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創業、就業技能培訓為啥沒人來?專家建議:年輕人也要轉變就業觀

點擊上方江南晚報訂閱

錫城熱點新聞即時推送

春和景明,氣溫宜人。一走進錫惠裡社區,右手一側的玻璃窗宣傳欄裡掛著職業技能、創業培訓的宣傳單,紅色的背景很醒目。然而記者觀察到,來來回回的居民雖然不少,但不論老少,沒有一個停下來看看。“掛在這裡一段時間了,還沒有居民因為看到宣傳來諮詢報名的”,談及這個免費培訓的政策,社區工作人員更多的是無奈,“市里給每個社區下了指標,像我們錫惠裡社區,

每次開班必須要召集到8個居民參加。但居民很少有主動來的,我們還得努力招集,有壓力啊”。“免費蛋糕”遇冷,竟成了社區負擔,問題出在哪裡呢?

政策遇冷調查:有需求者寥寥,年輕人還不屑

今年年初,市人社部門開發了一系列免費培訓專案,並在市、區級人力資源市場以及街道曾去湊過一次人頭,其直言“能理解大家為什麼不買帳”。小韓認為,課程的要求卡得太死,上下午點名,

還不准請假,對有找工作需求的失業人員來說太苛刻了。“上午八點半開課,一直上到下午三點半,中間只有午飯時間是靈活的,每個班級還配備一名班主任專門點名,還有一名流動人員不定期巡查,最後還要考試才能拿到培訓資格證書。”

小韓認為,課程設計上也有不足。曾參加過創業培訓的社區居民周先生回顧參加培訓的經歷後坦言,創業課程會教授小微企業的創業理念、方法等,

還是停留在書本上。但創業最關鍵的是資金、關係鏈、人脈網,光有那些理論並不能成事。

社區居民奚女士報名了育嬰師課程,如今課程已過半,但她早已意興闌珊。“雖說是就業技能培訓,但是班上同學都和我一個心態,是學著玩,不會真去做這方面的工作”,在奚女士看來,這些課程沒能激發學生從事這方面工作的興趣。

還有市民吐槽培訓週期太長,初級資格培訓需要100學時-150學時,

中級需要120學時-200學時,高級需要180學時-200學時。按每天8個課時計算,短則需要連續學習1個多月,長則需要兩三個月,而且是全天候上課。這麼長的時間對需要四處奔波找工作的人來說,實在接受不了,不少學員還沒等到結業考試就已流失。

部門看法指標源頭來自省級,職業技能培訓逐年優化

免費就業技能培訓、創業培訓政策的出發點是好的,為何到了街道、社區卻成為一種指標?市人社局人士表示,

近年來,培訓政策在實踐中確實出現了市民反映的熱情不高,培訓湊人數的問題,但他們也很無奈。所謂的下指標並不是無錫的本意,是省裡分配到各市的任務,再下達到區裡、街道、社區,逐級分配下去。“政策的初衷是幫助市民獲得一技之長,但如果市民不願創業、不願學習技能,再好的政策也發揮不了功效。”

根據對無錫的調查情況,近年來,人社部門也在不斷優化職業技能培訓政策,讓職業技能培訓更精准化。例如,在市、區級人力資源市場以及鎮、街道的社保所進行意向徵集。自去年以來,無錫全面啟動職業培訓體制改革,在全國率先出臺職業培訓實施意見。精准鎖定培訓物件,面向有意願的各類城鄉勞動者開展免費就業培訓,並根據市場需求開發實效性的培訓專案。同時,突破原有定點機構的培訓模式,通過政府購買培訓服務,選擇培訓能力強、品質優的機構開展培訓,並引入協力廠商評估機構,對培訓品質情況進行評估。為讓免費培訓最大程度惠及市民,職能部門仍在努力。

專家建議好事需要好“配套”,就業觀念也要變

如何破解技能培訓“剃頭擔子一頭熱”的難題?職業培訓人士認為,政府提供免費就業技能培訓、創業培訓是好事,但好事需要好“配套”。他建議政府部門設置多元化、系統化的就業技能培訓服務,更加靈活地安排培訓計畫,比如開設夜學課程,這樣晚上時間就能利用起來;設立學分制,利用零散時間進行學習;將技能培訓和實習崗位相結合,開展訂單式技能培訓等等。還要培育更多的專業團隊和企業參與其中。

同時,市民的就業觀需要轉變。“許多年輕人心氣高,對車、鉗、電、焊等職業技能崗位不屑一顧。”還有許多家庭省吃儉用供孩子接受高等教育,就是為了給他們找到較高的就業起點。因此,年輕人也要試著轉變就業觀念,面對現實,正確認識自我,放下思想包袱,坦然接受職業技能培訓。

連結

為説明更多市民找到工作、提升就業品質和工資收入水準,人社部門每年都為市民提供不同形式的職業技能培訓、創業培訓免費政策。

今年,市人社部門進一步擴大了免費培訓對象,首次將靈活就業人員、企業在職職工納入培訓範圍。目前可享受免費培訓的對象有9類,包括本市的登記失業人員、高校畢業生及畢業學年高校在校生、城鄉未繼續升學的應屆初高中畢業生、靈活就業人員、企業在職職工、退役士兵、外來勞動者、農村適齡勞動力、產業急需的技能人才等群體。

(唐立群 繪)

呼應大走訪 深入走轉改

近年來,人社部門也在不斷優化職業技能培訓政策,讓職業技能培訓更精准化。例如,在市、區級人力資源市場以及鎮、街道的社保所進行意向徵集。自去年以來,無錫全面啟動職業培訓體制改革,在全國率先出臺職業培訓實施意見。精准鎖定培訓物件,面向有意願的各類城鄉勞動者開展免費就業培訓,並根據市場需求開發實效性的培訓專案。同時,突破原有定點機構的培訓模式,通過政府購買培訓服務,選擇培訓能力強、品質優的機構開展培訓,並引入協力廠商評估機構,對培訓品質情況進行評估。為讓免費培訓最大程度惠及市民,職能部門仍在努力。

專家建議好事需要好“配套”,就業觀念也要變

如何破解技能培訓“剃頭擔子一頭熱”的難題?職業培訓人士認為,政府提供免費就業技能培訓、創業培訓是好事,但好事需要好“配套”。他建議政府部門設置多元化、系統化的就業技能培訓服務,更加靈活地安排培訓計畫,比如開設夜學課程,這樣晚上時間就能利用起來;設立學分制,利用零散時間進行學習;將技能培訓和實習崗位相結合,開展訂單式技能培訓等等。還要培育更多的專業團隊和企業參與其中。

同時,市民的就業觀需要轉變。“許多年輕人心氣高,對車、鉗、電、焊等職業技能崗位不屑一顧。”還有許多家庭省吃儉用供孩子接受高等教育,就是為了給他們找到較高的就業起點。因此,年輕人也要試著轉變就業觀念,面對現實,正確認識自我,放下思想包袱,坦然接受職業技能培訓。

連結

為説明更多市民找到工作、提升就業品質和工資收入水準,人社部門每年都為市民提供不同形式的職業技能培訓、創業培訓免費政策。

今年,市人社部門進一步擴大了免費培訓對象,首次將靈活就業人員、企業在職職工納入培訓範圍。目前可享受免費培訓的對象有9類,包括本市的登記失業人員、高校畢業生及畢業學年高校在校生、城鄉未繼續升學的應屆初高中畢業生、靈活就業人員、企業在職職工、退役士兵、外來勞動者、農村適齡勞動力、產業急需的技能人才等群體。

(唐立群 繪)

呼應大走訪 深入走轉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