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紫陽有個小鎮叫漢王

去年的春天,我帶著滿心期待,懷著一腔熱血,像一隻蝴蝶從大河飛向大江,

來到了這座鑲嵌在青山綠水間的小鎮——漢王鎮。這裡的山,叫鳳凰山;這裡的水,是漢江水。這裡不是我的故鄉,卻似我的故鄉。從十年前第一次踏上漢王這片熱土,也許就註定了今生的不解之緣。它清爽的風、滿眼的綠、安靜悠然的格調即刻平息了我滿身的浮躁,在悠悠的山風吹來淡淡的青草氣息中,我的心逐漸沉靜下來,放慢了腳步,壓低了聲音,怕驚擾了小鎮的美夢。

第一次知道漢王鎮的名字,源于小時候聽爸爸說漢王的米好吃;初識漢王,源於我的初中語文老師(現紫陽中學校長)王繼先生在課堂上朗誦的關於紫陽漢王擂鼓台的詩,“台名擂鼓與天齊,四顧群山座座低。隔斷往來南北雁,只留日月過東西。

”又識漢王,源于紫陽“普九”期間當解說,為省上的領導介紹彰顯紫陽教育之不易的被譽為“陝西第一樁”的漢王鎮中心小學教學樓項目。再識漢王,源于為好朋友陳曉華到漢王袁家接親。在此之後,不止一次的聽說漢王:紫陽蒸盆子發源于漢王、漢王的馬家營有古遺址、漢王的西河村有“十八羅漢”、漢王有個中壩島、漢王的富硒變蛋遠近聞名、漢王的皺皮柑能下火、漢王的白菜“沒筋扯”、漢王出了很多有影響力的人、漢王人很熱情……

說到漢王,肯定不得不想到漢王劉邦,這個小鎮的確與劉邦有著無法割捨的聯繫。漢王,又叫漢城,漢王城。它是紫陽縣、漢陰縣、石泉縣、漢濱區等四縣區的交匯處,風景優美,文化繁榮,歷史悠久。漢王鎮位於紫陽縣的西北方,南靠華子寨,北依銅鑼灣,房子依山而建,居民傍水而居。史載漢王劉邦東進伐楚,路經此地築土城駐紮軍營,故名漢王城。南北朝時期,這裡曾為漢陽縣城。1997年撤區並鄉建鎮時,又改回名字叫漢王鎮。漢王山清水秀,人傑地靈,出過不少政、商、文化、教育界知名人士,如:王隆奎、張先厚、賴貞武、黃建煕、樊遠智、樊光春、黃振宙、何遠波、樊光安、陳強、趙堂武、沈桂智、羅列、胡培德、田元成、陳群星、孫昌龍、楊大崇、田元彬、彭勇、鐘長江、郭家成、孔凡星、羅華、吳冰峰、丁化龍、曾仲芳、張維靈、吳光明、任文統、黃振燕、黃振玉、王亮、趙峰、葉飛、曾健、吳成剛、王鵬、劉恩余、范羿、胡曉華、餘興健、張平德、趙支靜、王玉、王佩、黃傑、王章應、吳賢高、武文飛、謝飛、馮厚明、馮厚平、張代興、陳志心、張松樹、陳顯照、陳顯國、陳顯友、陳又興、李銳、徐進財、周小松、周家義、向貞兵、吳曉松、陳康心、陳柱心、徐斌、熊天平、熊天勇、袁斌、陳忠祥、郭家佑、湯小軍、吳明燈、王強等等。

漢王,因為有了漢江而充滿了靈氣。漢王,因為有了擂鼓台而又多了幾分神秘,相傳張飛曾在此擂鼓退敵,故得名,被譽為“陝南小武當”“關南第一峰”。擂鼓台山嶺起伏,群峰林立,怪石嶙峋,松竹相映,繁花似錦。附近的山崖上,還保存著明代古建築,仍可見當時之勢。擂鼓台的周圍有保存完好的原始森林,所以在景區的大門上有題字為“擂鼓台森林公園”。從山下朝擂鼓台的金頂望去,擂鼓台就像一朵蓮花,根在紅塵中,花蕾搖曳在雲霧之上。登上擂鼓台,頭頂天空湛藍,腳踏萬畝良田,雲霧之下的漢王西河村和安五村依稀可見。山下一層灰色,塵霧之上卻是明澈蔚藍。擂鼓台的李道長說,“我們就是從那一層渾濁的萬丈紅塵之中爬上來的。不管山下的天空如何變幻,雲層之上的虛空始終不動,無雨也無晴,連雲都沒有,甚至也不存在一個虛空。”李道長是很有修為的人,每一個萬籟俱寂的夜晚,每一個鳥鳴山更幽的清晨,他都會與簫聲和古琴聲相伴。

看慣了城市的高樓林立,就倍加珍惜這個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小鎮。清晨,打開窗戶,一陣清涼的風竄了進來,帶著濃濃的青草的味道,漢王集鎮不遠處就是漢江和起伏的山巒,滿眼都是翠綠,天藍得沒有一絲纖塵。一塊塊的耕地也如流水一般光滑而起伏錯落著,那是春耕後充滿希望的土地,青青的稻苗倔強地立在田裡,一大片一大片被分割得四四方方。走出房屋,陽光透過花草樹枝灑下來,光影中薄薄的霧氣彌漫著,這是清晨的剪影,是山水的氣息,也是漢王的味道。

早上六點的漢王街上,早餐店已經陸陸續續地開店營業了,經過一夜的腸胃梳理,肚子早已鬧開了意見,在“邊城小餛飩”店裡,要一個唐小華獨家製作的加煎雞蛋的土家餅。或者到“一家人”的店裡,要一碗酸菜牛肉米線,放一勺漢王人秘制的大蒜辣椒,光是色彩就已經很讓人讚不絕口了。周邊還有漢王老砂鍋、小聚小桌烤魚、小胖燒烤、品味居燜鍋魚、聚友軒火鍋、小李炒菜、饒家農家樂等等,總有一種美食可以打動你的心。坐在那裡一邊享用著豐盛的早餐,一邊望著街上來來往往的行人,一個個都是笑容滿面而又悠然自得。店家則招呼著過路的行人:“到屋坐哦,進來喝杯茶嘛!”那份熱情讓人不忍拒絕。

漢王人是非常熱情好客的,漢王人請客吃飯,我總結為“一請二拉三拖四拽”,非請到不可。漢王人請客不會臨時起意,那必是幾天前就要用心準備的。豆腐乾、變蛋、花生米、酸辣大白菜、油炸漢江小魚等,是必備的涼菜。粉條燒土雞、皮豇豆炒臘肉、酸蒜苔炒肉絲、小炒羊肉、紅豆腐蒸肉、家常豆腐、芝麻冬瓜、漢王白菜、酸辣土豆絲、四柱子(粉蒸肉、梅菜扣肉、蒸排骨、蒸糯米)四品碗(瘦肉丸子湯、雞蛋湯、蓮藕豬蹄湯、墨魚湯)等是必備的熱菜。如果你去漢王朋友家做客能吃到紫陽蒸盆子,那你必是難得的貴客。因為蒸盆子製作非常複雜,正宗的蒸盆子需要提前一天製作。紫陽蒸盆子也發源于漢王鎮,始創於西漢年間,相傳當年漢高祖劉邦率軍東進伐楚,途徑漢王鎮時,當地士紳為了歡迎他,特地請本地廚師準備大擺筵席,可是軍隊第二天一早就要出發,製作筵席來不及,廚師靈機一動,就將母雞、豬蹄、魷魚和本地的黑木耳、蓮藕、香菇等加入調料,放入大烏盆中,大火蒸制一夜。清晨,士兵聞香而醒,狼吞虎嚥,將烏盆裡的菜吃了個精光,個個精神煥發。劉邦見狀大喜,問菜名,廚師一時答不上來,劉邦看見桌上的烏盆,靈機一動說,叫“蒸盆子”。從此,這道菜便流傳下來,還榮登“陝西十大名菜”榜。既然有好菜,無酒便不成席,漢王人能喝酒也是出了名的。開席就是共飲三杯,然後每人一個通關。如果你說:“我敬你一杯酒”,那一定會被滿桌人嫌棄。因為“一”為單獨的一個,漢王人解釋為“獨酒不出門”。如果你理解了漢王人的勸酒方式,你一定會醉在漢王,醉在漢王人的熱情裡。

小鎮的飯菜,是豐盛而精緻的。美麗的小鎮,農人忙碌,有些人家,早上吃點飯就匆匆出行,直到農活幹完,才筋疲力盡回家。回家路上,夕陽西下,陽光依舊溫柔拂過臉頰。他們還沒走到家門口,就能聞到家人做好的飯菜飄香。幾碗下肚,一天的疲勞,再也不在,心裡滿滿都是幸福的滋味兒。漢王的農家菜,非但不將就,而且非常講究。無論是請客,還是自己家裡人吃飯,一定也是盤盤碟碟,形形色色,鮮豔奪目,吃著爽口,聞著醉人。在這個小鎮,我們鎮政府機關食堂的飯菜也能吃出“媽媽的味道”。在漢王工作的外地幹部,不用擔心值班時遇到機關食堂職工請假,不用害怕街上所有店鋪都關了門,因為漢王本地的幹部一定不會讓你餓肚子。有個鄒娟姐會為你做四菜一湯,有個叫羅黎的嫂子會為你做“滿漢全席”,有個叫吳菊的老闆娘會上山挖野菜給你做“感動到哭”,有個樊強媽媽會為你做“漢王好味道”,還有很多很多熱情好客的本地幹部,如美女陳婷、帥哥周家繼等,會在你加班、值班時,為你送來櫻桃、燒烤。這是漢王的好形象,也是漢王的人情味兒。


每當皓月當空的夜晚,我總愛站在辦公室外的走廊上,久久地凝望漢王的山山水水。沉思,遐想,我覺得漢王的月色一定是有味道的,那味道是什麼呢?雖然無法形容,但一定有那一叢叢花草香,一條條烤魚味兒,以及那遠處飄來的菜香味兒。這裡所有的香氣都是接地氣的,包括蔬菜水果。沒有污染,只有純綠色,純天然;沒有繁雜,只有簡單;沒有喧囂,只有安寧;沒有浮躁,只有淡雅。這就是漢王的美,漢王小鎮上的獨特味道。

春暖花開後,霧氣還在,鄉村人家,有的睡到清晨六點就起床了。這裡的村民有的也跑步,有的也進集鎮賣菜,有的也逛菜市場。他們清晨起床,伸個腰,揉揉眼,用手擋住不算強烈的陽光,刹那間,就聽見窗外不遠處,鳥兒歌唱,農人趕集,煙兒四處飄散。不覺間,村民紛紛起床,鞋都沒穿好,卻懶散走出家門,站在老瓦房前水管邊,或淘米、或抽煙、或掃地、或煮豬食、或是在廚房忙碌,沒有停息。清早起來,開火、熱水、做飯、炒菜,犒勞家人。如果是去漢王西河村,你一定要會說幾句江南話。因為這是移民村,村裡大多數人都姓陳。在清朝初期,安徽省太湖縣陳家媳婦趙老太太帶著兒子來到這裡,建了江南民居陳家花屋,在這裡耕田種地,繁衍生息,於是便有了一代代仍然說著吳儂軟語的江南後代。在清風脆語間,我感受著漢王獨有的人文氣息。下村走在鄉間小路上,我還是最喜歡聞柴火煙的味道,因為明顯能聞到柴火煙裡有豐收的味道。它不像草煙的清淡味兒,不像煤煙的刺鼻味兒,不像炊煙的美食味兒。那些煙,在老屋上凝結,從房屋裡,從院子裡升起,緩緩而來,一縷縷,彎彎曲曲,往四周擴散,恰似仙氣縈繞在山間,飄得越來越遠。緊閉雙眼,靜靜嗅去,味道清新,故事美麗,直到消失,心裡還是留戀。

漢王的農村有濃濃的生活氣息,漢王的集鎮也有濃濃的現代氣息。一座座仿漢式的避災扶貧移民安置房拔地而起。夜晚來臨,街燈亮了,漢王大道就變成了老百姓的大舞臺。男的女的,老的少的,都出來了,散落在廣場裡,有的跳廣場舞,有的隨意溜達,有的追逐嬉戲。在安置社區外,就是正在建設中的G541國道,不遠處就是正在建設中的漢王碼頭和即將動工建設的跨漢江大橋。隨著擂鼓台風景區的開發建設、漢王韻富硒茶生態觀光園的建成,漢王必將迎來更加輝煌燦爛的明天。紫陽縣委趙立根書記、紫陽縣政府陳蓮縣長等領導多次深入漢王檢查指導工作,要求我們要站在全縣乃至全市的高度謀劃工作,我們倍受鼓舞和鞭策。當前這場必須打贏的脫貧攻堅戰,必將讓漢王的城鄉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必將讓漢王的老百姓過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聚力追趕超越,決戰脫貧攻堅,建設美麗富裕新漢王”,是我們的錚錚誓言。“發出漢王好聲音,做出漢王好味道,曬出漢王好風景,幹出漢王好形象”,是我們不變的追求。脫貧攻堅完成之時,就是美麗富裕新漢王建成之時。

心安之處是故鄉,讓我們把漢王當成故鄉,一起去建設,一起去愛護,一起去暢想。無論你來自哪裡,我們都祝福您平安吉祥,幸福安康!請記得,紫陽有個小鎮叫漢王。

拍攝地:紫陽縣漢王鎮(圖片均為漢王實景)

文 字:80後美女書記婁芳

攝 影:圖片標注最美漢王的為婁蘭婁芳拍攝

文中美食均為漢王鎮村幹部:龍平、羅黎、楊榮晴、鐘明翠、陳婷、楊昌蓮、陳宗銀、陳友心

喻小平、陳元毅、李永崗、吳駿、田波等烹飪或拍攝。

後記:感謝那只在拍攝中闖入鏡頭的蝴蝶,感謝那兩頭在拍攝中很有鏡頭感的牛,感謝那些競相怒放的花朵,感謝那些充滿靈氣的山水和森林,感謝那四個活潑可愛被拍進鏡頭的小朋友,感謝擂鼓台兩位道長傾情出鏡,感謝同事們製作和拍攝的“漢王好味道” 。一點一滴,一絲一縷,都彙聚成了漢王好形象;一花一葉,一草一木,都凝聚著我們對漢王的熱愛。感謝所有關心、支持漢王發展的各級領導、鎮村幹部、人民群眾和各界朋友!祝願你們事業紫氣東來,生活陽光普照,一生幸福安康!

說到漢王,肯定不得不想到漢王劉邦,這個小鎮的確與劉邦有著無法割捨的聯繫。漢王,又叫漢城,漢王城。它是紫陽縣、漢陰縣、石泉縣、漢濱區等四縣區的交匯處,風景優美,文化繁榮,歷史悠久。漢王鎮位於紫陽縣的西北方,南靠華子寨,北依銅鑼灣,房子依山而建,居民傍水而居。史載漢王劉邦東進伐楚,路經此地築土城駐紮軍營,故名漢王城。南北朝時期,這裡曾為漢陽縣城。1997年撤區並鄉建鎮時,又改回名字叫漢王鎮。漢王山清水秀,人傑地靈,出過不少政、商、文化、教育界知名人士,如:王隆奎、張先厚、賴貞武、黃建煕、樊遠智、樊光春、黃振宙、何遠波、樊光安、陳強、趙堂武、沈桂智、羅列、胡培德、田元成、陳群星、孫昌龍、楊大崇、田元彬、彭勇、鐘長江、郭家成、孔凡星、羅華、吳冰峰、丁化龍、曾仲芳、張維靈、吳光明、任文統、黃振燕、黃振玉、王亮、趙峰、葉飛、曾健、吳成剛、王鵬、劉恩余、范羿、胡曉華、餘興健、張平德、趙支靜、王玉、王佩、黃傑、王章應、吳賢高、武文飛、謝飛、馮厚明、馮厚平、張代興、陳志心、張松樹、陳顯照、陳顯國、陳顯友、陳又興、李銳、徐進財、周小松、周家義、向貞兵、吳曉松、陳康心、陳柱心、徐斌、熊天平、熊天勇、袁斌、陳忠祥、郭家佑、湯小軍、吳明燈、王強等等。

漢王,因為有了漢江而充滿了靈氣。漢王,因為有了擂鼓台而又多了幾分神秘,相傳張飛曾在此擂鼓退敵,故得名,被譽為“陝南小武當”“關南第一峰”。擂鼓台山嶺起伏,群峰林立,怪石嶙峋,松竹相映,繁花似錦。附近的山崖上,還保存著明代古建築,仍可見當時之勢。擂鼓台的周圍有保存完好的原始森林,所以在景區的大門上有題字為“擂鼓台森林公園”。從山下朝擂鼓台的金頂望去,擂鼓台就像一朵蓮花,根在紅塵中,花蕾搖曳在雲霧之上。登上擂鼓台,頭頂天空湛藍,腳踏萬畝良田,雲霧之下的漢王西河村和安五村依稀可見。山下一層灰色,塵霧之上卻是明澈蔚藍。擂鼓台的李道長說,“我們就是從那一層渾濁的萬丈紅塵之中爬上來的。不管山下的天空如何變幻,雲層之上的虛空始終不動,無雨也無晴,連雲都沒有,甚至也不存在一個虛空。”李道長是很有修為的人,每一個萬籟俱寂的夜晚,每一個鳥鳴山更幽的清晨,他都會與簫聲和古琴聲相伴。

看慣了城市的高樓林立,就倍加珍惜這個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小鎮。清晨,打開窗戶,一陣清涼的風竄了進來,帶著濃濃的青草的味道,漢王集鎮不遠處就是漢江和起伏的山巒,滿眼都是翠綠,天藍得沒有一絲纖塵。一塊塊的耕地也如流水一般光滑而起伏錯落著,那是春耕後充滿希望的土地,青青的稻苗倔強地立在田裡,一大片一大片被分割得四四方方。走出房屋,陽光透過花草樹枝灑下來,光影中薄薄的霧氣彌漫著,這是清晨的剪影,是山水的氣息,也是漢王的味道。

早上六點的漢王街上,早餐店已經陸陸續續地開店營業了,經過一夜的腸胃梳理,肚子早已鬧開了意見,在“邊城小餛飩”店裡,要一個唐小華獨家製作的加煎雞蛋的土家餅。或者到“一家人”的店裡,要一碗酸菜牛肉米線,放一勺漢王人秘制的大蒜辣椒,光是色彩就已經很讓人讚不絕口了。周邊還有漢王老砂鍋、小聚小桌烤魚、小胖燒烤、品味居燜鍋魚、聚友軒火鍋、小李炒菜、饒家農家樂等等,總有一種美食可以打動你的心。坐在那裡一邊享用著豐盛的早餐,一邊望著街上來來往往的行人,一個個都是笑容滿面而又悠然自得。店家則招呼著過路的行人:“到屋坐哦,進來喝杯茶嘛!”那份熱情讓人不忍拒絕。

漢王人是非常熱情好客的,漢王人請客吃飯,我總結為“一請二拉三拖四拽”,非請到不可。漢王人請客不會臨時起意,那必是幾天前就要用心準備的。豆腐乾、變蛋、花生米、酸辣大白菜、油炸漢江小魚等,是必備的涼菜。粉條燒土雞、皮豇豆炒臘肉、酸蒜苔炒肉絲、小炒羊肉、紅豆腐蒸肉、家常豆腐、芝麻冬瓜、漢王白菜、酸辣土豆絲、四柱子(粉蒸肉、梅菜扣肉、蒸排骨、蒸糯米)四品碗(瘦肉丸子湯、雞蛋湯、蓮藕豬蹄湯、墨魚湯)等是必備的熱菜。如果你去漢王朋友家做客能吃到紫陽蒸盆子,那你必是難得的貴客。因為蒸盆子製作非常複雜,正宗的蒸盆子需要提前一天製作。紫陽蒸盆子也發源于漢王鎮,始創於西漢年間,相傳當年漢高祖劉邦率軍東進伐楚,途徑漢王鎮時,當地士紳為了歡迎他,特地請本地廚師準備大擺筵席,可是軍隊第二天一早就要出發,製作筵席來不及,廚師靈機一動,就將母雞、豬蹄、魷魚和本地的黑木耳、蓮藕、香菇等加入調料,放入大烏盆中,大火蒸制一夜。清晨,士兵聞香而醒,狼吞虎嚥,將烏盆裡的菜吃了個精光,個個精神煥發。劉邦見狀大喜,問菜名,廚師一時答不上來,劉邦看見桌上的烏盆,靈機一動說,叫“蒸盆子”。從此,這道菜便流傳下來,還榮登“陝西十大名菜”榜。既然有好菜,無酒便不成席,漢王人能喝酒也是出了名的。開席就是共飲三杯,然後每人一個通關。如果你說:“我敬你一杯酒”,那一定會被滿桌人嫌棄。因為“一”為單獨的一個,漢王人解釋為“獨酒不出門”。如果你理解了漢王人的勸酒方式,你一定會醉在漢王,醉在漢王人的熱情裡。

小鎮的飯菜,是豐盛而精緻的。美麗的小鎮,農人忙碌,有些人家,早上吃點飯就匆匆出行,直到農活幹完,才筋疲力盡回家。回家路上,夕陽西下,陽光依舊溫柔拂過臉頰。他們還沒走到家門口,就能聞到家人做好的飯菜飄香。幾碗下肚,一天的疲勞,再也不在,心裡滿滿都是幸福的滋味兒。漢王的農家菜,非但不將就,而且非常講究。無論是請客,還是自己家裡人吃飯,一定也是盤盤碟碟,形形色色,鮮豔奪目,吃著爽口,聞著醉人。在這個小鎮,我們鎮政府機關食堂的飯菜也能吃出“媽媽的味道”。在漢王工作的外地幹部,不用擔心值班時遇到機關食堂職工請假,不用害怕街上所有店鋪都關了門,因為漢王本地的幹部一定不會讓你餓肚子。有個鄒娟姐會為你做四菜一湯,有個叫羅黎的嫂子會為你做“滿漢全席”,有個叫吳菊的老闆娘會上山挖野菜給你做“感動到哭”,有個樊強媽媽會為你做“漢王好味道”,還有很多很多熱情好客的本地幹部,如美女陳婷、帥哥周家繼等,會在你加班、值班時,為你送來櫻桃、燒烤。這是漢王的好形象,也是漢王的人情味兒。


每當皓月當空的夜晚,我總愛站在辦公室外的走廊上,久久地凝望漢王的山山水水。沉思,遐想,我覺得漢王的月色一定是有味道的,那味道是什麼呢?雖然無法形容,但一定有那一叢叢花草香,一條條烤魚味兒,以及那遠處飄來的菜香味兒。這裡所有的香氣都是接地氣的,包括蔬菜水果。沒有污染,只有純綠色,純天然;沒有繁雜,只有簡單;沒有喧囂,只有安寧;沒有浮躁,只有淡雅。這就是漢王的美,漢王小鎮上的獨特味道。

春暖花開後,霧氣還在,鄉村人家,有的睡到清晨六點就起床了。這裡的村民有的也跑步,有的也進集鎮賣菜,有的也逛菜市場。他們清晨起床,伸個腰,揉揉眼,用手擋住不算強烈的陽光,刹那間,就聽見窗外不遠處,鳥兒歌唱,農人趕集,煙兒四處飄散。不覺間,村民紛紛起床,鞋都沒穿好,卻懶散走出家門,站在老瓦房前水管邊,或淘米、或抽煙、或掃地、或煮豬食、或是在廚房忙碌,沒有停息。清早起來,開火、熱水、做飯、炒菜,犒勞家人。如果是去漢王西河村,你一定要會說幾句江南話。因為這是移民村,村裡大多數人都姓陳。在清朝初期,安徽省太湖縣陳家媳婦趙老太太帶著兒子來到這裡,建了江南民居陳家花屋,在這裡耕田種地,繁衍生息,於是便有了一代代仍然說著吳儂軟語的江南後代。在清風脆語間,我感受著漢王獨有的人文氣息。下村走在鄉間小路上,我還是最喜歡聞柴火煙的味道,因為明顯能聞到柴火煙裡有豐收的味道。它不像草煙的清淡味兒,不像煤煙的刺鼻味兒,不像炊煙的美食味兒。那些煙,在老屋上凝結,從房屋裡,從院子裡升起,緩緩而來,一縷縷,彎彎曲曲,往四周擴散,恰似仙氣縈繞在山間,飄得越來越遠。緊閉雙眼,靜靜嗅去,味道清新,故事美麗,直到消失,心裡還是留戀。

漢王的農村有濃濃的生活氣息,漢王的集鎮也有濃濃的現代氣息。一座座仿漢式的避災扶貧移民安置房拔地而起。夜晚來臨,街燈亮了,漢王大道就變成了老百姓的大舞臺。男的女的,老的少的,都出來了,散落在廣場裡,有的跳廣場舞,有的隨意溜達,有的追逐嬉戲。在安置社區外,就是正在建設中的G541國道,不遠處就是正在建設中的漢王碼頭和即將動工建設的跨漢江大橋。隨著擂鼓台風景區的開發建設、漢王韻富硒茶生態觀光園的建成,漢王必將迎來更加輝煌燦爛的明天。紫陽縣委趙立根書記、紫陽縣政府陳蓮縣長等領導多次深入漢王檢查指導工作,要求我們要站在全縣乃至全市的高度謀劃工作,我們倍受鼓舞和鞭策。當前這場必須打贏的脫貧攻堅戰,必將讓漢王的城鄉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必將讓漢王的老百姓過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聚力追趕超越,決戰脫貧攻堅,建設美麗富裕新漢王”,是我們的錚錚誓言。“發出漢王好聲音,做出漢王好味道,曬出漢王好風景,幹出漢王好形象”,是我們不變的追求。脫貧攻堅完成之時,就是美麗富裕新漢王建成之時。

心安之處是故鄉,讓我們把漢王當成故鄉,一起去建設,一起去愛護,一起去暢想。無論你來自哪裡,我們都祝福您平安吉祥,幸福安康!請記得,紫陽有個小鎮叫漢王。

拍攝地:紫陽縣漢王鎮(圖片均為漢王實景)

文 字:80後美女書記婁芳

攝 影:圖片標注最美漢王的為婁蘭婁芳拍攝

文中美食均為漢王鎮村幹部:龍平、羅黎、楊榮晴、鐘明翠、陳婷、楊昌蓮、陳宗銀、陳友心

喻小平、陳元毅、李永崗、吳駿、田波等烹飪或拍攝。

後記:感謝那只在拍攝中闖入鏡頭的蝴蝶,感謝那兩頭在拍攝中很有鏡頭感的牛,感謝那些競相怒放的花朵,感謝那些充滿靈氣的山水和森林,感謝那四個活潑可愛被拍進鏡頭的小朋友,感謝擂鼓台兩位道長傾情出鏡,感謝同事們製作和拍攝的“漢王好味道” 。一點一滴,一絲一縷,都彙聚成了漢王好形象;一花一葉,一草一木,都凝聚著我們對漢王的熱愛。感謝所有關心、支持漢王發展的各級領導、鎮村幹部、人民群眾和各界朋友!祝願你們事業紫氣東來,生活陽光普照,一生幸福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