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一帶一路”倡議引領人類第四次全球化

2016年8月12日,趙白鴿在絲綢之路經濟帶新疆·克拉瑪依論壇作開幕式致辭的資料圖片。
 受訪者供圖

【開篇語】茫茫戈壁、長河落日,悠揚的駝鈴聲與孤獨的商隊;滔滔滄海、繁星拱月,淙淙的擊水聲與搖曳的船帆……始于漢唐的絲綢之路在歷史的刻度上綿延2000多年,在新的世紀如被擦拭一淨,煥發出了嶄新的神采———不斷向地平線延伸的鐵路軌道、穿梭於各國之間的空中班次、拔地而起的經貿產業園區、懷揣希望啟程的中國企業主……2013年,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出“一帶一路”(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重大合作倡議後,這個世界正在以一種全新的方式被重新聯結在一起。以“共商、共建、共用”為原則,以發掘區域內市場的潛力,促進投資和消費,創造需求和就業,增進沿線各國人民的人文交流與文明互鑒,讓各國人民相逢相知、互信互敬,共用和諧、安寧、富裕的生活為目的,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在這個全球化被頻頻挑戰和質疑的年代,
成為人類形成命運共同體的一劑強心針。

本月14日,“一帶一路”提出3年多來最高規格的論壇活動———“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將在北京舉行,從今天起,南都將帶你一起參與高峰論壇,走近“一帶一路”,帶來最真實的現場和最鮮活的故事。

在過去的兩年中,全國人大外事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藍迪國際智庫專案專家委員會主席趙白鴿幾乎很少呆在國內。

據介紹,她走遍了包括“中巴”“孟中印緬”、“中南半島”、“中西亞”等全部六條“一帶一路”經濟走廊。歸來後,她對於“一帶一路”倡議有了一個具象的、鮮活的理解。

距2013年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提出“一帶一路”倡議已近四年,作為集合國內外政黨、政府、議會、官方智庫、企業實業等各方資源,圍繞國際重大專案推動研究與發展的智庫代表,趙白鴿掌門的中國社會科學院藍迪國際智庫對於“一帶一路”倡議如何定位?有何來自“一帶一路”一線的體驗與理解?對於“一帶一路”倡議的現狀與未來方向怎麼看?趙白鴿對此向南都一一解答。

新型全球化

有包容性、共贏性和創新整合性

南都:如今的世界,“反全球化”勢力抬頭,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被看做是全球一體化的一劑強心針,你怎麼看“一帶一路”倡議的定位?

趙白鴿: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正在引領人類的第四次全球化——— 新型全球化。

世界歷史上有三次大規模的全球化。西元前1世紀,羅馬成為地跨歐亞非三洲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為加強統治,羅馬修建了以羅馬城為中心的通向四面八方的道路系統;第二次全球化始於15世紀末的“海上大發現”,盛於英國的“日不落帝國”。這次全球化以海洋與貿易為基礎,由商船、戰艦和港口構築起全球貿易和殖民網路;第三次全球化是上世紀七十年代開始的由美國主導的全球化。在這次全球化浪潮中,美國以其“超級大國”的優勢,在技術、文化、標準、價值觀等各個方面向全球輸出影響力。

第三次全球化開始產生越來越多的不平等與負面效應:區域戰爭、宗教衝突、經貿紛爭、環境惡化等一系列問題接踵而來,並在局部地區有失控的趨勢。世界到了亟需構建國際新秩序、改善和重建國際治理、謀求和平與發展的關鍵時刻。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以和平發展為旗幟,以“共商、共建、共用”為原則,遵循平等、追求共贏,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正在引領人類的第四次全球化———新型全球化。新型全球化的三大特徵是包容性、共贏性和創新整合性。

南都:如何理解你說到的包容性、共贏性和創新整合性?

趙白鴿:包容性是指它不僅涵蓋了“絲綢之路經濟帶”與“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和其他發展中國家,還包括了在技術、環保、標準等領域有優勢的發達國家以及一切願意參與新型全球化的國家。

比如,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各自優勢相結合後再運用到協力廠商國家市場,取得事半功倍的社會與經濟效益。中國企業與美國A ecom、澳洲WP、法國A reva、德國Siem ens等企業在埃及、牙買加、英國、阿聯酋等地的成功合作就是很好的例證。通過藍迪智庫所宣導的“南北南”和“北南北”合作模式,人類可以真正實現全球性的各取所長、優勢互補、共同發展,最終形成世界範圍內的利益共同體、責任共同體、命運共同體。

共贏則主要是通過“共商、共建、共用”的合作三原則以及“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的合作方式來體現。其中“三共”的原則在根本上解決了過去“剝削與被剝削”、“掠奪與被掠奪”的矛盾,以及全球化存在的零和博弈和發展失衡的矛盾。

“創新”指的是本次全球化充分利用了當今世界電子資訊、智慧製造、生物等科學技術,以區別於以往的參與和共用方式,讓全球化更廣泛、更深入、更快速地惠及所有參與方。而“整合”指的是本次全球化凝聚了全球不同的區域、不同發展階段的國家、不同文化與宗教信仰的人民、不同的資源(自然資源、人文資源、技術資源、資金資源等)以及不同的參與方(政府、N GO、智庫、企業、媒體)。

民心相通

將人道援助理念貫穿于建設中

南都:“一帶一路”是一個全新的倡議,目前我們是否仍然處在“摸著石頭過河”的階段,還在摸索和嘗試中?

趙白鴿:實際上我們已經取得了不少成績,從“五通”的角度來總結,目前在政策溝通領域,“一帶一路”已經對接了逾70個國家和區域合作組織,未來將對接更多的政府、多邊組織和國際機構;在設施聯通領域,通過“交運貫通、電力接通、能源輸通、網信開通”四個子領域的每年數千個項目造福了所有參與國的人民;在貿易暢通領域,近三年來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貨物貿易額超過3萬億美元,有力地帶動了貿易各方的經濟發展;在資金融通領域,有104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與中國簽署了雙邊投資協定,亞投行也已迎來70個成員國;在民心相通領域,中國與各國開展了民間合作、教育合作、醫療合作、智庫合作等一系列促進“國之交在於親民”的心與心的交流合作。

南都:你負責的藍迪國際智庫是“一帶一路”國際合作峰會“民心相通”專場中巴經濟走廊國際智庫合作網路的牽頭單位,中巴經濟走廊一直被看做“一帶一路”的旗艦項目,巴基斯坦當地的民眾如何通過這個項目獲得實際的利益?

趙白鴿:我去過巴基斯坦瓜達爾港,當地老百姓也有疑問,“我們的土地、資源提供出來了,我們能得到什麼?”其實中巴經濟走廊在建設過程中,有大量與民生相關的工程,學校、海水處理項目,甚至有中國紅十字基金會援建的醫院。這些是真正能獲得民心的。這些硬體和軟體的共同發展,才真正是新長征路上一個非常順利的起步。

此外,民心相通是“一帶一路”倡議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大部分是發展中國家,恐怖主義、地區衝突、自然災害等讓他們屢受其害。因此,將人道援助的理念貫穿於“一帶一路”建設中,才能真正促進民心相通。

智庫建設

企業需求對智庫提出更高要求

南都:外界有觀點認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政治制度、發展水準、現實需求各異,這是“一帶一路”倡議進行合作的最大障礙,你認為這個問題該如何應對?

趙白鴿:“一帶一路”沿線國家65個,總人口約44億,經濟總量約21萬億美元。“一帶一路”建設倡議的提出,契合沿線國家的共同需求,為沿線國家優勢互補、開放發展開啟了新的機遇之窗,是國際合作的新平臺,發展的利益和成果必須是與全體人民共用。

在“一帶一路”建設中,政府要發揮重要的引導作用,但單靠政府也是萬萬不能的,企業才是“一帶一路”的主體。與此同時,對企業如何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國內智庫應在研究各東道國法律、制度、標準、投融資體系和風險管理等方面發揮智力支持作用。

作為企業,需要清楚自己到底能幹什麼,到所在國之後應該怎麼幹,我相信有這些東西武裝起來,再下海,就不會被淹死了。企業的這些需求,其實給我們的智庫提供了很大的發展空間,也對智庫的能力建設提出了更高要求。

協調發展

才是真正對世界有影響力的大國

南都:你走遍了“一帶一路”的六大經濟走廊,歸來後最深的感受是什麼?

趙白鴿:我們在向“一帶一路”國家傳遞經驗的同時,也必須正視我們的教訓———發展中出現的一些問題必須引以為戒。以往,協調發展方面我們做得不夠。協調,應該是包括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和生態的五位一體,如果不是全面的發展,只講G DP,就只能是一個經濟大國。只有在全面協調發展以後,才是一個真正的對世界有影響力的大國。

同時必須將綠色發展放在重要位置,發展任何的產業,不僅要考慮到當代,更要考慮到後代。“一帶一路”是個開放的理念,對國內外開放,對各行業全面開發才是成功之道。此外,堅持共用理念,而不單只是把G D P發展的理念帶入“一帶一路”國家。

事實上,“一帶一路”是一個包容性很強的戰略,只要有利於全球化,一切國家、資源都應該被納入。整個新型全球化過程是一個多樣化的全球化進程。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以和平發展為旗幟,以“共商、共建、共用”為原則,遵循平等、追求共贏,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正在引領人類的第四次全球化——— 新型全球化。

——— 趙白鴿

統籌:娜迪婭

采寫:南都記者 娜迪婭 發自北京

在這次全球化浪潮中,美國以其“超級大國”的優勢,在技術、文化、標準、價值觀等各個方面向全球輸出影響力。

第三次全球化開始產生越來越多的不平等與負面效應:區域戰爭、宗教衝突、經貿紛爭、環境惡化等一系列問題接踵而來,並在局部地區有失控的趨勢。世界到了亟需構建國際新秩序、改善和重建國際治理、謀求和平與發展的關鍵時刻。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以和平發展為旗幟,以“共商、共建、共用”為原則,遵循平等、追求共贏,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正在引領人類的第四次全球化———新型全球化。新型全球化的三大特徵是包容性、共贏性和創新整合性。

南都:如何理解你說到的包容性、共贏性和創新整合性?

趙白鴿:包容性是指它不僅涵蓋了“絲綢之路經濟帶”與“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和其他發展中國家,還包括了在技術、環保、標準等領域有優勢的發達國家以及一切願意參與新型全球化的國家。

比如,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各自優勢相結合後再運用到協力廠商國家市場,取得事半功倍的社會與經濟效益。中國企業與美國A ecom、澳洲WP、法國A reva、德國Siem ens等企業在埃及、牙買加、英國、阿聯酋等地的成功合作就是很好的例證。通過藍迪智庫所宣導的“南北南”和“北南北”合作模式,人類可以真正實現全球性的各取所長、優勢互補、共同發展,最終形成世界範圍內的利益共同體、責任共同體、命運共同體。

共贏則主要是通過“共商、共建、共用”的合作三原則以及“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的合作方式來體現。其中“三共”的原則在根本上解決了過去“剝削與被剝削”、“掠奪與被掠奪”的矛盾,以及全球化存在的零和博弈和發展失衡的矛盾。

“創新”指的是本次全球化充分利用了當今世界電子資訊、智慧製造、生物等科學技術,以區別於以往的參與和共用方式,讓全球化更廣泛、更深入、更快速地惠及所有參與方。而“整合”指的是本次全球化凝聚了全球不同的區域、不同發展階段的國家、不同文化與宗教信仰的人民、不同的資源(自然資源、人文資源、技術資源、資金資源等)以及不同的參與方(政府、N GO、智庫、企業、媒體)。

民心相通

將人道援助理念貫穿于建設中

南都:“一帶一路”是一個全新的倡議,目前我們是否仍然處在“摸著石頭過河”的階段,還在摸索和嘗試中?

趙白鴿:實際上我們已經取得了不少成績,從“五通”的角度來總結,目前在政策溝通領域,“一帶一路”已經對接了逾70個國家和區域合作組織,未來將對接更多的政府、多邊組織和國際機構;在設施聯通領域,通過“交運貫通、電力接通、能源輸通、網信開通”四個子領域的每年數千個項目造福了所有參與國的人民;在貿易暢通領域,近三年來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貨物貿易額超過3萬億美元,有力地帶動了貿易各方的經濟發展;在資金融通領域,有104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與中國簽署了雙邊投資協定,亞投行也已迎來70個成員國;在民心相通領域,中國與各國開展了民間合作、教育合作、醫療合作、智庫合作等一系列促進“國之交在於親民”的心與心的交流合作。

南都:你負責的藍迪國際智庫是“一帶一路”國際合作峰會“民心相通”專場中巴經濟走廊國際智庫合作網路的牽頭單位,中巴經濟走廊一直被看做“一帶一路”的旗艦項目,巴基斯坦當地的民眾如何通過這個項目獲得實際的利益?

趙白鴿:我去過巴基斯坦瓜達爾港,當地老百姓也有疑問,“我們的土地、資源提供出來了,我們能得到什麼?”其實中巴經濟走廊在建設過程中,有大量與民生相關的工程,學校、海水處理項目,甚至有中國紅十字基金會援建的醫院。這些是真正能獲得民心的。這些硬體和軟體的共同發展,才真正是新長征路上一個非常順利的起步。

此外,民心相通是“一帶一路”倡議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大部分是發展中國家,恐怖主義、地區衝突、自然災害等讓他們屢受其害。因此,將人道援助的理念貫穿於“一帶一路”建設中,才能真正促進民心相通。

智庫建設

企業需求對智庫提出更高要求

南都:外界有觀點認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政治制度、發展水準、現實需求各異,這是“一帶一路”倡議進行合作的最大障礙,你認為這個問題該如何應對?

趙白鴿:“一帶一路”沿線國家65個,總人口約44億,經濟總量約21萬億美元。“一帶一路”建設倡議的提出,契合沿線國家的共同需求,為沿線國家優勢互補、開放發展開啟了新的機遇之窗,是國際合作的新平臺,發展的利益和成果必須是與全體人民共用。

在“一帶一路”建設中,政府要發揮重要的引導作用,但單靠政府也是萬萬不能的,企業才是“一帶一路”的主體。與此同時,對企業如何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國內智庫應在研究各東道國法律、制度、標準、投融資體系和風險管理等方面發揮智力支持作用。

作為企業,需要清楚自己到底能幹什麼,到所在國之後應該怎麼幹,我相信有這些東西武裝起來,再下海,就不會被淹死了。企業的這些需求,其實給我們的智庫提供了很大的發展空間,也對智庫的能力建設提出了更高要求。

協調發展

才是真正對世界有影響力的大國

南都:你走遍了“一帶一路”的六大經濟走廊,歸來後最深的感受是什麼?

趙白鴿:我們在向“一帶一路”國家傳遞經驗的同時,也必須正視我們的教訓———發展中出現的一些問題必須引以為戒。以往,協調發展方面我們做得不夠。協調,應該是包括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和生態的五位一體,如果不是全面的發展,只講G DP,就只能是一個經濟大國。只有在全面協調發展以後,才是一個真正的對世界有影響力的大國。

同時必須將綠色發展放在重要位置,發展任何的產業,不僅要考慮到當代,更要考慮到後代。“一帶一路”是個開放的理念,對國內外開放,對各行業全面開發才是成功之道。此外,堅持共用理念,而不單只是把G D P發展的理念帶入“一帶一路”國家。

事實上,“一帶一路”是一個包容性很強的戰略,只要有利於全球化,一切國家、資源都應該被納入。整個新型全球化過程是一個多樣化的全球化進程。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以和平發展為旗幟,以“共商、共建、共用”為原則,遵循平等、追求共贏,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正在引領人類的第四次全球化——— 新型全球化。

——— 趙白鴿

統籌:娜迪婭

采寫:南都記者 娜迪婭 發自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