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孩子得了自閉症不可怕,最可怕的是這一點

然而這就好比是問“先有雞還是先有雞蛋”的世紀難題一樣,

至今在醫學界、教育界乃至心理學界都沒有一個確切的答案,在確診後甚至也沒有能夠完全醫治和通過康復訓練達到和同齡人一樣正常生活、社交的普遍案例。

前一段時間,網上一個父親在超市和孩子玩耍時將孩子壓死的視頻,讓很多家長悲痛不已的同時大聲疾呼,甚至有個別情緒激動的家長在網上譴責該父親的做法和行為。

悲劇發生後,很多人總是喜歡以自己的臆想去揣測事件中的主人公。

其實,事情發生後,誰也不願意出現這樣的情景!

這就好比,一對夫妻生了一個可愛的孩子,突然被診斷為自閉症,無異於所有的希望破滅,生不如死。他們也是想不明白,父母雙方都是健康聰明的人,為什麼生的孩子卻成了自閉症?他們也在尋找和自問錯誤究竟出在哪裡?為什麼偏偏是他們家中有一個自閉症孩子?他們糾纏在究竟是誰的責任才有了自閉症孩子,

從而在自怨自艾中互相指責對方、繼而開始不斷的傷害!最終患上了一種叫創傷後應激綜合征的病。

這種病有多可怕呢,據說當年汶川大地震過去一年之久後,仍然有很多人選擇自殺。基本上都和這種病有關。他們中的很多人都認為自己不該活下來。他們甚至害怕別人一個異樣的眼神。更不要說當面指責了。

對於自閉症孩子的父母來說,

在面對來自社會及家庭的經濟和精神的重重壓力下,孩子已經是自閉症無法挽回了,可是生活還要繼續,難道非要等到諸如“5歲自閉症孩子靈靈被親生父親勒死在他的老家”、“香港一父親百刀殺死自閉症兒子後自殺”等慘劇發生後才後悔嗎!

一旦有了一個自閉症孩子就像是一次創傷,然後產生一系列連鎖的負反應綜合征,最終發生新聞中報導的將這個家庭置於毀滅的邊緣。

誠然,“你的孩子為什麼是自閉症”這樣的世紀疑問已然無法避免地成為了既定事實,那麼,接下來該怎麼辦呢?

曾經發生在美國的一件悲傷的故事或許有一定的啟迪意義。

一對美國夫妻有一個可愛的兒子。早上父親出門前發現桌子上有一瓶藥沒有蓋好。他提醒妻子別忘記蓋好。

妻子當時回應了,但忙著手頭瑣碎的家務。

全世界都有“當時只道是尋常”但是後來卻忘記的事情發生。

等到再發現時,兒子已經被花花綠綠的藥水吸引,吞下了大半瓶。藥物毒性在體內生效,搶救不及,奪去了年幼的生命。

妻子守在屍體旁傷心欲絕,她想等待她的除了噩耗,還有丈夫的痛斥和離婚!

爸爸終於趕來了。

誠然,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莫過於早上出門時你還活蹦亂跳,再看到你,已經是陰陽相隔。妻子低頭準備迎接丈夫的咆哮、怒吼,不管是什麼都好,只要能讓他有一點撫慰。可是丈夫抱住了心碎的妻子,並親口對她說:I LOVE YOU,DEAR!

千言萬語抵不過這句話。

看起來這句話挽救了妻子,挽救了家庭,其實也是挽救了丈夫自己。避免讓人生永遠陷入失去孩子的悲痛和不能原諒妻子的恨意和絕望之中。

這是一件過程悲傷但是結局卻朝著樂觀方向發展的故事。

心理學家把丈夫的這種表現稱為:前攝行為。即當人生遭遇重大挫折,眼看著生活將要像多米諾骨牌一樣轟然坍塌時,有人還可以反過來全盤控制局面,不被局面所牽制。

這種具有前瞻性的,採取先行一步,積極有效的行為。讓前面的行為對後面的行為產生影響,扭轉局面的活動就是前攝行為。

有了一個自閉症孩子,第一張牌已經被推到,那麼接下來我們要做的不是互相指責和傷害、甚至最終選擇放棄,而最應該做的則是守護好手上還握著的牌,不能被第一張牌倒下來的餘威震垮後面的牌。

我們也看到很多例子,有一部分自閉症孩子通過適合的康復訓練和父母給予的愛,漸漸地開始學會了說話、進行社會交往、有了生活自理能力,也能夠融入社會開始和正常人一樣的生活、工作。

指責和傷害很容易,人性的自然流露,不需要控制,可以一直傷害下去,但源自心底的攜手和互助,卻很難。那需要更多的勇氣,力量和愛。

北京大學第六醫院副教授、北京市孤獨症兒童康復協會培訓部主任郭延慶也多次指出,自閉症的發病原因,目前沒有明確的醫學證明和父母的遺傳、環境的變化以及新陳代謝疾病有直接關係。父母是普通人、或者皆為高智商,以及智力殘障的父母都有可能生出自閉症孩子,只不過智力殘障的父母生出智力殘障和自閉症孩子的幾率會更大。

自閉症康復專家提醒自閉症孩子的父母,你的孩子為什麼是自閉症,這並不重要,與其糾結於病理的產生,不如把自閉症孩子當成是上天給你們的禮物。與其抱怨、悔恨、傷害,不如在陪伴孩子的過程中,和孩子接受適合的康復訓練,一起感受愛與被愛,一起成長。

一個家庭最重要的不是有沒有自閉症孩子和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孩子,而是能不能不去糾纏於已經產生的悲痛,能不能告別悲傷,不管是自己的錯還是別人的錯,因為唯一可以原諒的不是別人,而是自己。

只要能讓他有一點撫慰。可是丈夫抱住了心碎的妻子,並親口對她說:I LOVE YOU,DEAR!

千言萬語抵不過這句話。

看起來這句話挽救了妻子,挽救了家庭,其實也是挽救了丈夫自己。避免讓人生永遠陷入失去孩子的悲痛和不能原諒妻子的恨意和絕望之中。

這是一件過程悲傷但是結局卻朝著樂觀方向發展的故事。

心理學家把丈夫的這種表現稱為:前攝行為。即當人生遭遇重大挫折,眼看著生活將要像多米諾骨牌一樣轟然坍塌時,有人還可以反過來全盤控制局面,不被局面所牽制。

這種具有前瞻性的,採取先行一步,積極有效的行為。讓前面的行為對後面的行為產生影響,扭轉局面的活動就是前攝行為。

有了一個自閉症孩子,第一張牌已經被推到,那麼接下來我們要做的不是互相指責和傷害、甚至最終選擇放棄,而最應該做的則是守護好手上還握著的牌,不能被第一張牌倒下來的餘威震垮後面的牌。

我們也看到很多例子,有一部分自閉症孩子通過適合的康復訓練和父母給予的愛,漸漸地開始學會了說話、進行社會交往、有了生活自理能力,也能夠融入社會開始和正常人一樣的生活、工作。

指責和傷害很容易,人性的自然流露,不需要控制,可以一直傷害下去,但源自心底的攜手和互助,卻很難。那需要更多的勇氣,力量和愛。

北京大學第六醫院副教授、北京市孤獨症兒童康復協會培訓部主任郭延慶也多次指出,自閉症的發病原因,目前沒有明確的醫學證明和父母的遺傳、環境的變化以及新陳代謝疾病有直接關係。父母是普通人、或者皆為高智商,以及智力殘障的父母都有可能生出自閉症孩子,只不過智力殘障的父母生出智力殘障和自閉症孩子的幾率會更大。

自閉症康復專家提醒自閉症孩子的父母,你的孩子為什麼是自閉症,這並不重要,與其糾結於病理的產生,不如把自閉症孩子當成是上天給你們的禮物。與其抱怨、悔恨、傷害,不如在陪伴孩子的過程中,和孩子接受適合的康復訓練,一起感受愛與被愛,一起成長。

一個家庭最重要的不是有沒有自閉症孩子和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孩子,而是能不能不去糾纏於已經產生的悲痛,能不能告別悲傷,不管是自己的錯還是別人的錯,因為唯一可以原諒的不是別人,而是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