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單祥雙:未來十年將進入機器人時代

喜歡詩和遠方,不在意眼前的苟且。中科招商董事長兼總裁單祥雙是一位有情懷的投資家和企業家,

一直堅持執著的信念,不妥協于現實。

中科招商2016年年報業績利潤大幅下滑,一家管理300多億基金的老牌PE公司利潤才1000多萬,這給單祥雙帶來很大的壓力。但是,他堅信蹲下是為了新的起跑。據清科統計的前十大創投機構中,只有紅杉資本、IDG和真格基金歷年累計投資超過300個項目;而中科招商僅2016年就完成312個創業項目的投資。面對市場的潮起潮落和前行道路的曲折,

單祥雙帶領中科招商始終保持著一種戰略定力,創新管道和路徑,開啟規模化播種。

戰略、佈局和創新是中科招商能夠成功走到今天制勝的法寶。單祥雙從創辦中科招商之初就把戰略融入到企業的使命,正因為有這種使命,中科招商才始終關注國家大勢,市場大勢和金融大勢,順大勢而成大事。正是得益於此,每次中科招商都能抓住重大戰略機遇。

第一次是創業板開板,三年之內中科招商成立基金超過100只;第二次是新三板開板,中科招商率先登陸,定增被瘋搶,兩個月時間融資上百億;第三次是2015年股災期間,中科招商響應國家號召逆勢陽光舉牌,最成功的案例是舉牌的鼎泰新材完成了順豐控股產業整合上市,後來,中科招商大規模削減證券投資,但總體舉牌收益還是不錯。投資就是在別人恐懼的時候膽子大一點,

在別人貪婪的時候心懷敬畏。

單祥雙判斷未來十年中科招商的機遇在於產業轉型升級、雙創和國際化,從2015年以來一直深度佈局這三大領域,才有2016年爆發式增長,完成創投項目超過300個。中科招商把今後很長一段時間的使命定位於服務國家戰略、服務區域經濟和雙創。

成功三要素:專案、人才、資金

單祥雙:創業項目、人才和資金是中科招商佈局的重點。

中科招商與100多所大學簽訂創業大學培訓計畫,培養創業創新人才,也就獲得了高校的高科技專案。按照美國的統計資料,在校大學生創業比例是百分之五,即便中國按照萬分之五計算,一所萬人規模大學每年有5個項目誕生,100多所大學每年就有500多個項目。三五年之內中科招商合作大學將達到五百家,那時候,每年會有兩千多個高科技創業專案產生,我們可以從容精選優質的項目和人才團隊投資培育。

現在,地方政府和大學都要求我們在當地設立創投基金,每所大學少了說設立2億元的創投基金,如果順利的話,今年100所大學就會到賬創投基金200億元,立刻就成為最大規模的創投基金。中科招商經過16年的發展,管理基金規模才300多億元,如果一個高校設立5億元的創投基金,今年100所高校創投基金規模就會達到500億。未來我們的目標是覆蓋500所大學,創投基金規模會更大,我們的創業資本會徹底打開。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成就,中科招商的創業投資有了源源不斷的項目、人才和資金,就會出現爆發式增長。

單祥雙:創投是中科招商的初心,我們的主營業務一直圍繞創投來發展,我們左手是創投,右手抓產業,產業聚焦的重點是產業轉型升級。中國改革開放三十多年積累的巨大產能、產業規模和產業資源,龐大存量產業不轉型是沒有未來的,通過轉型升級可以爆發出新的增長點。有些企業有很強的一把手,很強的團隊,他可能依靠自身轉型升級。大多數企業不具備這些條件,需要外部給予資本支援、技術支援和人才支持,三大支持到位,企業的轉型升級才能完成。這就比如一個人的健康,自醫是一個方面,但是,找醫生來醫治也是必須的,病到一定程度是醫不了自己的,必須找醫生醫治。

中科招商服務產業轉型升級的一個重要平臺就是產業轉型基金。去年是打基礎的一年,我們在廣東、重慶、江西、黑龍江和深圳等六七個省市已經簽訂了設立產業轉型升級基金的協定,政府出引導基金,基金管理公司向市場募集,這些基金的首期到賬資金都是上百億。我們專注於各省的主打產業,專注於重點產業和龍頭企業集中轉型升級。產業升級基金面對的是大項目和大產業的並購整合,我們希望通過產業轉型升級基金推出一批世界領先的國際化龍頭產業集團。

單祥雙:中科招商國際化起步比較晚,但發展非常快,我們不是拿著獵槍到國際上去打。我們先研究國外那些好專案都在哪裡?首先,這些好項目在美國矽谷,那麼矽谷好項目在哪?我們發現在ANGELIST平臺上。我們投資了這個平臺,成為這個平臺的大股東之一。去年在ANGELIST這個平臺線上完成投資的高科技專案就達到1000項,整個平臺上註冊的全球各地高科技專案達到140萬項,我們一下進入國際創新能力最強的矽谷和彙聚創新項目最多的線上平臺。中科招商也開始對日本、英國、以色列、歐洲和俄羅斯佈局,不是點對點,而是對接當地最好的平臺,在國際化領域直接切入當地最好的創投項目資源。

中科招商面對未來的佈局,無非是對資本、技術和人才的三大佈局。我們和100多所大學搞創大是對創新創業人才的培訓,不斷形成人才的優勢;我們走進矽谷,投資ANGELIST無非是要獲得技術端的優勢;我們在各地成立的產業轉型基金和高校創投基金無非是要獲得資本端的優勢。三大佈局形成三大優勢,才能支撐我們的轉型升級和創新創業兩大領域的爆發。

三大法寶:戰略、佈局和創新

單祥雙:戰略、佈局和創新是中科招商這些年來的三個關鍵字。中科招商投資項目不是點對點,而是對這個業務的生態和業務佈局進行研究,看明白之後,開始朔源,從源頭上、從生態上和從平臺上進行業務佈局。比如,為了做好創投,我們深入到創業者主體,我們研究後發現,未來創業者的主體在大學,高科技專案也在大學。為了與這些創業主體進行成功對接,我們開始做創業教育,創業主體對接就抓住了人才端。人才抓住了,未來好專案也就抓住了,我們的創業投資發展就會很快。國際化也不是點對點項目投資,而是直接對接ANGELIST這樣的平臺,建立優質專案資源和人才的通道。

單祥雙:融產結合、三基興業、轉型升級、創新創業,這是中科招商未來業務佈局的新方向。中國的產業比較分散,產業的集約度和美國相比是很低的,產業重組整合並購的空間很大。五年前我提出設基金、建基地和興基業的三基工程模式如今慢慢被接受。政府投資基金化,國企投資基金化,甚至大型民企投資基金化,所有投資盡可能採用基金化的時候,一個理性的機構投資者時代已經到來。

三基工程首先要解決設基金的問題,設基金的廣闊空間打開了。第二建基地,過去都是政府建,因為政府有錢,銀行願意貸款。現在各級政府債務壓力越來越大,政府開始讓市場化資金和社會化資金來建基地,PPP模式開始爆發了。興基業就是產業的打造,過去主要靠政府招商引資。現在光靠招商引資不行了,需要創業和產業相結合,孵化、培育和整合相結合,把產業集群培育起來與引進來相結合,以市場化主體來實現區域產業轉型升級和區域產業集群的重塑,已經被普遍接受。

單祥雙: 2016年中科招商實施了三大創新,一個是互聯網+,如何實現創投行業的互聯網+;第二是人工智慧+,如何實現創投行業的人工智慧+;第三是共用經濟+,如何用共用模式來重塑創投行業。只有創新才能不被市場拋棄,才能抓住機會,才會有新動能和新未來。

未來中科招商仍然堅持戰略導向,佈局為重,靠創新騰飛,依靠融產結合,左手是資本集團,右手是更強大的產業集群。中科招商未來推動的是一個龐大的產業集群,這個集群專注到大智慧、大健康和包括新能源在內的大環保等核心領域。

投資信條:不碰燒紅的烙鐵

單祥雙:當時我在招商證券做市場研究,發現很多好項目找不到資金,資金找不到好專案,怎麼解決這個問題?投融資領域的欠缺就是市場需求。我們經過研究,要搞創業投資基金,集合社會資本,因為專業人士和專業團隊發現項目的能力強,對接項目的效率高。創投當時在中國還是空白,我們覺得未來會有大發展。所以,在1998年和1999年之間決定做創投。當時,成思危一直在呼籲設立創業板,時任證監會主席周小川說,創業板很快就會推出,於是,我們就一頭紮到創業投資領域。

單祥雙:最大的挑戰是管理團隊GP和投資人LP的不成熟。管理團隊看中長期價值,創投本身是中長線投資,而投資人看中的是短期價值。我曾經說過一句話,不要碰燒紅的烙鐵。因為很多投資人都願意看燒紅的烙鐵,看到眼前利益一哄而上,真正的理性投資是看中長線的利益,眼前利益只有提前佈局或者曾經作為中長期利益的人才能把握。一直想把握眼前利益,永遠把握不到眼前利益。

單祥雙:我的投資信條包括不要動燒紅的烙鐵。我認為,投資不是對好專案的投資,也不是對不好專案的投資,投資是對階段成長性的投資,對趨勢的投資。對趨勢投資的理念是我的基本理念。我們的投資都是看三五年的趨勢,甚至到十年的趨勢。如果趨勢不對,再好的項目投進去都在虧,可能就失敗。創投一定要獲取中長線價值,凡是追逐短線價值的人通常是以失敗告終。

單祥雙:巴菲特和索羅斯,我都比較欣賞。巴菲特做的是產業投資,真正的長線投資。索羅斯實際上是對趨勢和機遇的把握。對趨勢投資這一塊,索羅斯非常強,已經上升到哲學高度。對趨勢的判斷需要哲學高度。

未來十年:

一個新趨勢拐點正在到來

單祥雙:中國產業在發生一些新變化,“脫虛向實”這是一個基本產業發展戰略。國家會出臺一系列相關的支持性政策和抑制性政策,就是支持經濟脫虛向實,讓未來搞產業的創造出比搞金融更多的價值。我不看好未來對金融行業的投資,看好對產業、創業項目和戰略新興產業的投資,這是我看到的一個趨勢。

另外一個趨勢是互聯網+、人工智慧+和共用經濟+等三種技術正在重塑傳統產業,成為資本追逐的新方向。我看好大智慧、大健康和包括新能源在內的大環保三大領域的技術和投資,這三個領域會產生非常大的企業。

單祥雙:共用單車的模式本來沒有那麼大的市場,城市交通基礎設施不支持共用單車這樣任性發展,大城市人口非常密集,包括我們的交通設施,連自行車道都取消了很多,現在共用單車占車道的情況比比皆是,它實際上對交通是一個挑戰和破壞,所以,我不看好。共用單車出現這麼多泡沫,很多投資人可能被套進去了,可能對趨勢有誤判。

單祥雙:傳統產業的升級必須完成一個選項,實施一個動作就是大智慧+,如果傳統產業不實施大智慧加的話,就一定會被顛覆掉。未來智慧+將改變重塑所有產業,自行車現在變成了一個初期的智慧自行車,自行車未來本身就是機器人,不再是自行車,可以騎、可以飛,也可以跑起來。未來不會出現共用單車的問題,可能是機器人的時代。

單祥雙:大智慧會改變現在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生產方式、消費方式和交流方式。人類的工作被機器人剝奪,這一天一定會到來,正在到來。未來可能人人一台機器人,人們從對手機的依賴轉向對智慧型機器人的依賴,對智慧型機器人的依賴會遠遠超過手機。

智慧型機器人會解決你生活的一切問題,包括你的戀愛、生活、甚至人類的延續都可能通過機器人來完成,人類的很多判斷思考都是通過機器人解決。這個時代已經開始了,人類正在進入機器人時代。機器人時代對人類的改變遠大於前面的工業時代、資訊時代和互聯網時代。未來機器人可能讓人類生活更美好,也可能生活得更焦慮,這種可能性都存在。

單祥雙:這種變化是符合成長邏輯的,任何事物的成長都是要走幾個週期的,都要經歷幾個春夏秋冬,這是必然的。新三板成立的時候,一度無人問津,後來一下火得厲害,現在又冷得厲害,這個是正常的,是符合成長邏輯的。未來新三板還會出現過去那種火爆的局面,新三板在通往納斯達克這條路上,雖然走得曲折,但方向是一直不會變的。中國的創新創業需要這個市場,中國的經濟和未來也需要這個市場,只是寒冬持續多久的問題。新三板對中科招商也帶來一些挑戰,我們要承受這種成長的煩惱,新三板成長的煩惱是所有新三板企業都要承受的。

編輯:劉春燕

創投基金規模會更大,我們的創業資本會徹底打開。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成就,中科招商的創業投資有了源源不斷的項目、人才和資金,就會出現爆發式增長。

單祥雙:創投是中科招商的初心,我們的主營業務一直圍繞創投來發展,我們左手是創投,右手抓產業,產業聚焦的重點是產業轉型升級。中國改革開放三十多年積累的巨大產能、產業規模和產業資源,龐大存量產業不轉型是沒有未來的,通過轉型升級可以爆發出新的增長點。有些企業有很強的一把手,很強的團隊,他可能依靠自身轉型升級。大多數企業不具備這些條件,需要外部給予資本支援、技術支援和人才支持,三大支持到位,企業的轉型升級才能完成。這就比如一個人的健康,自醫是一個方面,但是,找醫生來醫治也是必須的,病到一定程度是醫不了自己的,必須找醫生醫治。

中科招商服務產業轉型升級的一個重要平臺就是產業轉型基金。去年是打基礎的一年,我們在廣東、重慶、江西、黑龍江和深圳等六七個省市已經簽訂了設立產業轉型升級基金的協定,政府出引導基金,基金管理公司向市場募集,這些基金的首期到賬資金都是上百億。我們專注於各省的主打產業,專注於重點產業和龍頭企業集中轉型升級。產業升級基金面對的是大項目和大產業的並購整合,我們希望通過產業轉型升級基金推出一批世界領先的國際化龍頭產業集團。

單祥雙:中科招商國際化起步比較晚,但發展非常快,我們不是拿著獵槍到國際上去打。我們先研究國外那些好專案都在哪裡?首先,這些好項目在美國矽谷,那麼矽谷好項目在哪?我們發現在ANGELIST平臺上。我們投資了這個平臺,成為這個平臺的大股東之一。去年在ANGELIST這個平臺線上完成投資的高科技專案就達到1000項,整個平臺上註冊的全球各地高科技專案達到140萬項,我們一下進入國際創新能力最強的矽谷和彙聚創新項目最多的線上平臺。中科招商也開始對日本、英國、以色列、歐洲和俄羅斯佈局,不是點對點,而是對接當地最好的平臺,在國際化領域直接切入當地最好的創投項目資源。

中科招商面對未來的佈局,無非是對資本、技術和人才的三大佈局。我們和100多所大學搞創大是對創新創業人才的培訓,不斷形成人才的優勢;我們走進矽谷,投資ANGELIST無非是要獲得技術端的優勢;我們在各地成立的產業轉型基金和高校創投基金無非是要獲得資本端的優勢。三大佈局形成三大優勢,才能支撐我們的轉型升級和創新創業兩大領域的爆發。

三大法寶:戰略、佈局和創新

單祥雙:戰略、佈局和創新是中科招商這些年來的三個關鍵字。中科招商投資項目不是點對點,而是對這個業務的生態和業務佈局進行研究,看明白之後,開始朔源,從源頭上、從生態上和從平臺上進行業務佈局。比如,為了做好創投,我們深入到創業者主體,我們研究後發現,未來創業者的主體在大學,高科技專案也在大學。為了與這些創業主體進行成功對接,我們開始做創業教育,創業主體對接就抓住了人才端。人才抓住了,未來好專案也就抓住了,我們的創業投資發展就會很快。國際化也不是點對點項目投資,而是直接對接ANGELIST這樣的平臺,建立優質專案資源和人才的通道。

單祥雙:融產結合、三基興業、轉型升級、創新創業,這是中科招商未來業務佈局的新方向。中國的產業比較分散,產業的集約度和美國相比是很低的,產業重組整合並購的空間很大。五年前我提出設基金、建基地和興基業的三基工程模式如今慢慢被接受。政府投資基金化,國企投資基金化,甚至大型民企投資基金化,所有投資盡可能採用基金化的時候,一個理性的機構投資者時代已經到來。

三基工程首先要解決設基金的問題,設基金的廣闊空間打開了。第二建基地,過去都是政府建,因為政府有錢,銀行願意貸款。現在各級政府債務壓力越來越大,政府開始讓市場化資金和社會化資金來建基地,PPP模式開始爆發了。興基業就是產業的打造,過去主要靠政府招商引資。現在光靠招商引資不行了,需要創業和產業相結合,孵化、培育和整合相結合,把產業集群培育起來與引進來相結合,以市場化主體來實現區域產業轉型升級和區域產業集群的重塑,已經被普遍接受。

單祥雙: 2016年中科招商實施了三大創新,一個是互聯網+,如何實現創投行業的互聯網+;第二是人工智慧+,如何實現創投行業的人工智慧+;第三是共用經濟+,如何用共用模式來重塑創投行業。只有創新才能不被市場拋棄,才能抓住機會,才會有新動能和新未來。

未來中科招商仍然堅持戰略導向,佈局為重,靠創新騰飛,依靠融產結合,左手是資本集團,右手是更強大的產業集群。中科招商未來推動的是一個龐大的產業集群,這個集群專注到大智慧、大健康和包括新能源在內的大環保等核心領域。

投資信條:不碰燒紅的烙鐵

單祥雙:當時我在招商證券做市場研究,發現很多好項目找不到資金,資金找不到好專案,怎麼解決這個問題?投融資領域的欠缺就是市場需求。我們經過研究,要搞創業投資基金,集合社會資本,因為專業人士和專業團隊發現項目的能力強,對接項目的效率高。創投當時在中國還是空白,我們覺得未來會有大發展。所以,在1998年和1999年之間決定做創投。當時,成思危一直在呼籲設立創業板,時任證監會主席周小川說,創業板很快就會推出,於是,我們就一頭紮到創業投資領域。

單祥雙:最大的挑戰是管理團隊GP和投資人LP的不成熟。管理團隊看中長期價值,創投本身是中長線投資,而投資人看中的是短期價值。我曾經說過一句話,不要碰燒紅的烙鐵。因為很多投資人都願意看燒紅的烙鐵,看到眼前利益一哄而上,真正的理性投資是看中長線的利益,眼前利益只有提前佈局或者曾經作為中長期利益的人才能把握。一直想把握眼前利益,永遠把握不到眼前利益。

單祥雙:我的投資信條包括不要動燒紅的烙鐵。我認為,投資不是對好專案的投資,也不是對不好專案的投資,投資是對階段成長性的投資,對趨勢的投資。對趨勢投資的理念是我的基本理念。我們的投資都是看三五年的趨勢,甚至到十年的趨勢。如果趨勢不對,再好的項目投進去都在虧,可能就失敗。創投一定要獲取中長線價值,凡是追逐短線價值的人通常是以失敗告終。

單祥雙:巴菲特和索羅斯,我都比較欣賞。巴菲特做的是產業投資,真正的長線投資。索羅斯實際上是對趨勢和機遇的把握。對趨勢投資這一塊,索羅斯非常強,已經上升到哲學高度。對趨勢的判斷需要哲學高度。

未來十年:

一個新趨勢拐點正在到來

單祥雙:中國產業在發生一些新變化,“脫虛向實”這是一個基本產業發展戰略。國家會出臺一系列相關的支持性政策和抑制性政策,就是支持經濟脫虛向實,讓未來搞產業的創造出比搞金融更多的價值。我不看好未來對金融行業的投資,看好對產業、創業項目和戰略新興產業的投資,這是我看到的一個趨勢。

另外一個趨勢是互聯網+、人工智慧+和共用經濟+等三種技術正在重塑傳統產業,成為資本追逐的新方向。我看好大智慧、大健康和包括新能源在內的大環保三大領域的技術和投資,這三個領域會產生非常大的企業。

單祥雙:共用單車的模式本來沒有那麼大的市場,城市交通基礎設施不支持共用單車這樣任性發展,大城市人口非常密集,包括我們的交通設施,連自行車道都取消了很多,現在共用單車占車道的情況比比皆是,它實際上對交通是一個挑戰和破壞,所以,我不看好。共用單車出現這麼多泡沫,很多投資人可能被套進去了,可能對趨勢有誤判。

單祥雙:傳統產業的升級必須完成一個選項,實施一個動作就是大智慧+,如果傳統產業不實施大智慧加的話,就一定會被顛覆掉。未來智慧+將改變重塑所有產業,自行車現在變成了一個初期的智慧自行車,自行車未來本身就是機器人,不再是自行車,可以騎、可以飛,也可以跑起來。未來不會出現共用單車的問題,可能是機器人的時代。

單祥雙:大智慧會改變現在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生產方式、消費方式和交流方式。人類的工作被機器人剝奪,這一天一定會到來,正在到來。未來可能人人一台機器人,人們從對手機的依賴轉向對智慧型機器人的依賴,對智慧型機器人的依賴會遠遠超過手機。

智慧型機器人會解決你生活的一切問題,包括你的戀愛、生活、甚至人類的延續都可能通過機器人來完成,人類的很多判斷思考都是通過機器人解決。這個時代已經開始了,人類正在進入機器人時代。機器人時代對人類的改變遠大於前面的工業時代、資訊時代和互聯網時代。未來機器人可能讓人類生活更美好,也可能生活得更焦慮,這種可能性都存在。

單祥雙:這種變化是符合成長邏輯的,任何事物的成長都是要走幾個週期的,都要經歷幾個春夏秋冬,這是必然的。新三板成立的時候,一度無人問津,後來一下火得厲害,現在又冷得厲害,這個是正常的,是符合成長邏輯的。未來新三板還會出現過去那種火爆的局面,新三板在通往納斯達克這條路上,雖然走得曲折,但方向是一直不會變的。中國的創新創業需要這個市場,中國的經濟和未來也需要這個市場,只是寒冬持續多久的問題。新三板對中科招商也帶來一些挑戰,我們要承受這種成長的煩惱,新三板成長的煩惱是所有新三板企業都要承受的。

編輯:劉春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