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江湖事江湖了?優酷騰訊員工打架、官方鬥嘴!共用單車開啟互黑!

騰訊在聲明中揭露,10日晚,騰訊員工應邀參加某影視公司年度新劇推薦會晚宴,在“優酷高層領導在場”的情況下,優酷員工李某某“無故”用酒杯砸傷騰訊女員工。

以下是i黑馬整理的雙方各執一詞的事件始末。

1

今天,17點33分,騰訊視頻以置頂聲明的形式,率先“發難”。除了講述因果外,騰訊聲明還稱該名女員工,被初步臨床診斷為腹部外傷、外傷性☆禁☆感染、外傷性腫脹。但具體傷情還需要醫院進一步觀察,以及司法鑒定。

騰訊認為優酷公司對其員工的言行負有管理責任,對在公眾場合放任肇事員工故意傷害騰訊員工的行為負有法律責任。下圖為騰訊的聲明原文:

“在場優酷高層領導”指的是阿裡文娛大優酷劇集中心高級總監許志敏,酒杯傷人者是優酷員工李某。

《電視劇藍皮書》作者“悶悶”在《大平臺幹大事?優酷員工公開場合打同行》一文中提到:

飯局進行到一半,喝得面紅耳赤的許志敏突然站起身來,

用極其不堪的語言辱駡騰訊視頻版權部同行,原因是他判斷這位同行與鄰座人的閒聊和他有關。

本來事態並不嚴重,但許志敏借著酒勁一直喋喋不休,並擺出一副要打人的架勢,下屬李某立即心領神會,隨手操起一個玻璃酒杯砸向了騰訊的工作人員。酒杯沒有直接砸到人,但碎掉的玻璃塊,憑藉慣性紮進了騰訊視頻一位元女工作人員的腿部,導致其血流不止,緊急送醫。

2

優酷回應不甘示弱

該文還透露了更大的信息量。“互聯網新鮮事”是這樣描述當時的“第一現場”:

在晚宴快到尾聲大家都各自忙著social時,“優酷傻逼”的罵聲從其中一桌傳出來,此後類似的謾駡聲不斷,不時夾雜了其他人勸解的聲音。大概過了幾分鐘,就聽到砰的一聲,似乎是杯子摔碎的聲音,緊接著就有工作人員圍到那桌,晚宴也就草草結束了。

該公號用“據現場另一人員”繼續透露:

為了避免發生衝突,面對韓某的辱駡,優酷的員工一開始選擇回避,並未回應。單韓某的辱駡也是相當難聽,同桌的優酷員工李某就將手邊的杯子摔在了桌上。後來才得知,雖然本意不是砸人,但是碎玻璃碴卻誤傷了韓某的下屬。(i 黑馬注:根據上下文,韓為騰訊受傷者領導。)

另外,《互聯網新鮮事》還披露,優酷摔杯員工李某意識到自己行為的過激之處,並向受傷的騰訊員工表達了歉意。

優酷總裁楊偉東第一時間瞭解了情況,也向騰訊高級副總裁孫忠懷(當時並不在現場)表示了歉意。

3

或和生態佈局的競爭相關

雙方的衝突,或與電視劇播放權的爭奪相關。

根據《電視劇藍皮書》披露,許酒後失態乃至大動干戈是因為他並沒有在所管轄的業務中做出成績,“手裡拿著錢,卻買不到貨(電視劇)”。該文推測這和騰訊視頻和愛奇藝在內容佈局上建立了比較長遠的戰略體系有關。

“互聯網新鮮事”還在文中梳理了近來各大視頻網站在版權上的戰績,發現騰訊沒有拿到《歸去來》、《脫身者》、《凰權》、《長安十二時辰》、《贏天下》、《武動乾坤》、《春風》、《軍師聯盟》這些大劇的版權,並得出如下推論:作為版權負責人,韓某的壓力想必不小,面對同桌的友商,一時酒後失態也不是不能理解。韓某失態在先,優酷年輕員工不堪辱駡怒而摔杯也是情有可原了。

有意思的是,《電視劇藍皮書》也講出了雷同的故事。“悶悶”透露許的能力以及圈內口碑並不理想,優酷對他也漸漸失去耐心。“在《如懿傳》、《那年花開月正圓》等大劇接連被騰訊視頻拿下之後,優酷緊急召入了搜狐視頻的悍將馬可。許志敏則被調任為楊偉東的特別助理,實際上已經是虛職。”

但張朝陽對於馬可在競業條款上的發難,讓局勢再度發生變化,馬可無法順利履新。無人可用的優酷,不得已將許重新調回原崗位。“悶悶”認為許志敏重新上崗後,在酒局上再次面對讓自己“下崗”的競爭對手,“仇人相見,分外眼紅”,一切就變得順理成章了。

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現實版的“羅生門”,就此上演。

4

三種網友觀點

騰訊視頻下的挺騰訊派:

@自由的lyanne:優酷無底線,支援騰訊視頻。

@小草哥哥的守護者:支持騰訊[並不簡單]

@mintblue依然天真:這……打女人也太過分了吧……支持企鵝用法律手段解決問題[怒]

@暖洋洋421:我覺得騰訊的說法不合乎常理,在拿到版權的情況下一個正常的成年人不會因為“覺得”別人在議論自己而大打出手,這說明優酷給出的描述更接近事實。騰訊還說優酷用bbh的緋聞影響《外科風雲》的收視率,腦洞也真是大,爆緋聞的是風行,優酷和風行合作已經很久了,難道騰訊播放劇集裡的演員都不能報導了

@晴啊天:評論能不能看看內容再說話,要是有人一而再再而三的罵你,你能忍?反正要是我我忍不了,雖然文明社會不應該動手,但是優酷已經道歉了,騰訊不但不道歉還惡人先告狀,二營長,快把我的義大利炮拿來,fire

@王火火Andy:我頂優酷

當然,也不乏圍觀的吃瓜群眾。

@Everyxing1007:你們都是視頻門戶網站 這種事居然不傳個視頻讓我們評評理?吃瓜群眾表示不滿!

@狼王歸來200101:吃瓜群眾搬個馬紮坐看優酷騰訊自製劇[喵喵]

@陶志波:優酷員工打了騰訊員工,不管是想上頭條還是為出名,再浮躁的社會,打人都不對!抓緊解釋解釋吧!

@張酒窩 : 新浪員工看熱鬧

@do-will:這不是該公安局處理麼?優酷和騰訊是什麼幫派嗎?難道這一酒杯是代表公司扔的?

共用單車開啟互黑模式?連知乎都躺槍了

最近五彩斑斕的共用單車,已經被“貪污,腐敗”蒙上了一層灰色的陰影,這背後到底是卻有其事,還是一場水軍帶節奏的“互黑大戲”。筆者為你梳理了整個“貪污”事件的發酵過程。

繼ofo曝出貪腐醜聞後,摩拜也“涉貪”了。

最近的共用單車市場,有點讓人“看不懂”。

而針對貪腐傳聞,兩家共用單車巨頭已經火速做出回應。ofo稱爆料資訊語焉不詳、身份不詳;摩拜則表示所謂貪腐純屬謠言,已向警方報案。

真相究竟如何,我們不得而知,但是時至今日,兩家互黑的痕跡已經越來越明顯。事情還要從頭說起。

ofo員工揭黑?副總裁脈脈實名回應

上週末,有自稱是ofo員工的用戶在脈脈上爆料,稱ofo內部貪腐嚴重,“一個區域運營可以貪好幾萬,一個學校的運營都能貪幾萬十幾萬的。”

隨後,ofo資深副總裁南楠在脈脈上實名回應,稱希望爆料者與之聯繫,公司會認真處理其反映的問題。

截至發稿,脈脈上的這條八卦已獲得了147條評論,匿名爆料與南楠實名回答已分別了79次和98次點贊。

其實,這並非ofo第一次在脈脈上“被黑”。

5月3日,有匿名使用者在脈脈詢問ofo加班是否嚴重,有認證為“前ofo共用單車員工”的用戶在該問題下表示,ofo不僅加班嚴重,而且內部管理糟糕,“從高層到基層貪腐現象嚴重”。

另有認證為“ofo員工”的用戶表示:“平臺是好的,小夥伴也是好的,就是專心做事的領導越來越少。”

摩拜涉貪醜聞來源蹊蹺,知乎意外躺槍

再來看摩拜。關於摩拜貪腐的消息最初來自知乎,在“如何看待摩拜的成本高達6000元”這一問題下,有匿名使用者直指摩拜高層,稱其“貪污上億”“每輛車拿100回扣”。

目前這條回答已經無法找到,而搜索“摩拜貪腐”相關新聞,絕大多數連結也均已失效。

但接下來,蹊蹺的事情發生了。

多名知乎用戶反映,上述問題出現了多次被人篡改的情況,而且改動也十分簡單粗暴,即直接將“摩拜”與“ofo”相互替換。

為了核實以上資訊,騰訊創業查看了該問題的編輯日誌。

記錄顯示,該問題最初發佈於2016年9月2日,此後經歷過多次話題修改及語言精簡,此處不贅述。

2017年5月10日有用戶將原題中的“摩拜”更改為“ofo”,而到了第二天中午,又有另一名用戶將“ofo”改回“摩拜”,原問題其餘部分均沒有變動。

期間,“摩拜單車(Mobike)”這一話題標籤也經歷了被添加後移除又添加的戲碼。

此外,在所有修改理由中,“已舉報”“惡意”等字眼也十分扎眼。

這難道就是摩拜與ofo互黑的證據?騰訊創業曾試圖查詢以上這些修改問題的使用者的資訊,但最終無法核實其身份。

互黑這條死胡同,還是不鑽為好

雖然真相還不明朗,但不少旁觀者已經做出了自己的判斷:

眼前這一幕,不禁讓人想起下麵這幾張海報:

“黑專車”廣告事件後,“低級黑”、“廣告不專業”、“典型的商業貶損”等負面評價洶湧而來,一度讓神州專車的口碑跌至穀底。

無論是明面上的撕X行銷,但是暗地裡的造謠抹黑,對於用戶來說都是無用的“場外資訊”。

想起元璟資本合夥人陳洪亮在討論共用充電寶時打過的一個比方:兩個男生爭一個女朋友,成天盯著對方的短處有什麼用?盯那個女生去呀!同樣,創業者應該考慮的不是對手在做什麼,或者我這樣做會不會被對手吃掉,而是我這樣做以後,用戶需求能不能被滿足。

共用單車市場的競爭已經進入白熱化階段,持續的燒錢、補貼可以理解。但在各家產品都有諸多不完善的情況下,如果把精力放在互相揭短,甚至是誹謗上,就有點本末倒置了。

我們期待真相,更期待一個健康競爭的共用單車市場。

『電商喇叭社』

聚焦電商江湖 縱論天下大勢

“互聯網新鮮事”還在文中梳理了近來各大視頻網站在版權上的戰績,發現騰訊沒有拿到《歸去來》、《脫身者》、《凰權》、《長安十二時辰》、《贏天下》、《武動乾坤》、《春風》、《軍師聯盟》這些大劇的版權,並得出如下推論:作為版權負責人,韓某的壓力想必不小,面對同桌的友商,一時酒後失態也不是不能理解。韓某失態在先,優酷年輕員工不堪辱駡怒而摔杯也是情有可原了。

有意思的是,《電視劇藍皮書》也講出了雷同的故事。“悶悶”透露許的能力以及圈內口碑並不理想,優酷對他也漸漸失去耐心。“在《如懿傳》、《那年花開月正圓》等大劇接連被騰訊視頻拿下之後,優酷緊急召入了搜狐視頻的悍將馬可。許志敏則被調任為楊偉東的特別助理,實際上已經是虛職。”

但張朝陽對於馬可在競業條款上的發難,讓局勢再度發生變化,馬可無法順利履新。無人可用的優酷,不得已將許重新調回原崗位。“悶悶”認為許志敏重新上崗後,在酒局上再次面對讓自己“下崗”的競爭對手,“仇人相見,分外眼紅”,一切就變得順理成章了。

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現實版的“羅生門”,就此上演。

4

三種網友觀點

騰訊視頻下的挺騰訊派:

@自由的lyanne:優酷無底線,支援騰訊視頻。

@小草哥哥的守護者:支持騰訊[並不簡單]

@mintblue依然天真:這……打女人也太過分了吧……支持企鵝用法律手段解決問題[怒]

@暖洋洋421:我覺得騰訊的說法不合乎常理,在拿到版權的情況下一個正常的成年人不會因為“覺得”別人在議論自己而大打出手,這說明優酷給出的描述更接近事實。騰訊還說優酷用bbh的緋聞影響《外科風雲》的收視率,腦洞也真是大,爆緋聞的是風行,優酷和風行合作已經很久了,難道騰訊播放劇集裡的演員都不能報導了

@晴啊天:評論能不能看看內容再說話,要是有人一而再再而三的罵你,你能忍?反正要是我我忍不了,雖然文明社會不應該動手,但是優酷已經道歉了,騰訊不但不道歉還惡人先告狀,二營長,快把我的義大利炮拿來,fire

@王火火Andy:我頂優酷

當然,也不乏圍觀的吃瓜群眾。

@Everyxing1007:你們都是視頻門戶網站 這種事居然不傳個視頻讓我們評評理?吃瓜群眾表示不滿!

@狼王歸來200101:吃瓜群眾搬個馬紮坐看優酷騰訊自製劇[喵喵]

@陶志波:優酷員工打了騰訊員工,不管是想上頭條還是為出名,再浮躁的社會,打人都不對!抓緊解釋解釋吧!

@張酒窩 : 新浪員工看熱鬧

@do-will:這不是該公安局處理麼?優酷和騰訊是什麼幫派嗎?難道這一酒杯是代表公司扔的?

共用單車開啟互黑模式?連知乎都躺槍了

最近五彩斑斕的共用單車,已經被“貪污,腐敗”蒙上了一層灰色的陰影,這背後到底是卻有其事,還是一場水軍帶節奏的“互黑大戲”。筆者為你梳理了整個“貪污”事件的發酵過程。

繼ofo曝出貪腐醜聞後,摩拜也“涉貪”了。

最近的共用單車市場,有點讓人“看不懂”。

而針對貪腐傳聞,兩家共用單車巨頭已經火速做出回應。ofo稱爆料資訊語焉不詳、身份不詳;摩拜則表示所謂貪腐純屬謠言,已向警方報案。

真相究竟如何,我們不得而知,但是時至今日,兩家互黑的痕跡已經越來越明顯。事情還要從頭說起。

ofo員工揭黑?副總裁脈脈實名回應

上週末,有自稱是ofo員工的用戶在脈脈上爆料,稱ofo內部貪腐嚴重,“一個區域運營可以貪好幾萬,一個學校的運營都能貪幾萬十幾萬的。”

隨後,ofo資深副總裁南楠在脈脈上實名回應,稱希望爆料者與之聯繫,公司會認真處理其反映的問題。

截至發稿,脈脈上的這條八卦已獲得了147條評論,匿名爆料與南楠實名回答已分別了79次和98次點贊。

其實,這並非ofo第一次在脈脈上“被黑”。

5月3日,有匿名使用者在脈脈詢問ofo加班是否嚴重,有認證為“前ofo共用單車員工”的用戶在該問題下表示,ofo不僅加班嚴重,而且內部管理糟糕,“從高層到基層貪腐現象嚴重”。

另有認證為“ofo員工”的用戶表示:“平臺是好的,小夥伴也是好的,就是專心做事的領導越來越少。”

摩拜涉貪醜聞來源蹊蹺,知乎意外躺槍

再來看摩拜。關於摩拜貪腐的消息最初來自知乎,在“如何看待摩拜的成本高達6000元”這一問題下,有匿名使用者直指摩拜高層,稱其“貪污上億”“每輛車拿100回扣”。

目前這條回答已經無法找到,而搜索“摩拜貪腐”相關新聞,絕大多數連結也均已失效。

但接下來,蹊蹺的事情發生了。

多名知乎用戶反映,上述問題出現了多次被人篡改的情況,而且改動也十分簡單粗暴,即直接將“摩拜”與“ofo”相互替換。

為了核實以上資訊,騰訊創業查看了該問題的編輯日誌。

記錄顯示,該問題最初發佈於2016年9月2日,此後經歷過多次話題修改及語言精簡,此處不贅述。

2017年5月10日有用戶將原題中的“摩拜”更改為“ofo”,而到了第二天中午,又有另一名用戶將“ofo”改回“摩拜”,原問題其餘部分均沒有變動。

期間,“摩拜單車(Mobike)”這一話題標籤也經歷了被添加後移除又添加的戲碼。

此外,在所有修改理由中,“已舉報”“惡意”等字眼也十分扎眼。

這難道就是摩拜與ofo互黑的證據?騰訊創業曾試圖查詢以上這些修改問題的使用者的資訊,但最終無法核實其身份。

互黑這條死胡同,還是不鑽為好

雖然真相還不明朗,但不少旁觀者已經做出了自己的判斷:

眼前這一幕,不禁讓人想起下麵這幾張海報:

“黑專車”廣告事件後,“低級黑”、“廣告不專業”、“典型的商業貶損”等負面評價洶湧而來,一度讓神州專車的口碑跌至穀底。

無論是明面上的撕X行銷,但是暗地裡的造謠抹黑,對於用戶來說都是無用的“場外資訊”。

想起元璟資本合夥人陳洪亮在討論共用充電寶時打過的一個比方:兩個男生爭一個女朋友,成天盯著對方的短處有什麼用?盯那個女生去呀!同樣,創業者應該考慮的不是對手在做什麼,或者我這樣做會不會被對手吃掉,而是我這樣做以後,用戶需求能不能被滿足。

共用單車市場的競爭已經進入白熱化階段,持續的燒錢、補貼可以理解。但在各家產品都有諸多不完善的情況下,如果把精力放在互相揭短,甚至是誹謗上,就有點本末倒置了。

我們期待真相,更期待一個健康競爭的共用單車市場。

『電商喇叭社』

聚焦電商江湖 縱論天下大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