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商丘古城,中華信仰傳承之城

商丘古城規劃鳥瞰圖。(資料圖片)

“城市不等於建築,

城市等於居民。”哈佛大學著名城市學家愛德華·格萊澤在所著的《城市的勝利》一書中如此說。居民永遠是城市的中心,城市發展建設的基本著眼點在於居民。一個好的城市包括古城,一定會是一個讓居民體會到幸福感和文化、信仰傳承的城市。

“遊商丘古都城,讀華夏文明史。”商丘古城,作為一座傳承了數千年中華文明的歷史文化名城,其魅力不僅在於千百年厚重歷史的古城池和古建築,

古城居民數千年來文化傳承、信仰傳承生生不息的生命力,才是古城獨特魅力之所在。

商丘是產生了“中華聖人文化圈”的聖人之都,也進而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商丘地域文化——商宋文化。商宋文化是中原文化、黃河文明的代表,也是炎黃文化和中華文明的縮影。

商丘古城可稱之為中華傳統文化、中華信仰的傳承之城。

傳統信仰,商丘古城生生不息的生命之魂

說到中華傳統信仰,不得不先說城隍廟,城隍廟為百廟之首。目前,商丘古城內正在複建的城隍廟已初具規模。

城隍廟是最能體現漢民族祖先崇拜的一種文化符號。城系指周圍的城牆,隍是環城的濠,以城隍護衛城池。城隍原為守護城池、保障治安之神。道教吸收其為神後,其許可權增至護國安邦、剪凶除惡、調風和雨、管理亡魂諸事。古代衙署為保一方平安,建城隍神祠,城隍成為一城的主宰。

官員赴任,首先到城隍廟拜神,宣誓造福一方,並求神護佑。一般城隍廟內有兩座城隍像,一為泥塑,一為藤像。藤像為春、秋、冬出巡用。春指清明節,秋為七月十五中元節,冬為十月初一寒衣節。最早的城隍廟見於三國吳赤烏二年(239年)建的蕪湖城隍廟。唐宋時城隍神信仰滋盛。宋代列為國家祀典。元代封之為佑聖王。明初,大封天下城隍神爵位,分為王、公、侯、伯四等,
歲時祭祀。依明朝官方“城隍階級封號”的說法:京師城隍為福明靈王,都城隍為明靈公(掌管省),府城隍為威靈公,州城隍為靈佑侯,縣城隍為顯佑伯。

歸德府城隍廟按照府署衙門規制建造,在府治西。商丘縣城隍廟原在府城隍右,康熙十九年改建于南察院之西。商丘古城內府、縣兩級機構並存,府衙、縣衙,府城隍廟、縣城隍廟,府學、縣學,府文廟、縣文廟等都在一座城池內。府衙與府廟一陽一陰,

分佈於以南北大街為中軸線的古城東西兩側,分別坐落在東、西城門之內顯要位置,形成左衙右廟的格局,成為人神共治的象徵,也是歸德府城的標誌性建築。城隍廟由牌樓、正門、儀門、戲臺、前殿、大殿、後殿等組成,其配置亦仿照衙門公堂,肅穆莊嚴。城隍廟內文武判官、各司大神、牛馬將軍等,神態各異,各式刑具一應俱全。相傳,農曆五月二十八日是城隍的誕辰日,古時候城隍按例要於誕辰前繞境巡遊,探訪民情,是為“城隍爺出巡”,這種活動被稱為“城隍會”,從而形成一年一度最熱鬧的廟會。

中華傳統信仰載體眾多,據不完全統計,古今歷史上商丘古城內外有各類信仰載體的寺廟、祠堂、教堂等不少於100處。除了城隍廟,商丘古城著名的信仰載體主要包括:城西南的燧皇陵、閼伯台;城南高辛鎮有帝嚳廟;城東南塢牆鎮有紀念商朝開國之君的南亳湯王台及商湯廟、虞城縣店集鄉有紀念輔佐商湯的伊尹祠;城西南勒馬鄉有紀念伐商興周大將黃飛虎的棗塚廟;宋國開國之君微子的紀念之地有路河鎮青崗寺村微子祠、城西北角的微子廟;紀念“文聖”孔子的文雅台、文廟等聖人遺跡在古城內外分佈眾多;城內有紀念“武聖”關公的“三國一人廟”;城西北王樓鄉有三陵台與清涼寺;城東南虞城縣木蘭鎮有木蘭祠;紀念大唐忠烈張巡的張巡祠和六忠祠,唐代的八關齋與開元寺;北宋時代的趙宋宗廟鴻慶宮和紀念“睢陽五老”的五老祠;始建于宋末元初興盛於明清的歸德府西關清真寺;宋家祠堂、高家祠堂等明清時代的“八大家七大戶”的眾多家族祠堂;民國時代建起的南門裡的天主堂、西門裡的基督教聖公會禮拜堂等。

以城隍廟為代表的遍佈古城內外的這些遺存,是中華傳統信仰的載體和傳承。中華傳統信仰,是千百年來商丘古城居民生生不息的生命之魂。

聖人文化,商丘古城信仰傳承的文脈所系

一所古代建築是一部厚重的歷史著作,一座古城就是一幅跨越古今的歷史畫卷。五千年的歷史,五千年的文化,五千年的風雨,鑄就了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古代重要都城——商丘。歷史的更迭和多次黃河氾濫,商丘古城歷經滄桑,文脈和格局延續至今,依然散發出光彩奪目的文化光芒。

2015年12月,“商丘古都文化研討會暨中國古都學會2015年年會”形成的共識中已經認定:商丘是中國古代重要的都城之一。五帝之一帝嚳和商先公先王多在商丘一帶活動;這裡是商湯都亳所在地,是春秋戰國時期宋國的都城、兩漢時期梁國的都城和南宋王朝第一個都城,在中國都城發展史上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中國古都文化與中國聖人文化在商丘和諧發展、相映生輝,春秋戰國時期形成了以商丘為中心的儒、道、墨等元典文化和以商丘為中心的“中國聖人文化圈”。

商丘師範學院教授李可亭認為,宋國是“中華聖人文化”的源頭,處於中國傳統文化核心地位的儒家、道家、墨家、名家四大學派皆出自于宋國。諸子百家中,老子、莊子、墨子的故里,以及孔子的祖居之地,均在商丘附近。

商丘乃先商故都,為春秋戰國時期“中華聖人文化圈”之軸心,儒、道、墨等文化在此交融、延展。商丘,是誕生“中華聖人文化圈”的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古代重要都城。聖人文化,是商丘古城信仰傳承的文脈所系。商丘古城是中華聖人文化誕生之地也是傳承之城。

聖人文化遺跡眾多,遍佈商丘古城內外及周邊。和孔子有關的有睢陽區的文雅台,河南省最大的祭孔建築——古城東門裡的歸德府文廟和夏邑縣的孔子還鄉祠及永城市的芒碭山夫子崖、夫子廟;和老子有關的有鹿邑縣太清宮、明道宮與老君台,梁園區西郊也有紀念老子的老君台,老子曾隱居孟渚澤(商丘東北一帶);和莊子有關的有莊子故里——梁園區李莊鄉蒙牆寺村的宋國蒙城遺址、民權縣的莊子墓;和墨子有關的有止楚攻宋發生地宋國故城;和孟子有關的有古城北關的性善祠等。

商宋文化,商丘古城獨具特色的文化之根

商丘古城,曆為名都大邑,是一座建制齊全、沿革連續、文脈相承、底蘊豐厚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帝嚳都亳,閼伯居商;商都南亳,周封宋國;秦建睢陽,漢築梁園;隋唐宋州,兩宋南京;金元明清,歸德商丘。幽幽文脈流傳古今,名宦學士代代輩出。

中華傳統信仰和中華傳統文化在商丘的傳承不是偶然的,是否有一個文化之根?我認為,商丘文化之根就是商丘地域文化——商宋文化。廣義的“商宋文化”,是指在商丘這片古老的大地上,歷史上各個時期所創造的所有文化,不僅包括“商宋文化”的“源”,即先商、商朝、宋國和之前三皇五帝時代所創建的文化,也包括它的“流”,即宋國之後,自秦漢至今在商丘一帶所發展起來的文化。換句話說,“商宋文化”是貫通古今的商丘地域文化的代稱。

自帝嚳都亳、契居商為始,商丘至少已有4000餘年的建城史;從商代第一都南亳算起,商丘已有3600餘年建都史;現在已經考古確認的周代宋國故城,距今已有3000餘年歷史。商丘在戰國末期宋國滅亡後先後為魏國所建的大宋郡、秦國滅魏國後所建的碭郡。西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六國,分天下為36個郡,碭郡仍為其一,商丘置碭郡睢陽縣。商丘及睢陽設置郡縣至今已有2200餘年歷史。

商丘的商宋文化,源于商文明。商丘是商部族的起源和聚居地,商人商業的發源地,商朝最早的建都地,被譽為“華商之源”。商丘古城,是獨具特色的商丘地域文化——商宋文化的重要載體。商丘古城可稱之為中華傳統文化、中華信仰的傳承之城。

古時候城隍按例要於誕辰前繞境巡遊,探訪民情,是為“城隍爺出巡”,這種活動被稱為“城隍會”,從而形成一年一度最熱鬧的廟會。

中華傳統信仰載體眾多,據不完全統計,古今歷史上商丘古城內外有各類信仰載體的寺廟、祠堂、教堂等不少於100處。除了城隍廟,商丘古城著名的信仰載體主要包括:城西南的燧皇陵、閼伯台;城南高辛鎮有帝嚳廟;城東南塢牆鎮有紀念商朝開國之君的南亳湯王台及商湯廟、虞城縣店集鄉有紀念輔佐商湯的伊尹祠;城西南勒馬鄉有紀念伐商興周大將黃飛虎的棗塚廟;宋國開國之君微子的紀念之地有路河鎮青崗寺村微子祠、城西北角的微子廟;紀念“文聖”孔子的文雅台、文廟等聖人遺跡在古城內外分佈眾多;城內有紀念“武聖”關公的“三國一人廟”;城西北王樓鄉有三陵台與清涼寺;城東南虞城縣木蘭鎮有木蘭祠;紀念大唐忠烈張巡的張巡祠和六忠祠,唐代的八關齋與開元寺;北宋時代的趙宋宗廟鴻慶宮和紀念“睢陽五老”的五老祠;始建于宋末元初興盛於明清的歸德府西關清真寺;宋家祠堂、高家祠堂等明清時代的“八大家七大戶”的眾多家族祠堂;民國時代建起的南門裡的天主堂、西門裡的基督教聖公會禮拜堂等。

以城隍廟為代表的遍佈古城內外的這些遺存,是中華傳統信仰的載體和傳承。中華傳統信仰,是千百年來商丘古城居民生生不息的生命之魂。

聖人文化,商丘古城信仰傳承的文脈所系

一所古代建築是一部厚重的歷史著作,一座古城就是一幅跨越古今的歷史畫卷。五千年的歷史,五千年的文化,五千年的風雨,鑄就了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古代重要都城——商丘。歷史的更迭和多次黃河氾濫,商丘古城歷經滄桑,文脈和格局延續至今,依然散發出光彩奪目的文化光芒。

2015年12月,“商丘古都文化研討會暨中國古都學會2015年年會”形成的共識中已經認定:商丘是中國古代重要的都城之一。五帝之一帝嚳和商先公先王多在商丘一帶活動;這裡是商湯都亳所在地,是春秋戰國時期宋國的都城、兩漢時期梁國的都城和南宋王朝第一個都城,在中國都城發展史上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中國古都文化與中國聖人文化在商丘和諧發展、相映生輝,春秋戰國時期形成了以商丘為中心的儒、道、墨等元典文化和以商丘為中心的“中國聖人文化圈”。

商丘師範學院教授李可亭認為,宋國是“中華聖人文化”的源頭,處於中國傳統文化核心地位的儒家、道家、墨家、名家四大學派皆出自于宋國。諸子百家中,老子、莊子、墨子的故里,以及孔子的祖居之地,均在商丘附近。

商丘乃先商故都,為春秋戰國時期“中華聖人文化圈”之軸心,儒、道、墨等文化在此交融、延展。商丘,是誕生“中華聖人文化圈”的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古代重要都城。聖人文化,是商丘古城信仰傳承的文脈所系。商丘古城是中華聖人文化誕生之地也是傳承之城。

聖人文化遺跡眾多,遍佈商丘古城內外及周邊。和孔子有關的有睢陽區的文雅台,河南省最大的祭孔建築——古城東門裡的歸德府文廟和夏邑縣的孔子還鄉祠及永城市的芒碭山夫子崖、夫子廟;和老子有關的有鹿邑縣太清宮、明道宮與老君台,梁園區西郊也有紀念老子的老君台,老子曾隱居孟渚澤(商丘東北一帶);和莊子有關的有莊子故里——梁園區李莊鄉蒙牆寺村的宋國蒙城遺址、民權縣的莊子墓;和墨子有關的有止楚攻宋發生地宋國故城;和孟子有關的有古城北關的性善祠等。

商宋文化,商丘古城獨具特色的文化之根

商丘古城,曆為名都大邑,是一座建制齊全、沿革連續、文脈相承、底蘊豐厚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帝嚳都亳,閼伯居商;商都南亳,周封宋國;秦建睢陽,漢築梁園;隋唐宋州,兩宋南京;金元明清,歸德商丘。幽幽文脈流傳古今,名宦學士代代輩出。

中華傳統信仰和中華傳統文化在商丘的傳承不是偶然的,是否有一個文化之根?我認為,商丘文化之根就是商丘地域文化——商宋文化。廣義的“商宋文化”,是指在商丘這片古老的大地上,歷史上各個時期所創造的所有文化,不僅包括“商宋文化”的“源”,即先商、商朝、宋國和之前三皇五帝時代所創建的文化,也包括它的“流”,即宋國之後,自秦漢至今在商丘一帶所發展起來的文化。換句話說,“商宋文化”是貫通古今的商丘地域文化的代稱。

自帝嚳都亳、契居商為始,商丘至少已有4000餘年的建城史;從商代第一都南亳算起,商丘已有3600餘年建都史;現在已經考古確認的周代宋國故城,距今已有3000餘年歷史。商丘在戰國末期宋國滅亡後先後為魏國所建的大宋郡、秦國滅魏國後所建的碭郡。西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六國,分天下為36個郡,碭郡仍為其一,商丘置碭郡睢陽縣。商丘及睢陽設置郡縣至今已有2200餘年歷史。

商丘的商宋文化,源于商文明。商丘是商部族的起源和聚居地,商人商業的發源地,商朝最早的建都地,被譽為“華商之源”。商丘古城,是獨具特色的商丘地域文化——商宋文化的重要載體。商丘古城可稱之為中華傳統文化、中華信仰的傳承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