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既是“排頭兵”也是“優等生”!防震減災,看看濮陽版“組合拳”

濮陽市先進的地震應急技術系統中心

河南商報·大河用戶端記者 高鵬

你知道我省十幾年來地震最為集中的地區是哪兒嗎?答案是:濮陽。

自2003年至今,濮陽共發生地震284次,最大震級4.2級。由於地震頻繁發生,濮陽的防震工作也絲毫不敢鬆懈。但濮陽市的防震減災工作一直走在河南前列。

5·12全國“防災減災日”前夕,河南商報記者前往濮陽探訪,看看他們在防震減災方面是如何“解壓”的。

【領先】

應急指揮中心覆蓋到縣

全省“唯一”

也許有人不知道,

濮陽市是全省十幾年來地震最為集中的地區。自2003年至今,濮陽共發生地震284次,其中有感地震84次,最大震級4.2級。

與此對應,濮陽市的防震減災工作一直走在河南前列,自2013年至2016年,濮陽市防震減災工作連續排名全省第一。

5月3日,在濮陽市地震局應急指揮中心,大螢幕上即時同步顯示著濮陽市地震局及下轄五個縣地震局的現場工作情況,各部門間能即時通話。“這個地震應急指揮技術系統具備了災害快速評估、災情即時獲取、輔助決策、指揮調度等功能。

”濮陽市地震局副局長李玉民說。

從事地震工作20多年的李玉民記得,過去如果發生地震,他們只能通過電話聯繫,而有了這個系統,就能與國家、省、縣地震部門聯通,快速瞭解災情,接受上級指令,安排本地抗震救災工作,發揮中樞作用,“同時也降低了行政成本。”

此外,濮陽市地震局還購置了5台流動監測儀器,

加密地震現場的監測。地震發生後,現場工作隊員背著可擕式衛星通信平臺深入地震現場,將震情災情資訊即時傳到各級應急指揮中心。

目前,這樣覆蓋到縣一級的地震應急指揮技術系統,在全省也是唯一的。

【堅持】

地震災情速報員

14年不間斷觀測記錄地震

在地震災害預報監測方面,濮陽市有3027名特殊人員,許海柱就是其中一位。

許海柱今年70歲,去年從濮陽市范縣辛莊鎮董莊村村長任上退休後,

沒捨得放下自己的“兼職”:董莊村的地震宏觀觀測點觀測員、災情速報員。

“從2003年就開始幹,習慣了。”許海柱告訴河南商報記者,他接受這兩個近乎義務性質的工作後,每天要定時觀測,做好觀測記錄,並及時上報觀測材料。遇到異常現象,他要立馬上報給縣地震局和鄉(鎮)防震減災助理員,為地震預測提供宏觀觀測資料。

平時,村裡如果有地震謠言時,

他也要第一時間上報,並在村裡闢謠,避免引起恐慌。而村裡或鄰區發生有感地震或破壞性地震後,許海柱也要迅速瞭解收集震害情況,然後快速上報。

在許海柱家中,他的記錄本已經滿滿記錄了兩本,詳細記錄著每一天的天氣、動物異常現象。“魚蹦狗跳雞咕咕……”許海柱用這句順口溜來形容地震發生前後動物的一些反常行為。現在,他已經養了4萬多條魚、2條狗、4只兔子、4只雞,用來幫助他開展地震預報工作。

一天淩晨2點多,被床晃醒的許海柱立馬給範縣地震局的工作人員打電話彙報情況,好在這次地震最後沒有造成人員傷亡。

“這些年報告的大大小小地震有上百次了,最大震級3.9級,沒有發生過人員傷亡。”許海柱說。

【要求】

房子具體咋蓋、如何防震

有專門的技術指導

測、防、救,是地震工作的核心。為了保證地震監測資料的豐富和準確,濮陽市建設了市、縣等7個地震觀測台站,開展了測震、水位、地熱(水溫)、地傾斜、水化、電磁波、土壤氣氡等7類前兆觀測專案共60個測項的地震觀測。

在慶祖鎮的農村民居地震安全服務站,農民新建或改建房屋時,選用何種砂漿、磚塊,如何選址,牆體如何砌築,都有專門的技術人員進行指導,從而達到滿足抗震設防的要求。

“地上結實,地下明白。”李玉民說,為了做好震害防禦工作,他們開展活斷層探測專案,並完成了濮陽市新區和濮陽縣、清豐縣地震小區劃工作,為城鄉建設規劃和土地利用、重大建設工程選址等提供資料支撐。

【體驗】

“現實版”地震災害

身體晃動、雨水滴落在身上、眼前的房屋倒塌……當真實的地震場景出現在面前,你會怎麼辦?

在濮陽市防震防災科普教育體驗中心,為了增加“逼真效果”,中心還有模擬煙熱訓練場,在場內可以模擬黑暗、煙霧、雜訊、高溫、障礙等真實的災害現場環境。

上述消防員說,市民體驗後,既能對地震災害有一個初步的瞭解,也可以掌握逃生自救的方法和技能,“災害發生時,能更冷靜地應對。”

據介紹,再過不久,老百姓們通過提前預約,就能免費前往體驗。

【提醒】

發生地震時

我們要這樣做

地震發生時,我們究竟該如何應對?5月4日,河南商報記者也在濮陽市的學校和居民區內現場體驗。

當天上午9點40分,隨著警報聲響起,濮陽市昆吾小學的2700多名師生就近躲避在課桌旁或牆根處,等警報停止後,雙手抱頭有序地從教室中“逃”向操場,用時不到3分鐘。

副校長田瑩說,為了保證師生第一時間逃生,學校教學樓、辦公樓、功能樓有6條樓梯,“這些樓梯的出口離操場很近,能保證突發地震時的緊急疏散。”

在濱河社區,聽到警報聲響起後,居民們緊靠牆角有秩序地離開房間,到達指定的緊急避難場所。4樓的一名住戶劉世強,被困在室內後通過吹哨,引起了消防隊員的注意,在雲梯的幫助下,劉世強被擔架抬往避難帳篷內,接受醫務人員的救助,成功脫險。

像這樣的地震應急演練,學校與社區都會定期舉行,提高人們的應急反應能力。目前全省像這樣的省級防震減災科普示範學校、省級地震安全示範社區分別有273個、51個,人們的地震防範意識更強了。

用來幫助他開展地震預報工作。

一天淩晨2點多,被床晃醒的許海柱立馬給範縣地震局的工作人員打電話彙報情況,好在這次地震最後沒有造成人員傷亡。

“這些年報告的大大小小地震有上百次了,最大震級3.9級,沒有發生過人員傷亡。”許海柱說。

【要求】

房子具體咋蓋、如何防震

有專門的技術指導

測、防、救,是地震工作的核心。為了保證地震監測資料的豐富和準確,濮陽市建設了市、縣等7個地震觀測台站,開展了測震、水位、地熱(水溫)、地傾斜、水化、電磁波、土壤氣氡等7類前兆觀測專案共60個測項的地震觀測。

在慶祖鎮的農村民居地震安全服務站,農民新建或改建房屋時,選用何種砂漿、磚塊,如何選址,牆體如何砌築,都有專門的技術人員進行指導,從而達到滿足抗震設防的要求。

“地上結實,地下明白。”李玉民說,為了做好震害防禦工作,他們開展活斷層探測專案,並完成了濮陽市新區和濮陽縣、清豐縣地震小區劃工作,為城鄉建設規劃和土地利用、重大建設工程選址等提供資料支撐。

【體驗】

“現實版”地震災害

身體晃動、雨水滴落在身上、眼前的房屋倒塌……當真實的地震場景出現在面前,你會怎麼辦?

在濮陽市防震防災科普教育體驗中心,為了增加“逼真效果”,中心還有模擬煙熱訓練場,在場內可以模擬黑暗、煙霧、雜訊、高溫、障礙等真實的災害現場環境。

上述消防員說,市民體驗後,既能對地震災害有一個初步的瞭解,也可以掌握逃生自救的方法和技能,“災害發生時,能更冷靜地應對。”

據介紹,再過不久,老百姓們通過提前預約,就能免費前往體驗。

【提醒】

發生地震時

我們要這樣做

地震發生時,我們究竟該如何應對?5月4日,河南商報記者也在濮陽市的學校和居民區內現場體驗。

當天上午9點40分,隨著警報聲響起,濮陽市昆吾小學的2700多名師生就近躲避在課桌旁或牆根處,等警報停止後,雙手抱頭有序地從教室中“逃”向操場,用時不到3分鐘。

副校長田瑩說,為了保證師生第一時間逃生,學校教學樓、辦公樓、功能樓有6條樓梯,“這些樓梯的出口離操場很近,能保證突發地震時的緊急疏散。”

在濱河社區,聽到警報聲響起後,居民們緊靠牆角有秩序地離開房間,到達指定的緊急避難場所。4樓的一名住戶劉世強,被困在室內後通過吹哨,引起了消防隊員的注意,在雲梯的幫助下,劉世強被擔架抬往避難帳篷內,接受醫務人員的救助,成功脫險。

像這樣的地震應急演練,學校與社區都會定期舉行,提高人們的應急反應能力。目前全省像這樣的省級防震減災科普示範學校、省級地震安全示範社區分別有273個、51個,人們的地震防範意識更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