省也非常看重大眾組這一塊獎牌。因為今年比較特殊,大眾組這塊獎牌跟專業隊的獎牌價值是差不多的,領導都想做政績。”

筆者贊同他的這一看法,中國的官本位體制,往往會把好事辦成壞事。

如果你從更高的角度審視,會發現這一規則本身存在著重大弊病。看似在積極扶持業餘馬拉松,其結果卻很可能適得其反,對中國馬拉松事業造成傷害。

“我要跑奧運”:中國有多少業餘選手能夠達標

第13屆全運會馬拉松增設大眾組,其實是田協“我要跑奧運”活動的一個環節。

關於這個活動,《人民日報》網站3月21日在一篇題為《業餘跑者也能參加奧運會》的報導中說明如下:

3月20日,中國田徑協會在上海召開2016年中國馬拉松年會,宣佈將於今年啟動“我要跑奧運”活動,選拔男、女各一名業餘跑者參加東京奧運會馬拉松專案的比賽。

“根據國際田聯規定,在奧運會馬拉松項目中,每個國家最多可以選派男、女子各3名運動員參賽,中國田徑協會將從2020年東京奧運會的參賽名額中拿出男、女子各一個,分配給大眾跑者。”國家體育總局田徑運動管理中心主任、中國田徑協會副主席兼秘書長杜兆才說。

“一是為了打通奧運爭光與全民健身通道,使奧運爭光與全民健身深度融合、相互促進發展”,杜兆才在年會上介紹了“我要跑奧運”活動的初衷,“也希望通過馬拉松這一奧運會最古老的項目、當今群眾最喜歡的全民健身專案,使奧林匹克精神真正在中國落地生根。”

為保證獲此名額選手的“業餘屬性”,任何在中國田徑協會註冊或曾經註冊過的運動員均不在選拔範圍之內。

根據國際田聯規定,參加奧運會馬拉松比賽的男、女選手需分別達到2小時19分及2小時45分的達標成績,或者在國際田聯馬拉松金標賽事中獲得前十名。杜兆才表示,具體的大眾選手選拔辦法將於不久之後公佈。

“業餘選手在水準上或許會與專業選手有一定差距,但成績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大眾參與的過程。”杜兆才說,“中國田徑協會將在今年倫敦田徑世錦賽和2019年卡達田徑世錦賽中逐步嘗試和推廣,最終促成大眾選手參加奧運會。”

上週五筆者致電田協馬拉松辦公室,得知杜兆才所說的“大眾選手選拔辦法”尚未出爐。

“如果有的話,我們就會發佈在我們協會的網站上。” 一位姓嶽的工作人員表示。她還證實,業餘選手肯定必須達到國際田聯規定的成績或名次標準,才有可能入圍奧運會或世錦賽。

至於像李子成這樣有過田協註冊經歷的體制外高手是否會被考慮,筆者得到的答覆是一句外交辭令:“一切以我們公佈的名單為准。”

好吧,咱們就來看看,究竟有多少從未在田協註冊過的業餘選手,能夠達到國際田聯的大賽入圍標準。

田協下屬網站 “中國馬拉松” 的 “國內業餘排名” 顯示,在2014至2016年三年間,能跑進2小時19分的選手,只有關思揚一個。

事實上,關思揚根本不是業餘選手,他是內蒙古專業隊的,參加過2015年北京世錦賽。

真正可以算業餘的,水準都在2小時30分左右。也就是說,中國沒有任何一個業餘選手,能夠達到國際田聯的成績標準。

再看名次標準,這就比較有意思了。

在近一年來舉辦的三場國際田聯馬拉松金標賽事中,2016北馬第九名和國內第一是管油勝(2:27:36),可惜他有在貴州省隊待過的經歷。

2016上馬,前10名中的中國選手多達5人,據筆者所知,其中至少第六名陳龍(2:33:13)沒進過任何專業隊。

2017廈馬的第十名遊培泉(2:33:03),也是一個純業餘選手。

今年的國際田聯金標賽事,還多了一場東營馬拉松。

女子方面,由於競爭較不激烈,躋身前10的中國業餘選手遠多於男子。

業餘選手需要的是什麼

問題是,假如在世錦賽/奧運會的選拔賽中,有三個專業選手跑出 2:15以內 的好成績,你卻要求其中一人為業餘選手讓出名額,這對他是否公平?

眾所周知,出征這兩場代表世界最高水準的頂級大賽,各國都會選派實力最強的運動員去為國爭光。而馬拉松水準遠不如日本和美國這些“第二世界”的中國,更有必要這樣做。

中國男子馬拉松的孱弱水準,在田協網站的 “歷年最好成績排名” 榜上暴露無遺(田協的資料照例十分粗糙:業餘排行榜上不乏專業選手,專業排行榜又夾雜兩個半程成績):

僅有兩人跑進2小時10分的A級成績線,且已經是10年前的陳年往事了。

由任龍雲保持的國家紀錄2:08:15,比日本業餘選手川內優輝的PB還慢1秒。

2004年至今,僅有23人跑進2小時15分;算上今年錫馬以2:13刷新PB的楊定宏,也不過24人。

2004年至今,達到世錦賽/奧運會報名標準2小時19分的中國人,總共只有63個!

也就是說,即便派出史上實力最強的三名中國選手,都未必能夠抵擋並非處在巔峰期的當今美日對手,更何況要讓出一個寶貴名額給2:30水準的業餘選手。

一旦有國家隊選手排名墊底,在電視機前的億萬全球觀眾看來,沒人會在乎你到底是專業還是業餘出身,只知道你代表中國。

專業或者業餘,其實只是人為設置的藩籬;國家隊完全沒有必要因為這樣的門戶之見而自縛手腳。

就連長期奉行顧拜旦老爺子的遺訓、只允許業餘選手參賽的國際奧會,也早已從1988年開始就向職業運動員開放,所以才有1992年NBA“夢之隊”登陸巴賽隆納的好戲。

田協禁止有專業註冊經歷的跑者參加大眾組比賽,導致像李子成這樣體制外的高手變成專業不像專業、業餘不像業餘的“二不像”,無緣為國效力,這難道不是中國國家隊的損失?

另外,不知田協的政策制定者考慮過沒有,8月倫敦世錦賽過後,在中國馬拉松進過2:15且目前仍在參賽的四人中,年滿30歲的董國建和楊定宏即將離開專業隊(這是他們親口告訴筆者的),加入李子成的行列。

如果不給這三位入圍的機會,很可能導致出征2019年杜哈世錦賽和2020年東京奧運會的國家隊隊員中,只剩西藏隊的多布傑一個高手(相對的)孤軍奮戰,苦撐局面。

屆時中國隊的整體戰績勢必會非常難看。2011年大邱世錦賽董國建、李子成和吳世偉三人為中國贏得史上第一個男子團體名次(第五)的佳話,將成為永世絕唱。

那麼,如何才能既扶持業餘馬拉松,又不影響中國隊的大賽成績呢?

辦法其實是現成的:向美國和日本學習,敞開選拔賽的大門,只設成績門檻,不限參賽者身份。

以前中國業餘選手根本沒機會參加選拔賽,今後應當改成任何人只要達到報名門檻,就應該獲准入圍。

在這個比武擂臺上,大家都憑本事說話。至於業餘選手能否出線,全看他們的道行和造化(與此同時,也希望能夠有更多的企業個人,來提供各種幫助)。

以最沒有爭議的美國選拔制度為例。只要你成績達到國際田聯規定的標準:男子2:19,女子2:45,都可以報名奧運選拔賽。達到男2:15、女2:37 “A標”的高手,還可以獲得美國田聯的資助。

至於你到底是業餘或者專業選手,美國田聯一概不管。

正因為如此,猶他州楊百翰大學的統計系講師沃德(Jared Ward)才得以參加裡約奧運選拔賽,並以第三的名次到手最後一張裡約入場券(下圖左)。最終他不辱使命地在奧運會以2:11:30刷新PB,並擊敗眾多世界一流高手榮獲第六。

日本的世界大賽國家隊選拔辦法,對選手身份同樣不設限制,所以“世界最強業餘跑者”川內優輝才能入圍最近四屆世錦賽中的三屆——2011年大邱、2013年莫斯科和2017年倫敦,取得兩個十八名的不錯戰績。

當下中國的專業和業餘之爭,說穿了和當年的“姓資姓社”辯論性質相似,事後看來毫無意義,純屬庸人自擾。

對於馬拉松國家隊選手,也應當適用“黑貓白貓”理論:只要你能跑出好成績,就讓你代表國家上陣。

不僅世錦賽和奧運會,明年半馬世錦賽的選拔賽,以及今後全運會和各級省市運動會的馬拉松項目,都應該向所有達到成績門檻者開放。

“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 中國的馬拉松人才本來就少得可憐,實在經不起各種條條框框的層層設卡和內耗。有過專業註冊經歷,不應成為一個體制外跑者的原罪。

最後奉送田協一句肺腑之言:中國業餘跑者需要的不是政策傾斜,不是破格保送;他們需要的只是一個公平機會。

筆者贊同他的這一看法,中國的官本位體制,往往會把好事辦成壞事。

如果你從更高的角度審視,會發現這一規則本身存在著重大弊病。看似在積極扶持業餘馬拉松,其結果卻很可能適得其反,對中國馬拉松事業造成傷害。

“我要跑奧運”:中國有多少業餘選手能夠達標

第13屆全運會馬拉松增設大眾組,其實是田協“我要跑奧運”活動的一個環節。

關於這個活動,《人民日報》網站3月21日在一篇題為《業餘跑者也能參加奧運會》的報導中說明如下:

3月20日,中國田徑協會在上海召開2016年中國馬拉松年會,宣佈將於今年啟動“我要跑奧運”活動,選拔男、女各一名業餘跑者參加東京奧運會馬拉松專案的比賽。

“根據國際田聯規定,在奧運會馬拉松項目中,每個國家最多可以選派男、女子各3名運動員參賽,中國田徑協會將從2020年東京奧運會的參賽名額中拿出男、女子各一個,分配給大眾跑者。”國家體育總局田徑運動管理中心主任、中國田徑協會副主席兼秘書長杜兆才說。

“一是為了打通奧運爭光與全民健身通道,使奧運爭光與全民健身深度融合、相互促進發展”,杜兆才在年會上介紹了“我要跑奧運”活動的初衷,“也希望通過馬拉松這一奧運會最古老的項目、當今群眾最喜歡的全民健身專案,使奧林匹克精神真正在中國落地生根。”

為保證獲此名額選手的“業餘屬性”,任何在中國田徑協會註冊或曾經註冊過的運動員均不在選拔範圍之內。

根據國際田聯規定,參加奧運會馬拉松比賽的男、女選手需分別達到2小時19分及2小時45分的達標成績,或者在國際田聯馬拉松金標賽事中獲得前十名。杜兆才表示,具體的大眾選手選拔辦法將於不久之後公佈。

“業餘選手在水準上或許會與專業選手有一定差距,但成績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大眾參與的過程。”杜兆才說,“中國田徑協會將在今年倫敦田徑世錦賽和2019年卡達田徑世錦賽中逐步嘗試和推廣,最終促成大眾選手參加奧運會。”

上週五筆者致電田協馬拉松辦公室,得知杜兆才所說的“大眾選手選拔辦法”尚未出爐。

“如果有的話,我們就會發佈在我們協會的網站上。” 一位姓嶽的工作人員表示。她還證實,業餘選手肯定必須達到國際田聯規定的成績或名次標準,才有可能入圍奧運會或世錦賽。

至於像李子成這樣有過田協註冊經歷的體制外高手是否會被考慮,筆者得到的答覆是一句外交辭令:“一切以我們公佈的名單為准。”

好吧,咱們就來看看,究竟有多少從未在田協註冊過的業餘選手,能夠達到國際田聯的大賽入圍標準。

田協下屬網站 “中國馬拉松” 的 “國內業餘排名” 顯示,在2014至2016年三年間,能跑進2小時19分的選手,只有關思揚一個。

事實上,關思揚根本不是業餘選手,他是內蒙古專業隊的,參加過2015年北京世錦賽。

真正可以算業餘的,水準都在2小時30分左右。也就是說,中國沒有任何一個業餘選手,能夠達到國際田聯的成績標準。

再看名次標準,這就比較有意思了。

在近一年來舉辦的三場國際田聯馬拉松金標賽事中,2016北馬第九名和國內第一是管油勝(2:27:36),可惜他有在貴州省隊待過的經歷。

2016上馬,前10名中的中國選手多達5人,據筆者所知,其中至少第六名陳龍(2:33:13)沒進過任何專業隊。

2017廈馬的第十名遊培泉(2:33:03),也是一個純業餘選手。

今年的國際田聯金標賽事,還多了一場東營馬拉松。

女子方面,由於競爭較不激烈,躋身前10的中國業餘選手遠多於男子。

業餘選手需要的是什麼

問題是,假如在世錦賽/奧運會的選拔賽中,有三個專業選手跑出 2:15以內 的好成績,你卻要求其中一人為業餘選手讓出名額,這對他是否公平?

眾所周知,出征這兩場代表世界最高水準的頂級大賽,各國都會選派實力最強的運動員去為國爭光。而馬拉松水準遠不如日本和美國這些“第二世界”的中國,更有必要這樣做。

中國男子馬拉松的孱弱水準,在田協網站的 “歷年最好成績排名” 榜上暴露無遺(田協的資料照例十分粗糙:業餘排行榜上不乏專業選手,專業排行榜又夾雜兩個半程成績):

僅有兩人跑進2小時10分的A級成績線,且已經是10年前的陳年往事了。

由任龍雲保持的國家紀錄2:08:15,比日本業餘選手川內優輝的PB還慢1秒。

2004年至今,僅有23人跑進2小時15分;算上今年錫馬以2:13刷新PB的楊定宏,也不過24人。

2004年至今,達到世錦賽/奧運會報名標準2小時19分的中國人,總共只有63個!

也就是說,即便派出史上實力最強的三名中國選手,都未必能夠抵擋並非處在巔峰期的當今美日對手,更何況要讓出一個寶貴名額給2:30水準的業餘選手。

一旦有國家隊選手排名墊底,在電視機前的億萬全球觀眾看來,沒人會在乎你到底是專業還是業餘出身,只知道你代表中國。

專業或者業餘,其實只是人為設置的藩籬;國家隊完全沒有必要因為這樣的門戶之見而自縛手腳。

就連長期奉行顧拜旦老爺子的遺訓、只允許業餘選手參賽的國際奧會,也早已從1988年開始就向職業運動員開放,所以才有1992年NBA“夢之隊”登陸巴賽隆納的好戲。

田協禁止有專業註冊經歷的跑者參加大眾組比賽,導致像李子成這樣體制外的高手變成專業不像專業、業餘不像業餘的“二不像”,無緣為國效力,這難道不是中國國家隊的損失?

另外,不知田協的政策制定者考慮過沒有,8月倫敦世錦賽過後,在中國馬拉松進過2:15且目前仍在參賽的四人中,年滿30歲的董國建和楊定宏即將離開專業隊(這是他們親口告訴筆者的),加入李子成的行列。

如果不給這三位入圍的機會,很可能導致出征2019年杜哈世錦賽和2020年東京奧運會的國家隊隊員中,只剩西藏隊的多布傑一個高手(相對的)孤軍奮戰,苦撐局面。

屆時中國隊的整體戰績勢必會非常難看。2011年大邱世錦賽董國建、李子成和吳世偉三人為中國贏得史上第一個男子團體名次(第五)的佳話,將成為永世絕唱。

那麼,如何才能既扶持業餘馬拉松,又不影響中國隊的大賽成績呢?

辦法其實是現成的:向美國和日本學習,敞開選拔賽的大門,只設成績門檻,不限參賽者身份。

以前中國業餘選手根本沒機會參加選拔賽,今後應當改成任何人只要達到報名門檻,就應該獲准入圍。

在這個比武擂臺上,大家都憑本事說話。至於業餘選手能否出線,全看他們的道行和造化(與此同時,也希望能夠有更多的企業個人,來提供各種幫助)。

以最沒有爭議的美國選拔制度為例。只要你成績達到國際田聯規定的標準:男子2:19,女子2:45,都可以報名奧運選拔賽。達到男2:15、女2:37 “A標”的高手,還可以獲得美國田聯的資助。

至於你到底是業餘或者專業選手,美國田聯一概不管。

正因為如此,猶他州楊百翰大學的統計系講師沃德(Jared Ward)才得以參加裡約奧運選拔賽,並以第三的名次到手最後一張裡約入場券(下圖左)。最終他不辱使命地在奧運會以2:11:30刷新PB,並擊敗眾多世界一流高手榮獲第六。

日本的世界大賽國家隊選拔辦法,對選手身份同樣不設限制,所以“世界最強業餘跑者”川內優輝才能入圍最近四屆世錦賽中的三屆——2011年大邱、2013年莫斯科和2017年倫敦,取得兩個十八名的不錯戰績。

當下中國的專業和業餘之爭,說穿了和當年的“姓資姓社”辯論性質相似,事後看來毫無意義,純屬庸人自擾。

對於馬拉松國家隊選手,也應當適用“黑貓白貓”理論:只要你能跑出好成績,就讓你代表國家上陣。

不僅世錦賽和奧運會,明年半馬世錦賽的選拔賽,以及今後全運會和各級省市運動會的馬拉松項目,都應該向所有達到成績門檻者開放。

“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 中國的馬拉松人才本來就少得可憐,實在經不起各種條條框框的層層設卡和內耗。有過專業註冊經歷,不應成為一個體制外跑者的原罪。

最後奉送田協一句肺腑之言:中國業餘跑者需要的不是政策傾斜,不是破格保送;他們需要的只是一個公平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