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管教學生=體罰學生,師生關係會步醫患關係的後塵嗎?

師(校)生(家)關係現在就像醫患關係一樣經成了現在社會的的引爆點,

到處都能引起“公憤”,引起討論, 接二連三的事件告訴我們,師生關係在步入危險的境地,也在向不正常不健康的方向發展。一個是受人尊敬的老師,一個受人愛護的學生,兩者相互依賴相互依存。沒有學生,何來老師;沒有老師,又何來學生?而不正常不健康師生關係的出現,恰恰反映出了我們教育的失敗。

時代在變,老師和學生之間的相處藝術也應該不斷在變,

孩子有錯可以罰,但是絕對不能侮辱一個孩子的自尊,當眾讓學生下跪連女生也不能倖免的新聞引起爭論。

越是管學生的老師,越吃虧,對待不聽課又影響其他同學的孩子,好說歹說也不聽,通知家長,家長認為送學校了就全部由老師管,你管嚴了,家長也不理解。

老師們為什麼會面臨這樣的尷尬?

教師由於批評教育學生產生的糾紛,近年來屢見報端和網路,而無一例外,只要學生的家長敢鬧,處理結果一定是老師賠禮道歉,甚至被處分。

以至於很多老師在私下裡都聲稱,對班裡的熊孩子不再去管,反正不是自己家的孩子,成才與否不關自己的事。

家長則認為,老師管學生就一定要跪著打?學生雖小也是人,也需要尊重,

下跪和體罰能提高成績嘛?

唉,可憐的學生,可悲的老師!古人教育有戒尺,曰不打不成器,今人教育有快樂教育,興趣教育,對屢教不改的學生,應該有什麼教育。

兩種對立的觀點下,現實是老師願意管孩子真不多了,有一位肯給予管教的老師絕對好過那些什麼都不管的老師。

除了家長,沒有一個人像老師一樣希望孩子優秀和進步。

有些觀點認為應該,借鑒歐美做法,問題學生,社區約談家長,丟下家長的臉,看他家長還賴皮不。現在教育缺少兩個環節,一是家庭教育,二是社會教育。只有社會教育跟上了,家庭教育才能走上正軌。

很多新聞熱點,都會有一定的延續週期,過後就會被遺忘,可家校、師生事件不一樣——因為孩子是社會和家庭最軟弱的地方,

熱點也許會很快過去,但焦慮已經在家長們心中紮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