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靠街邊小攤每年也能狂賣60億,逆襲跨國公司總裁?

北方人愛吃水餃在全國那是出了名的,但有個人就特別奇葩,她偏偏要跑到水餃市場相對寡淡的香港去賣水餃,竟然還把水餃這一單品做成了銷往全球的帝國產業,資產高達幾十億!她因此被人稱為"水餃皇后",

同時也是灣仔碼頭的創始人——臧健和。

臧建和在香港因為語言不通,只能做體力活,在偶然的機會下,做了最拿手的餃子招待朋友。朋友開玩笑說,這餃子這麼好吃不如拿去賣,肯定賺錢!結果一句話點醒了臧健和。

從手推車到灣子碼頭賣水餃,做到如今,灣仔碼頭擺滿了全國各大超市的冰櫃,擁有15家大型生產基地,每年銷售收入超過60億。並分銷東南亞和歐美市場,牢牢佔據中國水餃市場前三名。

在今天這個資訊爆炸、媒體氾濫的時代裡,消費者對廣告,甚至新聞,都具有極強的免疫能力,只有製造新穎的口碑傳播內容才能吸引大眾的關注與議論。

口碑行銷是指企業在品牌建立過程中,通過客戶間的相互交流將自己的產品資訊或者品牌傳播開來。臧健和靠得就是把餃子這個單一產品的口味深刻地印入消費者的心中。灣仔碼頭水餃完美地運用了口碑行銷。

進行口碑行銷,首先是需要考慮誰會主動談論你?是產品的粉絲、使用者、媒體、員工、供應商、經銷商。

這一環節涉及到的是人的問題,角色設置。口碑行銷往往都是以產品使用者的角色來發起,以產品試用為切入點。臧建和第一個客人是一群剛打完球的學生,臧健和心裡也擔心他們吃不慣怎麼辦,語言又不通。誰知道一個女孩子吃了一口大呼“好好味”,那也是臧健和至今最會講的一句廣東話。好吃的東西總有人分享,口碑就是通過人們一傳十十傳百,
過來吃水餃的人就越來越多。

其實口碑行銷就是一個尋找話題的過程,總要發現一點合乎情理又出人意料的噱頭讓人們,尤其是潛在的用戶來“說三道四”。在八十年代,人們只能依靠新聞報紙得到最新資訊。當時一個報社的記者聽說灣仔碼頭有家餃子很好吃,

連吃了3碗水餃,回去就寫了一篇文章登在報紙上。一則新聞的話題引起了香港人的注意,為了吃頓水餃常常要等上近兩個小時。而在1982年的一天,就在臧健和的水餃生意做得風生水起的時候,日本公司跑來求合作,意料之中的是,灣仔碼頭餃子一上線,大丸百貨旗下的超市全面鋪貨,幾天內的流水翻了好幾番。當年被員警追著跑的灣仔碼頭水餃成了香港冷凍食品第一品牌,至今佔據10%的新鮮水餃市場和30%的冷凍餃子市場。

灣仔碼頭有如今的市場地位歸根到底離不開好口碑。其實每個客戶的嘴都是一塊口碑,如果你的產品能超越了每一個客戶的預期,那你就得到了每一個"非你不可"。

至今佔據10%的新鮮水餃市場和30%的冷凍餃子市場。

灣仔碼頭有如今的市場地位歸根到底離不開好口碑。其實每個客戶的嘴都是一塊口碑,如果你的產品能超越了每一個客戶的預期,那你就得到了每一個"非你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