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感人肺腑、催人奮進!八一中隊先進事蹟報告會在總隊召開

5月10日上午,江西省公安消防總隊召開以“傳承八一精神,

爭當時代標兵”為主題的南昌市公安消防支隊西湖大隊八一中隊先進事蹟座談報告會,號召全省消防官兵珍惜榮譽、不辱使命,不忘初心、繼續前行。

總隊在家黨委常委,總隊機關、警勤中隊執勤值班外全體官兵在機關15樓會議室主會場參會,各支隊、大隊官兵、警勤中隊執勤值班外全體官兵、文員在各地分會場參會,聆聽了報告。

接著,與會人員觀看了八一中隊先進事蹟報告宣傳片;“水花”女警消防宣傳隊員向報告團成員獻花。

一次八一精神的洗禮

報告會上,由南昌市公安消防支隊副支隊長陳宇擔任團長,八一中隊原黨支部書記、政治指導員程俊,八一中隊實習排長胡慶松,南昌市西湖區康王廟社區居民伍鳳霞,八一中隊執勤中隊長助理孟慶濤、南昌市西湖區委政法委副書記邱東為成員的報告團分別以《傳承八一精神,勇當紅門衛士》、《八一精神點亮我的人生座標》、《八一中隊,

我的親人我的家》、《報效祖國 無悔青春》和《八一傳人鑄豐碑》為題,從不同層面、不同角度,用質樸的語言、真摯的感情和生動的實例,生動講述了八一中隊的先進事蹟和崇高精神,在與會人員中引起強烈反響,報告會現場掌聲不斷。整場報告會感人肺腑、催人奮進,讓聽眾接受了一次心靈的洗禮、一次思想的昇華。

南昌市公安消防支隊西湖大隊八一中隊是江西歷史最悠久、承擔任務最重、出警頻次最高的消防中隊。中隊始建於1949年,歷史可以追溯到1910年,是全軍唯一以八一命名的現役部隊。中隊現有官兵31人,黨員15人,擔負著省會中心城區約35平方公里、51萬人口的消防安全保衛任務。

近年來,

八一中隊黨支部始終帶領官兵在各級黨委、政府和公安機關的堅強領導下,緊緊圍繞黨在新形勢下的強軍目標,堅定“傳承八一精神,永葆軍人本色,勇當尖刀拳頭,爭做洪城衛士”的信念,努力爭做“八一精神傳承隊、滅火救援先鋒隊、消防知識宣講隊、學習雷鋒服務隊”,出色地完成了各項滅火救援任務,為保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維護社會平安穩定作出了突出貢獻。忠於職守,
心系百姓,出色地完成了滅火救援等各項任務。八一中隊連續10年被省消防總隊評為“先進中隊”,先後被南昌市人民政府授予“英雄城消防衛士”榮譽稱號,被江西省人民政府榮記集體一等功;該中隊黨支部先後被江西省委表彰為“先進基層黨組織”,被公安部表彰為全國公安消防部隊“先進基層黨組織”。2016年7月1日,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該中隊黨支部被中共中央表彰為“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

八一中隊赴京受獎後,受到了地方黨委政府、公安部消防局、省公安廳、省總隊和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省公安消防總隊軍政主官親切接見受獎對象,在全省消防部隊開展向八一中隊學習活動,並派出工作組指導八一中隊先進典型發展升級工作。南昌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3次作出重要批示,2016年“八一”前夕,郭安市長慰問八一中隊並給予高度肯定。南昌市委常委、宣傳部長龍和南,南昌市委常委、政法委書記劉家富等領導相繼作出批示。南昌市政府召開八一消防中隊先進事蹟座談會,塗建生副市長出席並講話,號召全市幹部群眾向八一消防中隊學習。2016年 9月,江西省公安廳作出《關於向八一中隊學習的決定》。 2017年1月,國務委員、公安部郭聲琨部長同志簽署的公安部對消防部隊嘉獎令,高度讚揚八一中隊並榮登《今日頭條》。2017年除夕,省委鹿心社書記慰問八一中隊並勉勵官兵:“發揚成績、戒驕戒躁,牢記使命、苦練本領,努力爭當有靈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一代革命軍人,以忠誠、乾淨、擔當向黨和人民交上滿意答卷。”

“八一夢” 官兵成長動力

南昌市公安消防支隊八一中隊原黨支部書記程俊第一個作報告。在題為《傳承八一精神,勇當紅門衛士》的報告中,程俊講述自己如何從一名大學生轉變成一名優秀的消防部隊軍官的成長歷程。

程俊說:“作為全國唯一以‘八一’命名的消防中隊,傳承八一精神是我們首要的政治責任,堅定理想信念是我們取之不盡的力量源泉。每年新兵下隊,都要接受八個一洗禮:參觀八一紀念館、觀看八一影視片、在八一起義紀念塔下莊嚴宣誓。我們在營區建造了八一起義雕塑,建起了八一起義紀念教育榮譽室,將八一的印記刻印在每個角落,使一代又一代官兵在耳濡目染中將八一精神根植於內心深處。”

戰士魏剛兩年就寫了3本日記,密密麻麻記下的都是“八一精神”的感悟和誓言:“我要做一名傳承八一精神的紅門衛士!”2012年2月,南昌市九四醫院重症監護樓發生火災,接到增援任務的魏剛與戰友們趕到現場,得知樓上有病人和許多氧氣瓶被困在一起,他二話沒說,冒著生命危險穿越火場、沖進監護樓,救出15名重症病人。病人家屬激動地抓住他的手說:關鍵時刻還是靠你們!

中隊党支隊副書記、中隊長徐劍6歲時父親去世,母親一直跟姐姐生活,愛人遠在400多裡外的鄉下,他身為頂樑柱,家裡卻無法顧及。在訓練場上他是尖兵,個子雖小,從不怕攻堅克難。腿練腫了,他也不吱聲,晚上用熱毛巾敷一敷,第二天又站到了訓練場,多次在全省崗位大練兵比武中奪得第一;每次滅火救援,他既當指揮員,又當戰鬥員,危險時刻,總是第一個沖在前。

2015年1月,轄區發生火災,火場東面一間房子裡放有二十多個液化氣罐,有幾個正在呼呼噴火。由於燃燒時間過長,液化氣罐閥門已被燒壞,根本無法關緊。情急之下,徐劍扛起噴火的液化罐就往外沖,突擊隊員緊跟而上,把20多個液化氣罐全部轉移到安全地帶。

戰士康遠其剛下中隊時,由於體型胖,許多訓練科目跟不上,但他卻暗暗憋著一股勁,一遍不行就兩遍,兩遍不行就三遍,常常起早摸黑開小灶。負重登六樓訓練,他幾次都不合格,於是他想了個辦法,由減10斤到加10斤,全身傷疤的他從不退縮,很快成為訓練骨幹,第二年就當上了班長。

八一精神給了戰士們戰勝困難的力量,也給了大家創新求變的勇氣。中隊針對棚戶區發生火災救人難,供水難,創新了“救人第一、繩索牽引、雙帶供水、居高射水”的滅火撲救新戰法,在撲救棚戶區火災戰鬥中發揮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從難論” 守護城市安寧

位於南昌市老城區的八一消防中隊,是我省歷史最悠久、承擔滅火救援任務最重、出警最多的消防部隊。據不完全統計,近5年來,八一消防中隊先後完成滅火救援任務3500余起,成功撲滅了2010年“11·7”洛陽路建材市場倉庫火災、2011年“9·4”愛國電影院火災等影響較大的火災,參與了“5·12”汶川大地震、2008年抗冰救災和2010年的“6·21”唱凱大堤潰堤抗洪搶險等重大搶險救援戰鬥。在各類滅火救援中,共搶救出被困群眾200餘人,特別在2013年的“1·8”西湖區船山路濠上街居民火災中,一次性救出39人;在2014年“1·23”西湖區下灣街棚戶區火災中,及時疏散群眾112人,創造了無一人傷亡的奇跡。

2012年1月3日淩晨4時許,西湖區團結路綠源社區一民房突發大火。4時12分,八一中隊兩輛消防車趕到現場。此時,現場一片混亂,起火房間濃煙湧出,伴有猛烈的火光。

時任中隊指導員彭軻立即下令兵分兩路,出兩支水槍向火魔撲去。這時,一位老人急切地向消防員反映,他61歲的老伴還在火海中。大火和濃煙已將入口堵死。不容多想,彭軻立即帶領胡慶松、康遠其組成搜救小組進入火場。

由於是淩晨,天還未亮,房內一片漆黑,有毒氣體嗆得呼吸困難,但大家全然不顧。幾名戰鬥員摸索到主臥室,大聲地呼喊,但是沒有得到回應,他們猜測老人已經昏迷。10分鐘後,他們在主臥室衛生間門口找到了處於深度昏迷狀態的被困老人。

時任指導員彭軻立即命令胡慶松、康遠其迅速將老太抬到外面,並拿來被子和衣服給她蓋上。此時,120還沒有趕到,胡慶松發現老人口腔內有很多黑色污垢和濃痰,舌頭抵住口腔,呼吸困難,四肢抽搐,雙眼翻白,隨時都有窒息死亡的危險!“我來試試!”在康遠其的協助下,胡慶松突然跪在老太身邊,時而按壓胸部,時而擠捏人中,可就是沒有明顯效果。

這時,讓現場所有人沒有想到的一幕出現了:只見胡慶松大喊一聲“奶奶,你一定要挺住”,突然快速俯下身子嘴對嘴對老太做起了人工呼吸。

頓時,現場所有人都愣住了!一次、兩次、三次……6分鐘後,老太的鼻子出現微弱的呼吸,隨後開始開口喘氣!

現場頓時爆發出熱烈掌聲,有的圍觀群眾還流出了眼淚。一位50多歲的婦女哽咽地說:“一名90後的年輕戰士,不沾親不帶故,毫不猶豫為滿嘴污垢的老人做人工呼吸,就是親人也難做到啊!”

在當天的報告會上,見習排長胡慶松在報告《八一精神點亮我的人生座標》中,生動還原了這起滅火救援的感人事蹟。

每一次滅火救援戰鬥,中隊官兵就是十分的希望也要做百倍的努力,永遠不放棄、不拋棄。

2011年9月4日5時11分,南昌愛國電影院發生火災,八一消防中隊接到報警後,立即派出3輛消防車26名官兵迅速趕赴現場。當消防官兵趕到現場時,整個電影院已是一片火海,正處於猛烈燃燒階段。消防戰士立即鋪設3個水槍陣地,全力阻止火勢蔓延。同時,由8名戰士組成兩個攻堅組,進入院內休閒按摩室搜救被困人員。

攻堅組戰士在火海中一路摸索前進,天花板燃燒的物件砸在身旁,化學物品燃燒的氣味刺鼻難忍,但誰也沒有後退。大家一邊大聲呼喊,一邊仔細摸索每一個房間,將兩層樓近20個房間搜了個遍。20分鐘過去,當4名不同程度昏迷的群眾被救出時,大家累得已經沒有了力氣。

這時,一名群眾突然發現還有一位20多歲的女孩沒有找到。彭軻二話沒說,帶領時任胡慶松、康遠其又沖進了火海。10分鐘內,戰士們搜尋了每一個死角,終於在一個靠牆角的床下找到了早已昏迷的女孩。全體官兵經過2個多小時的殊死奮戰,最終成功將大火撲滅,並搜救出5名被困人員。

支撐一支隊伍的靈魂,靠的是堅定的信念;鑄造一支鐵軍的秘訣,靠的是嚴格訓練。作為在八一中隊奮戰14年多的老兵孟慶濤說:“八一中隊是肩負著繁重滅火救援的百年老隊,每年平均接警650起。每次出警我都在想,如何用最少的人員、最快的速度、最高的品質完成每一次的滅火救援任務,作為中隊長助理,為了讓戰士們儘快掌握訓練技巧,我自己潛心研究訓練科目,編寫了易懂的操作規程。”

面對父親常年臥病在床,忠孝難兩全,當兵收入低,尤其是同學邀請其退伍一起開飯店,中國著名男演員李雪健拋出“私人助理”的橄欖枝時種種誘惑,孟慶濤一次次做出抉擇:“我要留下!我的心永遠在八一中隊,我的魂永遠在八一中隊。”

“作為新一代的革命軍人,我始終牢記,必須從嚴從難出發,做好榜樣,起到帶頭作用,努力拼搏,才能爭取更高的榮譽。”做完題為《報效祖國 無悔青春》的報告後,八一中隊中隊長助理孟慶濤說。

“勇擔當” 凸顯社會責任

一支鋼鐵般的隊伍,在火魔面前是堅強利盾,在人民群眾面前卻顯示他們的柔情。

西湖區西湖街辦康王廟社區居民伍鳳霞以及西湖區委政法委副書記邱東在報告《八一中隊,我的親人,我的家》和《八一精神鑄豐碑》中,分別以自己的親身經歷和樸實的語言作了一場精彩的事蹟報告,為大家講述了軍民魚水情的感人故事。

伍鳳霞是南昌市西湖區康王廟社區的一位普通居民。54歲的她,在23年前,丈夫病逝,留下80歲的婆婆和患病的兒子,靠撿破爛為生。2004年4月26日早晨,她撿到一個女嬰,手腳畸形。醫生說女嬰的病很難治,需要長期治療和一大筆費用。聽著孩子的哭聲,她心如刀絞,一咬牙收留了下來,並給她取了個名字叫伍靜。

伍鳳霞經過七年的堅持,女兒的手腳奇跡般好了,可沒有收養手續,她想到女兒的未來愁眉苦展。

2011年9月的一個星期天,八一中隊到社區開展學雷鋒活動,在得知伍鳳霞的困難後,第二天就帶著伍靜去學校做工作,官兵們從居委會到派出所、分局,一趟一趟地跑。跑了兩個月,終於辦好了伍靜的戶口。

從此,伍鳳霞家和八一中隊結下了不解之緣。伍鳳霞由於經常撿破爛深夜才回家,無法照顧女兒的學習和生活。女兒放學後,便到離家不遠的八一中隊,在戰士們的輔導下看書、做作業,吃完晚飯再回家。時間一長,女兒便叫戰士們哥哥,戰士們來自哪裡,叫什麼名字都記得一清二楚,戰士們都把她當親妹妹看待。每年老戰士退伍,女兒總是哭得很傷心,捨不得讓哥哥們走。許多戰士退伍後,會特意回來看她。

“我家住的公房只有50來個平方米,撿來的垃圾家裡放不下。八一中隊官兵得知情況後,就在中隊營房區隔了個儲物間,專門讓我放破爛。”伍鳳霞說,“八一中隊改變了我家,改變了我,讓我覺得做人有尊嚴,生活有希望,”

服務人民是人民軍隊的立軍之本、勝利之基、力量之源。多年來,中隊黨支部帶領官兵始終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有險必救、有難必幫,與駐地群眾結下了魚水之情。中隊先後參與解救群眾3796起,照顧孤寡老人29人,資助貧困學生35名,為社會捐款23.48萬元。

八一中隊赴京受獎後,受到了地方黨委政府、公安部消防局、省公安廳、省總隊和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省公安消防總隊軍政主官親切接見受獎對象,在全省消防部隊開展向八一中隊學習活動,並派出工作組指導八一中隊先進典型發展升級工作。南昌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3次作出重要批示,2016年“八一”前夕,郭安市長慰問八一中隊並給予高度肯定。南昌市委常委、宣傳部長龍和南,南昌市委常委、政法委書記劉家富等領導相繼作出批示。南昌市政府召開八一消防中隊先進事蹟座談會,塗建生副市長出席並講話,號召全市幹部群眾向八一消防中隊學習。2016年 9月,江西省公安廳作出《關於向八一中隊學習的決定》。 2017年1月,國務委員、公安部郭聲琨部長同志簽署的公安部對消防部隊嘉獎令,高度讚揚八一中隊並榮登《今日頭條》。2017年除夕,省委鹿心社書記慰問八一中隊並勉勵官兵:“發揚成績、戒驕戒躁,牢記使命、苦練本領,努力爭當有靈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一代革命軍人,以忠誠、乾淨、擔當向黨和人民交上滿意答卷。”

“八一夢” 官兵成長動力

南昌市公安消防支隊八一中隊原黨支部書記程俊第一個作報告。在題為《傳承八一精神,勇當紅門衛士》的報告中,程俊講述自己如何從一名大學生轉變成一名優秀的消防部隊軍官的成長歷程。

程俊說:“作為全國唯一以‘八一’命名的消防中隊,傳承八一精神是我們首要的政治責任,堅定理想信念是我們取之不盡的力量源泉。每年新兵下隊,都要接受八個一洗禮:參觀八一紀念館、觀看八一影視片、在八一起義紀念塔下莊嚴宣誓。我們在營區建造了八一起義雕塑,建起了八一起義紀念教育榮譽室,將八一的印記刻印在每個角落,使一代又一代官兵在耳濡目染中將八一精神根植於內心深處。”

戰士魏剛兩年就寫了3本日記,密密麻麻記下的都是“八一精神”的感悟和誓言:“我要做一名傳承八一精神的紅門衛士!”2012年2月,南昌市九四醫院重症監護樓發生火災,接到增援任務的魏剛與戰友們趕到現場,得知樓上有病人和許多氧氣瓶被困在一起,他二話沒說,冒著生命危險穿越火場、沖進監護樓,救出15名重症病人。病人家屬激動地抓住他的手說:關鍵時刻還是靠你們!

中隊党支隊副書記、中隊長徐劍6歲時父親去世,母親一直跟姐姐生活,愛人遠在400多裡外的鄉下,他身為頂樑柱,家裡卻無法顧及。在訓練場上他是尖兵,個子雖小,從不怕攻堅克難。腿練腫了,他也不吱聲,晚上用熱毛巾敷一敷,第二天又站到了訓練場,多次在全省崗位大練兵比武中奪得第一;每次滅火救援,他既當指揮員,又當戰鬥員,危險時刻,總是第一個沖在前。

2015年1月,轄區發生火災,火場東面一間房子裡放有二十多個液化氣罐,有幾個正在呼呼噴火。由於燃燒時間過長,液化氣罐閥門已被燒壞,根本無法關緊。情急之下,徐劍扛起噴火的液化罐就往外沖,突擊隊員緊跟而上,把20多個液化氣罐全部轉移到安全地帶。

戰士康遠其剛下中隊時,由於體型胖,許多訓練科目跟不上,但他卻暗暗憋著一股勁,一遍不行就兩遍,兩遍不行就三遍,常常起早摸黑開小灶。負重登六樓訓練,他幾次都不合格,於是他想了個辦法,由減10斤到加10斤,全身傷疤的他從不退縮,很快成為訓練骨幹,第二年就當上了班長。

八一精神給了戰士們戰勝困難的力量,也給了大家創新求變的勇氣。中隊針對棚戶區發生火災救人難,供水難,創新了“救人第一、繩索牽引、雙帶供水、居高射水”的滅火撲救新戰法,在撲救棚戶區火災戰鬥中發揮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從難論” 守護城市安寧

位於南昌市老城區的八一消防中隊,是我省歷史最悠久、承擔滅火救援任務最重、出警最多的消防部隊。據不完全統計,近5年來,八一消防中隊先後完成滅火救援任務3500余起,成功撲滅了2010年“11·7”洛陽路建材市場倉庫火災、2011年“9·4”愛國電影院火災等影響較大的火災,參與了“5·12”汶川大地震、2008年抗冰救災和2010年的“6·21”唱凱大堤潰堤抗洪搶險等重大搶險救援戰鬥。在各類滅火救援中,共搶救出被困群眾200餘人,特別在2013年的“1·8”西湖區船山路濠上街居民火災中,一次性救出39人;在2014年“1·23”西湖區下灣街棚戶區火災中,及時疏散群眾112人,創造了無一人傷亡的奇跡。

2012年1月3日淩晨4時許,西湖區團結路綠源社區一民房突發大火。4時12分,八一中隊兩輛消防車趕到現場。此時,現場一片混亂,起火房間濃煙湧出,伴有猛烈的火光。

時任中隊指導員彭軻立即下令兵分兩路,出兩支水槍向火魔撲去。這時,一位老人急切地向消防員反映,他61歲的老伴還在火海中。大火和濃煙已將入口堵死。不容多想,彭軻立即帶領胡慶松、康遠其組成搜救小組進入火場。

由於是淩晨,天還未亮,房內一片漆黑,有毒氣體嗆得呼吸困難,但大家全然不顧。幾名戰鬥員摸索到主臥室,大聲地呼喊,但是沒有得到回應,他們猜測老人已經昏迷。10分鐘後,他們在主臥室衛生間門口找到了處於深度昏迷狀態的被困老人。

時任指導員彭軻立即命令胡慶松、康遠其迅速將老太抬到外面,並拿來被子和衣服給她蓋上。此時,120還沒有趕到,胡慶松發現老人口腔內有很多黑色污垢和濃痰,舌頭抵住口腔,呼吸困難,四肢抽搐,雙眼翻白,隨時都有窒息死亡的危險!“我來試試!”在康遠其的協助下,胡慶松突然跪在老太身邊,時而按壓胸部,時而擠捏人中,可就是沒有明顯效果。

這時,讓現場所有人沒有想到的一幕出現了:只見胡慶松大喊一聲“奶奶,你一定要挺住”,突然快速俯下身子嘴對嘴對老太做起了人工呼吸。

頓時,現場所有人都愣住了!一次、兩次、三次……6分鐘後,老太的鼻子出現微弱的呼吸,隨後開始開口喘氣!

現場頓時爆發出熱烈掌聲,有的圍觀群眾還流出了眼淚。一位50多歲的婦女哽咽地說:“一名90後的年輕戰士,不沾親不帶故,毫不猶豫為滿嘴污垢的老人做人工呼吸,就是親人也難做到啊!”

在當天的報告會上,見習排長胡慶松在報告《八一精神點亮我的人生座標》中,生動還原了這起滅火救援的感人事蹟。

每一次滅火救援戰鬥,中隊官兵就是十分的希望也要做百倍的努力,永遠不放棄、不拋棄。

2011年9月4日5時11分,南昌愛國電影院發生火災,八一消防中隊接到報警後,立即派出3輛消防車26名官兵迅速趕赴現場。當消防官兵趕到現場時,整個電影院已是一片火海,正處於猛烈燃燒階段。消防戰士立即鋪設3個水槍陣地,全力阻止火勢蔓延。同時,由8名戰士組成兩個攻堅組,進入院內休閒按摩室搜救被困人員。

攻堅組戰士在火海中一路摸索前進,天花板燃燒的物件砸在身旁,化學物品燃燒的氣味刺鼻難忍,但誰也沒有後退。大家一邊大聲呼喊,一邊仔細摸索每一個房間,將兩層樓近20個房間搜了個遍。20分鐘過去,當4名不同程度昏迷的群眾被救出時,大家累得已經沒有了力氣。

這時,一名群眾突然發現還有一位20多歲的女孩沒有找到。彭軻二話沒說,帶領時任胡慶松、康遠其又沖進了火海。10分鐘內,戰士們搜尋了每一個死角,終於在一個靠牆角的床下找到了早已昏迷的女孩。全體官兵經過2個多小時的殊死奮戰,最終成功將大火撲滅,並搜救出5名被困人員。

支撐一支隊伍的靈魂,靠的是堅定的信念;鑄造一支鐵軍的秘訣,靠的是嚴格訓練。作為在八一中隊奮戰14年多的老兵孟慶濤說:“八一中隊是肩負著繁重滅火救援的百年老隊,每年平均接警650起。每次出警我都在想,如何用最少的人員、最快的速度、最高的品質完成每一次的滅火救援任務,作為中隊長助理,為了讓戰士們儘快掌握訓練技巧,我自己潛心研究訓練科目,編寫了易懂的操作規程。”

面對父親常年臥病在床,忠孝難兩全,當兵收入低,尤其是同學邀請其退伍一起開飯店,中國著名男演員李雪健拋出“私人助理”的橄欖枝時種種誘惑,孟慶濤一次次做出抉擇:“我要留下!我的心永遠在八一中隊,我的魂永遠在八一中隊。”

“作為新一代的革命軍人,我始終牢記,必須從嚴從難出發,做好榜樣,起到帶頭作用,努力拼搏,才能爭取更高的榮譽。”做完題為《報效祖國 無悔青春》的報告後,八一中隊中隊長助理孟慶濤說。

“勇擔當” 凸顯社會責任

一支鋼鐵般的隊伍,在火魔面前是堅強利盾,在人民群眾面前卻顯示他們的柔情。

西湖區西湖街辦康王廟社區居民伍鳳霞以及西湖區委政法委副書記邱東在報告《八一中隊,我的親人,我的家》和《八一精神鑄豐碑》中,分別以自己的親身經歷和樸實的語言作了一場精彩的事蹟報告,為大家講述了軍民魚水情的感人故事。

伍鳳霞是南昌市西湖區康王廟社區的一位普通居民。54歲的她,在23年前,丈夫病逝,留下80歲的婆婆和患病的兒子,靠撿破爛為生。2004年4月26日早晨,她撿到一個女嬰,手腳畸形。醫生說女嬰的病很難治,需要長期治療和一大筆費用。聽著孩子的哭聲,她心如刀絞,一咬牙收留了下來,並給她取了個名字叫伍靜。

伍鳳霞經過七年的堅持,女兒的手腳奇跡般好了,可沒有收養手續,她想到女兒的未來愁眉苦展。

2011年9月的一個星期天,八一中隊到社區開展學雷鋒活動,在得知伍鳳霞的困難後,第二天就帶著伍靜去學校做工作,官兵們從居委會到派出所、分局,一趟一趟地跑。跑了兩個月,終於辦好了伍靜的戶口。

從此,伍鳳霞家和八一中隊結下了不解之緣。伍鳳霞由於經常撿破爛深夜才回家,無法照顧女兒的學習和生活。女兒放學後,便到離家不遠的八一中隊,在戰士們的輔導下看書、做作業,吃完晚飯再回家。時間一長,女兒便叫戰士們哥哥,戰士們來自哪裡,叫什麼名字都記得一清二楚,戰士們都把她當親妹妹看待。每年老戰士退伍,女兒總是哭得很傷心,捨不得讓哥哥們走。許多戰士退伍後,會特意回來看她。

“我家住的公房只有50來個平方米,撿來的垃圾家裡放不下。八一中隊官兵得知情況後,就在中隊營房區隔了個儲物間,專門讓我放破爛。”伍鳳霞說,“八一中隊改變了我家,改變了我,讓我覺得做人有尊嚴,生活有希望,”

服務人民是人民軍隊的立軍之本、勝利之基、力量之源。多年來,中隊黨支部帶領官兵始終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有險必救、有難必幫,與駐地群眾結下了魚水之情。中隊先後參與解救群眾3796起,照顧孤寡老人29人,資助貧困學生35名,為社會捐款23.48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