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小牛回應霧裡藏花,正在遭遇轉型陣痛或是問題關鍵

小牛官方近日發佈《關於近期某些自媒體平臺對小牛不實傳播的說明》(http://dwz.cn/5uKz8N),

針對近來各路媒體對小牛多項負面的新聞報導,做出了回應。

說明針對五大問題分別進行了澄清,其中包括資金淨流出量過大,高層大量出走,銀行存管缺失,高層背景複雜,以及借款人資訊披露問題。

然而,透過現象看本質,儘管小牛官方已經給出了解釋,但部分內容依舊存疑,人才流失與資金鏈問題不過是表像,背後的資產品質究竟如何?在消費金融領域的狀況又是怎樣?官方卻沒詳細解釋。

到底真相如何,我們就來一探究竟。

1. 高層出走恐另有隱情

年初,小牛金服的執行總裁兼小牛線上CEO劉金科已離職。小牛線上的首席技術官陳明變為了郭瑋,首席市場官朱有明、首席市場官章強也已消失在高管名單中;小牛普惠的副總裁苟強明的名字9月從高管名單中移除。

事實上,小牛人才出走已經不是第一次了,去年5月,小牛線上首席運營官餘軍離職;小牛資本管理集團副總裁黃俊傑已於年末離職;首席信息官林國鋒於9月離職。

加上之前提到的劉金科等人,小牛集團高管層1年內走了8個人。

面對外界對小牛高層接二連三地出走的質疑,小牛官方回應:有部分高層被挖走或有更高的跳槽溢價,也有部分人員離職是為了實現小牛2017年“做小做牛”的新方針。我們不禁疑惑,高層大批出走,跟小牛內部管理毫無關係?這個說辭似乎有點站不住腳。

如果“做小更牛”新方針是離職潮出現的主要原因,那麼此前的一波高層離職潮,小牛又作何解釋?

如此頻繁的出走,真的跟小牛內部管理一點關係都沒有?小牛官方解釋有跳槽溢價,跟挖人的外因,而真正的內因卻隻字未提。

據業內人士分析:“如果平臺高管頻繁更換,或者員工大規模跳槽,可能是平臺內部經營出現了較大的問題。”

也就是說,很有可能是由於是認識到小牛內部出現了重大問題,然而小牛已經犇得太遠,就如同看見冰山的泰坦尼克,由於船身巨大,難以轉舵,所以在內因外因雙重壓力下,高層才最終選擇出走。

那麼小牛內部管理是否真的出現了問題?實際上,

小牛近來一直負面新聞不斷,“在網貸之家的評級上小牛線上不見身影”,“小牛資金淨流出超淨流入量”,諸如此類的新聞無不在傳遞一個消息,小牛內部管理的確存在隱患。

2.資金流出走勢暴露問題

小牛內部到底出現了什麼問題?有報導稱,“小牛資金淨流出超淨流入量”。不言而喻,資金鏈是一個企業的命脈,難道小牛的資金鏈出了問題?

眾所周知,若平臺資金長期為負向流出,表示可能會存在流動性風險。然而今年2月份,小牛線上資金淨流出接近10億元,讓不少投資人感到不安。

下圖為小牛2月份的資金流出走勢。顯然,小牛資金流出量要遠遠大於資金流入量。

對此,小牛解釋為“資產荒”時期,資金淨流出時有發生”,然而對比宜人貸、團貸網、等多家平臺,均未出現像小牛線上這麼大規模的資金流出。

那麼,小牛資產淨流出如此嚴重,到底是不是資金鏈出了問題呢?儘管官方沒有給出正面回復,但通過資料分析,小牛似乎是遇到的麻煩。

3 . 能否跨越轉型陣痛才是問題關鍵

小牛資金鏈出現的問題不過是表像,實際上,背後的資產品質是否優質,回款情況如何才是問題的根本。

前不久,我們就爆過“江浙滬小牛公司風控承壓嚴重,很多門店被凍結”。(請查看“金條號”往期文章《爆!江浙滬小牛金服經營陷入困境》)發現小牛目前線下的資產端出現一些問題,比如套現現象嚴重,風控問題等等。結合此次事件來看,小牛資金淨入出量長期負於淨流出量,恐怕跟資產品質不無關係。

小牛之前一直側重於重資產模式,瘋狂擴張門店,但由於沒有做好風控的部分,部分資金收不回來,壞賬率高,導致門店凍結。

由此我們可以推論,很可能是經營模式出了問題,導致資產品質不高,回款率低。大批量裁員,關店,也正是會導致資產包數量下降,風控利劍高懸,由此帶來的資金壓力,恐怕是外界在一片雲霧之中無法想像的。

恐怕正是意識到了小牛目前資產端存在的問題,2017年,小牛集團董事長彭鐵提出“做小做牛”的新的發展方針。方針的提出當然跟線下遇到重大的困難和挫折有關係,當初戰略是如何推出的,且線上下佈局這麼龐大的業務隊伍,如果不是有資產品質的問題,恐怕不會輕易收縮戰線,一句話:線下的飯不好吃。

同時,調整的過程中,龐大的業務團隊如何安置,由此可能帶來的風控上升和人心不穩也是可想而知的。之前一系列高管變動,恐怕與公司人心惶惶不無關聯。

說到線上,線上的飯是否又有那麼好吃呢?大的巨頭有螞蟻金服,金東白條,陸金所等等,逐漸建立了自身的競爭壁壘;小的競爭對手也是如同蟻群,且做的時間也久,經驗也豐富……如何在一片紅海中殺出,恐怕也是未知數。

因此,小牛回應是回應了,我們的評價是四個字:避重就輕。在回應中,小牛還拿著高管的從業履歷說事。我們說:這個不重要。重要的是,請把小牛的資產品質說清楚,到底我們的資產端還有多少問題沒有暴露。

表示可能會存在流動性風險。然而今年2月份,小牛線上資金淨流出接近10億元,讓不少投資人感到不安。

下圖為小牛2月份的資金流出走勢。顯然,小牛資金流出量要遠遠大於資金流入量。

對此,小牛解釋為“資產荒”時期,資金淨流出時有發生”,然而對比宜人貸、團貸網、等多家平臺,均未出現像小牛線上這麼大規模的資金流出。

那麼,小牛資產淨流出如此嚴重,到底是不是資金鏈出了問題呢?儘管官方沒有給出正面回復,但通過資料分析,小牛似乎是遇到的麻煩。

3 . 能否跨越轉型陣痛才是問題關鍵

小牛資金鏈出現的問題不過是表像,實際上,背後的資產品質是否優質,回款情況如何才是問題的根本。

前不久,我們就爆過“江浙滬小牛公司風控承壓嚴重,很多門店被凍結”。(請查看“金條號”往期文章《爆!江浙滬小牛金服經營陷入困境》)發現小牛目前線下的資產端出現一些問題,比如套現現象嚴重,風控問題等等。結合此次事件來看,小牛資金淨入出量長期負於淨流出量,恐怕跟資產品質不無關係。

小牛之前一直側重於重資產模式,瘋狂擴張門店,但由於沒有做好風控的部分,部分資金收不回來,壞賬率高,導致門店凍結。

由此我們可以推論,很可能是經營模式出了問題,導致資產品質不高,回款率低。大批量裁員,關店,也正是會導致資產包數量下降,風控利劍高懸,由此帶來的資金壓力,恐怕是外界在一片雲霧之中無法想像的。

恐怕正是意識到了小牛目前資產端存在的問題,2017年,小牛集團董事長彭鐵提出“做小做牛”的新的發展方針。方針的提出當然跟線下遇到重大的困難和挫折有關係,當初戰略是如何推出的,且線上下佈局這麼龐大的業務隊伍,如果不是有資產品質的問題,恐怕不會輕易收縮戰線,一句話:線下的飯不好吃。

同時,調整的過程中,龐大的業務團隊如何安置,由此可能帶來的風控上升和人心不穩也是可想而知的。之前一系列高管變動,恐怕與公司人心惶惶不無關聯。

說到線上,線上的飯是否又有那麼好吃呢?大的巨頭有螞蟻金服,金東白條,陸金所等等,逐漸建立了自身的競爭壁壘;小的競爭對手也是如同蟻群,且做的時間也久,經驗也豐富……如何在一片紅海中殺出,恐怕也是未知數。

因此,小牛回應是回應了,我們的評價是四個字:避重就輕。在回應中,小牛還拿著高管的從業履歷說事。我們說:這個不重要。重要的是,請把小牛的資產品質說清楚,到底我們的資產端還有多少問題沒有暴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