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半數護士遭受過心理創傷,90%的護士感受不到社會大眾的尊重?

半數護士遭受過心理創傷,90%的護士感受不到社會大眾的尊重

中國社會福利基金會等機構10日發佈報告稱:在5萬多份在職護士調查樣本中,約79%的護士在工作中受過利器損傷,

51.2%遭遇過心理創傷,41.2%在近一年內遭到患者或家屬的過激行為,90%的護士不能明顯感受到社會大眾的尊重。

為什麼會產生這樣的結果呢?

其實還要從辯證法的角度去看,換做普通人思考一下,如果你對別人好,別人會對你很差嗎?顯然是不會的吧!(當然了不排除特殊情況)

其實這一點我前幾天是深有體會到。前幾天到醫院去看望家人,輸液瓶裡快輸完液了,正好隔壁病床的責任護理來給隔壁病床的拔針,我家人說,護士,這邊的也快滴完了,幫忙拔一下吧!這個時候我在旁邊的凳子上坐著,那個護士一句話不說裝作沒聽見似的,直接從我面前就出去了。不大一會正好副主任醫師來查房,家人又說了一遍,這個快滴完了,剛才已經出去叫了一次護士了,

還沒有來呢,你幫忙拔一下針吧!這個時候這個醫生就順手很輕鬆的把針拔下來了,然後說吃飯睡覺注意點什麼的關心之類的話。

試想一下,這是沒什麼意外,如果真有什麼情況對病人不利的話,家屬們對護士的態度能好嗎?有的熱可能會說爬擔責任,有的說可能忙等等之類的托詞,醫院本來都是服務行業,是救死扶傷為病人服務的。試想一下,

你去一家火鍋店吃飯,需要加湯的時候,A裝作沒看見(不管什麼原因)路過了,B過去加的湯,然後又囑咐客人當心一點用餐愉快之類的,你說客人對AB兩個服務員的態度能一樣嗎?

細說:79%的護士在工作中受過利器損傷,51.2%遭遇過心理創傷,41.2%在近一年內遭到患者或家屬的過激行為,90%的護士不能明顯感受到社會大眾的尊重。

護士畢竟也是白衣天使,看到這個資料,也是替她們捏了一把汗。其實她們也確實不容易,因為護士基本上都是女性,包括工作性質、工作環境都是不同於尋常行業,她們本身就每天面對各種生死和氛圍的考驗,所以再加上碰上個脾氣暴躁的家屬,她們的身心難免會受到過激行為的傷害。

相信她們當初選擇走進護理行業,

走進醫院有的是為了救死扶傷照看病人,也有一部分人恐怕也是為了福利而去。總之不管怎樣,既然是病人的白衣天使,就要無私的為病人奉獻和服務。不要選擇性的去對待病人,之前就聽說過有的醫療行業的內幕,很多護士也都是看人行事,穿得好的可能就態度好點,從村裡來的穿的比較寒酸的可能就是愛答不理的。但願這種情況越來越少吧!

長久以來說的這種類醫患關係,在最近上映的由靳東、白百何主演的《外科風雲》中也是反映很明顯。

其實雙方都有責任,作為醫生護士,你態度好一點,不要那種愛答不理的態度,感覺這個世界都欠你的似的,或者高人一等的感覺。(沒有以偏慨全的意思)作為家屬,也要相信醫院,醫生和護士肯定是想著病人快速康復起來轉危為安等,所以他們的發心也是好的,不要動不動就鬧情緒、有過激行為之類的舉動。

大多數護士都是用心在照顧病人的,只不過受病人身體狀況的影響家屬心情不穩定而導致對護士的態度不好,所以她們就覺得我這麼辛苦的照看也沒有得到尊重,然後心理就有會覺得不舒服。其實有什麼事情,雙方都冷靜下來,好好溝通商量,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

你對別人好,別人對你好,這是社會的良性發展;你對別人不好,別人對你更不好,這是社會的惡性循環。

相信只要你對別人好了,對方一定也會對你好,因為這個世界還是好人多,不是嗎?

長久以來說的這種類醫患關係,在最近上映的由靳東、白百何主演的《外科風雲》中也是反映很明顯。

其實雙方都有責任,作為醫生護士,你態度好一點,不要那種愛答不理的態度,感覺這個世界都欠你的似的,或者高人一等的感覺。(沒有以偏慨全的意思)作為家屬,也要相信醫院,醫生和護士肯定是想著病人快速康復起來轉危為安等,所以他們的發心也是好的,不要動不動就鬧情緒、有過激行為之類的舉動。

大多數護士都是用心在照顧病人的,只不過受病人身體狀況的影響家屬心情不穩定而導致對護士的態度不好,所以她們就覺得我這麼辛苦的照看也沒有得到尊重,然後心理就有會覺得不舒服。其實有什麼事情,雙方都冷靜下來,好好溝通商量,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

你對別人好,別人對你好,這是社會的良性發展;你對別人不好,別人對你更不好,這是社會的惡性循環。

相信只要你對別人好了,對方一定也會對你好,因為這個世界還是好人多,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