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年入10萬的“新銳中產”階層 他們的生活真相竟是如此

近日,某招聘網最新一份《中國新銳中產調研報告》中提到,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解決溫飽、進入小康似乎已經成為了上個世紀的經濟詞彙。越來越多的大眾和媒體開始關注、討論有關“新銳中產”的話題。

什麼是新銳中產?他們過著怎樣的一種生活?

近五萬名受訪者年薪5萬-10萬元占44%

這份《中國新銳中產調研報告》共觸及49989名職場人士,其中,男性占比67%,女性占比33%。在所有受訪者中,80後人數最多,占52%;90後為35%,70後8%,95後4%,60後1%。

從收入看,5萬-10萬的人群占比最高,

為44%;家庭年收入在10萬-20萬的占比為27%;20萬-50萬的占比為25%。

不同國家地區對於中產階層的定義各不相同。按照麥肯錫全球研究所制定的標準,中國中產階級是指那些年收入在1.35萬~5.39萬美元(約合9萬~36萬元人民幣)之間的人,而《福布斯》雜誌的定義,中國中產家庭,年收入應該在1萬- 6萬美元之間;按照國家統計局劃定,中產階級為年收入在7250~62500美元(約合5萬~42萬元人民幣)之間。

此次報告,據以上三種國內外對中產階級的界定,

將10萬-50萬元年薪人群定義為新銳中產。按上面的調查結果,你入圍“新銳中產”階層了嗎?

中產的荷包主要貢獻給了房子、車子和孩子

調查資料顯示,新銳中產們的壓力指數高達3.94(滿分為5分)。有42%的新銳中產表示壓力主要來源於收入低於預期,

35%的人表示是因為職業規劃不清。

當被問及對收入水準的滿意度時,有40%的新銳中產表示不滿意或非常不滿意,僅有13%的人表示滿意或非常滿意。

當下,人們普遍認為,新銳中產對生活品質和個人發展要求很高,更願意花費金錢在享受生活和個人提升上,但資料結果卻與之相悖。

調查資料結果顯示,在滿足基本生活需求的同時,中產的荷包主要貢獻給了房子、車子和孩子,

真正用於娛樂消遣的支出遠遠低於前述項目。尤其是用於個人培訓上的支出,占比最低。

值得注意的是,新銳中產更願意在子女教育上進行投入,選擇這項的人群占比47%,僅次於收入水準在50萬-100萬群體53%的比例。而收入為100萬- 500萬的群體占比為36%.這背後既是新銳中產對於下一代的高度期望,也隱含著希望保住自有階層甚至實現階層躍升的想法。

95%的新銳中產伴隨著揮之不去的焦慮感

調查顯示,95%中產會感到經常焦慮或偶爾焦慮。其中,對未來的不確定性是他們焦慮感的主要來源,占比為71%,其次是對現實的不滿,占比為46%,另外是因為虛度了過去的很多時間。

據瞭解,在受調查者當中,超一半新銳中產在追求更高層次發展,他們對自己的現狀,對自己所嚮往的目標卻又有清晰的認知。工作與生活,是每個人時間分配的兩大板塊。新銳中產中有52%的人認為生活與工作同樣重要密不可分,40%的人認為生活更重要,僅有8%的人認為工作更重要。

據介紹,這一方面說明新銳中產更能正視工作與生活的關係,他們會合理分配自己的時間去做好平衡;另一方面,在移動通訊越來越發達的當下,工作8小時的界限正在被打破,生活與工作更加融合。

專家認為,新銳中產是一個矛盾鮮明的群體,即“對現狀的清晰認識+對未來的無限迷惘”。不菲的收入與體面的工作給中產帶來片刻的欣慰,但不安與焦慮才是中產光鮮外表下最戳心的痛點。面對迷茫,建議新銳中產階層可以更多思考,明確個人價值和目標,用於追逐夢想。

揭秘“新銳中產”的生活真相

80後准媽媽:

簡易的兩居室幾乎刷爆了手頭存款

“文化水準高,工作光鮮、收入可觀生活有品質。”對於80後的職場媽媽小潔來說,這是中產階層應該有的樣子。這位快人快語的准媽媽,結婚第三年,上周剛過了30歲生日,和丈夫居住在天河,家庭年收入有20多萬元。

小潔現在廣州蘿崗工作,並已進入穩定期,於是想趕在女兒還沒出世前,著手把房子的事宜解決了。“原本我們想在蘿崗置業,再三考慮還是決定在市中心買房。”鑒於先生在越秀區上班,於是二人從老城區一路找到CBD,花了大半年時間,最終在天河北找到了一個二手樓盤。

“簡易的兩居室幾乎刷爆了我們所有的存款,但咬咬牙還是買下來了。房子在好地段,還帶有好學位,這也是為了將來小朋友讀書做準備。”言語間可以聽得出小潔對於買下房子一事顯得很滿意。“有一位在銀行工作的好朋友,還沒結婚就搗鼓著要買房,後來結婚了,在買房子事宜上跟先生觀點不是太一致,直到去年生了二胎,房子還沒有買,依舊租在荔灣區一個老式的社區裡,每天要坐大半個小時的地鐵到珠江新城工作。她總是在嘴巴上說著,要趕緊買房要趕緊買房,可這些年積攢的錢都不夠付首期了。”

在小潔看來,踏入30歲階層的女性該有的生活狀況,就是“不管單身還是有家庭,至少手頭上要有自己比較固定的資產,房子或是存款,生活在大城市裡才會覺得比較安心。”

80後獨生子女:

繞不開的家庭壓力

小瑋夫婦是80後雙獨家庭,育有一個孩子,年收入20多萬元。夫婦倆表示:“生活壓力不是一般大。”

小瑋說,養育孩子花錢又花精力,奶粉、紙尿片、玩具每個月就是一筆固定的開銷了,加上去游泳館的游泳卡、兒童樂園的套卡還有早教班的學費,這就占了個人工資的一大部分了,“在孩子身上把錢花到實處還是捨得的。”

小瑋透露,雙方父母都有退休金,無需小瑋夫妻供養,但一旦長輩生病,家裡就會亂作一團,花錢治病不說,還得輪流陪護,白天上班,晚上帶孩子,每天累到閉上眼睛就能睡著。

因為壓力過大,所以小瑋壓根就不敢想二胎的事,“作為獨生子女真的壓力很大,雖然開放二胎,但真的只敢暫時想一想。”小瑋說,目前一個孩子、四位老人,就讓他倆累成這樣。一旦生了二胎,家裡壓力不得翻倍?不能指望父母能有足夠的精力幫忙帶兩個孩子。可行的辦法只有兩個,要麼請保姆,要麼自己辭職做全職媽媽,“但這樣家裡的經濟壓力就增加了。”

據瞭解,目前小瑋和丈夫短期的目標是還完車貸就著手置業。

追求安穩的90後:

工作要有,但興趣愛好不能丟

一直被標榜為“有個性”的90後們,在對談時他們似乎並不認為自己非常有個性,“每個時代都會有一些有個性的人出現,只是恰巧放大了這一點。”

來自暨南大學應屆生大山(化名),畢業後選擇回到老家北京工作生活。說起不喜歡廣州的理由,從語言不通到天氣氣候,大山都能說出理由來。“受不了廣州只有夏天和冬天的氣候,還有漫長的濕潤的雨季,我喜歡攝影,每到這個季節我的器材就不得不送入防潮箱裡存放……”

談起在北京的工作,大山表示,“因為是在國企工作,穩定也相對比較清閒一些,最主要的是可以有更多的時間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例如攝影。”大山表示,“興趣愛好跟工作分開比較好,如果兩樣都在一起的時候,反而會把自己折磨得比較痛苦。”

據大山透露,他的稅前工資7000多元左右,還有額外福利。扣去五險一金等費用後,每個月到手有3000多元,大山坦言,若不是單位包吃包住,這樣的福利確實不夠在北京生活。“家人都在北京,週末可以跟爸媽住一起,也減少了不少開支。”

大山介紹,目前同寢室的小夥伴裡,有人准備考研有人還在找工作,趕畢業論文成為了目前分享最多的話題之一,忙著趕論文的他,生活也沒閑著,“有空時上一下閑魚或者攝影論壇搗鼓一些器材做點小買賣。”

大山透露,2014年左右在隔壁寢室同學的影響下開始嘗試在閑魚上尋找一些低價的二手攝影器材,再轉手賣出去,中間能夠賺點差價,“例如找來的器材是8000多元入手,我可以以10000多元的價格賣出去,利潤率在20%左右吧。”利用上廁所的空隙刷閑魚,在大山閑魚的交易清單上賣出了63件商品,流水有三萬多元。大山坦言,“相比隔壁寢室的同學,這算少得多了。”

90後應屆生:

已是月入過萬的淘寶店主

“你好!我是世博(化名),喜歡巴西柔術和隨身音訊設備。沒了!”這是第一次接觸世博時他發出的自我介紹。

同為大四的應屆生,世博另一個身份是淘寶店家。從大三下學期開始通過論壇和閑魚販賣音訊設備,在閑魚上的其中一個帳號顯示,已販賣超過500件商品。而每月的交易額據說都在萬元以上,但世博並沒透露具體數額。

“第一次出手二手耳機是在大三的時候,那時通過論壇賣出了自己的二手耳機,賺了一兩百塊錢。”之後便開啟了販賣二手耳機的行當。

除了在淘寶上有自己的貨源供應商,世博也會自己海淘不少國外貨,“一個閑魚就足夠我淘貨了,很多外國人或是港澳臺的人會在閑魚上賣東西,加上物流方便了很多。”

在茫茫的二手市場裡找到物廉價美的好貨,世博坦言,這樣的工作並不輕鬆,每天需要對著手機或是電腦十幾個小時。

今年年初,世博決定投身網店生意,於是跟家人商量向銀行簽了一筆六位數的貸款,用來作為自己的生意周轉使用。“有了錢就可以買入一些價位稍微高一點的貨放著,平時都是走量,貨物的價格從2元到數千元不等,現在開始出現了過萬元的商品。”

不久前,世博在荔灣租下了一個房子作為辦公跟生活使用,每個月租金約3000元,並請了一位員工幫忙做淘寶店的美工,月薪在4000元左右。這門生意,在世博看來“沒啥風險,如果市場不好最多就原價賣掉不賺就是了。”

“家人勸我找一份固定工作,之前也去試過,但面試完覺得沒意思,覺得工資也養不起我自己,還不能有自己的時間去練柔術,就沒有再去了。”世博坦言,遞交簡歷並進行面試,是想讓自己也體驗一下“面試”的感覺。他還記得,當天面試的是一互聯網企業的市場部崗位,“沒有穿正裝就去了,面試完還在他們飯堂吃了一頓飯,覺得特別難吃。後來就沒下文了。”世博回憶,當天全場只有他和為數不多的幾位沒有穿正裝,世博解釋,“因為這份工作還沒吸引到我要穿著正裝出席的地步。”

如今,世博一邊忙著趕論文,一邊每天不停地刷二手網站跟論壇尋找貨源。世博笑著說,“沒有時間談朋友。”除了工作,還要上柔道課,還計畫今年下半年,入股同學的柔道館。雖然目前自己開店做生意,但給了自己7年的時間,如果30歲時有錢可以在廣州買房子就繼續留下來,“沒錢買房就回家!”“你也愛看B站嗎?”“看!每晚要看看大熊貓才睡覺。”

順手點擊熊貓吃竹子的視頻,這段視頻裡,用三分多鐘的時間特寫熊貓吃竹子的過程,有人看完後表示,“理解無能。”而在世博看來,視頻似乎頗為有趣,“好有食欲!”而這也是世博結束一天忙碌生活的方式。

他們對自己的現狀,對自己所嚮往的目標卻又有清晰的認知。工作與生活,是每個人時間分配的兩大板塊。新銳中產中有52%的人認為生活與工作同樣重要密不可分,40%的人認為生活更重要,僅有8%的人認為工作更重要。

據介紹,這一方面說明新銳中產更能正視工作與生活的關係,他們會合理分配自己的時間去做好平衡;另一方面,在移動通訊越來越發達的當下,工作8小時的界限正在被打破,生活與工作更加融合。

專家認為,新銳中產是一個矛盾鮮明的群體,即“對現狀的清晰認識+對未來的無限迷惘”。不菲的收入與體面的工作給中產帶來片刻的欣慰,但不安與焦慮才是中產光鮮外表下最戳心的痛點。面對迷茫,建議新銳中產階層可以更多思考,明確個人價值和目標,用於追逐夢想。

揭秘“新銳中產”的生活真相

80後准媽媽:

簡易的兩居室幾乎刷爆了手頭存款

“文化水準高,工作光鮮、收入可觀生活有品質。”對於80後的職場媽媽小潔來說,這是中產階層應該有的樣子。這位快人快語的准媽媽,結婚第三年,上周剛過了30歲生日,和丈夫居住在天河,家庭年收入有20多萬元。

小潔現在廣州蘿崗工作,並已進入穩定期,於是想趕在女兒還沒出世前,著手把房子的事宜解決了。“原本我們想在蘿崗置業,再三考慮還是決定在市中心買房。”鑒於先生在越秀區上班,於是二人從老城區一路找到CBD,花了大半年時間,最終在天河北找到了一個二手樓盤。

“簡易的兩居室幾乎刷爆了我們所有的存款,但咬咬牙還是買下來了。房子在好地段,還帶有好學位,這也是為了將來小朋友讀書做準備。”言語間可以聽得出小潔對於買下房子一事顯得很滿意。“有一位在銀行工作的好朋友,還沒結婚就搗鼓著要買房,後來結婚了,在買房子事宜上跟先生觀點不是太一致,直到去年生了二胎,房子還沒有買,依舊租在荔灣區一個老式的社區裡,每天要坐大半個小時的地鐵到珠江新城工作。她總是在嘴巴上說著,要趕緊買房要趕緊買房,可這些年積攢的錢都不夠付首期了。”

在小潔看來,踏入30歲階層的女性該有的生活狀況,就是“不管單身還是有家庭,至少手頭上要有自己比較固定的資產,房子或是存款,生活在大城市裡才會覺得比較安心。”

80後獨生子女:

繞不開的家庭壓力

小瑋夫婦是80後雙獨家庭,育有一個孩子,年收入20多萬元。夫婦倆表示:“生活壓力不是一般大。”

小瑋說,養育孩子花錢又花精力,奶粉、紙尿片、玩具每個月就是一筆固定的開銷了,加上去游泳館的游泳卡、兒童樂園的套卡還有早教班的學費,這就占了個人工資的一大部分了,“在孩子身上把錢花到實處還是捨得的。”

小瑋透露,雙方父母都有退休金,無需小瑋夫妻供養,但一旦長輩生病,家裡就會亂作一團,花錢治病不說,還得輪流陪護,白天上班,晚上帶孩子,每天累到閉上眼睛就能睡著。

因為壓力過大,所以小瑋壓根就不敢想二胎的事,“作為獨生子女真的壓力很大,雖然開放二胎,但真的只敢暫時想一想。”小瑋說,目前一個孩子、四位老人,就讓他倆累成這樣。一旦生了二胎,家裡壓力不得翻倍?不能指望父母能有足夠的精力幫忙帶兩個孩子。可行的辦法只有兩個,要麼請保姆,要麼自己辭職做全職媽媽,“但這樣家裡的經濟壓力就增加了。”

據瞭解,目前小瑋和丈夫短期的目標是還完車貸就著手置業。

追求安穩的90後:

工作要有,但興趣愛好不能丟

一直被標榜為“有個性”的90後們,在對談時他們似乎並不認為自己非常有個性,“每個時代都會有一些有個性的人出現,只是恰巧放大了這一點。”

來自暨南大學應屆生大山(化名),畢業後選擇回到老家北京工作生活。說起不喜歡廣州的理由,從語言不通到天氣氣候,大山都能說出理由來。“受不了廣州只有夏天和冬天的氣候,還有漫長的濕潤的雨季,我喜歡攝影,每到這個季節我的器材就不得不送入防潮箱裡存放……”

談起在北京的工作,大山表示,“因為是在國企工作,穩定也相對比較清閒一些,最主要的是可以有更多的時間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例如攝影。”大山表示,“興趣愛好跟工作分開比較好,如果兩樣都在一起的時候,反而會把自己折磨得比較痛苦。”

據大山透露,他的稅前工資7000多元左右,還有額外福利。扣去五險一金等費用後,每個月到手有3000多元,大山坦言,若不是單位包吃包住,這樣的福利確實不夠在北京生活。“家人都在北京,週末可以跟爸媽住一起,也減少了不少開支。”

大山介紹,目前同寢室的小夥伴裡,有人准備考研有人還在找工作,趕畢業論文成為了目前分享最多的話題之一,忙著趕論文的他,生活也沒閑著,“有空時上一下閑魚或者攝影論壇搗鼓一些器材做點小買賣。”

大山透露,2014年左右在隔壁寢室同學的影響下開始嘗試在閑魚上尋找一些低價的二手攝影器材,再轉手賣出去,中間能夠賺點差價,“例如找來的器材是8000多元入手,我可以以10000多元的價格賣出去,利潤率在20%左右吧。”利用上廁所的空隙刷閑魚,在大山閑魚的交易清單上賣出了63件商品,流水有三萬多元。大山坦言,“相比隔壁寢室的同學,這算少得多了。”

90後應屆生:

已是月入過萬的淘寶店主

“你好!我是世博(化名),喜歡巴西柔術和隨身音訊設備。沒了!”這是第一次接觸世博時他發出的自我介紹。

同為大四的應屆生,世博另一個身份是淘寶店家。從大三下學期開始通過論壇和閑魚販賣音訊設備,在閑魚上的其中一個帳號顯示,已販賣超過500件商品。而每月的交易額據說都在萬元以上,但世博並沒透露具體數額。

“第一次出手二手耳機是在大三的時候,那時通過論壇賣出了自己的二手耳機,賺了一兩百塊錢。”之後便開啟了販賣二手耳機的行當。

除了在淘寶上有自己的貨源供應商,世博也會自己海淘不少國外貨,“一個閑魚就足夠我淘貨了,很多外國人或是港澳臺的人會在閑魚上賣東西,加上物流方便了很多。”

在茫茫的二手市場裡找到物廉價美的好貨,世博坦言,這樣的工作並不輕鬆,每天需要對著手機或是電腦十幾個小時。

今年年初,世博決定投身網店生意,於是跟家人商量向銀行簽了一筆六位數的貸款,用來作為自己的生意周轉使用。“有了錢就可以買入一些價位稍微高一點的貨放著,平時都是走量,貨物的價格從2元到數千元不等,現在開始出現了過萬元的商品。”

不久前,世博在荔灣租下了一個房子作為辦公跟生活使用,每個月租金約3000元,並請了一位員工幫忙做淘寶店的美工,月薪在4000元左右。這門生意,在世博看來“沒啥風險,如果市場不好最多就原價賣掉不賺就是了。”

“家人勸我找一份固定工作,之前也去試過,但面試完覺得沒意思,覺得工資也養不起我自己,還不能有自己的時間去練柔術,就沒有再去了。”世博坦言,遞交簡歷並進行面試,是想讓自己也體驗一下“面試”的感覺。他還記得,當天面試的是一互聯網企業的市場部崗位,“沒有穿正裝就去了,面試完還在他們飯堂吃了一頓飯,覺得特別難吃。後來就沒下文了。”世博回憶,當天全場只有他和為數不多的幾位沒有穿正裝,世博解釋,“因為這份工作還沒吸引到我要穿著正裝出席的地步。”

如今,世博一邊忙著趕論文,一邊每天不停地刷二手網站跟論壇尋找貨源。世博笑著說,“沒有時間談朋友。”除了工作,還要上柔道課,還計畫今年下半年,入股同學的柔道館。雖然目前自己開店做生意,但給了自己7年的時間,如果30歲時有錢可以在廣州買房子就繼續留下來,“沒錢買房就回家!”“你也愛看B站嗎?”“看!每晚要看看大熊貓才睡覺。”

順手點擊熊貓吃竹子的視頻,這段視頻裡,用三分多鐘的時間特寫熊貓吃竹子的過程,有人看完後表示,“理解無能。”而在世博看來,視頻似乎頗為有趣,“好有食欲!”而這也是世博結束一天忙碌生活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