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杭城商場出現一批只有2平方米的迷你KTV 你會掏錢進去當麥霸嗎?

都市快報

2017-05-12 11:22

作者:記者 梁應傑 實習生 單聯強

一個不到兩平方米的小格子間,關上門就能引吭高歌,最近在杭城的部分商場和高校周邊多了一批迷你KTV。這種外觀酷似電話亭,集點、唱、錄、分享於一體的新玩法,

很快吸引了不少年輕消費者,也成為資本下一個追逐的對象。傳統KTV日漸式微,迷你KTV會是一筆好生意嗎?

開在下沙龍湖天街的迷你KTV 攝影 單聯強

想唱就唱還能錄下來發朋友圈

在杭州下沙龍湖天街地下二層,並排放置了四台迷你KTV。

從外觀上看,迷你KTV和電話亭大小相近,做成了全透明。開門進去,裡面有兩張高腳椅,可供兩人同時演唱。與傳統的KTV一樣,迷你KTV裡也有一個點歌的觸控式螢幕。螢幕上方放著兩副耳麥和話筒,螢幕下方的按鈕可以對音質進行調控。

迷你KTV採取全自助的形式,K歌時首先要選擇付費方式,目前分為按歌曲數量收費和按時收費。按歌曲數量收費模式下,每首歌收費5元;按時收費有三個標準,

分別是15分鐘25元、30分鐘40元,60分鐘70元,這個價格差不多是目前傳統KTV的三倍。

點選歌曲的過程與傳統KTV無異,但迷你KTV並沒有外放的音箱,演唱者需要戴上耳機才能聽到伴奏。每首歌演唱完畢時,螢幕左上角會出現一個二維碼,可以掃碼將自己的演唱成果社交平臺。

“已經很少去傳統KTV了,可以在迷你KTV解解饞。”住在下沙的90後白領徐小姐說,“特別是在這裡唱完了還能發朋友圈,

甚至錄製一張自己的專輯分享給朋友。”

據她觀察,因為臨近大學城,位於龍湖天街的這四台迷你KTV人氣一直很旺,不少人結伴進去嘗試,“挺好玩的,當然如果要長時間唱,還是會去KTV,因為那裡音效更好,也更有氛圍。”

資本驅動瘋狂擴張

嚴格意義上來說,迷你KTV並不是全新的事物。大約五六年前,日本就曾風靡過單人卡拉OK店,相當於給每個人搭一個小型錄音棚。沒想到,時隔這麼多年,

中國掀起了一股迷你KTV的熱潮。

目前,入駐杭城商場的迷你KTV品牌至少有五個,包括咪噠、友唱M-bar、聆嗒等,它們幾乎入駐了杭州絕大多數商場。“引入他們主要是豐富商場的業態,我們會在影院和知名餐飲店附近配置,讓消費者在等位的時候有地方消磨時間。”一家商場的負責人說。

在全國,負責制造和推廣迷你KTV的商家已經超過10家。在他們看來,迷你KTV很符合有強烈社交需求的80後、90後的胃口,

並能很好地盤活他們的閒暇時間。

同樣看好迷你KTV的還有資本。在杭城較火的兩家迷你KTV都已經獲得千萬級融資。其中友唱M-bar早在去年12月份就拿到了友寶集團的3000萬元戰略投資,咪噠也獲得了唱吧千萬級投資。

順利完成融資後,友唱M-bar只用了4個月就入駐了全國29個省份、100多座城市的商場、酒吧、電影院等熱門商圈。起步更早的咪噠則宣稱,已經將網點擴散到全國500多座城市。

友唱M-bar創始人羅安武算了一筆賬,目前一台友唱M-bar迷你KTV成本在16600元左右,加上租金和其他成本,一年的總費用在5-6萬元左右。

每台迷你KTV的日收入在200-1200元不等,若按平均500元計算,大概半年左右回本。除了“賣唱賺錢”的盈利模式,在錄音棚或螢幕上投放廣告也是收入來源之一。

好生意還是偽需求?

“這種演算法太理想化了,而且沒有考慮到競爭因素。”身為迷你KTV的代理商,裘遠(化名)不太認可羅安武的這種演算法。

此前他在杭州一些商圈投放過迷你KTV,到目前為止運營情況並不理想,“其實這些機器賺的還是商場客流量,但每個商場客流多的地方只有那麼幾個,不可能都放迷你KTV,我們這些機器放到流量差的地方就沒什麼生意了。”

因為好的位置被先來者搶走,按照裘遠計算,首批10台迷你KTV,盈利和不盈利的五五開。即使半數處於虧損狀態,他每天還得支付場地租金和維護費用。

更重要的是,即使對於年輕人來說,K歌也並不是剛性需求,更多人只是抱著嘗鮮的心態玩一把。而且幾個主流迷你KTV在外觀、功能、內部設施上大同小異,使得品牌商很難進行差異化競爭。

與共用單車相似,迷你KTV的進入門檻也不高,模式很容易被複製。前不久,國內最早開始做迷你KTV的咪噠就公開指責友唱M-bar侵權。

“其實各個品牌的產品還是有差別的,特別在曲庫上。”裘遠表示,目前市面中迷你KTV的曲庫數量在10萬-26萬首之間,這裡就有10多萬首的差別,而正規KTV的曲庫數量應該在25萬首左右,“但很少有消費者會注意到。”

另外,每個品牌的維護能力也不一樣。由於擴張過快,眼下一些迷你KTV已經出現維護不力的情況,比如垃圾無法及時清理,耳麥和桌椅被人為破壞等,影響消費體驗。

編輯:羽蒙

友唱M-bar創始人羅安武算了一筆賬,目前一台友唱M-bar迷你KTV成本在16600元左右,加上租金和其他成本,一年的總費用在5-6萬元左右。

每台迷你KTV的日收入在200-1200元不等,若按平均500元計算,大概半年左右回本。除了“賣唱賺錢”的盈利模式,在錄音棚或螢幕上投放廣告也是收入來源之一。

好生意還是偽需求?

“這種演算法太理想化了,而且沒有考慮到競爭因素。”身為迷你KTV的代理商,裘遠(化名)不太認可羅安武的這種演算法。

此前他在杭州一些商圈投放過迷你KTV,到目前為止運營情況並不理想,“其實這些機器賺的還是商場客流量,但每個商場客流多的地方只有那麼幾個,不可能都放迷你KTV,我們這些機器放到流量差的地方就沒什麼生意了。”

因為好的位置被先來者搶走,按照裘遠計算,首批10台迷你KTV,盈利和不盈利的五五開。即使半數處於虧損狀態,他每天還得支付場地租金和維護費用。

更重要的是,即使對於年輕人來說,K歌也並不是剛性需求,更多人只是抱著嘗鮮的心態玩一把。而且幾個主流迷你KTV在外觀、功能、內部設施上大同小異,使得品牌商很難進行差異化競爭。

與共用單車相似,迷你KTV的進入門檻也不高,模式很容易被複製。前不久,國內最早開始做迷你KTV的咪噠就公開指責友唱M-bar侵權。

“其實各個品牌的產品還是有差別的,特別在曲庫上。”裘遠表示,目前市面中迷你KTV的曲庫數量在10萬-26萬首之間,這裡就有10多萬首的差別,而正規KTV的曲庫數量應該在25萬首左右,“但很少有消費者會注意到。”

另外,每個品牌的維護能力也不一樣。由於擴張過快,眼下一些迷你KTV已經出現維護不力的情況,比如垃圾無法及時清理,耳麥和桌椅被人為破壞等,影響消費體驗。

編輯:羽蒙