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每個孩子都有屬於自己的旋律

今天的孩子有著比以往更優越的條件,但這並不代表他們就更輕鬆。如果你是一名家長,“隔壁鄰居的小明期末又考了第一名,同事的女兒從小就在練習芭蕾舞,朋友的兒子有一口流利的英語”這樣類似的話也許說過不少,

誠然隨著競爭壓力增大,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作為家長感到緊張焦慮,希望通過對比讓孩子能夠更加努力。除了各種興趣班、補習班把孩子業餘時間填得過滿。為了讓孩子在競爭中高出一籌,家長和老師想盡方法讓孩子再快一點。

成人世界的期待與生存法則,強迫著孩子不停歇的奔跑。回過頭來,我們才發現孩子已經氣喘吁吁,還沒成年卻已經承受著過大的壓力。好好想想自己是否忘記了尊重孩子作為個體的獨特性與唯一性,忘記了讓孩子真的像個孩子,忘記了教育的初衷不是為了無謂的競爭。真正的教育應該是讓孩子成為最好的自己,教育不是用唯一的標準讓每個獨特的孩子都變成一個樣子。

葉聖陶曾說:“教育是農業,不是工業”。工業品從生產過程到完成都是追求一模一樣,但農作物自有其生長規律,每個階段需要的都不盡相同。受教育者也是如此,唯有以自由為土壤、以尊重和愛為陽光,才能讓每一個生命個體健康生長。

曾經有一位學生對我說過,會彈鋼琴太好了。這位學生接觸鋼琴的時間比較晚,小的時候參加了各式各樣的興趣培訓班,

儘管很努力但總是跟不上其他同期的同學。而她母親也是相當有“毅力”,每次學不下去第二天又會開始尋找下一個方向。屢試屢敗之下她曾經開玩笑跟我說,小時候簡直就是在比不上別人挫折中度過。最後選擇學鋼琴之前連她自己都認為這只是一次歷史重演而已,但經過一兩節課後我發現她樂感很不錯,雖然入門的時間有點晚,
但是進步速度卻是我教過的學生當中最快的。如今她終於擺脫了失敗的陰影找到屬於自己的一片天空。對此她的媽媽好像也不太敢相信,但每天的進步看在眼裡,最近還租了台鋼琴放在家裡每天練習。

然而並不是每個孩子都像我這位學生一樣,能夠有機會發揮自己所長。畢竟在現實生活中,面對嚴酷的競爭和考試的壓力,對個性與潛力的挖掘始終有所欠缺,這也是基礎教育的一個難題。

在鋼琴演奏中,兩個同樣水準的鋼琴家彈奏同一首樂曲給觀眾的感受可能是截然不同的,幸運的是音樂本身並無高下,這兩種截然不同的演繹只要能夠打動旁人,那就是成功而出色的演出。希望無論是教育系統還是家長,都能夠從更多方面去對孩子做出評價,畢竟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從天生我才必有用的角度來出發,也許我們要做的其實應該是不要給孩子做出“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