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得知孩子欺負別人,你的第一反應能看出親子的親密程度

當你聽別人告訴你,說你的孩子欺負了別人的時候,你的第一反應是什麼呢?其實父母的不同態度有表現了自己和孩子的親密程度,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這方面的介紹。


有一天,小明的班主任給他媽媽打電話,告訴了小明的媽媽小明在學校和別的小朋友為了一個東西打起來了,而且還讓別的小朋友額頭磕破了,那個學生的家長很生氣,說要追究孩子或者家長的責任。

小明的媽媽在接到了老師的電話以後,先是給老師進行了非常誠懇的道歉,

其次也立即給那個受傷的小朋友的爸爸打了電話過去進行了道歉,甚至還帶著小明和慰問金,到孩子的家裡去登門賠禮。

小明直到道歉以後還不明白自己到底做錯了什麼,問媽媽,媽媽的態度也是非常不好的:“到現在還不知道自己犯了什麼錯?!自己回家面壁思過去。”

而同樣的一件事也發生在小楊的身上,那麼小楊的媽媽是怎麼處理的呢?在接到了老師的電話以後,

媽媽表示稍後會詢問自己的孩子到底發生了什麼,如果真的是自己的孩子的錯,那麼一定會帶著孩子去道歉的。

而小楊的媽媽在問了孩子事情,瞭解到他們當天沒有打架以後,又找了班級裡的紀律委員進行了證實,

隨後把情況如實反映給了老師,老師叫來了學生仔細詢問以後,才知道受傷的孩子是自己撞得,因為怕爸爸罵他,所以編造了這樣一個謊言。

相信你們也看出來了,明顯小楊跟自己媽媽的關係更加親密一些,其實父母給孩子最好的愛就是信任,所以千萬不要隨便責駡自己的孩子,要相信自己的孩子。

信任其實不是隨便說說的,而是要看實際行動的,小編看完上面的故事不禁想起了另一個故事,

小編的一位朋友有一個三歲的孩子,有一天他們吃晚飯之前,我朋友就讓這個孩子去洗手,孩子去了一趟洗手間出來以後,手是幹的,朋友的妻子懷疑孩子並沒有洗手,就想強行帶著孩子再去一次,但是被我朋友阻止了。

我的這位朋友把孩子抱在了自己的腿上,問孩子:“你告訴爸爸,你洗手了嗎?”孩子給出了肯定的回答,隨即我朋友就說:“爸爸相信你,

你也是一個小男子漢了,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了。”說完還親了一口孩子。

隨著孩子的年齡越來越大,很多父母其實都會不自覺地用一些成人的眼光來質疑孩子,不管是一些生活習慣,還是言行舉止等,很多父母雖然嘴上說著相信孩子,但是實際卻不斷對孩子的行為提出質疑。

孩子們如果長期在這樣的環境下生活的話,就會慢慢在驚訝、難過、失落的情緒下,選擇給自己的心靈上一把鎖,很多家庭反映自己跟孩子越來越不親近,其實多數時候不是孩子的問題,而是父母的問題。

孩子們如果長期在這樣的環境下生活的話,就會慢慢在驚訝、難過、失落的情緒下,選擇給自己的心靈上一把鎖,很多家庭反映自己跟孩子越來越不親近,其實多數時候不是孩子的問題,而是父母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