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爸媽如何輔導孩子學數學?深度剖析!

文 / 慧思老師

部分內容引用孫路弘老師的原文內容

我是一名地地道道的數學愛好者,上學期間,嚴重偏科數學,從教期間,喜歡研究數學思維的實際應用。因此今天能有幸得到很多家長的認可,

我自認為不僅是我對數學教學的嫺熟,更是培養了很多孩子的數學思維,被學生稱為“慧思老師”,我很享受其中。

什麼是教育?我認為教育跟工業生產一樣,用好的料,好的工序,好的組合即可生產好的機器,最終結果就是用於實踐能力。

而數學學習也並不是為了擁有多少數學知識,而是要在數學學習的過程中,發展孩子的思維,提高孩子的數學素養,用數學思維去分析、解決實際問題。

比如破案的電視連續劇,處處不就在體現著數學的作用嗎?

數學思維是一種思維模式,是思考的方式。 是指面對生活中的諸多現場,是否會產生基於數學的聯想。每個人思考的方式都是有座標的,如何看待一件事,怎樣思考、判斷,

這是思維。數學思維和數學成績有什麼相關性?數學是一門影響人一生的學科,這並不是指一定要掌握許多數學概念、做題技巧,也不僅僅是那些能夠自如駕馭數學知識的天才們的專利。數學對人的影響是在思維層面的,能讓人在認識、判斷、處理事物時更有條理、更加理性。養成這樣的思維習慣,才是真正讓人一生受用的。譬如說:我聽到你家住的樓房門牌號是“1208”。
我就會想到你家樓上是 “1308 ”,樓下是“1108”,同時可以判斷你家是左邊還是右邊。

這是規律,數學思維是一種對生活中各種規律的把握,如果一個孩子具有較強的數學思維,將會對各種現象背後的規律有感知。如果孩子在生活中會不斷去發現:這事兒有規律嗎?那事兒有規律嗎?經常這樣去思考,數學思維也能逐步形成和強化。

數學思維VS數學成績首先要區分數學思維和數學成績:數學思維是指孩子對於生活現象中的規律是否敏感,

有主動性去探索和總結;而數學成績代表著數學知識的掌握程度。

數學思維是一種意識的感應、對規律的把握,這真正影響孩子對更多的事情形成自己的判斷。

如果家長一味追求數學成績,孩子脫離生活中的數學現象,其所學很難繼續發揮實際作用。

這裡就不得不說到家庭教學和學校教學的差異。

那麼媽媽在家如何輔導孩子的數學?我將通過多年的實踐經驗和引用孫路弘老師的部分內容做一些剖析。

在生活中,

媽媽如何輔導孩子學數學?

1 媽媽應該以怎樣的態度進行引導?

先說一個場景。對於小學階段的孩子,很多媽媽都會輔導家庭作業,希望媽媽想清楚以下三個問題:第一,輔助作業,還是糾正錯題?第二,講解新內容,還是鞏固已學內容?第三,希望孩子做題熟練,還是建構數學思維?

我發現一種現象,很多家長輔導作業時,僅僅討論錯題,很少提及孩子做對的題,這是非常危險的做法。

面對孩子做錯的題,如果媽媽總是與孩子較勁,緊追不放,孩子的大腦中就會形成對數學的恐懼,一旦懼怕,就不能學習到任何真正的知識。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強調把生活中的數學元素呈現給孩子,帶著孩子去生活中玩兒,哪怕僅僅是一個骰子,也可以玩出門道,發現規律。媽媽們不要小看孩子探索和總結的能力。2 面對錯題,媽媽可以怎麼做?以一道錯題為例小強圍著一個正方形的花圃走了4圈,一共走了800米,這個花圃的地面積是多少平方米?(6分)①800÷4=200(米) 正方形的面積=邊長×邊長②200×200=40000(平方米)答:這個花圃的地面積是40000平方米。這是一個真實的例子。一位媽媽是這樣處理的: 指著題目中一處孩子不理解的地方,問孩子:800除以4是什麼意思?媽媽的本意是提示孩子:你這麼做,是怎麼想的。 但孩子大腦中這個時候的表現是這樣的:“哦,我是不是這個地方做錯了?”然後就是緊張,接著開始懷疑自己,繼而不自信。“對呀,當時我這麼做,自己寫的 800除以4,是什麼意思來著?”孩子猶猶豫豫、小心翼翼地嘟囔著,“我忘了。” 以上的場景,熟悉嗎?這不是我杜撰的,而是天天發生在家庭中的實際情況。這時,媽媽怒火漸起:你自己寫的,你不知道,什麼叫忘了? 從這裡開始,事情已經與輔導孩子數學能力沒有關係了,而是陷入了情感的焦灼,繼而演變為父母內心強烈的期望落空後沮喪情緒的發洩,而孩子更加無辜,莫名其妙地陷入被埋怨、被指責、被冤枉的無辜境地。 家庭中輔導孩子的一個忌諱:針對某一處錯誤,問孩子這是怎麼回事。“這是怎麼回事呀,這是錯的,以後不要再這樣做了。”輔導孩子的核心目的是:知道孩子是怎麼想的。不是要教孩子什麼是對的,也不是讓孩子記住正確的具體步驟。一道數學題,無論做對還是做錯,那都是結果,並不重要。很多孩子題目做對,實際上想法是錯誤的;也有一些孩子題目做錯,可是想法是偉大的。我們更應該關注的是孩子做題的時候,大腦的想法和思維的方式。這才是數學真正要教的東西。學校中強調的考試成績排名,實際上掩蓋了數學對人類思維能力的塑造,也扭曲了學習數學的核心目的。而只有在家庭中,在媽媽的正確啟發方式下,孩子才能夠找回數學的核心本質,那就是思考、思維、思索。一個題目,到底是怎麼想的? 第一:父母輔導孩子不是要教孩子怎麼做題,你教他怎麼做題,不如老師教他怎麼做題。

第二:不需要告訴他正確答案,你只需要知道他是怎麼想的。

3 做出來不如講出來,聽得懂不如說的通

>>做10道題,不如講一道題。孩子做完家庭作業後,家長不妨鼓勵孩子開口講解一下數學作業中的難題,我也在群裡會經常發一些比較好的訓練題,您也可以鼓勵去想一想說一說,如果講得好,家長還可進行小獎勵,讓孩子更有成就感。

原因:做10道數學題,不如讓孩子“說”明白一道題。小學數學,重在思維的訓練,思維訓練活了,升到初高中,數學都不會差到哪去。家長要加強孩子“說”題的訓練,讓孩子把智慧說出來。孩子能開口說解題思路,是最好的思維訓練模式。很多家長以為數學就是要多做題,可是有的孩子考試做錯了題,但遇到同類或相似題型時,仍然一錯再錯。不妨讓孩子把錯題訂正後,“說”清楚錯誤環節,這樣孩子的思路一下子就豁然開朗了。

>>要培養質疑的習慣。在家庭教育中,家長要經常引導孩子主動提問,學會質疑、反省,並逐步養成習慣。

在孩子放學回家後,讓孩子回顧當天所學的知識:老師如何講解的,同學是如何回答的?當孩子回答出來之後,接著追問:“為什麼?”“你是怎樣想的?”啟發孩子講出思維的過程並儘量讓他自己作出評價。有時,可以故意製造一些錯誤讓孩子去發現、評價、思考。通過這樣的訓練,孩子會在思維上逐步形成獨立見解,養成一種質疑的習慣。

與孩子討論錯題的三個模式。以開篇的題目為例:

1同伴模式主要是聽他怎麼想的你只有用同伴模式才能開啟孩子的同伴思維,並不是“我知道答案了,你不知道,我來跟你講”;而是“都是同伴,咱倆一樣”。在這個時候,孩子的思維是放鬆的,孩子會敞開了講,有可能講出他在哪出了閃失,媽媽就知道他錯在哪了。如果你知道他錯在哪了,你要不要告訴他?你如果真決定要告訴他,你就犯了我前面說的錯誤——給孩子講題。那麼,我們此時可以怎麼做?2逆向思維假定答案正確,逆向推導如果用“同伴模式”仍然理不清思路,就啟用“逆向模式”,假定答案正確,重新來一遍。所有的應用題都是可以倒一遍的,慢慢倒著,他自己啟發,自己開竅,這道題就是他自己做對的,跟你做的沒關係,你知道嗎?大家當媽媽,實際上要當成這樣的媽:你雖然在孩子身邊,但是很多問題都是他自己想明白的。3靈活掌握改變題意條件,再做一次你跟孩子說:“這道題,我是這麼做的,如果走一圈是800米,一邊多長?”“不告訴你了嗎?邊長200米,800除以4。”“這道題是走幾圈哪?”“走四圈。”“那走兩圈呢?兩圈會是什麼樣啊?咱把陷阱去掉,填平好嗎?填平就是走一圈。”如果孩子做對了,跟孩子說,“咱走八圈行嗎?咱走八圈是是多大呀?”如此一來這道題就變成了三道題、四道題。孩子才會意識到陷阱,陷阱就是平等水準的資訊,和一個正方形有四邊是同樣水準的資訊。只不過一個正方形有四邊這個資訊在這道題裡沒顯示出來。它假設孩子學過正方形,知道有四邊。這第三種模式,把陷阱稍微做一下改變,你就知道孩子會不會了。4舉一反三,學會變通

舉一反三出自孔子的《論語·述而》:“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意思是說:我舉出一個牆角,你們應該要能靈活的推想到另外三個牆角,如果不能的話,我也不會再教你們了。後來,大家就把孔子說的這段話變成了“舉一反三”這句成語,意思是說,學一件東西,可以靈活的思考,運用到其他相類似的東西上!

之前也常常聽到家長反映,接到一些學生來信,說平時學習勤奮,請家教、上補習班,花了很多精力夯實基礎知識,可考試時還是感覺反應慢、思路窄,只能就題論題,做不到舉一反三,對於一些靈活性強的題目往往就束手無策。

在數學的訓練中,一定要給孩子舉一反三訓練。一道題看似理解了,但他的思維可能比較直線,不多做幾道舉一反三或在此基礎上變式的題,他還是轉不過玩了。

舉一反三其實就是“師傅領進門,學藝在自身”這句話的執行行為。

5建立錯題本,培養正確的思維習慣

每上第一次課,我所講的課程內容都和學生的錯題有關。我通常把試卷中的錯題摘抄出幾個典型題,作為課堂的例題再講一遍。而學生的反應,或是像沒有見過,或是對題目非常熟悉,但沒有思路。這些現象的發生,都是學生沒有及時總結的原因。所以第一次課後我都建議我的學生做一個錯題本,像寫日記一樣,記錄下自己的錯題和錯因分析。

一般來說,錯題分為三種類型:第一種是特別愚蠢的錯誤、特別簡單的錯誤;第二種就是拿到題目時一點思路都沒有,不知道解題該從何下手,但是一看到答案卻恍然大悟;第三種就是題目難度中等,按道理有能力做對,但是卻做錯了。

尤其第二種、第三種,必須放到錯題本上。建立錯題本的好處就是掌握了自己所犯錯的類型,為防範一類錯誤成為習慣性的思維。

6做出來不如講出來,聽得懂不如說的通

很多家長,在孩子學習的過程中,有意無意的說一些傷及孩子信心的話語,比如:真笨、你怎麼跟你老爸一樣,看看其他孩子,我懷疑你是不是親身的,這道題都不會?快別上學了……。

我承認,思維能力是有超常的孩子,但覺對沒有超笨的孩子,思維能力差,一定是外部環境與平時對孩子訓練不夠。

作為家長,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和生命中影響力最重要的老師,要多表揚、多鼓勵,與孩子成為問題探討的夥伴,而不是孩子的教導者和管理者。

道理越辯越明。父母要在家庭中創設一種“自由爭辯交流”的氛圍,當孩子學習遇到困難的時候,爭辯、互相交流解決問題的方法;當孩子自己獲得新的解題方法時,家長要以平和的心態,耐心地和孩子一起討論這個解題方法的獨特之處。父母和孩子爭辯解題思路,能促使孩子通過自由爭辯,加深對問題的理解,拓寬思路,促使思維更靈活。這對突破固有的思維束縛、培養思維能力和品質有著良好的幫助。

7巧妙利用生活中的數學提高思維能力

在家庭教育中經常有這種學以致用的機會,應該充分地加以利用。

(1)購物:低年級家長在購物中可以訓練孩子的運算能力。例如拿10元錢購物,該花多少元?錢夠不夠?找回多少?高年級家長可以訓練孩子在購物中思考哪種方法更優惠,哪種方法更合理。

(2)遊戲:家長在和孩子遊戲(搭積木、七巧板、下棋、擺小棒等)的同時,引導孩子用數學思考的方法去發現問題,解決遊戲中的問題,提升遊戲的技能與技巧。將逆推法,分類討論法,假設法等等用於遊戲當中。

(3)另外,在旅遊或家庭進行投資時,都可以讓孩子參與進來,進行旅遊預算,運用數學思維合理安排旅遊,使同樣的錢發揮最大的經濟效益;核計投資彩票、股票,進行銀行存款、貸款等。在家庭中運用數學方法練習解決現實生活實際問題,也不失為一種訓練孩子數學思維的好辦法。

8奧數是把雙刃劍

奧數本是數學,之所以在數學中分出一個模組為奧數,是因為數學本身是奧妙而有趣的,一部分邏輯思維特別強或者有規律可循的題組成了奧數體系,這個體系就是為了對孩子思維和分析能力培養。

而為什麼現在奧數卻成了一把雙刃劍,有的家長反感,有的家長支持,90%的孩子都排斥。其實很多孩子很反感奧數,與孩子本身沒有多大關係,而是被輿論、被有些學校老師一味的反對而造成的心裡排斥。

奧數是奧妙、有趣的,有趣的東西為什麼會變得讓人反感呢?

從今天起,不要在孩子面前再提奧數,它就是數學,只是在基礎題上的拓展和拔高,或者說是在已有知識和能接受的範圍內培養一種發散思維、邏輯思維、逆推思維等的思維訓練題,它有初中的分類討論思想和數形結合思想,引導對了,它是一門減壓的學科,何為增加壓力?

一個真實的例子,我帶著一個初中三年數學兩年學的班,班裡孩子學習奧數的有,沒學過奧數的也有,很明顯,學過奧數的孩子接受能力很強、思考能力更沒法比,最後我不得不再次分層教學(其實我是很討厭分層的),因為孩子的基礎不一啊。

試問,這些學過奧數的孩子壓力大,還是沒有學過的壓力大?

孩子心裡不排斥,奧數就是以後數理化、包括語文等科目秘密武器。如果您或老師給孩子樹立一種“奧數沒用論”,我建議趁早別說,奧數將封殺了孩子最後一點的自信心。

思維其實就是直線和曲線。一般說的感性的人就是直線思維,是順著一條道走到黑的,不懂得返回來看看其他世界。而我們是通過多訓練,讓孩子的思維慢慢可以轉彎、回頭,讓孩子在面對生活中很多問題能有獨立的思考、分析和判斷能力。

-END-

我發現一種現象,很多家長輔導作業時,僅僅討論錯題,很少提及孩子做對的題,這是非常危險的做法。

面對孩子做錯的題,如果媽媽總是與孩子較勁,緊追不放,孩子的大腦中就會形成對數學的恐懼,一旦懼怕,就不能學習到任何真正的知識。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強調把生活中的數學元素呈現給孩子,帶著孩子去生活中玩兒,哪怕僅僅是一個骰子,也可以玩出門道,發現規律。媽媽們不要小看孩子探索和總結的能力。2 面對錯題,媽媽可以怎麼做?以一道錯題為例小強圍著一個正方形的花圃走了4圈,一共走了800米,這個花圃的地面積是多少平方米?(6分)①800÷4=200(米) 正方形的面積=邊長×邊長②200×200=40000(平方米)答:這個花圃的地面積是40000平方米。這是一個真實的例子。一位媽媽是這樣處理的: 指著題目中一處孩子不理解的地方,問孩子:800除以4是什麼意思?媽媽的本意是提示孩子:你這麼做,是怎麼想的。 但孩子大腦中這個時候的表現是這樣的:“哦,我是不是這個地方做錯了?”然後就是緊張,接著開始懷疑自己,繼而不自信。“對呀,當時我這麼做,自己寫的 800除以4,是什麼意思來著?”孩子猶猶豫豫、小心翼翼地嘟囔著,“我忘了。” 以上的場景,熟悉嗎?這不是我杜撰的,而是天天發生在家庭中的實際情況。這時,媽媽怒火漸起:你自己寫的,你不知道,什麼叫忘了? 從這裡開始,事情已經與輔導孩子數學能力沒有關係了,而是陷入了情感的焦灼,繼而演變為父母內心強烈的期望落空後沮喪情緒的發洩,而孩子更加無辜,莫名其妙地陷入被埋怨、被指責、被冤枉的無辜境地。 家庭中輔導孩子的一個忌諱:針對某一處錯誤,問孩子這是怎麼回事。“這是怎麼回事呀,這是錯的,以後不要再這樣做了。”輔導孩子的核心目的是:知道孩子是怎麼想的。不是要教孩子什麼是對的,也不是讓孩子記住正確的具體步驟。一道數學題,無論做對還是做錯,那都是結果,並不重要。很多孩子題目做對,實際上想法是錯誤的;也有一些孩子題目做錯,可是想法是偉大的。我們更應該關注的是孩子做題的時候,大腦的想法和思維的方式。這才是數學真正要教的東西。學校中強調的考試成績排名,實際上掩蓋了數學對人類思維能力的塑造,也扭曲了學習數學的核心目的。而只有在家庭中,在媽媽的正確啟發方式下,孩子才能夠找回數學的核心本質,那就是思考、思維、思索。一個題目,到底是怎麼想的? 第一:父母輔導孩子不是要教孩子怎麼做題,你教他怎麼做題,不如老師教他怎麼做題。

第二:不需要告訴他正確答案,你只需要知道他是怎麼想的。

3 做出來不如講出來,聽得懂不如說的通

>>做10道題,不如講一道題。孩子做完家庭作業後,家長不妨鼓勵孩子開口講解一下數學作業中的難題,我也在群裡會經常發一些比較好的訓練題,您也可以鼓勵去想一想說一說,如果講得好,家長還可進行小獎勵,讓孩子更有成就感。

原因:做10道數學題,不如讓孩子“說”明白一道題。小學數學,重在思維的訓練,思維訓練活了,升到初高中,數學都不會差到哪去。家長要加強孩子“說”題的訓練,讓孩子把智慧說出來。孩子能開口說解題思路,是最好的思維訓練模式。很多家長以為數學就是要多做題,可是有的孩子考試做錯了題,但遇到同類或相似題型時,仍然一錯再錯。不妨讓孩子把錯題訂正後,“說”清楚錯誤環節,這樣孩子的思路一下子就豁然開朗了。

>>要培養質疑的習慣。在家庭教育中,家長要經常引導孩子主動提問,學會質疑、反省,並逐步養成習慣。

在孩子放學回家後,讓孩子回顧當天所學的知識:老師如何講解的,同學是如何回答的?當孩子回答出來之後,接著追問:“為什麼?”“你是怎樣想的?”啟發孩子講出思維的過程並儘量讓他自己作出評價。有時,可以故意製造一些錯誤讓孩子去發現、評價、思考。通過這樣的訓練,孩子會在思維上逐步形成獨立見解,養成一種質疑的習慣。

與孩子討論錯題的三個模式。以開篇的題目為例:

1同伴模式主要是聽他怎麼想的你只有用同伴模式才能開啟孩子的同伴思維,並不是“我知道答案了,你不知道,我來跟你講”;而是“都是同伴,咱倆一樣”。在這個時候,孩子的思維是放鬆的,孩子會敞開了講,有可能講出他在哪出了閃失,媽媽就知道他錯在哪了。如果你知道他錯在哪了,你要不要告訴他?你如果真決定要告訴他,你就犯了我前面說的錯誤——給孩子講題。那麼,我們此時可以怎麼做?2逆向思維假定答案正確,逆向推導如果用“同伴模式”仍然理不清思路,就啟用“逆向模式”,假定答案正確,重新來一遍。所有的應用題都是可以倒一遍的,慢慢倒著,他自己啟發,自己開竅,這道題就是他自己做對的,跟你做的沒關係,你知道嗎?大家當媽媽,實際上要當成這樣的媽:你雖然在孩子身邊,但是很多問題都是他自己想明白的。3靈活掌握改變題意條件,再做一次你跟孩子說:“這道題,我是這麼做的,如果走一圈是800米,一邊多長?”“不告訴你了嗎?邊長200米,800除以4。”“這道題是走幾圈哪?”“走四圈。”“那走兩圈呢?兩圈會是什麼樣啊?咱把陷阱去掉,填平好嗎?填平就是走一圈。”如果孩子做對了,跟孩子說,“咱走八圈行嗎?咱走八圈是是多大呀?”如此一來這道題就變成了三道題、四道題。孩子才會意識到陷阱,陷阱就是平等水準的資訊,和一個正方形有四邊是同樣水準的資訊。只不過一個正方形有四邊這個資訊在這道題裡沒顯示出來。它假設孩子學過正方形,知道有四邊。這第三種模式,把陷阱稍微做一下改變,你就知道孩子會不會了。4舉一反三,學會變通

舉一反三出自孔子的《論語·述而》:“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意思是說:我舉出一個牆角,你們應該要能靈活的推想到另外三個牆角,如果不能的話,我也不會再教你們了。後來,大家就把孔子說的這段話變成了“舉一反三”這句成語,意思是說,學一件東西,可以靈活的思考,運用到其他相類似的東西上!

之前也常常聽到家長反映,接到一些學生來信,說平時學習勤奮,請家教、上補習班,花了很多精力夯實基礎知識,可考試時還是感覺反應慢、思路窄,只能就題論題,做不到舉一反三,對於一些靈活性強的題目往往就束手無策。

在數學的訓練中,一定要給孩子舉一反三訓練。一道題看似理解了,但他的思維可能比較直線,不多做幾道舉一反三或在此基礎上變式的題,他還是轉不過玩了。

舉一反三其實就是“師傅領進門,學藝在自身”這句話的執行行為。

5建立錯題本,培養正確的思維習慣

每上第一次課,我所講的課程內容都和學生的錯題有關。我通常把試卷中的錯題摘抄出幾個典型題,作為課堂的例題再講一遍。而學生的反應,或是像沒有見過,或是對題目非常熟悉,但沒有思路。這些現象的發生,都是學生沒有及時總結的原因。所以第一次課後我都建議我的學生做一個錯題本,像寫日記一樣,記錄下自己的錯題和錯因分析。

一般來說,錯題分為三種類型:第一種是特別愚蠢的錯誤、特別簡單的錯誤;第二種就是拿到題目時一點思路都沒有,不知道解題該從何下手,但是一看到答案卻恍然大悟;第三種就是題目難度中等,按道理有能力做對,但是卻做錯了。

尤其第二種、第三種,必須放到錯題本上。建立錯題本的好處就是掌握了自己所犯錯的類型,為防範一類錯誤成為習慣性的思維。

6做出來不如講出來,聽得懂不如說的通

很多家長,在孩子學習的過程中,有意無意的說一些傷及孩子信心的話語,比如:真笨、你怎麼跟你老爸一樣,看看其他孩子,我懷疑你是不是親身的,這道題都不會?快別上學了……。

我承認,思維能力是有超常的孩子,但覺對沒有超笨的孩子,思維能力差,一定是外部環境與平時對孩子訓練不夠。

作為家長,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和生命中影響力最重要的老師,要多表揚、多鼓勵,與孩子成為問題探討的夥伴,而不是孩子的教導者和管理者。

道理越辯越明。父母要在家庭中創設一種“自由爭辯交流”的氛圍,當孩子學習遇到困難的時候,爭辯、互相交流解決問題的方法;當孩子自己獲得新的解題方法時,家長要以平和的心態,耐心地和孩子一起討論這個解題方法的獨特之處。父母和孩子爭辯解題思路,能促使孩子通過自由爭辯,加深對問題的理解,拓寬思路,促使思維更靈活。這對突破固有的思維束縛、培養思維能力和品質有著良好的幫助。

7巧妙利用生活中的數學提高思維能力

在家庭教育中經常有這種學以致用的機會,應該充分地加以利用。

(1)購物:低年級家長在購物中可以訓練孩子的運算能力。例如拿10元錢購物,該花多少元?錢夠不夠?找回多少?高年級家長可以訓練孩子在購物中思考哪種方法更優惠,哪種方法更合理。

(2)遊戲:家長在和孩子遊戲(搭積木、七巧板、下棋、擺小棒等)的同時,引導孩子用數學思考的方法去發現問題,解決遊戲中的問題,提升遊戲的技能與技巧。將逆推法,分類討論法,假設法等等用於遊戲當中。

(3)另外,在旅遊或家庭進行投資時,都可以讓孩子參與進來,進行旅遊預算,運用數學思維合理安排旅遊,使同樣的錢發揮最大的經濟效益;核計投資彩票、股票,進行銀行存款、貸款等。在家庭中運用數學方法練習解決現實生活實際問題,也不失為一種訓練孩子數學思維的好辦法。

8奧數是把雙刃劍

奧數本是數學,之所以在數學中分出一個模組為奧數,是因為數學本身是奧妙而有趣的,一部分邏輯思維特別強或者有規律可循的題組成了奧數體系,這個體系就是為了對孩子思維和分析能力培養。

而為什麼現在奧數卻成了一把雙刃劍,有的家長反感,有的家長支持,90%的孩子都排斥。其實很多孩子很反感奧數,與孩子本身沒有多大關係,而是被輿論、被有些學校老師一味的反對而造成的心裡排斥。

奧數是奧妙、有趣的,有趣的東西為什麼會變得讓人反感呢?

從今天起,不要在孩子面前再提奧數,它就是數學,只是在基礎題上的拓展和拔高,或者說是在已有知識和能接受的範圍內培養一種發散思維、邏輯思維、逆推思維等的思維訓練題,它有初中的分類討論思想和數形結合思想,引導對了,它是一門減壓的學科,何為增加壓力?

一個真實的例子,我帶著一個初中三年數學兩年學的班,班裡孩子學習奧數的有,沒學過奧數的也有,很明顯,學過奧數的孩子接受能力很強、思考能力更沒法比,最後我不得不再次分層教學(其實我是很討厭分層的),因為孩子的基礎不一啊。

試問,這些學過奧數的孩子壓力大,還是沒有學過的壓力大?

孩子心裡不排斥,奧數就是以後數理化、包括語文等科目秘密武器。如果您或老師給孩子樹立一種“奧數沒用論”,我建議趁早別說,奧數將封殺了孩子最後一點的自信心。

思維其實就是直線和曲線。一般說的感性的人就是直線思維,是順著一條道走到黑的,不懂得返回來看看其他世界。而我們是通過多訓練,讓孩子的思維慢慢可以轉彎、回頭,讓孩子在面對生活中很多問題能有獨立的思考、分析和判斷能力。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