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火爆行情背後是賺錢效應的兩極分化

自2月來看,行情有一個特點:熱點在少數局部個股身上,甚至板塊內部都有明顯分化。這也值得我們從中找到一些在資料背後的因素。剔除2017年以來上市新股,3000餘隻可比A股中,2317檔股票2月上漲,

占比達76%,看上去還不錯,但實際上僅有319檔股票漲幅超過10%,占比約11%。江陰銀行、天山股份、順豐控股、華友鈷業、四通股份、鴻特精密、新通聯、無錫銀行、常熟銀行、北新路橋等26只個股期間累計漲幅均超過30%。玉名認為這意味著,過去1個多月的反彈雖然甜蜜,但實際上熱點較為集中,尤其是一批妖股身上。進入到3月份後,這樣的情況有增無減,目前漲幅超過10%的非次新股不足300家,
而且熱點股所在板塊的差異也很大,最典型的就是銀行股。

整個銀行股自2月來的表現極其優異,行業股票月平均漲幅達16.91%,高居申萬28個行業中的第二位,張家港行、江陰銀行、吳江銀行、無錫銀行、常熟銀行多隻次新銀行股大漲,但民生銀行、浦發銀行、興業銀行、北京銀行等一批昔日活躍的銀行股在2月竟然是月陰K線。而進入到3月份後,這些個股也進一步擴大了跌幅,而強勢次新股依然在高位盤整,

看上去隨時有可能破位,卻屢屢有中長陽出現,誘惑性依然很強。

以江陰銀行為例,在一波大漲後江陰銀行發佈公告稱,其控股子公司被牽扯到一樁官司糾紛之中(“蘿蔔章”事件再度爆發),涉及金額過億元。這樣次新銀行股的炒作在2月下旬開始暫告一段落了,紛紛沉寂;而3月開始捲土重來,江陰銀行、張家港行又掀起來一波漲停潮,隨後雖然沒有了連續漲停,

但張家港行10連陽的走勢(3月9個交易日連陽+2.28日中陽)也足夠搶奪市場的眼球,江陰銀行稍弱,卻也始終在歷史高位,面對著一度日均換手率在30-40%的高換手率,誰也不知道這樣的行情會否突然結束,也不知道是否又逼空上行,完全是看遊資的心情了。

實際上,從銀行股板塊其他走勢也能看的出來,表面上看是銀行股板塊屬性,但實際上還是次新股屬性的意義,因為這些50-60倍銀行股,

真的看不出有銀行股的低市值盈率、高股息率的優勢,相反,這些公司業績明確是下降,甚至有一些風險。

1.《改變命運的七大心態》2.《解套系列合集》3.《主體思維選股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